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1节

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简介:

  简介:

  中堂我身居高位,你们竟敢说我的名字是假的,我的功名是假的,我为官这么多年的经历是假的,我为大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假的,我的老婆孩子也是假的!

  天理何在!

  你们不讲道理,中堂我只能跟你们讲拳脚了。

第1章 小爷我买单

  扬州,自古便为淮扬重镇,也为富裕之地,明朝有来自西北的商人聚于扬州下关贩盐致富,称霸一方。

  后又有徽商大举涌至扬州经营盐业,以致扬州城中以盐富贵者不可计数。然前明弘光年间一场十日之变,令天下巨富所在沦为废墟,士民富贾者被杀足八十余万。

  只天下人皆要食盐,有盐便有财,故距离两淮盐场最近的扬州城经百年发展再次焕发生机,又逢本朝乾隆爷好游江南,为讨乾隆爷欢心,扬州的两淮盐商们为此集资修了宫殿楼廊、寺庙长桥、亭台无数,使得百年前因战火毁于一旦的扬州城再次冠绝天下。

  赏得美景的乾隆爷一高兴为扬州写下诗词两百余首,可见皇爷对这扬州美景有多么喜欢。

  这年是乾隆五十五年,离上次乾隆爷来扬州已过去六年,六年里大清朝也无甚大事,除了发兵渡海去台湾平定了天地会匪林爽文的造反外,就是去年和安南国打了一仗。

  虽然这仗大清兵叫安南贼给偷袭弄的全军覆没,但安南毕竟小国,骨子里还是怕咱大清的,畏惧之下遣使谢罪乞降,咱乾隆爷宽宏大度见安南人心诚也就准了,双方就此罢兵。

  内外无战事,天下太平,扬州城内更是一片欣欣向荣。

  时值傍晚饭点,城中大小酒肆饭馆几乎家家爆满,连带着澡堂子也是人满为患,内中给人修脚擦背的师傅都忙不过来。

  没办法,扬州人就这么个喜好,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皮包水也,喝茶;水包皮也,泡澡。

  再加上三把刀,别说,做个扬州人还真是舒服的很。

  不过前提是兜中得有铜子。

  那没铜子的咋办?

  四海楼里正教做人呢。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双手抱头蹲在凳子上任由五六个楼中伙计拳打脚踢,虽然对此下场早就有数,也做好挨打准备,可五六个年轻小伙的拳脚还是把这老头揍得哇哇叫,听的周边用餐的客人唏嘘不已,然后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时不时转过头来看下热闹,一幅司空见惯的样子。

  柜台上正敲着算盘珠子的掌柜甚至头都不抬一下。

  世上还是有好人的,一个正在啃猪蹄的年轻小伙实在是看不下去,用力将桌子一拍对打人的伙计们喊道:“别打了,再打出人命了!”

  听了这话,带班的伙计忙赔笑道:“客官,小的劝您别多事,这是规矩。各行各当都讲规矩,他懂规矩,咱们就得守规矩,这要是破了规矩,往后咱楼里还怎么做生意。”

  “啥规矩?”

  小伙不太明白的样子。

  “规矩就是白食可以吃,但吃了就得挨打,要不然出不去。”

  见客人年纪不大,听口音也不像本地人,带班伙计也懒得多解释,侧过身便要给那吃白食的老东西一脚。

  这种不要脸的老无赖最是叫人来气,没钱你跑来吃个什么东西,真当自个是老太爷了!

  脚还没抬,耳畔却传来小伙很是豪气的声音:“别打了,这人的账算我头上!”

  嗯?

  带班伙计愣了下,旋即挥手示意众人住手,继而满脸堆笑朝那小伙道:“得嘞,客官心善,将来定有福报。”

  小伙有点不耐烦的摇了摇头:“说那么多干什么,再给我上两道荤的,另外再来壶酒。”

  “好,好,客官稍候,小的这就去吩咐后厨,”

  说完,带班伙计朝那被打的半死老头一瞪眼,“有好心人帮你结账,还不快滚!”

  “唉,唉,”

  老头如蒙大赦抱着头就往外面跑,竟是连跟替他结账的小伙谢一句都没,看着就是老油混。

  见状,年轻小伙也没在意,只是摇了摇头,继续享受他重生以来的第一顿大餐。

  小伙名赵安,大字不识一个的死鬼老爹给起的,老家是扬州隔壁兴化的,因家里穷小时候只上了两年私塾,后来听说书的讲了那武松打虎的故事,便想做个武松那样的好汉,于是拜了村里一个早年去过回部打仗的老兵学了几年武艺,手下有那么几手拳脚功夫,身子骨长的也硬实。

  就是穷。

  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的穷。

  原是想出来靠拳脚投个镖局混口饭吃,未想一场急病给脱了胎换了骨,新来的赵安一琢磨给人护镖没前途,想起死鬼老爹说过扬州有个衙门当差的表弟,便厚着脸皮来找那根本不曾谋面的表叔,看看能不能在衙门里混口饭吃。

  这吃官家饭的肯定比给人打工强吧。

  乾隆老鬼还没死呢,没法上赶着去湖北参加白莲教起义,况那白莲教讲究论资排辈,又是帮乌合之众,实在是引不起赵安的兴趣。

  做人嘛,务实第一,安全第一。

  最关键的是肚子第一。

  进了扬州城,因肚子饿的咕噜叫,赵安便找了酒楼先填饱肚子,未想撞着个吃白食的,见老头年纪大了心一软就给买了单。

  酒菜很快就给端了上来,刚才那幕随着白食老头的离去恍若没有发生,楼中依旧热闹非凡,楼上包厢内也不时传出劝酒划拳声。

  直到肚子饱的不能再饱时,赵安这才心满意足放下碗筷,一边打着酒嗝一边招呼:“伙计,结账!”

  “好嘞!”

  闻言,忙有一个肩上搭着白巾的伙计小跑过来,一边熟练的给赵安递上一条湿热的手巾帕子,一边快速把账算了下,道:“客官,一共是八十七文,有三十文是刚才那个吃白食的,客官要不要看下他的单子?”

  “不必了,”

  赵安打断伙计,点头道:“我说过都算我账上。”

  “好!”

  伙计笑着点了点头,心道这小子还真是人傻钱多。

  赵安也不啰嗦,起身说了句:“那就结账吧。”

  言罢,拿起还冒着热气的手巾帕子狠狠擦了把脸,之后一屁股蹲在凳子上,学着那老头的样子双手抱头,一动不动。

  两三个呼吸之后,想想不安全,又调整了下姿势,用力夹紧双腿,确保命根子不会遭到任何外来打击。

  “.”

  伙计看的好一阵发愣,半响“呸”了一声,朝着柜台就喊:“掌柜的,这小子也是个吃白食的!”

  “照规矩,打!”

  掌柜的声音干脆利落,不带半点磨叽。

第2章 办个假证吧

  年轻就是好,扛揍。

  打四海楼出来,赵安抬抬胳膊揉揉腿,疼是疼,好在那帮伙计也懂规矩没朝他脸上招呼,要不鼻青脸肿的怎么去见表叔。

  不过也险,好不容易进肚的荤腥差点叫打出来,真那样的话,这顿打就白挨了。

  抬头看看天色,估摸也就前世晚上六七点钟光景,寻思这个点衙门当差的表叔应该下班了,便问了路人左卫街方向径直摸去。

  途中又问了几人,这才找到记忆中死鬼老爹说过的表叔住处左卫街,只问了几人谁也不知道表叔家所在的螺丝及顶巷到底是哪条巷子。

  眼见天色越来越黑,正犯愁时一个路过的老人给赵安指明了该巷所在,就是距赵安停留处不到数百米的一条巷子。

  只那老人走时饶有深意的看了眼赵安,摇头道:“这找人大白天不来找,怎么晚上来找的?那巷子平日里可没什么人敢去,怪瘆人的。”

  这话什么意思?

  赵安听的一头雾水,但很快就明白老人为何说那话,因为螺丝及顶巷是一条叫人看着背脊就发凉的巷子。

  打巷子口朝内望去黑漆漆不说,还透着一股诡异阴森,好似这巷子是通往地狱一般,天知道表叔家怎么住了这条巷子。

  转念一想别自己吓自己,真要有鬼表叔家能住这么。

  扬州城是什么?

  寸土寸金!

  就这鬼巷子,不知道多少人住不起呢。

  当下往巷中摸去,可越走心头就越打鼓,总觉这巷子里有无数人正盯着他看,而他却看不到这些人,当真是头皮发麻,偏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摸。

  直到巷子深处方看到一丝灯光,隐约可见住着四五户人家,来到第一家时赵安赶紧上前敲门。

  “你是?找谁?”

  开门的是个年过五旬的老妇,一脸疑惑的看着素不相识的赵安。

  赵安忙开口问道:“请问是王德发家么?”

  老妇点了点头:“是我家。”

  一听找对了,赵安喜道:“那您就是我表大妈了?”

  “表大妈”是淮扬一带对表婶的称呼,表叔则被称为“表大爷”。

  “你是哪个?”

  老妇仔细打量门口认亲的赵安,实是想不出这孩子是谁家的亲戚。

  赵安赶紧表明身份:“表大妈,我是赵大荣的儿子赵安啊。”

  “赵大荣?”

  老妇怔了下,旋即想起什么,不太确定道:“兴化赵家的?”

  “嗯哪!”

  见老妇知道兴化赵家,赵安不由松了口气,抬头朝院内看了眼,陪着小心道:“我表大爷在家么?”

  “在,在,刚下值回来,”

  既是丈夫那头的亲戚,大老远来了老妇自是不能把人挡在门外,便侧了身让赵安进院,随手关门时朝屋内喊了声:“当家的,兴化赵家来人了。”

  “兴化赵家?”

  正准备脱衣洗澡的王德发听了婆娘喊,也是先呆了下,继而赶紧穿衣推门而出,“是赵家谁来了!”

  “表大爷,是侄儿赵安来看您老来了!”

  赵安赶紧上前自报家门。

  “你是大荣的儿子?”

  望着眼前模样长的跟表哥年轻时十分相似的赵安,有三十多年没见过兴化那头亲戚的王德发也是有些激动,待知表哥大荣几年前就去世了,心头不由有些酸戚。

  回过神来拉着赵安就进屋,随口让妻子马氏给表侄做两个菜,好让爷俩能喝一盅,好好聊聊。

  “表大爷,我不饿,别让大妈忙活了。”

  赵安不是客气,而是真不饿,心头也有些暖和,因为他担心王德发这个表叔不待见自己这个乡下来的穷亲戚,未想人表叔却是热情的很。

  看样子是自己毒鸡汤看多了,总把亲戚当贼看。

首节 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