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291节

  从当初朱棣靖难成功,其实他已经没有什么好追求的了,而前番在大汉的所见所闻,让他一时都有些向往。

  朱棣后面再度燃起的雄心壮志,也让他本已死寂的心再度活泛起来。

  奈何生机已至,姚广孝也无能为力。

  当初答应朱棣最后再试一试,两个老头子在月光下定下的誓言,姚广孝并未忘记。

  如今,是他最后一次为朱棣出谋划策,为朱棣解决困难了。

  朱棣接过姚广孝准备好的奏章,心中感动的同时,越发对姚广孝不舍。

  他是真的多么希望能够逆转时光,就像当初靖难一样,姚广孝在他身旁为他出谋划策,再为大明冲一次。

  他是大明皇帝,是九五之尊,但在时间面前,却又是人人平等。

  “少师有心了,我必不辜负少师好意。”

  “有皇上这话,我便放心了。

  最后我再说一说汉王吧,汉王当真是了不起啊,若在乱世,必然是一代英豪,其成就或许会在太祖皇帝之上。

  当初是我看走了眼,没有想到最是不堪的汉王,却是最为优秀的,皇上有此子,足矣。

  汉王深明大义,一直在外未称帝,一直以汉人为重,一心保持着大明的整体,这份气魄,民族大义,鲜有人能及。

  此次人口迁移之后,汉王的实力必然会再次暴涨,请皇上务必不要有任何担心。

  汉王殿下若是有不臣之心,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忍到现在了,大汉的军事实力,已经在大明之上。

  且有汉王的大汉在外,对大明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能够促使大明不断进步,毕竟许多人不想看见大汉一直领先。

  虽然汉王没有动作,但那些人,必然会害怕汉王哪一天会突然有动作,这是人之常情。

  而大明与大汉的关系,决不能断,也请皇上一定要与太孙沟通好。

  汉王与太孙的叔侄关系,恐怕会让太孙殿下心中极为放心不下。

  因为有皇上您的例子在前,太孙殿下必然会担心有一天汉王这个叔叔的打回大明。

  唯有让大明拉近与大汉的差距,才能逐渐填补太孙的慌张,但又不可过于领先,不然太孙恐有其他动作。”

  朱棣听着这些,心头也很是复杂。

  这些也是他之前很担忧的,为此他经常给朱瞻基说着不能做那些事。

  至于朱高煦会不会起兵,他相信不会,但后面的人会不会那样做,他也没有把握。

  如今他这么改革大明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不让大明与大汉的差距过大。

  朱棣很明白,只有大明与大汉的实力相差不大,才能相安无事。

  因为谁也不想发起战争,实力接近,谁也无法奈何谁,只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

  除此之外,他也是不愿意看见朱瞻基会因为一些想法,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出来,他也怕大明哪一天超越大汉,朱瞻基会对朱高煦动手。

  之前为什么要让朱瞻基发誓,手上不要沾至亲的血,就是因为考虑着这些啊。

  而对于朱高煦,朱棣是自豪的,毕竟有着一个这么优秀的儿子,这是他朱棣生的,他也与有荣焉。

  当初他就觉得朱高煦最像他,他也极为喜爱朱高煦,如今看来,他还是没错,朱高煦确实足够优秀,甚至已经超过了他。

  最开始朱高煦出来,他帮朱高煦不过不想看着自己的儿子在海外过苦日子。

  如今,却是成了大汉反哺大明,他实行的许多政策,不就是从大汉那里学的吗?

  已经实行下去的,事实也证明了,确实都非常的不错。

  姚广孝的声音还在不断传出,朱棣也静静的听着,丝毫没有插话,只当一个倾听者。

  渐渐的,朱棣神情骤然一紧,只因为姚广孝的声音越来越小,人也越来越虚弱,完全不复刚才那般一口气说那么多的话,且说的话也逐渐开始有些紊乱,更多的开始在回忆往昔一般。

  “皇上,我的大限到了,贫僧...先走一步...多希望能够看到未来不一样的大明啊。”

  “少师!少师.....”

  朱棣看着姚广孝就这样闭上了双眼,嘴角甚至还带着笑容离开,朱棣的心头格外的不是滋味。

  朱棣就这样看着姚广孝,迟迟没有离开,虽眼眶红润,但没有丝毫泪水流下。

  这不是他无情,而是到了这个年龄,他自己很快也有这一天,除了心头的不舍,也没有其他的感想了。

  姚广孝这是自然大限而至,并非病逝,已经是一个好的结果了。

  朱棣调整好心绪,握紧姚广孝临终给他的奏章,开始为姚广孝置办后事。

  然而朱棣刚走出鸡鸣寺,一太监匆匆走来。

  “皇上,不好了,太子殿下病重。”

  “什么?太医呢?立即让太医前去诊治!”

  朱棣额头青筋都隐隐浮现,整个人满是不可置信,双脚都差点没有站稳。

  如今姚广孝刚去,朱高炽又病重,这个打击来得太快,是那么的猝不及防,让朱棣一时间都无法忍受。

  朱高炽的身子,自从他北征归来,就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走在自己这个老骨头的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棣很是无法接受,却是又无可奈何。

  朱棣没有丝毫耽搁,将其他事全部抛之脑后,让人快速向着东宫而去。

  东宫内,太子妃张妍与朱瞻基一脸担忧的看着躺在床上的朱高炽。

  此刻的朱高炽,满脸虚弱,任由太医为自己诊治。

  待太医诊治之后开药离开,张妍与朱瞻基齐齐来到朱高炽床榻前。

  “没事的,太医刚才看过了,待会服药就好了。”

  张妍此刻泪眼婆娑,却已经擦拭泪痕,仍旧安慰着朱高炽,没有丝毫责怪。

  其实情况根本就不像她说的这么轻松,但她也只能这样鼓励安慰朱高炽。

  朱瞻基在一旁没有出声,整个人都显得很是低落,神情之中满是担忧。

  朱高炽看着张妍,虚弱苍白的脸庞却是浮现出笑容。

  “你也不要安慰我了,我知道自己的身子。

  当初我就已经料到这一天会到来了,只是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

  你也不要担心,我还能再熬一熬,只是这次,恐怕熬不了多久了。

  这段时间,你也都适应了,不要难过,我为国为民一生,足矣。”

  张妍听着朱高炽的话语,眼中本藏好的泪水,此刻却是忍不住般不断落下。

  确实自从上次朱高炽的身子彻底熬坏后,哪怕调养了大半年好了不少,但他们都知道并不长久,她也确实做好了准备。

  但如今真的再次出现,所谓的准备,却是那么不堪,轻易就被击破了防线。

  张妍为了不让朱高炽担心,不断用手擦拭着,却是没有任何作用。

  “我去给你熬药,你等一下。”

  张妍找了一个理由,走出了房间。

  来到房门外面,彻底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如同决堤了一般。

  这种明明还活着,但却是已经知道了死期却又无力的感觉,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而在屋内,张妍出去后,朱高炽看向朱瞻基。

  “小子,扶我起来,劳碌了一生,这躺着实在有些不习惯。”

  朱瞻基听话的小心翼翼将朱高炽扶起坐在床上,自己则是给朱高炽整理好被子,又倒来一杯温水。

  朱高炽接过喝下,感觉整个人好了不少,只是咳嗽与气喘依旧还有。

  “爹,你会没事的,我让爷爷去民间寻访名医,我相信一定可以治好的。”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哽咽的声音,湿润的眼眶,却是笑了,笑得很是释怀。

  “不要去劳民伤财了,我的身子,我自己最清楚,我也做好了那一天到来的准备。

  接下来我恐怕是处理不好任何事务了,老爷子应该也会留你下来。

  今后,你就是这一家之主了,要挑起担子来,照顾好你娘。”

  朱高炽嘱咐了朱瞻基一阵,主要还是家中的事情,他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他管其他事了。

  如今,他也算是将担子交给朱瞻基了,就看朱瞻基自己。

  朱高炽也并没有说太多,毕竟还不是生离死别之际,他还想再做一些事情呢。

  朱瞻基认真的听着,比以往朱高炽教导他时,还要听得认真。

  “爹,您放心,我一定挑起这个担子的,一定照顾好娘!”

  父子两人聊了一会,这时房门被推开,朱棣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来到朱高炽身前。

  “老大,怎么样了?太医怎么说?你一定要顾好身子,朝政你也不要管了,好好调养身子可好?”

  朱棣脸上满是担忧,前脚送走了姚广孝,他是真不想后脚送自己的大儿子离开。

  朱高炽看着朱棣脸上的慌乱之色,笑得格外的高兴。

  “爹,不知多久,您没有这样关心儿子了。

  我没事,只是旧疾复发了,太医说服药之后调理调理,应该就能好。

  让爹担心,是儿子不孝,接下来这段时间,不能再帮爹一起处理国事了。”

  朱棣听着朱高炽的话语,他哪里不清楚朱高炽是在安慰他。

  若真的只是服药调理就能好,东宫也不至于这个样子,朱瞻基也不至于这么低落了。

  朱棣也没有说什么,这些,心中知道就可以了。

  看着眼前的朱高炽,朱棣无比的心痛,虽然朱高炽的思想与他不同,但说到底,也只是政见的不同,他依旧还是疼爱这个大儿的。

  以往朱高炽的付出,他也是看在眼里,他很清楚,这个大明,有着朱高炽在暗中的许多功劳。

  “你只管调理好身子,不要有其他担心,国事我会处理好的。

  后面我把太孙带在身边,让他熟悉熟悉,还有太孙帮我,你尽管放松休息。”

  朱高炽闻言,却是收起了笑容,尽量让自己变得肃然。

  “爹,新政推行的事,如今浙江已经开始了,可以让老三停下了。

  现在事情已经进入正轨,已经达到了爹您想要的结果,老三再杀下去,人心更加动荡不安,对朝廷极为不利。

  浙江的官吏,需要尽快补齐,不然各地官吏若是空缺太久,也要出大乱子。

  还请爹尽快开始安排吧,不要再让百姓人心惶惶了。”

第312章 朱高炽最后的爆发,朱棣的痛

  朱高炽一脸认真的看着朱棣,这件事其实他已经劝了朱棣很多次,但奈何朱棣就是不听。

  现在他病重,已经没有精力再继续处理政务,他只想让朱棣尽快让浙江稳定下来。

首节 上一节 291/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