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23节

  唯有打点外加会做人做事,这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基础。

  做事这一块,县尊大人便是想借府里名义把名优产品、驰名商标做大做强,为府县同时创收。

  做人这一块,还有什么比给上司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让上司在上上司那里大出风头来的强?

  获得府台大人的高度认可,自然就能通过府台大人得到省里的重视,一来二去,这风评不就有了么。

  风评再加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为此,县尊大人打算亲自去向府台大人汇报此事,争取得到府台大人毫无保留的支持。

  不过,县尊大人于宏观这一块拿捏的非常好,具体到微观这一块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所以便给赵安机会让他重新草拟一份报告。

  要求就一个,着眼于扬州府的大局。

  越快越好。

  赵安照做了,熬了一个通宵将重新完善补充的方案上交到了县里。

  拿到报告后,县尊大人立即仔细阅读,先是看的一愣一愣,继而拍案叫好,吩咐门房立即备轿前往知府衙门。

  现任扬州知府额其纳不是汉人,而是国人,也就是满洲人,镶黄旗出身,老姓富察氏。

  本朝孝贤皇后就是富察氏,其弟傅恒及傅恒诸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均是位高权重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不过额其纳跟孝贤皇后她家没关系,跟京师那边也没关系,因为他祖上顺治年间就迁到江宁满城了。

  一百多年过去,就算是同一个祖宗那关系也早就远了。

  额其纳也非科举正途出身,而是走的旗人特制拜唐阿入的仕,凭着满洲人身份外加祖上的一点不多余荫被江宁将军永庆保举为扬州知府。

  私底下,额其纳给江宁将军的孝敬是白银十六万两。

  这个数不高,因为扬州可是大清第一首府。

  优惠原因在于四十一岁的额其纳当了五十六岁的江宁将军岳父,其女儿给大了足足三十岁的江宁将军当了侧室。

  也正是靠着将军女婿撑腰,额其纳这个知府腰杆子很硬,连巡抚、布政都要礼让他三分。

  前几年靠着对扬州几个盐商的查抄更是简在帝心,小道消息说下任两淮盐运使很有可能就是额其纳。

  若能当上两淮盐运使,额其纳觉得这辈子就值了。

  听门房来说甘泉县求见,额其纳便令叫了过来。

  “小县参见府台大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县里是南霸天的丁承恩在知府大人面前,那卑恭样赵安见了都得喊声义父。

  “甘泉县这是有事找本府?”

  大热天又是在后衙,额纳庆不可能穿一身官服见下属,加之其人性子随意,故而穿的是便服,就差直接光着膀子了。

  “这是小县草拟的一份关于发展本地经济的文书,还请府台大人过目。”

  丁承恩将赵安代拟的文书呈了上去。

  “经济”一词古时乃指经邦济世,于明朝时专指商业,赵安在边上听着也不会觉违和。

  不久前被朝廷从禁书名录中除去的《红楼梦》第三二回便有写道:“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发展本地经济?”

  额纳庆有些不解的接过文书打开来看,看了片刻抬头不无疑惑道:“这打造扬州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于经济有何干系?”

  丁承恩忙笑着解释道:“府台大人,打造名优产品首先可以提升本府特产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本府优质商家在市场上获得更广泛认可,吸引更多外地商家前来采购,从而促进销量增长,如此就能大幅提高商税和关税.详细作用文中都有写明。”

  “是么?”

  额纳庆低头继续看,发现下面还真列了好几条,什么通过展示和推广扬州名优产品,不仅可以增强本地百姓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也能够增加本地百姓的自豪感和幸福。

  又说名优产品的打造首重货物质量,如此就能够在百姓心中树立信赖、安全和高品质的形象,有助于提升百姓对名优产品的信任度,推动各行各业的有序发展。

  一共罗列了八条,从意义到作用,从作用到官府实际获得的收益,条条清晰,句句在理。

  看的额纳庆不住点头,继而放下这份文书抬头看向丁承恩:“这份文书是你写的?”

  犹豫了下,丁承恩不敢隐瞒,如实道:“乃小县下面一书办所写。”

第35章 材料写的好也行

  文书上的字迹明显不是丁承恩这个县令的,他若隐瞒也无用,况也无须隐瞒,因为治下出人才也是他这个当知县的骄傲。

  此事若能得府台大人全力支持,后面也需要赵安从中执行,故而更无冒功需要。

  再者上司夸自己的下属,那不就是夸自己么。

  倍感荣焉。

  难不成还要他这个县令大人嫉妒一个连吏员都不是的童生吗。

  府台大人这边确实生了爱才之心。

  不说这扬州驰名商标于地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促进作用,单说这份报告写的那叫一个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行文更是舒展自如,文字也是精炼无比,纵是再不明所以的人一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非秃了三十年的积年老吏写不出来!

  越看越是高兴,须知一份好的报告有时候可是能顶千军万马的。

  远的不说,就说前任两江总督陈辉祖大人在当陈州知府时养了一个著名的邬师爷,此人专门负责替陈辉祖给皇上写奏折,每次上折子都能把皇上读得心花怒放,陈辉祖就以一百两一天的高薪养着这位邬师爷。

  算下来,一年光是养这位邬师爷就得近四万两,而陈辉祖当时任知府的养廉银一年不过两千五百两。

  投入可谓巨大。

  没白养,短短十年陈辉祖就历任陈州知府、安徽布政使、广西巡抚、湖北巡抚、河南巡抚、河道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等要职。

  平均一任时间一年半,官升的跟坐孔明灯上天似的。

  放眼大清朝,除了如今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和珅和中堂,福康安福中堂外,能有几个比得上?

  如果不是查抄浙江巡抚王亶望家产时陈辉祖胆大包天以银换金,将大量贵重物品占为己有,说不定这会陈辉祖也能被人唤一声中堂大人。

  可惜,可惜了。

  虽说陈辉祖这会坟头草已经好高,可当官的谁不想成为第二个陈辉祖,谁又不想拥有第二个会写报告的邬师爷?

  对于人材,额其纳比面前的甘泉县令还要看重,没办法,他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要知道他是拜唐阿入的仕,属于天生没文化的,做浙江某县知县时更是不懂人材重要性,因此压根没雇师爷,直接带了几个府上包衣家奴就去上任了。

  结果刚上任没几天,礼房那边就请他这个知县大人担任祭孔主持人。

  打小就不知经典的额其纳压根不知孔子是谁,礼房的人非常吃惊,又见知县大人看着不像开玩笑,便老实回说孔子就是孔夫子、孔圣人。

  未想额其纳闹出大笑话来,竟问孔夫子曾做过何官。

  礼房的人憋着笑说孔夫子的官职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刑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额其纳这才恍然大悟,旋即板起脸责备人礼房人员道:“兄弟我初到贵地,不知地方习俗,往后你们说话莫要跟兄弟我绕弯子,什么夫子圣人的,直接说祭祀孔中堂不就得了嘛!”

  这事被当作大笑话很快就传到其上司耳中,要不是他那江宁将军女婿出面,额其纳这个知县早被革职了。

  丢人,太丢人啊!

  此事过后,额其纳痛定思痛,不仅认真读书学习汉人的文化,还一改瞧不起汉人师爷的臭脾气,老老实实请了几位绍兴师爷做“参谋”,对于读书人也是特别敬重。

  渐渐的时来运转,也算简在帝心了。

  然今天甘泉县送来的这份报告简直是让他大开眼界,宛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熏得他如痴如醉,脑海中只一个念头——人材难得,人材难得!

  很自然的就生出要将那位人材调到自己身边来的念头,如此由这人专门替自己写呈给省里的题本、揭贴以及给朝廷的奏疏,不就妙哉了。

  却也不能明着要,毕竟还要顾及甘泉知县的意见,被人挖墙角这种事,搁谁都不乐意。

  报告上说的打造扬州驰名商标一事看着也是对方方面面都有利的好事,不说衙门这边从中收益多少,就说这个荣誉称号对商家的影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疑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最妙的是此事无须官府强制推行,完全由商家自愿参加,钱收了不仅不被骂还要被夸,这等好事打破灯笼他也难找啊。

  当下便表示这件事府里予以完全肯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考虑,将由他这个知府亲自出面协调牵线落实此事。

  既是要落实此事,那两个附廓县都得参与进来,以形成一个以府里为主心骨,以县里为左膀右臂的机制。

  于是仅过了两天赵安就被县尊大人叫去,告知自己需要被“借调”到知府衙门的经历司上班。

  经历司是知府衙门掌管出纳文移诸事的机构,相当于县里的户、吏、礼三房合并办工,再形象点讲就是府政府办。

  我这刚借调到县了,屁股还没坐热就到市里了?

  赵安正纳闷着,县尊大人那边开口了,一句话就给赵安的工作给定了性,其说的是:“你到经历司只是挂个名,代表本县与府里具体磋商协调认证的事,虽然是府里指名要你去,但具体做事嘛还是要以县里为主的。”

  “县尊放心,学生知道哪头重,不管学生是在府里还是在县里,一切都以县尊马首是瞻。”

  赵安这是属于表忠心了,眼下认个新干爹就不要旧义父的事他是不能干的。

  “你能这样想,也不枉本县对你的一番苦心。”

  县尊大人微微点头,人材是难得,但年轻人嘛,多多敲打总不会错。

  赵安这边稍稍迟疑了下,还是小心翼翼问道:“县尊,学生不明白为何府里点名要我去经历司?”

  县尊这边明显迟顿了下,不过还是坦承相告:“你的文书写的不错,府台大人非常欣赏你。”

  嗯?

  赵安心想这难道就是工作干的好,不如材料写的好的具体实例?

  县尊大人那边还有好事要说,起身走到赵安面前露出亲切笑容:“对了,本县刚刚命吏房给你办了手续,打今儿起你就是户房的正式书办,无须交顶头银。”

  最后一句音量明显提高了三分。

第36章 童生也能做事!

  府里点名要人,县尊大人是喜忧参半的。

  喜的自是府里这么做也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忧的是府台大人真把赵安挖走,县里这摊子交给谁呢。

  别搞到最后全便宜了府台大人,自个这个始作俑者连杯羹都分不上。

  为避免此事发生,县尊大人就破格赏了赵安一个正式书办的名额,用这个解决编制的办法把赵安的心给安下来,别到了府里后胡思乱想真以为自个攀上高枝,就不把他这个知县大人放在心里了,或者说对县里的事不上心。

  户房书办名额是固定的,有人转正自然就要有人滚蛋,亦或调到其它科室,照规矩赵安是要给调走的那位一百两“顶头银”的。

  现在县尊发话这一百两不用出,无疑也是给赵安的变相奖励。

  算一算差不多,上回赵安提议放假炮县尊赏了五十两,这回给一百两说的过去。

  就是这两笔奖励赵安一个子没得到,其“银行卡”余额基本等于零。

  目前,也是实打实的“清官”,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拿过百姓一针一线。

  打丁县令那出来后,赵安就激动的去吏房办转正手续。

  无它,单位正式员工的身份对他太过重要,有了这个身份钱庄贷款的门槛就不存在了。

  贷多不敢说,贷个几百两应该没问题。

  手续吏房那边早就办好,就等他过来签字。

  县太爷亲自吩咐的事谁敢不办,就是态度不好,给赵安办手续的那个吏房书办说话更是阴阳怪气:“吆,这么点小事也要赵大使亲自来跑一趟,倒显得我们这帮人不会办事了。”

首节 上一节 2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