赵烨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整理了一下思绪后,才缓缓道来。
“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就是我们后方山林中的众多蛮人了,粗略估计,在八十万左右,这些蛮人我们并未来得及清剿。安南人说不定,还打着他们袭扰我们后勤的主意。”
“我们难道,要留着这些蛮人,作为安南的隐患不成?还不如趁着大军兵进安南的时机,让他们彻底臣服,永不为华夏之忧。”
“其二,纵然我们着急破了升龙又如何?安南皇帝还可以跑到清化去,跑到安南南方的山林中去,和我们抵抗到底。”
“倒是现在,安南皇帝将大部分国人,集中于富良江南岸,极大透支了安南的国力,简直给我们帮了大忙。”
“其三,征安南快了,安南人选择投降怎么办?会给安南留下太多的人口,迟早为我华夏之患。”
赵赫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和安南人打持久战,我军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粮食,另外一个就是瘟疫,你准备如何解决?”
广西本就不是什么富裕之地,而且道路难行。从广西运粮,耗费太大。
用海军运粮,只能运到安南的东海岸。从东海岸运到安南内陆各地,同样耗费颇多。
赵烨道:“关于粮食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安南屯田。安南人最富裕的就是富良江三角洲地区。如今,我们已经占据了富良江三角洲三分之一的地区。我们完全可以用安南人和我们本身的府兵屯田。这富良江三角洲土地肥沃,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再加上后方运粮,我认为问题不大。”
“至于瘟疫,宋人深入安南数年,已经积攒了一部分对付瘟疫的经验。我们学习宋人的经验,同样问题不大。”
赵赫的想法,其实和赵烨类似,甚至已经跟这次南征大军的副帅孟珙商量过了。刚才问诸将的想法,不过是先让诸将各抒己见,最后再统一思想罢了
毕竟,一百七十万人啊!
安南人如此透支国力,不好好利用一番,实在可惜。
而且,安南北部的蛮人,也的确需要清理。
现在赵烨把道理说得如此透彻,赵赫也就不再多言。
他只是道:“其实,我也觉得,第三个法子不错。不过,既要和安南军在富良之畔对峙,又要腾出手来收拾蛮人,恐怕我们的兵力仍嫌薄弱一些。我还是写一封信去中都,请示一下父王,请父王支持。”
“理应如此。”
其实,如果是远征西方,需要后方什么支持,赵赫直接下令,再向赵朔进行报备就行。
毕竟前线形势瞬息万变,什么事都请示赵朔,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华夏境内的驿站,修的是最多最好的。从这里八百里加急,半个月就能到中都了,赵赫决定先请示赵朔再做定夺。
“好啊!烨儿有如此见识,实在难得。”
赵朔得了赵赫的禀报之后,非常高兴,甚至比得知赵卓斩了陈日皎和黎秦都要高兴一些。
帝国广大,精兵猛将在所多有。
赵朔的儿子们以后是要当王的,还是在战略上表现出高明的见识,更合赵朔的心思。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明,赵烨就比赵卓强了。赵卓现在才十四岁而已,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很快,赵朔和耶律楚材、史天倪商议之后,连发了四道旨意。
其一,广西、广东、福建,留守的三个汉军八旗万户,不必等人换防,即刻向安南进军,听候世子调令。
其二,鼓励府兵,以及宋军的老弱妇孺,在安南屯田。所种出的粮食,朝廷按三倍价格收购。
赵朔就不信了,论起种田来,谁能比得过华夏人?
三倍的价格收购粮食,更是能让这些种田的人发一笔小财,最大程度的加强他们的积极性。
而且,帝国广大,国库如此充裕,不用在开疆拓土上,留着这些钱在国库里发霉吗?
其三,驻安南大军,开始清剿安南北部山区的蛮人,所有蛮人必须放弃本来服饰,穿汉人服饰,梳汉人发髻,缴纳赋税。并且出兵,协助汉人攻灭其他不服王化的蛮人村寨。
这其实就是服从性测试。
不愿意穿汉人服饰,梳汉人发饰的蛮人,就是不服汉人统治。那没办法,一经攻破蛮人的村寨,车轮放平,只留年轻女子。
其四,凡是购买了《安南私掠证》的人,马上进入安南地区,搜剿那些既不愿意臣服赵朔汗国,又不敢在山寨中抵抗,逃入山林的蛮人。
愿意把所虏获的蛮人卖为奴隶,当然是最好。
如果觉得蛮人太多,路途遥远,不愿意带着也行,可以将蛮人直接杀死,将他们的头皮卖给汉军。
蛮人“垂发纹身”,这头皮是做不得假的。
赵朔决定,用五两银子,收购一张蛮人的头皮。
总而言之,蛮人侵扰华夏三百年的血债,要彻底清算。
这些蛮人,要么彻底臣服,要么死!
……
……
安南北部山区,固始寨。
这个山寨,属于黑齿蛮的一个山寨,他们除了垂发纹身之外,还喜欢将牙齿涂黑。
这个山寨的寨主,名叫李摩柯。
蛮人无姓,他本来当然不姓李。只是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当过黑齿蛮的首领,被安南的李朝赐下公主,随即全家跟着公主姓,俱皆姓李。
虽然姓李,但这李摩柯对李朝,也没多深的感情。陈氏篡李氏为安南皇帝,他屁都没放。
但是,他和陈氏对待华夏人的态度上是一致的。
当初,赵昀率领宋军兵入安南,这李摩柯仗着固始寨坚固,根本就没把宋国人放在眼里。
宋国一时间,也不愿意花太多的力气攻寨,这固始寨一直保持着独立。
后来,宋军富良江兵败,李摩柯甚至主动率领五百蛮兵出寨,杀死了一百多宋军,掳掠了四十多个宋女,
李摩柯自己就留下了二十个。
可惜,由于他的残酷,不到一年,就只剩下九个宋女了。
这回赵朔的旨意到了固始寨,他照样没放在眼里。非但如此,还把前来出使的一个投降蛮军给杀了。
在他看来,有什么啊?
赵朔的大军再厉害,能长久适应安南的气候?说不得,要重演赵昀的悲剧。
他这固始寨有着两千多蛮人,五百蛮兵。居于深山之中,易守难攻。
赵朔的大军,又能拿他怎么样?
说到底,赵朔大军最大的敌人,还是安南人啊!
“喝!快喝!喝完了,再好好伺候我!”
李摩柯向着一个宋女,恶狠狠地瞪着。
那宋女不敢违抗,因为她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姐妹因为不听李摩柯的话,被硬生生扭断了脖子。
待眼睁睁地看着那宋女喝了一大盏酒,李摩柯哈哈大笑。
他最喜欢看宋女这种明明非常不愿意,却逆来顺受的模样了。
待会玩起来,想必更有风情。
哈哈!
然而,正在这时,有一个蛮丁急匆匆跑入了屋内,大叫道:“不好了!寨主,大事不好,宋人攻打来了!”
……
……
与此同时,山寨外五里。
一千名宋军,和一千仆从的蛮军,已经在缓缓向着固始寨前进。
领军之人,正是宋国宰相董槐。
此人身材魁梧,文武双全,少年时就喜欢兵事,尤其喜欢读关于孙武、曹操的故事,曾经对人说:“我若得用,将汛扫中土,以还天子。”
董槐的父亲董永觉得他太狂妄了,训诫道:“你不努力读书,喜欢讲大话,狂妄自高,我不愿意你成为这样的人。”
其后,董槐努力读书,高中进士,积官为宋国的广西安抚使。
后来,又被南宋小朝廷提拔为宰相。
他领一千宋军当然是大材小用了。
甚至,按说以董槐的身份,是不必亲上战场的。
不过,他的孙女,在富良江之败后,落入了蛮人之手,也不知到底是哪个蛮部。
所以,亲自领军,来攻蛮人的诸多山寨。
这固始寨只是其中之一。
固始寨攻打过宋军掳掠过宋女的事情,董槐当然知道。
之前劝降,只是以最小的代价,破了此寨罢了。
“哼,本来我还想,这固始寨投降之后,只诛杀全部男子呢。既然这李摩柯冥顽不灵,那就算这固始寨倒霉!除了年轻的女人外,一律斩尽杀绝!”
董槐暗暗想着,攥紧了腰刀,双目中已是一片血红。
第301章 宋国黑化,变军国主义了!
正在这时——
嗖嗖嗖!
七八支冷箭,从密林中发出,向着山路上的宋蛮联军袭来。
蛮人的弓力不强,只是箭上的毒箭恐怖。此时已经临近固始寨,宋军全军戒备,将士们尽皆披甲,这几支冷箭没给宋军造成任何伤亡。倒是蛮军大多人连皮甲都没有,有两个人中箭了。
不过,问题不大,蛮人自有医治这些毒箭的办法。
甚至蛮人头领发出了一声怒吼,然后二十二个蛮人勇士手持藤牌,冲入了山路两旁的密林之中。
这支蛮人被称为绣腿蛮,他们除了垂发纹身之外,还喜欢在小腿上文上神灵的名字或者图案。
毫无疑问,他们以自己的腿脚便捷为傲,在山林中比其他蛮人还要快捷一些。
功夫不大,那二十二个蛮人返回,有一个是被抬回来的,小腹中了一刀,肠子流了出来,恐怕是救不活了。除此之外,还有四颗黑齿蛮血刺呼啦的脑袋。
绣腿蛮的首领名叫对罗,翻译成汉语,就是黄金的意思。
他兴奋地道:“相爷,总共是四颗脑袋。我们事先说好的,一颗脑袋,换两斤盐。”
董槐点头道:“回去就给你们结算。而且,你们记住了。砍两颗男人的脑袋,就可以不用服兵役了。”
“砍三颗脑袋,免税三年。”
“砍四颗脑袋,就可以升为汉人或者蒙古人。砍六颗脑袋,就可以加入我们宋军或者王上的八旗军。”
”三颗老人或者孩子的脑袋,算一颗男人的脑袋。”
对罗连连点头,道:“都记着呢!对了,还有战利品的两成,相爷您别忘了。”
“忘不了。继续前进!”
“是!”
别看汉人或者安南人,将这些人统称为蛮人。但是,人家自己,各个部族之间,可不会看做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