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55节

  过来请安的都是府学的学官,整个府学连同赵安在内有品级的学官共有八人,教授一、学正一、训导(经制、复设)四、学录二。

  此外没有品级的不入流吏员有六人,作用相当于系主任、班主任,或者说办公室主任,科室具体负责人。

  其余教职工就全部属临时工,包括老师。

  教授虽是府学一把手,然并没有革除下面学官的权力,这个权力掌握在省学政衙门手里,因此赵安当初哪怕是个不干活的小学录,前任江教授也没法让他滚蛋。

  学官下面的吏员和临时工的饭碗却尽归教授一人掌握。

  说让你滚蛋你就得滚蛋。

  所以,上午是学官吏员来请安,下午是老师、食堂阿姨、门卫大叔、校车司机们来请安。

  请安不能空手来,按过去规矩给吧。

  要不然新校长不高兴,这饭碗不就砸了么。

  为了方便赵校长收取上任规,童训导特意在校长办公室门口放了个竹篮,够资格的进去请安交钱,不够格的门外通禀一声将红包放进篮中就行。

  倒省了校长若干麻烦,一个个接见也累不是。

  一天下来,赵安也不知道同样的客套话、官面话说了多少,光茶就喝了三大壶,好在收入可观,上任规收了将近五百多两。

  大头主要是学官和吏员的,临时工们的份子加一起也不到二百两。

  赵安其实也明白这些人送钱除了规矩如此外,就是希望能在他这个新校长眼中留下好印象,避免被裁员。

  只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他赵校长压根没有裁员的打算,甚至还打算增加岗位。

  现在府里四百多个学生配了一百多工作人员完全不合理,怎么也得配两百多工作人员吧。

  马上借读的学生就多了。

  多配点工作人员用于全方位保障学生利益,是不是很合理。

  校长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有省学政衙门下发的,也有知府衙门发来的,更多的是下面州县学的请示报告。

  主要集中在府试这一块。

  之前府试主要是江教授负责,现在负责人换了,下面的办事人员肯定要过来请示新教授关于府试有无特别补充的地方。

  赵安能有什么补充,无非萧规曹随,该签字就签字,该盖印就盖印,一切按前任和知府衙门商定的办。

  闲暇之余也在充电进修,就是阅读过去扬州府试的相关考卷,因为他这个校长不仅要全程参与府试,还得充当阅卷的副考官。

  正副考官意见加上参与阅卷的其他“房师”意见,终合下来就是该考生最终定等的参考标准。

  既然要给出书面意见,赵安肯定不可能在人考生卷子上写什么“知道了”、“不错”、“可以”之类的评语,又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所以就得参考前人智慧结晶。

  说白了,就是偷抄以前阅卷官的评语。

  如此,不就显得他这个副考官学问大么。

  也是留了心眼的,尽找些三十年前的旧卷来看,因为近几年的评语容易被人发现,要叫扬州官场知道他赵校长连个阅卷评语都要抄,不真成了扬州官场大笑话么。

  看的头昏眼花,好在装了不少知识在大脑,起身在办公室内活动了下便走到窗边静静看着不远处的校舍,听着学生们摇头晃脑的读书声,心灵深处没来由的竟是纯洁好多。

  就跟洗洁精洗过似的。

  府学的管理工作赵安主打的就是拿捏大方向,不干涉具体,因此府学的日常运转并没有因为新老校长交替有所混乱。

  见时间差不多了,赵安便想提前下班,未想童训导过来通禀说府衙刚刚派人通知教授大人去开会。

  这么晚叫我开什么会?

  赵安抬头看看快要西落的太阳,也不知想到什么,突然就有些紧张的吩咐童训导:“你多带些差丁陪我去府衙。”

  差丁,就是府学的保安人员,由所在地县衙派出的丁壮充任,除了防止有人在府学闹事,也担负学官出行的护卫任务。

  又不放心的叮嘱一句:“最好让差丁们带刀陪我去。”

第82章 赵有禄他一个监生!

  “.”

  教导主任被校长的吩咐弄的莫名其妙:大人您是去府衙公办的,弄啥带刀护卫啊。

  却不知校长大人心里虚。

  眼下这点不是正常办公开会的点,都快下班了通知人去开会,浑身上下没一块真的校长大人能不慌么。

  怀疑是不是自己假身份被发现了,又或是老领导丁县尊实在受不了良心煎熬和道德谴责,鼓起勇气去知府大人面前坦白从宽了。

  不是没这个可能。

  万分之一的可能,它也是可能啊。

  眼下赵安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学官不归地方官管,所以纵是东窗事发扬州知府也没有拿他的权力,得上报省学台衙门,省臬台衙门、省藩台衙门、省抚台衙门,四台衙门再联合上报朝廷才能拿下他这个正七品的府教授。

  程序不能乱的,乱了,就是你扬州府乱来。

  结果正义,程序违法它也是违法。

  朝廷嘛,就是老太爷了。

  眼下老太爷的大寿庆典还在进行中,赵安还是老太爷特旨给连升的五级,省四台衙门的大人们考虑问题肯定比府里要全面,多半不会在这个节骨眼惹老太爷不开心。

  何况议罪银的事是和中堂操刀主办,和中堂不往上报,你省里想拿人也拿不了。

  和中堂那边能看着刚刚树的全国典型叫你江苏给办了么。

  你江苏的官敢这么打和中堂的脸,那就是真不晓得好歹了。

  而且赵安这个监生学录官还是臬台大人亲手操办的,出了事臬台大人一个连带责任是跑不掉的。

  这就有足够的转圜余地。

  前提是赵校长必须确保自己的人身自由,而不是被扬州府给控制在规定地方,那样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又不能不去,毕竟赵安也不知道府衙要开什么会,要是教育方面的会议,他这个教授不去就太不像话了。

  为防万一,弄几个带刀护卫跟着就很必要了。

  你扬州府可没有拿我的权力!

  只要能跑出府衙,理论上老太爷万寿节结束前赵校长都是安全的。

  实在不放心,大不了连夜收拾包裹跑路。

  尽管不清楚校长大人去府衙公干为啥要带护卫,童训导还是立即给安排了。

  就是这四个带刀护卫看的校长大人头晕眼花,威武雄壮一点谈不上,精气神也没有,真正的老弱残兵。

  也是,给中学当保安的还指着特种兵退伍么。

  唯一让赵校长满意的是七品官可以坐轿子,不必再享受马车的颠簸感。

  然而当轿子抬过来时,赵安又傻眼了。

  跟他印象中宽敞大气四人抬的官轿完全不同,他这个府学教授的官轿不仅又小又矮,还是三人抬的。

  前面两人,后面一人。

  更气人的是轿子还没窗户,就前面弄个了长三十厘米、宽三十厘米的正方形开孔,人往里一座正好露出脑袋和脖子,再配上黑白相间的轿体。

  嗯,有点像孝子捧在手上的遗照。

  确认这是教授标配的官轿,增配不了也减配不了,因为这是朝廷的统一规定,赵安只得无奈咬牙弯腰钻了进去。

  童训导忙一声吆喝:“起轿!”

  “嗻!”

  三名轿夫同时发力,小轿悬空那刻搞的赵校长有双脚离地的飘灵感。

  “咣咣咣!”

  负责开路的护卫用力敲响手中的铜锣,足足敲了七下。

  敲多少也是有讲究的,县级官员只能七下,府级官员则是九下,省、道、部一级则是十一下,要是老太爷出行的话,那就是十三下,以示至高无上。

  除了四名护卫、三名轿夫外,队伍里还有两个分别举着“学官”、“肃静”木牌的差丁,连同赵安、童训导共十一人。

  官老爷出行肯定引得路人侧目,结果就是坐在轿中只露脑袋和脖子的赵安被扬州城的百姓生生瞻仰了一路。

  一点得意劲都没有,一路也都是绷着脸,跟谁欠了他钱似的。

  到了府衙不等轿夫落轿,赵安就郁闷的直接把横板推开跳了下去,搞的人家轿夫以为教授大人对他们抬轿水平不满意呢。

  府学教授来了府衙守卫肯定不敢拦,可赵安也没直接进去,而是装作随意扫视的样子默默观察了下门口的门房。

  里面有五六个衙役和一个负责登记的书办,一切都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

  “大人?”

  安排轿夫到边上等候的童训导过来后见赵教授迟迟不进府衙不免心生困顿。

  赵安微微点头,示意童训导跟四名带刀护卫陪自己入内,却见一个熟人从衙门出来,是经历司的崔知事。

  看见站在衙门口的赵安,崔知事暗自苦笑一声主动上来打招呼:“赵大人,府尊在府堂等着您呢。”

  眼神比较复杂,跟之前前任江教授、马学正听说赵安升官的眼神一模一样。

  大致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

  “知府大人叫本官来为的是何事?”

  赵安面上带着笑,看人崔知事的眼神也很友好,心中却紧张的很。

  “噢,省学政衙门的人来了,赵大人是本府教授又是本次府试副考官,知府大人当然要请大人过来。”

  崔知事说完心中都觉好笑,一个捐监的童生竟成了一府教授,还和知府大人一起负责府试,简直就是荒唐的不能再荒唐。

  天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

  “原来如此。”

  赵安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县试时府学派他下去监考,现在府试了省里当然要派人来监考,作为府试的副考官他自然要过来跟人监考官打个招呼。

  嗳,早知是这事也不至于自个吓自个。

  轻出一口气后,赵安随手一摆带刀护卫跟童训导都不用进了,迈着标准的八字官步就摇进了府衙。

  一路享受了不少府衙人员既羡慕又唾弃的目光。

  等到了府堂外,神情却是立时变得无比谦虚,连带着八字步也成了小碎步,正要以气喘吁吁架势进去给知府大人一个好印象时,耳畔却传来一个极其狂傲且不屑的声音:

  “赵有禄他一个监生有什么本事当考官,听说他连县试都没考上,这种人当府学教授简直就是丢我们江苏的脸!”

第83章 老师您怎么年轻了?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

  可这屋里说的啥话!

  赵教授怎么就丢江苏的脸了,怎么就不能当考官!

  为了当好考官,我下午刚把一麻袋知识装进大脑中,搁你这就是白装了?

  嘿!

首节 上一节 55/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