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妹啊,这次我可是真的给你带了好东西,是你自己先多想的,这能怪我吗。”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就这样看着他,显然无声在说:你猜我信不信?
朱高煦头疼,谁能理解他的这种冤?
虽然都是大宝贝,也确实看了,但真的不一样啊。
朱高煦直接让陈宏将缝纫机抬了上来,还有会操作缝纫机的人也一起走了进来。
只是陈宏与进来的人都低着头,完全不敢抬头,各自看着自己的鞋子。
韦清婉看着这一幕,又是丢给朱高煦一个大白眼,随即看向缝纫机。
“王爷,这是何物?”
看了一会,韦清婉也实在看不懂,只得问向朱高煦。
朱高煦笑着来到韦清婉身旁,笑道:“婉妹,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大宝贝,缝纫机。”
在韦清婉疑惑的目光中,朱高煦当即让人开始操作。
随着响声传出,韦清婉目不转睛的看着,直到后面,顿时瞪大了眼。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惊讶的样子,笑容更加灿烂。
“婉妹,这可是我让科研院花了几年时间才弄出来的,满意不?”
“王爷,有了这个缝纫机,今后纺织衣物更加方便了,这当真为一神物。
若是将这个缝纫机用在纺织上,大汉的纺织业,将会更加蓬勃。”
韦清婉也是有见识的,哪里能够不知道缝纫机所带来的好处。
最开始朱高煦改进纺织机与织布机,就已经让纺织业发展得更加兴盛,如今又有这个缝纫机,韦清婉很清楚,大汉的纺织业,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转身看向朱高煦,目光充满了爱意。
“王爷,这缝纫机,如今有多少?”
“如今就这一台,不过后面我会让人建设一个制造厂,用于制造这个缝纫机。
等产量上来,就可以开始对外供应了。
你先用,后面你再放出消息,朝廷也会放出消息,让其他开纺织厂的人可以进行购买。”
朱高煦握住韦清婉的手,轻声解释着。
这个缝纫机,他可不会直接送出去的,这又是一个朝廷收入的进项,还能再次成立一个大汉国资工厂。
如今暂时是生产缝纫机,后面待工业再次进步,也能生产一些其他的。
随后朱高煦将会操作的两个人留下,用来教导下面的人使用。
朱高煦与韦清婉来到凉亭坐下,聊了一会,韦清婉开始说起了正事。
“王爷,这次核算,科研院的李博士,可是弄出了一套算法,后面准备整理出来,用给学院教导学生。
这位李博士精通算学,王爷你要多注意一些,将来说不定就会成为科研院的数学院士呢。”
“哦?竟然弄出了一套算法?看来这人确实挺不错的,若他真的能够做出来,也确实有用,也确实是一大贡献。”
如今大汉的学院,哪怕不是科技学院,都有数学这个科目。
原本数学为算学,是朱高煦改的数学,包括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生物科目,都是有的。
这是几年前朱高煦就与陈治平定下的,学院不止只读圣贤书,这些科目,也是必修课。
为了学习这些科目,从府学开始,府学与大学的学校都配备了实验室与实验器材。
尽管增加了用于教育部的资金,起码朱高煦觉得值得。
而这些教师,也都是从科研院以及原本的科技大学总院所派过去的人担任。
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未来不止有大学与国子监,还有科技大学。
这些措施,也是朱高煦对大汉教育制度的一个完善,哪怕是到现在,在朱高煦看来依旧不是终点。
许多政策与措施,后续还可以进行更深度的优化,只是如今,只能先做到这个样子。
饭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走,根基才牢靠。
而前面亲身的经历,也让朱高煦很是深刻,没有任何基础进入科技大学进行学习科技技术,教起来是真的难,完全从零开始,需要的时间太久了。
如今这样做,也可以减少培养时间。
并且科技大学也不止一所,如今已经建设了五所,还有五所正在兴建。
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如今大汉的科技人才储备也在不断增多,除了科研院所需,其他特殊部门,以及放出一些溢出的到民间,方便百姓开设工厂,以及进行一些研发。
在后面,朱高煦还要将大学,也就是省学,都要开始开发其他专业,只是如今正在一步一步实行,包括以后对某一个分专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等等。
这些都是后面需要时间,以及各种制度的逐渐完善,才能一步一步去做到的。
如今听到科研院的一个博士,弄出来了算法,朱高煦还真的挺期待的。
韦清婉见朱高煦知道,也不再继续说这件事,她只是给朱高煦说出来。
“王爷,你猜猜这个季度,有多少盈利。”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一脸期待的看着他,朱高煦也想了一会,笑着开口。
“婉妹,这个季度,营收应该有五百万两左右?”
朱高煦很清楚,韦清婉做的这个生意,盈利虽然不少,但支出的成本同样巨大。
因为这个生意的最初,本意就是一个民生生意,是为了帮助百姓发展的,这也是下面人的工钱给的比较多,且从百姓那里收上来的原材料,价格也不会过低。
哪怕如今部分原材料已经实现自供,但依旧需要从民间进原材料的原因。
加上如今大汉的白银可不像大明那样缺少,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可是不少。
韦清婉闻言笑得更开了。
“王爷猜对了,这个季度盈利有四百八十万两,这是净利润呢。”
朱高煦一愣,一个季度净利润四百八十万两?
别看走的是高端奢侈品路线,但这个盈利,在如今已经是非常高了,他可十分清楚成本有多高的,并且还要纳税。
按照这个盈利,那么营业额这些,不得大几千万甚至破亿了?
朱高煦嘴角一抽,他有想过韦清婉这个生意不差,但没有想到这么好了。
朱高煦佩服的给韦清婉点了一个赞,这个生意,他可是基本就没有怎么插手,都是韦清婉在打理,做到这个地步,确实值得称赞了。
两人甜蜜的聊了一会,这时王玉匆匆赶来。
“王爷,澳洲方向发现新岛了!”
第296章 澳洲海难,新现矿产储量世界第一岛
朱高煦看着王玉匆匆走来,听着这个消息,神情一喜。
在澳洲方向,他早就让海军试着去寻找周边的岛屿,只不过那些地方距离澳洲有些远,海面情况复杂。
后面一直没有消息传回,他都快要忘了,没想到今天却是传来了喜讯。
转头看向韦清婉,交待两句,随即带着王玉来到承天殿内。
“这个岛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王爷,刚发现岛屿,就传回来消息,臣不敢耽搁,立即来报王爷。
不过这不是海军发现的,而是渔业局组织了三艘大型渔船去深一些的大洋打渔,用于储备肉食,以方便后续迁移人口过去进行安置,提供吃食。
然而因为他们出去得比较远,结果遇到大风浪,出去的三艘大型渔船有一艘发生倾覆,船上八十七人失联。
另外两艘船则是飘到了未知之地,船上的指南针在颠簸中丢失,迷失了方向。
而那时天象也不好,两艘船误打误撞之下,发现了一个新的岛屿,在岸上居住了两日,在天象出现后看着天上的星宿,根据星宿的指引开始返回。
但在途中又遭遇一次风浪,天象消失,再次迷失方向,幸好船上的响箭还存在,两船船长也经验丰富,继续返回,虽然方向有些偏移,但没有偏移太过。
每行驶一段距离,就会发射一支响箭,后面被海军巡逻舰船发现,才带了回来。
渔业局随即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报了上来,同时还有两船画出的航线,以及岛屿的位置,都一起加急送了过来。”
王玉当即拿出航线图,交给朱高煦。
朱高煦接过后,并没有打开,而是严肃的看向王玉。
“这次渔业局组织大型渔船出海,为什么没有让澳洲钦天分监的探测天象?
这次三艘渔船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一艘船覆灭,整整八十七人失联啊!
回来的两艘渔船,可有人出事?”
朱高煦神情严肃,这种事情,让他很是生气。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大汉除了东南亚那片地方,其余疆域几乎全部都是岛屿,沿海之地太多,这也是他在各地渔业局都派钦天监的人组成了分监。
这个钦天监,说白了就是气象局。
但因为没有那些高科技的装备,他们只能推测天象的变化,加上钦天监早已经成熟,对于海况天象预测,不说每次都准,但如今钦天监起码可以通过观察天象,做出一定范围的预警。
大汉的钦天监,可不是草包,而是真的要有真本事才能进入的。
且大汉早已经有律法规定,要派大型渔船去往深海打渔,必须要由钦天监观天象,做出预警之后,判定其风险性,再决定是否派出。
别看如今大汉的船只性能好,比大明的都要好,但哪怕再好,说到底还是木船,也是帆船,离开近海进入深海,遇到大风浪的抵抗能力,也是有限的。
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深海,那种真正的深海,放在他前世,哪怕科技那么先进了,船的发展已经那么好,还有各种高科技辅助,都有可能出事,更遑论现在?
而这次渔业局组织的出海,从王玉的嘴里,他显然没有听到钦天监的作用,似乎渔业局就直接决定了。
哪怕是为了储备肉食,是在为迁移人口而准备,哪怕意外发现岛屿,但这个过错,都无法原谅。
王玉闻言,脸上一阵苦涩,当即开口。
“王爷,钦天监观察过了,钦天监言那一天有风浪,但不大,渔业局这才安排了三艘船进行一天的深海打渔。
但因为深海的渔业资源更加丰富,收获更多,而第一次返回时,天色又非常好,完全没有风浪的迹象。
本来那一次返回后,就会停下当天的打渔,但渔业局在询问了三个船长,问其是否可以进行第二次出海捕鱼。
其中一个船长说没问题,另外两个当时反对,但态度也没有那么坚决,最后渔业局考虑到紧迫性,让渔船再次出海。
就是再次出海,就出问题了。
倾覆的那艘船,便是那个同意再次出海的船长所在的船。
另外两艘船回来后,有四十三人受伤,十一人死亡。”
王玉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件事渔业局的局长有错吗?
有,身为局长,自己不能把控大局。
但出发点有错吗?
这点又没有错,只是想多储备一些肉食,毕竟深海捕鱼一天就那一趟,而且大型渔船有限,能够多出去一趟,就能省下一天时间,多储备一天的量。
而且出发之前还特意问过了三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并不是直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