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港口比较小,大军耗时近一个月才全部登陆完成。
当最后的大军完成登陆时,前面的靳荣都快要打到了羯陵伽国的都城去了。
张辅则是率领八万大军在俱蓝国的俱蓝港进行登陆,俱国直接原地投降,张辅随后开始对维查耶纳伽尔国开始发起进攻。
最后韦兴则是率领三万大军在吉吉拉特国的洛塔尔坎巴特湾进行登陆,很快控制吉吉拉特国的中南部。
至于锡兰那里的泰达米尔国,则是海军将其封锁海域,并没有发起进攻。
看完整封捷报,朱高煦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都画上标记,逐渐露出了笑容。
起码就目前来看,大汉在南亚的推进,极为顺利,那所谓的反汉联盟,基本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看看俱蓝国,大汉的王师一到,立马原地投降,这服从王化的样子,才是大汉所需要的啊。
心情大好的朱高煦,随即看向陈宏。
“记录命令,传令给张辅、韦达、靳荣、韦兴,怎么打,本王不管,但务必要达到战前定下的战略。
这次进攻,我大汉占据绝对的优势,行军作战务必小心谨慎,谁要是吃了败仗,导致伤亡过大,本王过后再收拾他!”
朱高煦并没有做出任何部署,因为该做的,在战前就已经全部做好了。
如今张辅等人只需要根据战前做出的部署,达到战略目的即可。
朱高煦深知一点,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不清楚具体的战况而遥控指挥,去搞什么微操作。
在战前制定的战术没有出问题之下,一切都顺利,他也没有必要做出改变,只需要相信派出的张辅等人即可。
突然想到什么,朱高煦转身看向陈宏。
“你去一趟宣传司,将捷报告知宣传司,让他们立即开始宣传,大汉对外征战,取得大捷!”
这么一个可以鼓舞民心的捷报,必须要大肆宣传,让百姓知道,前方战事一切顺利,让所有人知道,大汉接下来,疆域又会再度扩大了。
“是,王爷!”
陈宏当即也是激动的应下,见朱高煦没有其他安排后,当即下去传达朱高煦的令。
朱高煦一个人还在看着地图,心头格外的火热。
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他其实也渐渐开始老了,他深知时间很是有限。
只要将南亚占据,后面就可以向着西亚,以及中亚地区进军,更后面就可以开始对欧洲那里开始动手。
朱高煦不知道还需要用多少时间,但也只能这样一步一步来。
西亚那片地方,他是必须要占据的,因为那片地方,底下的资源太丰富了。
他要是不拿下,以后的世人,还不得把他骂死?
都打到那个地方了,就是那临门一脚的事情。
如今朱高煦只希望,在自己还有口气之前,至少要将这些地方拿下,这是他的底线。
如果还有时间能够将欧洲打下,那就更好。
至于美洲,尤其是北美一带,朱高煦根本不着急。
因为那地方如今也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些土著罢了,收拾起来快。
最让朱高煦担心的,其实还是欧洲。
在火器方面能够和东方掰掰手腕的,只有欧洲的那些小国,其中尤其是以葡萄牙王国、西班牙王国为最。
因为这两个,在最初之时,是火器发展最快最好的。
现在因为有了大汉的原因,他是真有些担心欧洲那边的火器发展进度。
如今,欧洲的消息他也只能等着盛坚与侯海带回来了。
第337章 朱高煦的改制之心,大汉国事院!
大汉,随着大汉在南亚战场不断取胜的消息传出,所有人尽皆沸腾了起来。
“哈哈,我就说我大汉无敌于世间,必然取得大胜,那所谓的‘反汉联盟’,不过只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今日值得庆贺,走,去酒楼喝酒,今日开销,我出了!”
“哈哈,我大汉能有如今疆域,全部都是打下来的,之前的那个所谓‘抗汉联盟’,死了不知多久,如今这反汉联盟,理应诛灭!
那些未被教化之人,我大汉前去教化世人,是他们的功德,更是他们几世修来的福份。
不仅不降我大汉,还敢进行还击,杀得好!”
“走,今日高兴,喝酒去!不过就不用你李兄你请了,这是一件喜事,我汉人的大喜事,我请!
凡是酒楼之人,今天所有的消费,我陈垌包了!”
“切,就显得你们有钱似的,今天的消费我包!并且凡是来喝酒庆祝我大汉前方大胜的人,每人再给十两银子!”
“哈哈,既然要这么比,我可不怕你们,给银子算什么,我每人给二十大汉纸币!”
一群中年人一边大声聊着,一边向着一座繁华的酒楼走去。
明明各自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家之主,此刻就像是一群热血的青年一般,脸上的自豪,是怎么也藏不住。
说着说着,又说到自己的儿子在军中的表现怎么样,从‘炫富’变成了炫耀自己儿子。
然而来到酒楼前,看着酒楼贴出来的标语,今天光顾的人全部免单时,一群人都乐了。
“嗐,枉我们还在抢着付钱,这掌柜的直接免单,真的是。”
几人摇摇头,也不再去想,当即走了进去。
在大汉王城内城,其实基本都没人缺钱,哪怕就是小工,收入也比外面的人更多。
不仅是这里,整个王城的百姓,都在三三两两的讨论着,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与自豪。
尤其是那些历经千辛万苦转入大汉籍的汉人,表现得更是明显。
这些人是最能体会汉人与非汉人之间的差别到底是有多大的人,曾经在大汉悄然流出一句话,更是他们心中最为真实的写照。
宁做大汉犬,不做小国人。
这是许许多多想要加入大汉籍,却是没有能够加入的那些人的心声。
哪怕加入大汉后财富会短暂的缩水,但越来越多的人哪怕是倾尽家财,也想加入大汉籍,哪怕就是成为大汉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都是无比的愿意。
但奈何钱并不是加入大汉籍的标准,要么是精英人才,可以有特别的加入条件,绝大部分人,都要经历大汉制定的各项考核才能加入。
每一天每一刻都有人在不断懊悔,懊悔当初大汉刚建立时,他们为什么没有趁着那个时候加入大汉籍。
因为那个时候,是大汉要求最低的时候,但他们都没有能够把握住。
而大汉在战场取得接连大胜的消息,还在不断向外传递,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欢喜,都在庆祝着。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大汉经常上演,因为大汉每一次的扩张,每一次扩大疆域,这样的景象就会出现一次,已经出现太多次了。
但没有一个人因此而疲惫,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王宫内,朱高煦已经丝毫没有欣喜之意,正在思考着管理政务和军事的职能部门该怎么选取。
内阁他是真不想继续用了,五军都督府如今也明显不够了,处理事务的能力逐渐开始有些吃力,他必须要尽快将这个事定下来。
至于在大汉搞所谓的民主,朱高煦直接没有想过。
西方那边适合的,未必适合东边,体质不一样,内情不一样,人的学识也不一样。
如今的大汉,是肯定不适合的,朱高煦就完全没有这个念头。
说白了一点,在大汉这里,汉人只要有点学识的,哪个不会点计谋计策什么的?
就朱高煦前世,就有深刻的体会。
看看互联网上讨论得那么激烈的那些人,放到西方那边,全特么可以当别人的军师了。
既精通贾诩之道,又对各种计策信手拈来,还能堂堂正正,可以说各种都有。
哪怕就是治理地方,一人都能掰扯不少实际的东西出来,而且还是前人试验过可行的那种。
有这种底蕴在,大汉搞民主?恐怕得东一块西一块的。
思考许久,毕竟有着不少前世见过的可以借鉴,朱高煦逐渐有了头绪。
“来人,将王玉叫来。”
思绪逐渐理清,朱高煦是越发的觉得可行,如今大汉的这些制度,也确实需要改变了。
不然效率跟不上发展,迟早也要出问题。
不一会,王玉匆匆到来。
“王爷,不知何事?”
王玉一脸的疑惑,如今他正忙着事情,他的时间可是真没有多少闲余。
哪怕就是朱高煦,要是没有什么大事找他,他一样敢给朱高煦丢脸色,丝毫不顾忌的那种。
朱高煦丝毫没有在意王玉的态度,他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找你来确实有事,且是关乎大汉未来的大事情!”
“王爷请说。”
王玉听到这里,顿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整个人都无比的凝重,心头更是沉重。
不怪王玉这样,实在是朱高煦说得太过严重,关乎大汉未来的大事,他又怎么能不沉重。
此刻他都在头脑风暴,难道是大汉哪里出了大问题?
但王玉就是想不起来,更是没有一点头绪。
想着想着,王玉都有些烦躁,大汉什么时候发生这样的大事了?
但到底是经历了这么多风雨的人,王玉片刻间镇定下来,专注的听着朱高煦所说的话语。
“王玉,我想了想,如今随着大汉疆域的逐渐增大,发展也越来越快,原本的国务处理,已经有些不足以支撑如今的大汉了。
你应该有深切的体会才是,一些事情无法集中处理,现在就已经开始出现一部分事情被迫向后搁置的情况。
这不是我大汉的官员不够努力,没有去做事,而是在流程上,出现了问题。
之前虽有内阁,但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启用。
但若只是如同大明那样的内阁,也不是我想要的。
我准备新设一个职能部门,用于国事的处理,精简各项流程,同时还要排查一些作用不大,几乎于闲职的部门以及官吏,防止大汉官吏出现沉疴之状。
这个部门,名为国事院,直接向我负责,用于集中分类处理各种国事。
国事院设立左右领院各一名,左右副领院各一名,国事院人数不固定,但最低不少于二十人,至多不超过三十人,为国事院员,另外各部,包括大汉中央银行行长、审理等人员,以及由我直接统属的寺、监、厅、局等主事人,全部纳入。
国事院下设政务厅,人员由历任大汉的王进行任职,同时还会设立其余部门,包含各行各业在内的事务厅。
如此,今后处理国事,可以快速进行处理,流程各方面也能比现在简化不少,却依旧没有减轻门槛。
这样一来,大汉的国事处理效率,必然能够进一步提升!”
这是朱高煦想了许久才想出来的,各部,不能成为各自的一言堂,加上大汉新设的各种职能部门,随着发展的加快,各种对接问题是真的出现了不少。
这次朱高煦也是想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组建一个全新的职能部门,用来提升朝廷的处事、执行、落实等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