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296节

  如今皇上在学习养生之道,企图逆转天时,增点寿命,这点本是正常。

  但哪怕皇上选择赵王,可如今却是有太子的前车之鉴。

  后面大小国事必然会压于殿下之身,长此以往之下,太子被国事掏空身体才有今日之病之事,将来恐会在殿下身上重演。

  殿下需要早做准备,如今皇上已老,殿下又已长大,有时候再向前进位一步,反而是对大明江山社稷有利。”

  朱瞻基听得瞳孔一缩,心头一震。

  杨士奇最后那句‘进位’,他听明白了。

  如今他已经是太孙了,再进位一步,就只能是朱棣那个位置了,杨士奇这是在劝进!

  朱瞻基尽管震惊,哪怕是杨士奇劝进,也没有对杨士奇说什么,因为朱棣如今这么年老之下,还在学养生而挣扎,他心中也是有很大想法的。

  尤其是朱高炽的前车之鉴,容不得他不重视。

  良久,朱瞻基渐渐平复下来,脸色凝重开口。

  “此事,不可再提!我们只需要做好该做之事便可,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等待皇上在浙江这件事上,到底选谁,其他的容后再议!

  另外今后国事,还得辛苦你们多替我,替皇上分忧。

  后面我会逐渐加大内阁的权力,你多做事,尽快成为内阁首辅,以更好的为上分忧。”

  朱瞻基最终没有选择在这件事上说什么,再进一步的事情,如今他还真没有那个想法,起码还没有到那一步。

  他现在只等浙江的事情出最后的结果,他要看看朱棣到底会选谁。

  若朱棣真的选择朱高燧,选择他的三叔,那他也不介意多等几年,也不过几年的时光罢了。

  为了防止自己像朱高炽那样被累坏身子,加大内阁的权力,让内阁为自己分担国事,也是他真心所想的。

  在朱瞻基眼中,都已经是皇帝了,何苦要为难自己,每日那么累,那么操劳,一旦被掏空身子,就会像朱高炽那般早逝,朱瞻基极为不愿意接受。

  一个人的精力注定是有限的,唯有将权力下放一部分到杨士奇这些人手中,下放到内阁,才能将真正治理天下,这些人才会真的为大明而虑。

  在朱瞻基心中,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因为在他眼中,内阁他能够掌控,他不怕下放权力,反而还能让他省心不少。

  而杨士奇听着朱瞻基后面的话语,心头大震,内心更是激动不已。

  杨士奇是真的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给了这样的一个承诺。

  加强内阁,是他们这些人一直以来所期盼的,他们等了太久太久,如今总算是等到了。

  朱棣那里的情况,哪怕太医院没有传出任何消息,但他们都能看得见,朱棣已经老了,哪怕在学养生之术,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他们可都是暗中下去了解过这所谓养生之道的,在朱棣这个年纪现在才开始,基本无济于事。

  只不过他们需要考虑的是,朱棣将国事交给朱瞻基来处理后,再配合上养生之道,确实会好一些,但也有限,总归不过这几年的时间了。

  现在朱瞻基说出了这样的承诺,杨士奇也愿意等。

  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从洪武到永乐,终于要不一样了,终于等来了他们冒头的机会,无非不过多等几年罢了,他们等得起。

  面对朱棣,他们都是很怕的,哪怕朱棣老了,他们最多也是说一说,而且还是这种绝密的情况下说一说,平日里他们连说都不敢。

  朱棣的可怕,他们可是太清楚了。

  杨士奇努力控制着,不想表现得过于明显。

  “殿下如此体恤臣等,臣定为殿下,为大明效死,绝不辜负殿下之期望!”

  “好,有这个心就好,现在下去吧,不能过于久留。

  今天之事,不可对外述说,你要做好其他人的工作,让他们好生处理事务,无需考虑其他。”

  朱瞻基看着隐隐激动的杨士奇,也是笑了。

  施恩,还是要有的,不然别人为什么要给自己效命呢?

  两人没有聊太久,也怕有什么不好的风声传到朱棣耳里。

  皇宫内。

  朱棣一个人静静的思考着,先前他做的许多事,如今他也在思考该怎么收尾了。

  就在这时,新任大明锦衣卫指挥使刘忠走了进来。

  “禀皇上,朝中大臣尽皆以探望太子为由去往东宫,与太孙殿下商议要事。”

  朱棣拿过密信看后,神情却是无比的欣慰。

  杨士奇这些人所说的,其实有一部分是他安排的,就是为了想要看看朱瞻基是什么反应。

  如今朱瞻基所做的,朱棣又怎么能不欣慰,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对他保持信任,这才是他看重的。

  随即将密信烧掉,看向刘忠。

  “下去准备吧,闹了这么久,是时候该收网了。”

  “是!”

  看着刘忠退了下去,朱棣一时有些复杂。

  “老三,不要怪我,你的后路我已经给你找好了,你不用担心,起码将来做一个富贵王爷,还是可以的。”

  对朱高燧,朱棣早早就做出了布置,如今浙江事情基本完成,他差不多也要为这件事收尾而开始准备了。

  接下来江浙之地,需要的是稳定,才能让政策推行下去。

  除了浙江的事情,诸王的事情,这次他也要一起解决了啊。

  那些问题,其实没有姚广孝与朱高炽提醒他,他同样能够想到。

  就在朱棣感想之时,一太监匆匆走了进来。

  “皇上,汉王派来的使者到了,就在宫外。”

第316章 被指着鼻子骂的朱棣,抗下所有的江书

  朱棣一时有些愣神,大汉的使者来了,朱高煦派人来做什么?

  骤然想到自己让朱高燧办的事情,朱棣的神情顿时不好了。

  这个时间点,朱高煦派人来,除了这件事,他都想不出是其他什么事了。

  一想到朱高燧把这事给搞砸了,朱棣心头就是一阵无名怒火往上冒。

  前面他去大汉,朱高煦对他有多可以,他是感受到了的。

  因为他,朱高煦给他钱粮物资,又因为朱高煦为汉人的崛起与发展,还给他不少基础技术以及书籍。

  但他回来之后,却是让朱高燧派人去获取大汉的一些机密技术,这事怎么看,都是他做得不地道。

  现在朱高煦派人来是什么目的,朱棣都已经能够猜到了,毕竟朱高煦那个脾气,以及如今大汉的体量,朱高煦要是能够忍得住,他都不信。

  而朱棣之所以对朱高燧很是生气,是因为他以为这事是可以成功的,起码朱高煦知晓也是他成功之后再知道的。

  那时他不怕朱高煦知道,只要能够得到技术,无非就是脸面挂不住罢了。

  但作为皇帝而言,所谓的脸面,是最不看重的。

  如果脸面可以用来换取一些实际的好处,对朝廷,对大明江山社稷有用的,朱棣不会有任何犹豫。

  朱棣生气的就是这点,朱高燧隐藏十多年的时间啊,底下的人都已经在朱高燧那里得到信任了,结果却是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还事情败露,把他都给牵联了进去,朱棣怎么能不火大。

  如今浙江的事情本应该进入安稳的推行新政阶段,他一直没有动朱高燧,就是在等着朱高燧做这件事。

  若非他还需要朱高燧来为他获取大汉的机密技术,他已经对朱高燧动手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

  朱棣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燧隐忍十多年在朱高煦那里换来的信任,居然出问题了。

  而且事情更加严重的是,他没有收到从大汉传来的任何消息,这已经说明,朱高煦将他大明在大汉安插的人,都给拔除了。

  朱棣都想不通,朱高燧到底是怎么安排的,下面的人又是怎么办事的。

  本应该是暗中发力,朱高煦都不会有任何防备的事情,结果就是没有成功,反而暴露了。

  朱棣尽量将自己的心绪平复下来,如今事已至此,他再生气也已经于事无补。

  “带进来吧。”

  朱棣语气平静,既然当初选择了做这个事,他也不怕朱高煦派人来找麻烦,起码这个心理准备,他是有的。

  “对了,再去将赵王叫来。”

  “是。”

  朱棣静静的在殿内等待着,不一会,张谦缓缓走入殿内。

  “臣张谦,参见皇上。”

  “免礼,起来吧,你此次前来,可是汉王有何事?”

  朱棣看着举止有度,不卑不亢的张谦,欣慰的点点头。

  如今他也不是第一次见了,朱棣对张谦是格外的欣赏,要知道张谦最初可是在大明为官的,后面跟着朱高煦出去了。

  其实朱棣很想不通,跟着朱高煦出去的那些人吧,原先都在大明做过官,但他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出色的地方啊。

  然而如今在大汉,一个个的全部身居高位,能力极强就不说了,为官还格外的清正廉洁,关键是做起事来,那是真的一心为国为民。

  朱棣都纳闷了,在大明的时候,这些人为什么就不是这个样子?

  要是这些人早早显现出来这样的能力与品德,他还不会重用吗?

  朱棣想的是什么,此刻张谦无心去顾及。

  起身之后,气势骤然散发,整个人变得无比严肃与认真。

  哪怕是面对朱棣,张谦依旧有着自己的气势。

  “皇上,臣此来,是代表汉王,代表大汉,想要问一问皇上究竟意欲何为!

  皇上在大汉时,汉王并没有对皇上隐瞒什么,科技之道上不仅给予了大汉科研院精心编撰的书籍以让皇上带回大明传授匠人,发展科技之道,欲使汉人能够发展更好。

  除此之外,汉王前前后后给予大明众多金银、物资,全力帮助皇上,帮助大明度过难关。

  并带皇上去往科研院观看各种科技技术发展,全部呈现在皇上面前。

  然而皇上回到大明,却是派人窃取大汉机密技术,如此下三滥之举,让汉王寒心,更是让大汉千万百姓寒心,更是寒了在外为大明开疆扩土之汉人之心!

  面对此等卑劣行径,大汉无法忍受,大汉之军同样无法忍受,汉王更是无法接受。

  还请皇上给一个解释,以宽慰千万百姓之心,平息在外为大明开疆扩土汉王与汉军之怒!”

  张谦正视着朱棣,哪怕他知道自己说的极有可能会让自己丧命,但张谦并没有丝毫胆怯。

  张谦知道自己这次代表的是整个大汉,更是代表着朱高煦前来质问,大汉的愤怒,他必须要向朱棣表现出来。

  大汉援助了大明这么多,哪怕朱棣就是白眼狼,这次都必须要给大汉一个解释。

  在他来之前,就和朱高煦商议了许久。

  朱高煦确实不想挑起大明与大汉之间爆发大战,但朱棣的这个举动,是真的让朱高煦无比的寒心。

  如今的大汉,早已经非昔日的大汉,哪怕现在人口迁移还没有完成,但朱高煦也不想有丝毫的忍让。

  这次张谦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件事,朱棣必须要给大汉,给朱高煦一个交代。

首节 上一节 296/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