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被明朝推翻后,元顺帝逃回北方草原,建立北元政权,初期还有些威望,后来就不行了,北元分裂为多个部落,其中鞑靼部自称是黄金家族后裔,而瓦剌又是各部落中逐渐强大,可与鞑靼部争雄主要力量。
朱棣发动了五次北伐,主要针对的是鞑靼部和瓦剌部,前期打鞑靼,后期打瓦剌。
瓦剌……贾川在记忆深处找到了一条跟这个名字有关的消息,好像那位‘战神’朱祁镇去那地方旅过游……
如果地窖里的东西与北元有关,也必须有关,不然这些人不会找来,地窖里面有多少金银?是否可以帮着哪个部落统一部族?
如果只是元代某个少数民族大家族的家产,现下他们的后代找到了什么线索追了来,这就没啥了,倒是能说得通。
不是国家的,是个人的。
绝对是个人财产,就算是国家的,现在北元分裂成这样了,算谁的?当然算明朝政府的!
献县眼下可是在明朝地盘里,他们找到这个地方又能如何?或许是因为口音或者生活习惯的问题,他们找来了两个中原的道士,他们之前是如何谈定的?或者他们是如何威胁俩道士的?贾川推断不出来,但却能断定他们之间没有信任,所以道士极力的吸引村民的注意,却还是没来得及走,便被留下了。
四人可能并非当日晚间死亡的,这个不重要,贾川摇了摇头,重要的是那些人问出了地窖,却还是将四人冻死了。
对于这些生活在塞外的人来说,冻死这件事他们肯定有经验,不可能是意外……贾川深吸一口气,这里又不用等法院宣判是故意还是意外,琢磨这个无用,他提醒自己要将脉络想清楚,避免整个村子的人牵连进去。
他想一句话告倒赵光是不行,但涉及案情的每一句话……就怕他说的无意,听者有心,一个不小心便是全村人的性命。
贾川回到火堆旁,他告诫自己,先要将整个案情推断出来,才能知道从哪个角度下手,既能完整汇报案情,又能护住村民,前期万不可受这个影响,回避一些可能性。
贾川深吸一口一气,脑子转回到案情上,他一边烤火一边想着那些人为何要将死者扔到枯井中?
应该是知道要从地窖下手,他们等不及了,需要这四人给他们腾地方……他们甚至不愿意亲自动手杀了他们,可这四人死了,他们便有机会在小庙搞土方工作了?
显然不是,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那般小心,那般细致,四人的死亡是他们用来制止村民上山的脚步的,摆在台基上的包袱,是用来堵住第一批上山发现庙里空空那些人的嘴的,他们要的是安静的在夜晚施工……
那四人为何不跑?应该是跑不掉,也就是说村子周围有这些外族的人盯着,他们是真不怕冷啊。
但是若是能让村民时刻关注小庙,老道觉着那些人暂时便不敢如何,也就是说老道可能是知道一旦他们俩进了小庙,不论结果如何都活不了,至少知道有这个风险。
……
贾川之所以能想到庵房里的人可能是谁,是因为之前他去庵房内问过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费了不少时间,但三人都是闭口不答,一个字没蹦出来过,这在他以往的经历中是不多见的,除非他不想知道什么,否则哪怕是骂两句脏话呢?
一开始贾川以为这三人的角色像是死士一般,便没有多想,后来想到元朝,便想到了这三人可能是说外语的,说中文有口音,只要张口,别人就能听出来那种的。
而三人想拖住高云天和高云朵,让一人先跑,贾川之前觉着可能是因为这人功夫最好,能带着金子回去,现在看应该是中文最好,只要没人追上,便可带着金子回去。
若是如此,回去哪里便有想头了。
第138章 来了
这些人是有分工的,且从年纪上看,庙外那人年纪明显比庵房里的三人年纪大得多,跑腿的工作交给他……他们藏身之处理应不远,但中途或者他们压根就选了一处村子落脚,进进出出的会遇到旁人,免不得打招呼什么的……
可想这些还有什么用呢?眼下这里这么大的阵仗,那些人要么来狠狠干一架,能抢走的也只有那挖出来的半箱金子,他们应该能想到官府不会再给他们机会鸟悄的挖了。
要么赶紧收拾妥当离开,等京中来人贾川就算有人能用了,去哪里找他们?若是这些人当真是借由过年之名走亲戚来的,查起来费劲不说,就算查到他们曾在何处落脚又能如何?
贾川正想得出神,身后传来开门的动静,贾川扭头一看,高云朵穿着大氅缩着脖子正在转身关门。
“你再去睡会儿,眼下也没别的事。”贾川说。
高云朵关好门转身说:“醒了便睡不着了,再说天也快亮了。”
“啊?”贾川四周看了看:“这么快吗?”
顺子打了个哈欠说:“你一直在想事儿,不觉着罢了。”
贾川看向另一个火堆,几人靠着都睡着了,他叹了口气,看向已坐到他身边的高云朵:“昨日你与那人动手的时候,那人可曾开口说话?”
“说了,他劝我让开,说了一堆的废话。”
“你听他说话可有……”
“至少他不是这附近的人,也不像南方口音,说不出来,怎么了?”
这时顺子起身说:“我去庵房里跟那三人挤挤,人多了也暖和,就是味太大。”
……
贾川轻声跟高云朵讲了自己的大概推断,高云朵听得很认真。
“……这些人以为将尸体藏起来,每晚过来挖呀挖呀挖,不会有人知道。”
“他们白天不出来?”
“对,我之前还在自责为何后院院墙上的雪全都不见了,我一开始竟是没有发现,现在想想应该是我潜意识里觉着只是将人带出去,不用将整座院墙上的雪清理了……”
“浅什么?”
“没事,你说他们何必逼迫两个老道走这一趟?他们自己趁着月黑风高的翻墙进来,两个老和尚或许比两个老道还好说话,他们又不怕老和尚听出口音,最终四人不一样也是说了地窖……”
“你怎知是他们说了地窖,而不是那些人自己找到了地窖?”
贾川张了张嘴,他脑子里再次回到那个夜晚,庵房内四人在低声说着什么,屋外夜色中一直有人在偷听。
老道可能当晚便已经与两个老和尚说了实话,四人都在危险之中,一起研究如何逃出生天再正常不过了,这个过程中他们可有说起了地窖?过去了这么多代人,传到这两位老和尚耳中的还剩下什么?
但他们肯定知道有个没用的地窖在庙中。
若是如此,他们四人极有可能不是俩老道入住当晚冻死的,而是经过一天一夜的相处、商量后,四人可能决定的是带着外面藏得金银离开这里,如何能离开?若是能离开,俩老道便不会去引起村民的注意了,也许他们想到的方法便是转日引来村民,越多越好……
可这没用啊,那些人肯定在村子外面也安排了人,四人的真正危险是离开了村子后……但若是被县衙来人带走呢?
所以那个台基上放着的包袱不是老道想私吞,也不是那些人留下想要堵住谁的嘴,而是等着转日县衙来人发现之后,将他们四人全带走的引子……
贾川想到这里深深皱眉,他总觉着哪里不对,若是照这个样子推断下去,那就是这些谈话都被屋外偷听的人听到了,他们等四人将银子准备好,便现了身,哪怕还未听到什么关键信息,他们也要阻止四人逃跑。
这样的话,四人的死像是自己作的,可这与他之前推断的,两个道士来的时候便知道有危险有点相悖。
贾川又站起身在院子里溜达,这时候东方开始泛白,高云朵眼见贾川皱眉来回踱步好一会儿了,便轻声问道:“你要不要睡一会儿?天亮了,那些人理应不会再来……”
贾川停下脚步,看向高云朵,就这么看着,很是严肃。
高云朵被看得有些不知所措,问:“你看什么?”
“你再给我些时间,这案子……我暂时肯定不能全身而退,你要的安稳,我……暂时给不了。”
高云朵下意识的看了看四周,而后抿了抿嘴说:“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明日我哥便会带人来了,你可想好了如何应对?若是让他们白跑一趟,我是说我哥自然是没事,别人……”
“白跑?”贾川看向地窖方向问。
高云朵即刻明白过来,有这些金子在,别管案情如何,都不可能白跑,不知道多少人要感谢贾川过年劳烦了一趟。
贾川坐回到火堆旁,叹了口气说:“我现在需要做的是护住所有村民的性命。”
高云朵眨了眨眼,刚刚贾川说了一些推断,尤其是地窖中的金银是咋来的?她听懂了,但她没有想得这么深,她的重点还是放在谁让四人冻死的?
眼前贾川一提醒,她立刻反应到若是村民与这庙里的人与曾经的北元有关系,便不可能活命了。
贾川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救了几人一命。
……
天亮了,几人都醒了,老郑头踉踉跄跄的进了庵房,将董圆圆叫起来后继续睡了,里长赶紧带着村民下山去取早饭,董圆圆起来忙着给两个火堆添柴火,高云朵想帮忙,被董圆圆制止了,说:“这火星子厉害着呢,几个火星子,你这件大氅就得给我了。”
高云朵笑了,说:“这若是让旁人听了去,还以为我这个做姐姐的如何亏待了你,你不是也有一件?怎还惦记着我的?”
“我那件等我成婚之后再穿,你这件要是哪里坏了,你定会再做新的,我便可先穿这个,你别的衣裙我再喜欢穿不进去啊,总算有件能穿的,还能不惦记?”
高云朵笑呵呵的看着董圆圆,等她添好柴火之后,拉着董圆圆的手说:“你以后想要什么直接跟姐姐说,咱们直接找人做!”
董圆圆俏皮的撅了噘嘴说:“有钱人的日子,我得慢慢适应适应。”
贾川坐在门口听着门里老郑头的呼噜声,也听着董圆圆和高云朵聊天,可能是因为没有再想案情,神经没有紧绷,他突然间觉得又冷又饿又困,上下眼皮激烈的打架,里长带人晚来一小会儿,贾川觉着他肯定就昏迷不醒了。
里长和村民带上来还算热乎的粥饭,腌菜,蒸饼,只是上山的工夫便只剩下温热了。
贾川将老郑头和顺子喊起来,几人快速的用了早饭,贾川直接去了高云朵之前睡的庵房,躺到硬板床上盖上薄被,即刻人事不省。
老郑头和顺子倒是不困了,先是跟着村民收拾,又看着村民一趟趟往山上送柴火,小厨房里的柴火在一晚上持续添柴后,差不多都用完了,董圆圆起来了,小厨房里的灶台便有了用处,烧些热水,热点什么随时都可做了。
随着太阳慢慢升起,庙中的烟火气愈发的浓了。
两处的火堆持续烧着,旺的很。
老郑头和顺子啥也没干,只是看了看也是看累了,拉着里长坐在火堆旁聊起了闲天,转眼便到了午饭的时间。
贾川被叫醒,坐在木板床上发了一会儿呆,这才出了庵房烤火用饭。
里长找贾川汇报工作,说山下的衙役分班巡逻的很认真,吃食什么的都够,连带着村中的孩子也跟着沾光。
贾川喝了口热水,说:“若是快的话,或许不用等到明日一早,后半夜京中来人便会到了。”
里长犹豫了一下,低声问:“我们……会不会被带走?”
贾川挑了挑眉,想了想说:“如果来的是我认识的人,你们不会有事,若是来的我不认识……那也不怕,他们会着急回京交代清楚,不可能带着你们,顶多交由县衙审问一番,我在呢,你怕啥!”
里长点了点头问:“若是有人问起包袱里的银子……”
“你们不是拿走后又原数放回了吗?”
“哦哦,对对,原数放回来了。”里长松了一口气。
“你只是不放心这么多银子放在山上,代为保管了几日罢了,这个我自会解释,有人问你便这么说,嘱咐好那几个人,莫多嘴解释,你们也是为了孩子治病嘛,都是穷苦人,我理解。”
里长纳闷的看了看贾川,而后轻轻点了点头。
……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天刚黑没多久,人就到了,且是徐恭亲自带了一队锦衣卫,约有五十人,人人一脸疲惫的到了。
让贾川惊讶的是钱贯也来了。
小庙顿时亮如白昼。
贾川没能提前知道消息,高云天带着几十人直接到了山下,下马上山。
贾川听到动静,在高云朵和董圆圆的保护下出了庙门一探究竟,也算是迎在门口了。
待看清高云天身后的是徐恭后,贾川立刻上前亲切的喊了声:“大哥!”
徐恭喘着粗气扶住贾川双臂,深吸一口气说:“你又立奇功啊!”
贾川挑了挑眉,刚想问为何是奇功?他自己到现在都不知道真相,可这时他又看到了龇牙咧嘴的钱贯。
“怎,钱公公怎也来了?”贾川惊讶的问。
徐恭说:“高云天回来一说,我即刻与刘指挥使带着高云天入宫,皇上听了,命我们不可耽误,即刻带队先到,因高云天带回去的消息极少,所以钱公公跟着来了,他来问清案情,便要即刻回去,皇上惦记着呢。”
贾川点点头,上前搀扶着钱贯,几人先进了庙。
徐恭边走边说:“后面还有马车和兵士,要明后日方可到达此处,你先带我到地窖,看清地形,挖掘时免有塌陷。”
贾川见徐恭脚下未停,未曾问过半句案情,来便要开挖,便知皇上对地窖中藏了多少金银十分的期待,他突然很担心,万一下面就这么一箱金字,还被他取走了一半,这,这可如何是好?
朱瞻基算是这里最大的户了吧?怎会听说这里有点金银便这般坐不住了?
这是贾川没有想到的,他之前意识到这个案子可能牵扯到几十年前的旧事,想着锦衣卫或许能帮上忙,他觉着现阶段,真说关系,他还就是与锦衣卫最铁,哪知徐恭的信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这也是让贾川误判的主因。
贾川着急让高云天回京,根本目的是想要人手,地窖需要挖,还要防备有人来抢,哪里想到还带来了朱瞻基的期盼。
国库那么缺银子吗?徐恭说的立下奇功可是说的这个?
贾川忐忑的带着徐恭朝主殿后面的地窖走,余光看到高云朵和董圆圆闪身进了庵房,他边走边回头对高云天:“来了这么多人,你先将朵朵和圆圆,还有老郑头和顺子都送回县衙去,他们在这儿也不方便。”
徐恭站住脚,回头看了看,又扭头对贾川说:“这几人确实帮了你不少,等回去找机会跟皇上提一提,应有封赏。”
贾川忙说:“我先替他们谢谢大哥!但……皇上这么大的阵仗,万一地窖里面没有那么多箱子,咋办?我只看到一个,还是半箱,没敢挖呀,也没人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