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少女与钢铁 第136节

  多少有点草台班子的嫌疑了。

  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指出问题的人不能真的只指出问题,情形合适的时候,最好要附带上自己的看法。

  因此商克也顺势大致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分设远征军司令部和远征军后勤部,但暂时不冠以‘远征军’之名。

  后勤部下辖运输处、军械处、弹药处、粮辎处、油料处、医务处共计六处。

  司令部下辖参谋处、军情处、秘书处、通信处、军务处、行政处、军法处共计七处。

  其中参谋处最为庞大,直接管理炮兵指挥部、战车兵指挥部、航空兵指挥部。

  对于商某人的提议,研讨会现场没有反对声音。

  本来这就是迟早的事,等之后快要参战的时候肯定也要组建,只是大家都默认不着急,没想过要提前这么久罢了。不过既然有人率先提议了,那就早做吧。

  小插曲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研讨会顺利结束。

  那么按照现在四平八稳的节奏,等到年底的时候大统制联邦就基本上做好战争准备了,预期野战部队序列将会为:

  |54个标准步兵师(三团制摩托化重型师)

  |5个轻便快速步兵师(两团制摩托化轻型师)

  |20个装甲步兵师(三团制机械化重型师)

  |3个伞兵师

  |9个工兵师

  |8个战车旅

  |6个海军陆战旅

  |12个要地防空旅

  |35个联合勤务保障旅

  到那时,国防军训练有素的野战部队可达300~320万,训练中的新部队可达20~30个师,后备兵员不可计数。

  回顾过往,从三九年初到四〇年底大约用了两年时间,实属不易,许多人操劳过度病倒。

  一个有趣的情况是联邦国防军并不热衷于组建大编制装甲师,同样是‘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这个理论,联邦国防军有自己的想法。

  简单来说就是不组建专门的师级装甲部队,而是以战车旅为单位,视情况而定临时配属给装甲步兵师,两者相加拼凑为师级装甲战斗群。

  这个模式不能说是错的,可是比较超前,甚至可以说过分超前了。

  商克起初持反对意见,不过考虑到大统制联邦的电子工业和无线电设备产量,他也就没吱声了,未尝不可试试看?

  可以说这两年陆军一轮又一轮扩军搞得热火朝天,相反,海军虽然也在不断‘大建’,但却颇为低调。

  国防海军在和平时期挤占了过多的军费,长期维持着一支比较庞大的蓝水舰队,随着战争迫在眉睫,国防海军发现主力舰数量可观,反而是小型辅助舰艇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这两年国防海军一直在为这方面欠下的补课,以百为单位批量建造扫雷舰、猎潜舰、护卫舰、扫雷艇、猎潜艇之类的小型舰艇。

  另外,专门的登陆舰艇也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概念,为了挥师海外,全新设计的船坞登陆舰、步兵登陆舰、大型登陆艇、小型登陆艇等等必须加班加点的建造以满足需求。

  小雨大干!大雨硬干!暴雨钻空干!没雨拼命干!

  军工相关产业一派红火之景,不夸张的说,上下游产业几乎每个月都在扩大规模,大小企业的招工广告遍布大街小巷。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蓝领技工的薪资远超白领的情况,手艺精湛的老工人被多家企业抢着要。

  失业率下降到了十多年来的最低点,股市也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重工业和电子工业相关企业屡创新高,许多人已经把经济萧条的景象抛之脑后,纷纷取出积蓄一头扎入股市……

  这样的大环境让商克不仅龇牙,说实话有一点疯狂的滋味,他觉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句话无比的应景。

  大统制联邦这样卯足了劲准备参战的情况在商克看来都有点可怕,更别说旁观者了。

  这在不列颠人眼中就是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大杀特杀,英属印度百分之百是保不住了,澳洲也悬。

  那么鐘國人的终点是哪里?波斯还是苏伊士运河?

  泊林会晤之后,伦顿正米字旗老爷们就处在一种又懊恼又悔恨又焦虑的叠加状态,坐立难安。

  维罗妮卡的嗤笑和反问还历历在目,正米字旗老爷们意识到这次真的到了决定命运的关头。

  只要再走错一步,日不落帝国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为了光明的未来,联合王国派出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远赴西京,希望探寻大统制联邦战争诉求之底线,磋商一个双方在面子和里子都能说得过去的方案。

  艾登的姿态放得很低,在致歉和吹捧之后提出了一个试探性的方案,那就是主动放弃英属印度以示诚意,然后邀请大统制联邦干涉欧洲,打碎伊凡罗斯帝国独霸欧洲的幻梦。

  统制政府表面工夫做得很到位,以礼相待,但是磋商的态度相当敷衍,没太多心思。

  只给印度?打发叫花子呢?

  江湖上做事最好是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绝,弱肉强食的世界未尝不可如此。

  不止是殖民地,统制政府上层还要瓦解英镑体系,甚至倾销英伦三岛。

  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在统制政府上层来看就是案板上的鱼,想杀就杀,最多就是不小心割伤手指流点血,那为什么要答应只吃鱼尾巴?

  所以艾登的西京之行注定无功而返。

  当然联邦政务委员会总裁也提出了方案——不动兵戈和平解决纷争乃是众望所归,当然也可以,但是联合王国要放弃英属印度、大洋洲、波斯、苏伊士运河、南非,并且英伦三岛必须降低对大统制联邦的关税。

  这还谈什么?!

  羞恼的艾登知道没有希望了,他按捺下怒火,气愤道:“你们太狂妄了,日不落帝国还没有沦落到轻易屈服于的地步,(英聯邦)军队和皇家海军仍然是不可侮辱的力量,我不觉得你们这些土财主做好了战争的觉悟。”

  会谈现场陷入几秒钟的死寂。

  少顷,大统领弹了弹烟灰,淡淡道:“我们确实和平太久了,富是富了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

第231章 虎落平阳

  大统领此话一出,安东尼-艾登哑口无言。

  明显可见他的喉头动了动,但却没吱声,片刻,他才沉声道:“我以为我们两国都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你们似乎觉得那是很容易的,真遗憾。”

  “你们不列颠人发家以后光辉了百来年,大奴隶主,我们呢,土财主,最多只在家门口小打小闹。”大统领如是说道:“现在来看,你们不列颠人治理下的世界多地情况很不好,穷困,性命堪忧,所以啊,也该换人管管了。”

  艾登的语气颇为沮丧:“我们本希望以较为温和的博弈方式逐渐实现权利的转换……”

  总裁说:“我们也提出了和平解决方案,可惜你们接受不了。”

  “你们是故意提出那样(无法接受)的条款的,明知道联合王国不可能同意让渡那么多地区。”

  “我国进行战争动员耗费了很多精力,产业结构都已经变化,憋了一大口气,如果不发泄出去,这股子‘气’会反噬自己,只能打一仗或者把这口气用来治理你们让渡的新地方,你能理解的。”

  虽然已经彻底谈崩,但双方还是额外多扯了几句。

  艾登叹了口气,欲言又止,直到会谈结束再没说话。

  等他走后,总裁笃信道:“呵呵,在咱们这儿没拿到想要的,这下转头要去找亚美利加人了。”

  大统领云淡风轻地说:“照样讨不着好。”

  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可惜毫无诚意,还存留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统制政府上层大抵是要笑看联合王国焦头烂额。

  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的西京之行徒劳无功。

  伦顿方面给予艾登的谈判底线是英属印度和南非,前者提供资源,后者提供贸易航道好望角。

  至于波斯,前两年双方谈判之后,联合王国势力就逐渐撤离了,影响力迅速消散,波斯巴列维王朝在很短时间内完全倒向大统制联邦。

  对伦顿方面而言,宁给南非好望角,不给埃及苏伊士,正米字旗老爷们仍然希望将最为优良的地盘攥在手里,对此,统制政府上层自然是不买账的。

  在西京没讨着一丝好处,急不可耐的伦顿方面又连忙派人赶往华盛敦。

  担任秘使的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是一名老练的外交官,贵族出身,行为处事干练又不失圆滑,因而很得赏识。

  卡多根爵士肩负重任,但他也心里没底,这次华盛敦之行究竟能否争取到满意的答卷?

  在会谈中,卡多根诚邀亚美利加人参战,双方携手将万恶的伊凡罗斯人逼退,至少要让玛丽安娜恢复独立,瓦尔兰德倒是可以放弃。

  作为回报,联合王国会给予合众国若干好处:

  (1)贸易特惠政策,下调从合众国进口工业品的关税。

  (2)允许‘一部分’交易可以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3)在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英属圭亚那、百慕大等地的海军基地无偿移交。

  这显然是不够的。

  国务卿柯德尔-赫尔婉言拒绝道:“合众国武装力量还没有做好干涉欧洲战争的准备,现在去对付沙皇的军队简直是自杀,我们无法向纳税人解释这么做的合理性,并且爵士先生你不觉得像这样参与战争对于合众国没有必要性?”

  “国务卿先生,我不觉得默许伊凡罗斯人占领欧洲对于你们亚美利加人是好事。”

  “至少不全是坏事。”

  不甘心的卡多根又追问:“亚美利加军队什么时候可以准备好对抗伊凡罗斯军队?”

  赫尔含糊其辞的答曰:“可能明年,也可能后年,爵士先生。”

  事实上不列颠上层是真急了,甚至允许将坎拿大作为谈判筹码,如果合众国方面愿意那么拱手相送坎拿大也不是不行。

  然而亚美利加国会山老爷们也不是吃素的,这笔买卖一看就不划算,有什么可做的?

  地广人稀的坎拿大那不就是亚美利加的后花园嘛,真要乐意的话随时可以走过去。

  况且跨越大西洋反攻欧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劳民伤财又折兵,我们这边累死累活,别忘了那边还有个大统制联邦隔岸观火。

  即使帮忙打退了伊凡罗斯,解放了玛丽安娜,亚美利加可以获取的实际利益似乎也没多少。

  除了这些,总统和国务卿都很清楚这帮子一肚子坏水的不列颠人在打什么算盘——只要把合众国拉下场,大统制联邦再进攻联合王国殖民地就要掂量掂量了,说不定还能诱使两国敌对。

  总之,如果最后让狡猾的不列颠人坐收渔翁之利,那便是滑天下之大稽!

  正因如此,总统和国务卿压根不想再谈下去。

  参众两院的议员们也大多秉持中立与孤立的态度,认为作壁上观才是最佳选择。

  甚至还有少数鹰派建议落井下石,现在、立刻、马上向北进攻坎拿大,痛打落水狗,最后大统制联邦、亚美利加合众国、伊凡罗斯帝国三分天下,至于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可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其实在外交博弈中,最关键的是大统制联邦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合众国的决策。

  如果世界东方没有这样一个亦敌亦友的超级工业国,合众国倒也可以答应联合王国的提议,反正没有第三方能掀得起浪。

  可惜问题就出在大统制联邦是无法忽视的巨大变数。

  华盛敦方面的冷漠让卡多根爵士无奈至极,他无计可施,但是重任在身,又不得不坚持。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连拜访了十几名亚美利加上层人士,一无所获。

  殊不知,就在他东北西走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华盛敦与西京之间已经相互通气了,彼此交换了伦顿方面外交秘使的会谈记录。

  两国都在看笑话。

  联合王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举动可以说彻底成了小丑,国力衰弱已经难以保全殖民地利益,颇有一种虎落平阳的落寞,若非皇家海军余威尚在,恐怕连摇摇欲坠的英镑体系也坚持不住。

第232章 奥古斯塔!

  当然,站在合众国的角度,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联合王国主动‘下跪’服软。

  为了施压逼迫,在这个节骨眼上,亚美利加人又一次催债,咄咄逼人,甚至扬言如果不列颠人再不还清欠款那就考虑限制贸易。

首节 上一节 136/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