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人类花费了相当多的智慧和精力用来研究如何更高效的杀戮上。
随着几名军官都各自做完报告,商克本以为研讨会就结束了,结果并不是。
总参谋部军情署的人带来了最新的欧洲战局报告,巨幅地图上清晰的标注着密密麻麻一百多个标号。
之前那位少将首先发问:“打了七八天,一点进展没有,双方交换比如何?”
军情署的中校指着地图答曰:“兵力损失可能有一比三了,这是总体的,一些局部战斗可能更高些,最开始几天伊凡罗斯军队明显轻敌。”
现场的氛围不知不觉间变得轻松许多。
大家都很乐意看到不可一世的伊凡罗斯军队碰得头破血流。
不知是谁最先幸灾乐祸地说:“老毛子吃瘪咯,原先对付瓦尔兰德人的三板斧不起作用了,这下可以说是黔驴技穷了。”
“兵力跟火力密度太高了,两百多公里的战线几百万部队对垒,即使突破了也没法扩大战果,很棘手。”中将倒是比较客观的点评道:“如果没法在其它方向打开局面,双方就要僵持下去了。”
其它方向?毛子的坦克部队有魄力穿越阿登森林吗?
商克闭眼思索。
第218章 贵的东西只有一个缺点
历史上德军在几天时间内穿越阿登森林堪称奇迹,又有运气成分,岂有那么容易复刻?
况且如今伊凡罗斯军队属于初来乍到的‘客军’,没有充足时间详细考察地形,即使从瓦尔兰德缴获了大量地图和资料,但仅凭这些真的足够保障部队行动吗?
商克对此持怀疑态度。
“这只是短期战局,不要掉以轻心,玛丽安娜军队还是有可能被拖垮的。”总参谋部的一名准将高参提醒道。
中将盯着地图说:“外交上要多下些工夫,佛郎机边境南北加起来牵制了十几个(玛丽安娜)师,不能浪费啊。”
“外交部已经规劝佛郎机方面好自为之了。”
“其实那十来个师大多是殖民地部队,战力平平,蹲守边境还行,真要拉上战场去跟毛子真刀真枪的干肯定拉胯。”
研讨会结束了。
这次会议基本侧重于军事问题,没有过多涉及外交问题。
大统制联邦自然不愿意见到伊凡罗斯帝国扫平西欧,因此一直在全方位的使绊子。
最近这几天,统制政府不仅敦促佛郎机方面停止边境摩擦,缓和局势,还提议亚美利加方面介入战争,决不能坐视玛丽安娜独自苦战。
玛丽安娜上层之中怯懦的家伙不少,下层民众也不愿意像二十年前一样流血牺牲打光整整一代年轻人。
如果战局恶化,动摇了军民士气,说不定玛丽安娜方面就直接放弃抵抗了。
统制政府非常担心发生那样的糟糕结果。
亚美利加是目前唯一有希望下场的外援,军队乘船渡过大西洋就能直接参战,当然这没有把战斗力考虑在内。
所以面对统制政府的提议,华盛敦国会山老爷们很无语。
拜托!太荒唐了!
我们的军队短时间内急剧扩充,士兵五分之四是菜鸟,军官四分之三是刚毕业的军校生,甚至连反坦克炮都没有,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
现在参战?你们怎么不先参战呢?
两国外交官在华盛敦进行了激烈争论,亚美利加国务卿对大统制联邦指手画脚的做派非常不高兴,反讽道:如果你们真的想要限制伊凡罗斯的扩张,那么干脆通过鲜卑利亚向西进攻伊凡罗斯。
双方斗嘴,相互推卸责任,实际问题却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两国都没有做好参战准备,现在下场肯定讨不着好处,两国上层都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
太平洋东西的两个工业大国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放任欧洲战局恶化,商克觉得玛丽安娜共和国迟早要完。
次日早上,装备局邀请他观摩‘一七五工程’改进版原型车的展示。
来到北郊军事基地,在观众台上等待的时候,在场的军官们谈起了目前面临的外交麻烦,商克也忍不住加入议论。
他担忧道:“这样扯皮下去不是办法,我觉得可以组建志愿部队,不用多,增援几个战车师和装步师,只要能拖住伊凡罗斯最开始咄咄逼人的势头就好了。”
“谁说不是呢?”有人无奈道:“但是不顶用啊,志愿部队集结到港口装船最快也要一个月,漂洋过海过去又要一个月,哪怕一切顺利都要两个月了,如果玛丽安娜能靠自己撑过两个月,还要什么外援?”
两个月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状况,实际执行起来肯定要奔着三个月去了。
商克“啧”了一声,沉声道:“确实没意义……”
伊凡罗斯帝国的生产力接近饱和,百万大军连续高烈度作战,每天消耗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伊凡罗斯军工部门制造的武器弹药少于前线每天消耗的。
每时每刻,库存军需物资都在减少。
即使乐观估计,最多也只能维持两个月的大规模攻势。
例如最关键的炸药,炮弹、手榴弹、航空炸弹等等都需要填充炸药,为制造这些炸药,每个月最少需要6000吨甲苯,而伊凡罗斯化学工业只能自产3500~3600吨甲苯。
随着联合王国停止与伊凡罗斯帝国的贸易,仅剩的进口渠道也彻底断绝。
幸亏击败了瓦尔兰德,缴获大量物资,这才给伊凡罗斯军工部门‘回血’了一波,瓦尔兰德傀儡政府也奉命不惜一切代价优先保证三酸二碱的产量。
尽管不遗余力,可照样不是长久之计。
几分钟后,议论声和轰鸣的引擎声传来,将神游物外的商克拉回现实。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光大重工和华夏联合实业集团两家企业的原型车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测试,对比评估。
光大重工的原型车没多少新技术,很保守,空车全重30.5吨,行走机构沿用了传统的平衡式悬挂,报价也更低,第一批次每辆44万圆。
华联实业的原型车更加与时俱进,空车全重29.8吨,采用扭杆悬挂,炮塔为焊接工艺,车体以焊接为主,个别部位为铆接,第一批次每辆报价52万圆。
陆军方面对华联实业的作品很满意,然而装备局觉得太贵了,比光大重工的报价多了五分之一。
装备局认为两种设计的作战效能差别不大,那么自然是越便宜越好,陆军则认准了华联实业的原型车不放手。
双方喋喋不休的争论了小半个月,到现在还没个结论。
装备局两手一摊,表示谘议会拨付的军费就这么多,勤俭持家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采纳光大重工的便宜设计可以节省一大笔钱,能给陆军全体官兵换不知道多少双新鞋了。
历来忍气吞声的陆军方面这次也难得耍小脾气,硬是不松口。
甚至到了今天——改进版原型车展示,陆军也坚持只看华联实业的作品,所以这儿只开来了一辆坦克。
联邦国防陆军的执着让商克感到乐呵,当然他也赞同这一选择。
毕竟,俗话说的好,贵的东西除了贵没有缺点,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都是缺点。
相较于一个月前接受测试的一号和二号原型车,现在大家面前的三号原型车改进了几十处细节,侧面还加装了大面积的装甲裙板。
单从外形来看,相当不错。
第219章 原型车
“……尤其是针对散热不良的毛病,三号原型车加大了通风口,(发动机)工作温度很稳定了。”
华联实业一七五工程总设计师徐志源的完美符合刻板印象中的中年理工男形象,他向在场军官们简述了原型车的重点改进。
华夏联合实业集团真在四〇年拿出这样一辆车?而且没遇到需要攻关的技术难点?
过程如此之顺利,以至于商克都感到不可思议了。
面前这辆原型车造型硬朗,外形轮廓以直线条居多,中置大尺寸炮塔,关键技战术指标为:
空重-29.8吨
成员-5人
动力-350匹马力V形十二缸汽油机
极速-公路45千米/小时,越野22千米/小时
行走机构-6对负重轮,扭杆悬挂,450毫米宽度履带
炮塔转速-23度/秒
武器-75毫米42倍径战车炮,3挺7.36毫米机枪
穿甲深度-1000米106毫米垂直钢板
【分房权重:4.3】
这个车的防护能力其实是商克最关注的,火力反而不用操心。
因为炮塔尺寸摆在这,只要能塞进去一门长身管炮,火力就不会差到哪去,最能体现出设计优劣差距的就是防护能力。
在正面防护上,这个车做到了比较可观的程度。
车体正面-55毫米-55度倾角
炮塔正面-70毫米-15度倾角
车体侧面-40毫米-垂直0度倾角
炮塔侧面-55毫米-垂直0度倾角
一言以蔽之,差强人意,侧面稍弱了些。
装备局给出的技战术指标之中,明确要求中型的侧面可以免受俄制反坦克枪的攻击,然而华联实业的作品……有点勉强。
前世作为南理工的一员,商克对这个讨厌的玩意印象深刻,关键参数倒背如流,
众所周知俄制14.5毫米子弹可谓‘臭名昭著’,具有可怕的动能和出色的穿透力,14.5毫米子弹是冷战期间北约装甲车重量大增的直接原因之一。
14.5×114毫米机枪弹的发展非常有趣,起初是设计用作高射机枪的,因为军方认为12.7毫米子弹不足以对付越来越快的飞机,所以要求研制初速更快的子弹,14.5毫米子弹应运而生。
简单来说相当于把一个14.5毫米弹头安装在了20毫米炮弹的药筒上,从而达到1010米/秒的初速。虽然一开始设想用来对付飞机,但是军方很快发现这玩意很适合打坦克,因为弹丸直径小,‘比动能’很大,侵彻能力非常强,这个思路类似于钢针——也就是俗称的脱壳穿甲弹。
俄制14.5毫米子弹有多种类型,即使是最普通的(覆铜钢)钢芯穿甲弹,亦可在100米距离上击穿35毫米厚度钢板。
假如是钨芯穿甲弹,更是能在100米距离上击穿40毫米厚度垂直钢板,可谓十分甚至九分离谱。
要知道之前在匈尔瑞时,匈军步兵部队装备的苏罗通S-18反坦克枪(炮),发射20×105毫米穿甲燃烧弹只能在100米距离上击穿25毫米垂直钢板,而且重达百斤。
两者一比,相形见绌。
用更轻的重量做出更强的穿甲威力,也许伊凡罗斯人在武器设计方面确实具有独特的天赋?
不过,凑巧的是本国也有类似的设计,商克知道大统制联邦的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发了一种相仿的子弹。
那就是15.5×100毫米机枪弹,当年装备局认为小口径防空武器应该具备‘两快一轻’的特点——射速快、初速快、重量轻,可20毫米高射炮不满足需求,故而对20毫米炮弹的弹壳进行缩颈,把20毫米弹头换成15.5毫米,从而显著增加了初速,但爆炸威力(毁伤能力)也随之降低。
现役的38式15.5毫米高射机枪早就开始批量生产,逐渐取代了老旧型号的24式20毫米机炮。
装备局确信这是值得的,对于小口径防空武器来说,火力密度比毁伤能力更重要。
上个月原型车初次展示的时候,商克也参加了,一眼就发现了原型车侧面防护能力不足的重大缺憾。
他建议加厚车体侧面装甲,或者采用更巧妙的解决办法——预留装甲裙板支架,在有需要时自行安装,如果受损也方便更换。
两年前辽阳联邦兵工厂做过类似试验,一块薄钢板置于厚钢板之前,就可以有效剥除来袭小口径弹丸的被帽,使之穿透力大幅下降。
因此在商某人的强烈要求下,华联实业很听劝,采取了第二个解决办法。
原型车侧面增设了一组6毫米厚度钢板,类型为高硬度装甲钢,高达490~520布氏硬度。
这种装甲钢非常难以焊接,只适合铆接,不过既然用作裙板也就无所谓了。
商某人对这一改良相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