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298节

  现在他就等着朱棣出声,他想要看看朱棣到底会怎么做。

  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次他可是代表朱高煦来的,代表着朱高煦以及大汉对这件事的重视,更是已经点名道姓,就是针对朱高燧。

  朱棣要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朱高煦以及大汉,是绝不会轻易罢休的。

  而朱棣看着朱高燧,一时并没有出声,此刻心头不仅没有失望,反而有些有些欣慰。

  在朱棣眼中,朱高燧能够在所有人明明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依旧这样坚持去做,错了就一直错下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朱高燧真的为了保江书将自己放进去,也没有此刻的这般狠辣,他反而还真的会觉得朱高燧蠢,以为朱高燧对比朱高炽与朱高煦差了很远。

  只是可惜,朱高燧将这些心思用错了地方,但凡用对了,他都会更加欣慰,欣慰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各有成就。

  半响,朱棣看向张谦,缓缓开口。

  “既然此事各持己见,朕自会调查清楚,尤其事关锦衣卫,以及大明与大汉,决不能草草了事。

  张谦,你先下去吧,朕查明原因后,自会告知你,给汉王,给大汉一个交代。”

  “是,皇上,臣静候佳音。

  不过我王已给臣定下归期,还请皇上快些。”

  张谦尽管还有些不愿,但朱棣都已经这样说了,他也只能暂时退一步。

  如今他的目的也说得非常明确了,朱棣只要想给朱高煦以及大汉一个交代,那最后就必须得给一个满意的结果。

  张谦也没有指望着现在就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无非等几日罢了。

  至于朱高煦给他定的归期,纯粹是他自己发挥的,张谦就是担心朱棣会拖下去。

  朱棣也知道张谦是什么意思,他自己也没有想过将这件事拖下去,只不过这个交代该怎么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去吧,到时朕会让人通知你。”

  对张谦,朱棣欣赏归欣赏,但心中对其的不爽,也是实打实的。

  从来没有哪个人敢在他面前这么跟他说话,张谦还是头一个。

  “来人!将江书打入锦衣卫诏狱!”

  对江书,朱棣心中可就是极度的不满了。

  明明已经在大汉获取了信任,却是将事情办成这个样子,直接被朱高煦带来他面前,他不要面子的?

  江书好歹也是锦衣卫镇抚,简直是丢了锦衣卫的脸,丢了他的脸。

  虽然江书是朱高燧的心腹,他也知道,但真正丢脸的,却不是朱高燧,是他朱棣,是锦衣卫。

  连这个任务都没有完成,还被人这样带到他面前,朱棣能有好脸色才是怪事。

  在张谦离开,江书被带到诏狱,殿下就剩下朱棣与朱高燧两人。

  此刻,朱高燧再也没有刚才的气势,直接跪在朱棣面前。

  “爹,这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办成这样,还请爹相信我,我真的没有帮二哥,我真的不知道江书为什么这样就失败了...”

  “行了,看看你办的是什么事情,没有做到就算了,还让老二将人带到我面前来了,锦衣卫就是这么办事的吗?

  你看看你带的锦衣卫像个什么样子?锦衣卫什么时候这么无能过!

  就是因为有你这个无能的人,锦衣卫才会被你带得这般无能!”

  没有了外人,朱棣是直接爆发了,刚才在张谦那里受的气,全部撒在朱高燧身上。

  骂了朱高燧许久,朱棣的心情才勉强好了一些,心头也总算是好受了一点。

  而朱高燧全程没有敢顶嘴,任由朱棣说着他。

  直到朱棣停下,朱高燧才抹了抹额头的冷汗。

  朱棣看着朱高燧的样子,更是恨铁不成钢。

  “你说你一天拿自己和老大、老二比,觉得自己不差他们,你看看你自己,好好照照镜子,你哪点比得上他们了?

  你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和老二打好关系,以有心算无心,还把事情办成这样,你还有什么脸?

  刚才张谦的话你也听到了,老二这是点名要教训你,你说我该怎么做?”

  朱高燧听到这里,终于是慌了。

  “爹,我也是为您办事,您不能抛下我。

  这事江书已经承认是自己做的了,二哥只要没有证据,他也不能做什么。

  爹,这事真不怪我,都怪江书没有做好,还被二哥派人带来大明,都是他的错啊。”

  “哼,这就是你的心腹?在锦衣卫培养自己的心腹,我就不说你什么了,如今更是犯下这样的错,简直是奇耻大辱!

  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

  滚!”

  朱棣是一点都不想和朱高燧继续聊下去了,他真怕自己被这不争气的儿子给气死。

  朱高燧也没有再狡辩什么,脸色阴沉离开。

  只剩下朱棣一人,朱棣还在思考这件事。

  在朱棣眼中,江书能够这么快被发现,肯定是朱高煦早早有了防备,不然不会这样。

  别看他虽然那样说朱高燧与江书,但江书的能力,他还是清楚的,在锦衣卫之中也是佼佼者,不会轻易犯那些错误。

  而朱高煦想要提前发现并且有防备,又不是江书那里出了问题,就是大明这里,出了问题。

  想了一会,朱棣赫然心头一震。

  “难道是因为我对老三重用而导致的?

  老二,看来你在大明还有我不知道的情报线啊!”

  朱棣此刻也想通了,只有这个解释才最为合理。

  他忽然开始这样用朱高燧,朱高燧对朱高炽的党羽大肆出手,必然让朱高煦察觉到了。

  然而这些消息想要传回朱高煦那里,若是朱高煦没有自己的情报线,朱高煦不可能那么快就知晓。

  这也是朱棣为什么笃定朱高煦在大明还有一条他和朱高燧都不知道的情报线。

  想通这些,朱棣又有些释怀了,难怪这次事情会失败,原来朱高燧经营了和朱高煦十多年的感情,朱高煦对朱高燧都还有防范呢。

  原先朱高燧向他透露出朱高煦的另一条情报线时,他还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朱高煦的全部情报人员与线路,如今看来,还是他想多了。

  朱棣心中对朱高煦反而很是欣赏,这才是做大事的人,哪怕之前朱高燧那么为朱高煦而着想,关系那么亲近,朱高煦都依旧对朱高燧有所保留,这才是一个上位者真正应该有的。

  但欣慰之余,又是复杂。

  朱高燧与朱高煦可是亲兄弟,之前朱高燧并未暴露野心时,他都没有看出来,他可以肯定,朱高煦同样没有看出来。

  但就这样的情况下,朱高煦依旧对自己的亲弟弟有防范之心,可见这兄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差到什么程度。

  朱棣不再去想,随即叫来刘忠,开始吩咐着事情。

  而另一边出来的朱高燧,满脸阴沉,眼中的杀意不断闪烁。

  朱高燧兜兜转转,双脚不由自主的来到锦衣卫诏狱。

  而锦衣卫也没有丝毫阻拦,任由朱高燧走了进去。

  朱高燧来到诏狱,再次见到江书。

  江书看着朱高燧到来,却是笑了。

  “殿下,我知道您会来。”

  朱高燧并没有丝毫变色,他自己挑的心腹,其能力他是非常清楚的。

  “你为什么要让汉王将你活捉?”

  江书闻言,并没有回答,反而自顾开口。

  “殿下,汉王让我带一句话给殿下,汉王言当初殿下意欲毒杀皇上后,以为您变了,却是没有想到您没有丝毫改变。

  并言殿下比起汉王,差得太远,根本没有资格和汉王相比。”

  “江书!你敢背叛本王?!”

  朱高燧听到这里,整个人如同一头暴怒的雄狮,是一点也无法忍受。

  他是真没有想到,他的心腹,竟然会为朱高煦带这样的话。

  在他眼中,他自认自己不输朱高炽与朱高煦,只不过朱高炽有文官支持,朱高煦有武勋外戚支持,才让他被迫不能竞争那个位置罢了。

  而后面朱高煦离开大明,在朱高燧看来,就是懦弱的表现,是怕了朱高炽,才会离开。

  哪怕朱高煦现在在外面发展得很好,但朱高煦要是在留在大明,要是能够得到大明天下,只会比朱高煦现在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更好。

  一个失败者罢了,现在竟然告诉他,他没有资格和朱高煦相比。

  那是朱高煦无法和他相比,没有资格和他比!

  看看他现在,把握住机会起势,随着朱高炽病重无法处理国事,他即将就要顶替朱高炽的位置,再等几年就会是大明的皇帝,朱高煦有什么资格敢这样说他?

  大汉纵然发展得不错,但在他眼中,大明仍旧是最强的,只不过朱棣顾念父子之情,怕背骂名,没有对朱高煦动手罢了。

  其实这点不仅是朱高燧,在朱瞻基心中,同样也是。

  大汉的科技发展固然领先,火器也领先,但在他们眼中,大明的实力依旧是强于大汉的。

  明军的战力在他们眼中,依旧比朱高煦的汉军更加强大。

  因为大汉与大明都没有正面碰撞过,朱高煦所打的不过都是一些小国,根本谈不上有多大的威慑力。

  在朱高燧、朱瞻基这些人眼中,大明所灭的瓦剌与鞑靼,比朱高煦灭的那些小国所来的成就还要高。

  也就是大明现在在恢复之中,以及那些小国被朱高煦灭了,若不然让大明去灭那些小国,同样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心中对朱高煦有一定的忌惮,但还不至于让他们恐惧。

  就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就已经认定朱高煦最终是打不过大明的。

  此刻江书带来朱高煦的话,直接让朱高燧炸毛,完全无法接受。

  江书看着朱高燧愤怒的样子,依旧淡然。

  “殿下,我江书不是那样的人,当初既然跟随了殿下,便一直没有变过,直到现在。

  我从未背叛殿下,只是殿下后面突然的改变,让我很是想不通。

  殿下,你明明心中已经知道了结局,为什么还要去尝试呢,那个位置,争不过的。

  如今,我也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活着。

  殿下此来,是送属下最后一程的吧,我已经知道了。

  殿下放心,我不会将您供出来的。”

  江书说完,随即对着墙壁使出全力撞去,鲜血顺着墙壁流下,江书缓缓依靠墙壁倒下,渐渐没有了动静。

  朱高燧等了许久,直到确定江书断气,最终离开。

  在江书离开后,刘忠缓缓出现。

  当看见断气的江书,看到没有闭上的双眼,以及还有残余的泪痕,心头一时都忍不住有些复杂与酸楚,但最终只能将一切想法掩藏。

首节 上一节 298/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