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16节

  百姓支持朝廷出兵的事情,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可以说知道得比这两人还要早。

  朱高煦确实高兴,从当初到现在终于和历朝历代不一样,和大明不一样了,他怎能能不高兴。

  王玉与许柴佬闻言,大声一笑,随即收起了笑容。

  朱高煦不想让他们夸,其实他们是真的还想夸一夸朱高煦,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完全不是为了夸而夸。

  而这些,在他们眼中朱高煦不仅担得起,反而还不够。

  尤其是朱高煦的这份心境,两人都是真的服,到了现在,朱高煦依旧能够保持,是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这样。

  王玉当即先出声道:“王爷,臣此来确实有事。

  如今百姓虽然主动相助,但臣认为朝廷不应该如此去做,不应收取百姓钱粮。

  不过百姓帮助之心盛情难却,臣认为可以借着民意高涨之下,开始修建其他地方的铁路。

  如此不仅以后可以加快大军的集结,更是方便各地百姓出行,以及各地往来的贸易。

  此事可以让各地开始实行,工部派专人去往各地负责,就像当初修建道路一样,加快大汉的铁路运输部署。

  同时还应该从工部之中抽调一部分人员,再从民间抽取部分可以管控下面人的人,在前方大军攻取一地后,朝廷委派的官吏进行治理,而这部分则是过去正好动员当地的百姓修建道路、铁路、城池。

  在那些人未成为大汉百姓之前,朝廷可以减少极大一笔的财政支出,同时也可以用这些来判断出哪些是真的可以融入进入大汉之中,有的需要做其他考量。

  这样不仅可以快速筛选,还能加快那些地方的发展,过后再迁移汉人过去时,也能更快更好的接上发展。

  这个法子是臣和柴佬商议出来的,王爷您以为如何?”

  “嗯?这个法子不错,应该是柴佬你想出来的吧,在外面管理一方已经出经验了啊。

  这事王玉你下去安排好,就这样实行。

  不过大汉之内修建铁路动员的百姓,该给的工钱必须要给,虽然百姓是主动参与,但也不能让他们寒心。

  这种事情是相互的,百姓为朝廷着想,朝廷也要为百姓着想,如此才可长久。”

  朱高煦基本没有怎么思考就同意了下来,百姓支持的钱粮肯定是不能收的,如今朝廷负担得起,不需要用百姓的。

  而这份热情,确实不应该辜负,民意既然都起来了,正好各地也确实需要建设铁路了。

  如今火车的运行已经没有了问题,管理也已经熟悉,相应的专业人员都培养了不少,早晚都要建的,不如趁着百姓的这股热情一起建起来。

  而在即将攻灭的南亚之地,那些地方的人,王玉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啊。

  就是那些百姓,还不是大汉的百姓,在没有成为大汉百姓之前,大汉也无需为他们考虑太多。

  尤其是经历了倭人的这个教训后,朱高煦现在对外面的那些人,可是没有多大的好感,尤其还是之前的文化都是不一样的。

  用这样的方式去筛选那些愿意入大汉的人,朱高煦很是看好。

  至于会不会造成混乱,镇压了就是。

  而且大汉用人,只要不闹事生事,也不会将那些人累死饿死,只是该做的要做,吃得没有多好罢了。

  许柴佬听着朱高煦提到自己,笑道:“王爷,臣也是在倭人那里印证的想法。

  有的人,其实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这样的人纳入大汉,会为大汉埋下祸根。

  现在大汉的人口已经足够支持往各地迁移,做到王爷所说的以汉人为主体。

  臣的想法也很简单,若是那些人不愿意,那就强制这样做,正好可以看清这些人,从此不将这些人纳入大汉。

  至于地方缺少的人口,迁移汉人过去便是,只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些人自然就会逐渐消失,汉人只会越来越多。”

  看着坚定又强硬的许柴佬,朱高煦很是喜欢,之前的融合可以柔和,因为大汉缺人,但以后,大汉的融合确实要越发的强硬了。

  因为后续的地方,其实和大汉的文化也是完全不相同的。

  只吸收赛选出来的,其他人,确实要处理了。

  朱高煦随即看向王玉。

  “王玉,这件事你要记下来,今后朝廷在这方面做事,也要和以前有区别了。

  详细的你和许柴佬再商议商议,过后呈交给我,通过之后,以后就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吸纳。”

  “是,王爷,臣尽快下去调整。”

  王玉应下后,许柴佬的声音再度传来。

  “王爷,臣准备回去了,将那些倭人彻底解决。

  既然王爷让我和王玉将这事商议出来,臣准备三日后出发。”

  朱高煦闻言,眉头一皱。

  “三日后就走?时间太短了,你多留几日吧,好好休息几日再去。

  你也不要急,就按我说的去做,晚回去几天的时间,无妨,不会有什么影响。”

  许柴佬最终没有出声反对,他知道朱高煦这是在为他着想,想让他多休息休息。

  许柴佬也确实没有理解错,朱高煦也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许柴佬的年纪也大了,若不是还需要许柴佬将那些事彻底解决,他都想让许柴佬颐养天年了。

  对于一直跟着劳心劳力的人,朱高煦一直都是很关心、在意的。

  可现在的年轻一辈之中,还没有人能够担起如今王玉、许柴佬肩上的职责,只能让他们继续负责了。

  三人聊了一会,王玉与许柴佬离开,陈宏却是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张谦回来了,并且神情着急,如今正在殿外等候。”

  “嗯?快让他进来。”

  张谦回来了,朱高煦可是想要知道张谦留在大明这么久,是出了什么事情。

第333章 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

  朱高煦在殿内等待片刻,张谦匆匆走了进来。

  “参见王爷,臣回来了!”

  “张谦,本王问你,皇上的病如何了?有无大碍?”

  朱高煦紧紧盯着张谦,他最关心,其实还是这件事。

  先前张谦让人先传回来的消息之中,朱棣被朱桢气得晕倒,就牵挂着他的心。

  对朱棣,朱高煦是发自内心敬佩的。

  看看朱棣做的那些事吧,先灭瓦剌、鞑靼,后又不惜一切在浙江推行新政,在大明实行一系列改革,只为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

  其他的,朱高煦都不提了,就单单这两件事,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改革新政。

  其实到了朱棣这个年纪,朱棣什么都不做,只需要休养生息,朱棣的成就恐怕将会无比的高。

  但朱棣并没有,依旧坚定的选择了实行新政,又杀了不少人,原本已经改善的风评,又逐渐回去了,并且已经有了暴君、昏君之名。

  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去做这些,历朝历代以来的那些皇帝之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像朱棣这样?

  然而传回来的消息中,却是朱棣被气得晕倒了,以朱棣如今这个年纪,他是真怕朱棣病如山倒。

  对朱桢,其实他都是有很大的想法。

  那些反对的人,说白了一点,就是不想丢下权力,就是不想拿出一部分手中的富贵。

  作为朱家人,作为皇室而言,朱高煦是真的反感这些人。

  自以为自己是正义,实则不过是自私自利罢了,丝毫没有考虑朝廷的艰难,同时也是觉得朱棣好欺负呗。

  朱棣要做的事情,他是早早就知道了的,大明那些藩王即便去做了,其实该有的富贵根本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就像一份蛋糕,原本可以越做越大,只不过朱棣一旦实行新政之后,他们只需要拿出些许蛋糕出来些许部份,他们依旧可以吃到很多,但这些人就是不愿意了。

  一直得到的突然没有,反而自己还要缴纳一部分上去,这些人接受不了罢了。

  朱棣可以说已经足够仁慈了。

  对于朱棣将朱桢逐出族谱,朱高煦无比的支持,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做一个藩王?有什么资格为朱家人?

  如今朱高煦是真的挺担心朱棣的,他真希望朱棣可以多活几年,起码只要朱棣在的时候,大明与大汉之间会和睦相处。

  等朱瞻基上位,还不知道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现在大汉已经开始第四阶段的扩张,后面的第五阶段扩张也快了,他是真不想和大明去内耗,没有任何意义。

  张谦闻言,当即肃然道:“王爷,皇上的情况,有些不大好。

  在回来之前,我见过皇上,脸色极为虚弱,听闻此次皇上吐血了,伤及气血,又牵动之前旧疾。

  具体的情况臣也不怎么清楚,但据皇上所说,恐怕就是这两年时间了。”

  朱高煦一时默然,两年左右的时间了?

  其实按照正常而言,朱棣差不多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了,但也不止两年才是。

  之前朱棣来大汉时,他看着朱棣的气色还非常的好,并且后面还是在学养生之术,朱高煦是真以为朱棣能够多活几年,没想到如今却是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

  朱高煦心头一时有些不是滋味,无论是谁,终究还是无法扛过时间的流逝。

  在时间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呢,总有尘归尘,土归土的那一天。

  一时唏嘘,朱高煦心头很是复杂,尤其是想到这些让人悲伤的场景,心头也弥漫着一股伤感。

  片刻,朱高煦快速调整好心绪,朱棣的事情,已经是事实,想得太多也无用,终究还是需要向前看。

  他自己,终有一天,又何尝不是一样的。

  “赵王之事,也确定了吗?”

  朱高煦的声音有些沉闷,哪怕是说到朱高燧,都没有半分快意,反而有些伤感。

  朱高燧疯了的消息,他也知道了,只是他一直不敢相信,他还在等着张谦回来确认。

  这次朱高燧对他做这种事情,又隐藏得如此之深,他确实是有很大不满的,对朱高燧是真的有些气愤。

  让张谦去大明,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让朱高燧付出一定的代价,指责朱棣都是次要的。

  但他没有想到,这人这么经不住打击,居然疯了。

  朱棣动他,在朱高煦看来这就是明摆着的事情,他以为朱高燧有那个心理准备呢,谁知道这人是真的傻乎乎的信了。

  在最不该有野心的时候又有了野心,他之前都想不出,朱高燧怎么这么蠢。

  现在他发现了,这人或许是真的蠢,或许又是不甘吧。

  毕竟在那个位置,有多少人又能真的做到不在乎那个皇位,不在乎那把龙椅。

  太少太少了。

  看着张谦点头确认,朱高煦心头一时有些不是滋味。

  之前确实对朱高燧有想法,但朱高燧的疯,同样是他没有想到的。

  虽然朱高燧和他有暗中的勾心斗角,但曾经一起的一幕幕,即便他没有特意去想,去回忆,但依旧在脑海之中不断浮现。

  朱高煦的心情一时间有些低落,朱棣只有这两年时间了,朱高燧疯了,朱高炽的身子,他也是早早就知道了的,也就是这一两年了。

  原本他还以为朱高炽会先走,但现在,朱棣和朱高炽,他也分不清到底谁会先走了。

首节 上一节 316/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