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第164节

  所以,这一趟让苏文带着阿奴来开封,便不用再带多余的人,免得传出去些不好的风声。

  ……

  刘吉高兴的等着孙儿的出生,确实让他如愿了,但紧跟着便是接二连三的噩耗。

  先是孙儿出生后便身弱,没到六个月便夭折了,紧跟着他便收到新皇登基后想要迁都的消息。

  永乐帝迁都北京这才几年?漕运上刚刚才都捋顺了,前期投入的银钱就像那运河的水一样,刘吉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可这水还没有流向挖好的渠中多少,便要停了?

  刘吉亲自去了一趟北京,再回来时,仿佛老了十岁。

  苏文知道迁都这事板上钉钉了。

  这时的苏文虽还不算左膀右臂,确也是已经能出入刘吉书房的人了,这等大事自然要好一番商议。

  要说苏文怎么也没胆子提出这么有建设性的建议,可架不住开封有一个时刻关心刘旺孩子的周成。

  周成差不多每个月都要给苏文来信,信中除了关心刘旺的孩子,每次还要问问医师的行踪,只盼着万一有一天苏文能说动医师了。

  往日收到周成的信,苏文只觉着厌烦,但又不能得罪,便总是敷衍着回信,甚至不曾提及孩子夭折的事,但在刘吉心情极度糟糕,苏文极度想要在刘吉面前表现一下的时候收到信,苏文突然想到了几件事。

  他在开封曾听周成抱怨过他做牛做马这么多年,仍旧不能得到老王爷的完全信任,能赚钱的买卖老王爷都不让做,从云南来的一些药材老王爷都是要亲自过目的,还有汉王,汉王很想与老王爷走动,派人数次以借阅新书为名到开封来,老王爷都让周成接待,从不亲见,汉王派来的那些人是那么好糊弄的?

  周成没少受气。

  这些事让周成很是头疼,虽然周成没有说什么,但苏文知道真的让周成生气的是老王爷挡了周成的财路。

  这些事再加上刘旺去开封解了毒,这些因素在苏文的怪异的脑回路中产生了化学反应,他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得出的结论:谁能阻拦皇上迁都?只有皇上自己觉着眼下不是时候。

  如何让皇上觉得眼下不是迁都的时候?

  乱!

  苏文只说了开头,刘吉便明白了。

  正因为他们只是商人,哪怕与官府有些交情,有些官员可为他们所用,甚至刘吉这趟进京还见到了几位反对迁都回南京的内阁成员,可也是站在一旁恭顺的听着,听听朝廷上的声音,听听皇上的决心,其他的他们束手无策。

  他们是无法向皇上进言的,当然,能进言也无用,肯定有官员将他们的情况说与皇上知晓,可在皇上眼中,漕运上一些人的声音无足轻重,影响不到皇上的决定。

  但朝局可以。

  谁不知道汉王的心思?若是再加上黔国公呢?如何与开封采药局联系上?若是能够联系上,那便是汉王,黔国公,周王……这力度,皇上怕是短时间内再难琢磨着迁都了吧?

  几人在书房几个不眠之夜后,基本方案便出来了。

  于是刘吉开始着手准备,他先是多方打听皇上对汉王的看法,又派人去云南,想找到黔国公府与采药局之间的秘闻,哪怕是民间的传说也是好的。

  苏文觉着可以直接问周成,刘吉则觉着不然,周成知道的只是老王爷愿意让他知道的。

  果然,过了月余云南那边传来消息,沐家早就安排了人在采药局。

  ……

  刘吉准备的很充分,人手配备的也很齐全,且每一个细节都想到了撤走时不留痕迹,所以苏文从一开始安排便是以这个为基础,自然首先便要将周成牢牢控制在手中,让他冲在前面。

  属于是准备好长杆,捅了马蜂窝,扔下长杆转身就跑,要的就是这份利落。

  周成就是那根长杆。

  而掌控周成也是极为容易的,除了做些挣钱的生意,只说医师同意徒弟替周成后宅女人诊病,周成恨不得事事都应允,待一行人到了开封,家庭医生先给周成把脉,说了让周成差点晕厥的结论:真正有病的是周成,换多少女人也不会有子嗣。

  好在医师又说了一句挽救周成的话:可医。

  ……

  刘吉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所以原本就没打算让自己人在开封多待,在他看来朝廷上的那些官员只认得银子,整出太繁琐的来反倒是画蛇添足。

  哪知第一步便遇到了阻碍。

  苏文当然不会说出真实目的,只说因刘旺的事,让他们想到了生财之道,每年春夏两季都会有不少人家因错食了什么而生病,若是能提前做出些药丸来,便可高价出售,只说能保性命无忧,甚至说能解百毒,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必会被疯抢。

  周成也知这是好事,他试着与老王爷说了说,老王爷一口便否决了,说毒有千家,哪来的一粒药丸可解百毒?纯属蒙骗,若是耽误了治疗便是更深的罪过了

  周成可不敢背着老王爷去做这件事。

  但很快老王爷突然病逝。

  关于老王爷之死,苏文说的是:我们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老王爷竟是突然病故了,这让我们都觉着是老天爷都在帮忙,此事没有不成的道理。

  老王爷死后他们肆无忌惮了,苏文说他们本还有所保留,周成却因没了束缚肆意妄为起来,不仅想要解药,还想要毒药,他们也只能配合着周成去做。

  贾川听到这里连连冷哼,却没有打断苏文。

第192章 未知的前路

  苏文他们没想到大胖没多久便也驾崩了,他们曾想着是否要停一停,莫说是他们,便是关心朝政的百姓都知道大胖死了汉王必定不消停,会不会直接出来一个他们想要的结果?

  苏文说他们是想停,但周成不乐意,他觉着越乱越好赚钱,用活人试药也是周成想出来的,他们原本想用牲口……

  这时候贾川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不是想要做出解药吗?既然是解药,自然需要有医师随时把脉看诊,也好记录在案,找牲口?如何操作?”

  苏文忙说解药好糊弄,主要是周成后来想到了毒药,救人的买卖可放在明面上,价格虽高却也高不到哪去,但毒药只在暗处交易,是可以漫天要价的。

  总之,苏文将那些缺德事都推给了已死的周成,只是他们配合的很到位,用苏文的话讲:那些找来试药的人,都是自愿的,只需给足银子,愿意试药的贫苦之人多了。

  正因为这些人都是自愿的,所以带到开封不费劲,带到采药局更无需担心,老王爷之前在采药局里便设有暗道,方便手下背着旁人来找他汇报工作,且能起到监视的作用,可见老王爷对采药局能救人,也能害人的道理很清楚。

  这条暗道虽然瞒着周成,可随着周成坐稳正使之位,自然会有靠向他的人,周成原想着偷偷干点什么,知道了便也就不敢乱动了,不然,周成早就被换掉了,而老王爷可能是到死才知道自己信错了人。

  苏文他们便是在这些暗道的基础上,只是又修了一条出采药局和到小屋的,时间上当真是不够用。

  贾川纳闷问:“若是我不来,你们如何收尾?”

  苏文说:“朝廷上别的事我们使银钱或许干预不了多少,但想法让一个没人关注的汝南王回开封探望家人,还是能做到的。”

  贾川没想到他们预计的是想让汝南王朱有爋揭开这场阴谋。

  可惜,朱有爋他们控制不住,或者说周成控制不住,这时候他们凡事让周成走到台前的安排,终是将弊处显现出来,他们着急却又起不到作用。

  他们希望汝南王朱有爋能大闹特闹,引起皇上注意,最好写封诬告采药局的密信……可周成怎会让朱有爋这般做?那不是断了自己的后半生?

  苏文说动周成去拉拢朱有爋的理由是:新任周王随时可将你换了,到时这些生意便都成了替别人做嫁衣,只有将周王换做自己人,至少是你手里有他把柄,迫使他与你联手,不会将你换掉这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你的病还需要时间,万不可在这个时候出什么意外。

  说动周成拉拢朱有爋不难,难的是想出法子让朱有爋不顾一切的胡乱攀咬,只要说出了采药局有问题,他们相信皇上一定会查,且采药局是现成的,就摆在那,可随意做文章,他们觉着只要周成挑动朱有爋生出异心,而朱有爋又是个正常人,必定会从采药局下手,既简单又方便,到时周成拦不住。

  可朱有爋的异心哪里需要别人挑动,但在他的脑子里,唯有谋逆才能将哥哥拉下来,自己坐上去,虽说也是暗中谋划诬陷,方法却与苏文他们想要的却大相径庭。

  周成为了拉拢朱有爋送上了使人出现幻像的药粉,以为只要朱有爋用了,便是有把柄在手了,可朱有爋却迟迟没动,等他动手的时候,周成的死期也到了。

  贾川听到这里的时候,有些不解,朱有爋用了迷药若是被追查,周成逃不掉!可随即他又想明白了,在周成看来,这种类型的药,无人会知晓,除非他自己说出来,朱有爋比周成还知道这是何等样的罪名,自然会将嘴管好,周成以为这便是把柄,可惜他没机会握在手里。

  周成的死早就在苏文的计划中,但一定要等人来查才可实施。

  之前指望着朱有爋闹出动静,可人家自己有自己的套路,根本不理任何人的提点。

  就在苏文琢磨着还能用谁的时候,或许真是犹如天助,朱瞻基命贾川来了。

  不管来的是谁,也不管来人与周成说了什么,周成的死期都到了。

  苏文没想到侄子也会送命,按照他们想的,假顺子会‘死’,在说出沐莲的可疑,周成与汉王府中的密会之后,被人毁容分尸……

  贾川又抓住了一个漏洞,按照苏文他们的这个计划,采药局中理应还有人,且位置不低,不然无法保证调换时不被发现,尤其是还要拎着尸块来。

  苏文这才知道自己说漏嘴了,想要闭口不言,唐护怎会答应?苏文只得招供,采药局中被他侄子收买了几人,属于是各个部门都有,说是拣机灵的选的,且这几人并不知假顺子真正身份,只当是周成在找心腹,被挑中的人无不感觉喜从天降,以为自己离家财万贯不远了。

  苏文他们想的是,将侄子换出来后,知情的自然会全被灭口,可侄子没能完成最后的任务便死了,苏文一样没有放过这几人。

  贾川不解,假顺子死后很快采药局便被封了,假顺子的死是个意外,按照他们的安排,当时这几人肯定有人在采药局,怎会都杀了一个没留?

  苏文说这几人都是知道暗道的,原本他那里就有三个等着送尸块的,留在采药局四人在知道了假顺子之死后,急急忙忙的从暗道出去给小巷中的人报信,倒是没用苏文费心,这几人就凑齐了。

  而采药局人多,少这么几个人,就算在平日里也没谁注意,更何况一片慌乱中。

  人命在这些人眼中真是如同草芥。

  不仅在这些有钱人眼中,在那些官员眼中何尝不是?

  贾川觉着在这个年代若是投胎到了穷苦百姓家,能安稳活到死着实需要运气加持。

  ……

  贾川基本清楚了整件事,他之前不明白的所谓勇气,实则就是这些人藏在后面,前面有周成挡着,他们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全身而退罢了。

  苏文说的也是一个大概,刘吉究竟动用多少人参与到整件事上,贾川不敢想。

  有了苏文的口供,贾川算是彻底放松了,他眼下只等着京城来人接手这个案子,而后他要去彰德,要去见见赵王。

  清明快到了。

  想起黄芦岭那片坟堆,贾川心中不免怅然,他虽与朱瞻基提过希望官府能够出资帮助那些巡检司的人落叶归根,朱瞻基也答应了,但下面的人会执行吗?

  ……

  晚上,贾川和顺子坐在廊下小声叨咕着这件事,贾川知道没办法要了赵王的命替兄弟们报仇,但拿赵王撒撒气,或者带着赵王去给兄弟们过个节,也许能做到。

  顺子吓的够呛,拉着贾川的胳膊直说贾川糊涂!仗着皇上给了几个笑脸,便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赵王是谁?那是皇上的亲叔叔,再有嫌隙也是自家人,轮得到让贾川动手?真动了,皇上能饶了他?

  贾川拍了拍顺子的手背,安慰道:“你急啥?我做事你还不知道?”

  “我知道,但我也知道人一旦有了权势,心思便容易变了。”顺子激动的说:“你可不能做傻事啊!我知道你想替兄弟们报仇,你觉着他们死的冤屈,但,赵王是谁?我们又是谁?只当他们这辈子命苦吧,早些转世投胎未必是坏事。”

  贾川哼了一声,说:“原本我确实没有法子出这口气,但眼下,朱有爋不是说周王有密信送去彰德府吗?这事儿得查,好巧不巧的还是我查……我也不想做什么,只是想带着赵王趁着春色去黄芦岭看看,这事自然要皇上同意才行,藩王无诏不可离藩地,这不是我脑门一热就能做得成的事。”

  顺子看着贾川眨了眨眼。

  “放心吧,我有分寸。”贾川说着叹了口气:“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黄芦岭,雪还没化干净,我忘了是谁吃坏了肚子,半夜三更的一趟趟往外跑……”

  “是瘸马,吃了没煮熟的豆子,那屁放的,哎呀,一转眼快一年了。”

  “能不能带着赵王去给他们磕头放一边,咱们也该回去看看了,我怕他们的尸骨没能回家。”

  说到要回黄芦岭,顺子觉着也该把老董接过来了,要不然老董后半辈子可咋过?

  贾川则不以为然,董树本还有个儿子,即便夫妻感情被打没了,父子情总还在的,顺子单方面觉着应该将董树本接到身边孝顺,可老董未必这么想。

  ……

  屋里,陈默,高云天,海风和孟军在商议那些被抓还活着的,苏文后来供出来的,如何押解回京?人数着实不少,可陈默和高云天应是不会跟队一起回,他们还要跟着贾川去彰德,这是之前便说好的。

  海风和孟军都纳闷这个叫贾川的年轻人怎会这么闲不住?可他的官职听说一直在变,最高也没过七品,莫不是皇上有意让他积攒功劳,待几年之后突然回京,便直接进了六部,从侍郎做起?若是如此,那贾川去的地方必定会出事啊,且都是能攒功劳的事。

  对皇上来说贾川是吉星,可对地方官员来说……

  二人又同时想到暗室中抬上来的那么多箱的银子,该留的都留了,贾川的最多,虽说品级上比他们差远了,可二人已经默默的接受在这里贾川是老大,莫名的,二人都心生羡慕,羡慕陈默和高云天能跟着贾川。

  不知道下一个地方,他们俩又能捞到多少!

  东厢房里,高云朵和董圆圆在安慰沐莲,不管怎么说,现下看沐莲的命肯定是能留住的,依着贾川的自信,沐莲可能啥事都没有,只是她可能要被沐家人接走,从此之后她们是否还有机会再见?

  唐护一人坐在院门口的台阶上,院门已经上拴,他一会儿看看廊下的贾川,一会儿看看东厢房的烛影,偶尔抬头看看天上的圆月,没人能想到,此时的唐护心中多了一份宁静,而这份宁静只是因为不用担心过几天没饭吃。

  至少眼下是宁静的,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份宁静能坚持多久,解决了温饱下一步该要什么?他还没想好。

  月色渐浓,所有人都进入睡梦中。

  ……

  同一时间,彰德府。

  赵王朱高燧被噩梦惊醒,猛地坐起身,待看清楚周围是自己熟悉的卧房,他长出一口气,刚刚梦中的场景着实吓人,几十个带着腐肉的骷髅头朝他扑过来,他这辈子杀的人远没有他二哥多,真说做这种梦也该二哥做才是。

  朱高燧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重新躺下。

首节 上一节 164/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