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进行的官吏排查,也是为了防止有的一些小衙门,他没有注意到的,成为了闲职衙门,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出现的闲职官吏,这些都是会成为官吏沉疴的重要因素。
如今也趁着这个时机,他必须要进行排查才行,以免后面越积越大,处理起来都极为麻烦。
王玉听着这些,看向朱高煦的目光都有些呆滞,整个人无比的震惊。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说的是这样的事情。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会关乎大汉的未来了,这番改动,确实是相当于动根本,一个不好,大汉内部,恐怕要出现大问题。
其实这也是大汉变得强大之后带来的问题,如果还是之前最初那个大汉,要进行这个改变,可以说太容易了。
而随着基本盘的增大,越是大,做这样的改变就越难,也越危险。
王玉不断尝试自己压抑心中的悸动,但尝试了一番,发现却是徒劳。
因为朱高煦说的这些,不仅过于重大,而且还是他从未听闻过的。
是的,哪怕他回想历朝历代,都想不出可以对应朱高煦说的这些的,这完全就是在颠覆以往。
正是因为这样,他理解起来异常的吃力,但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想。
朱高煦看着王玉,并没有去打扰,他知道自己说的这些信息量有多大,也知道如今王玉理解起来多吃力。
等了许久,王玉才缓缓出声。
“王爷,您可真的是让臣,又受惊了一次。
好些时间没有见王爷您做出这样的举措了,臣还以为都适应了,但没有想到,还是没有适应啊。”
王玉一脸的苦涩,他只感觉当初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是的,就是那种,他本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朱高煦的节奏,结果朱高煦转头就给他来一个大的,让他震惊又难以理解的。
他本以为这种感觉已经过去了,当初的他,可是遭受太多这样的摧残了。
真以为他能够一直保持进步,跟上朱高煦的步伐是他主动的努力吗?
不是,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被朱高煦给逼出来的。
不仅是他,许柴佬也是一样,自己的努力固然有,但被朱高煦逼出来的,也不少。
现在那种感觉,又再一次的出现了,并且带来的震撼,过了这么多年,依旧还是让他这么震撼。
王玉是真的佩服朱高煦这个脑袋,这些,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同样都是脑袋,他的脑袋还比朱高煦大一点呢,但怎么他的就是不行呢?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他们这些人夸朱高煦,朱高煦虽然不让他们夸,但依旧高兴的原因,因为他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佩服,一点都没有拍马屁的意思。
朱高煦看着王玉这幽怨的目光,瞬间笑了,笑得无比的大声。
“哈哈...哈哈哈....”
朱高煦也是觉得太过于熟悉了,王玉的这个神情,还是以前经常会出现,如今也已经有几年没有出现了。
这次又被他给逼出了这个神情,时隔几年再见到,朱高煦只感觉比当初还要让他忍不住。
笑了一会,见王玉的目光越发不善,最终还是又用了不少时间平复下来。
“王玉啊,你觉得如何?”
说起正事,王玉也恢复了正常,但嘴角的苦涩,依旧存在。
“王爷,臣才疏学浅,这其中许多,其实臣都没有能够理解。
但臣知道一点,那就是这个法子,一定可行!”
“为什么?”
看着无比坚定的神情,朱高煦一时都有些好奇。
其实他说的这些,无论王玉的意见如何,他都会实行下去的。
尽管实行下去后肯定还会遇到问题,但起码他还在,遇到问题正好可以将问题全部解决,为朱瞻壑留下这么一套制度。
朱高煦向来不怕有问题,他只怕没有问题,只怕问题没有暴露出来。
凡是出现的问题,在他这里都不叫问题。
王玉神情认真,肃声道:“王爷,其实很简单,因为从当初到现在,大汉走到如今,只要是王爷定下的重要国策,全部都没有错过。
以前也是同样的,王爷说出来的许多,臣都不懂,以前臣还会劝王爷要稳重,要保守,但王爷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是臣这些人的思维跟不上王爷。
这次同样如此,这么重要的事情王爷既然提了出来,那么必然已经有了准备,有了具体的想法。
既然如此,臣建议尽快开始实行。
且哪怕真的到了最后没有成功,臣愿意站出来背负一切。
而凭借着王爷的威望与民望,正好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再次开始实行。
这些,王爷若是不做,后面也没有人可以做到了,因为我们都没有王爷这样的思维。”
第338章 ‘军’‘政’全面大改!彻底的划分
王玉坚定的看着朱高煦,对朱高煦,他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相信。
就像他说的那般,大汉发展到如今,见证了太多的奇迹,都是朱高煦带来的,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如今朱高煦说的,触及到了他的盲区,他无法辨别之下,他相信朱高煦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哪怕这次就是失败了,更改的方向错了,再变回来就是了。
因为只要朱高煦在,那么就不会出现混乱,因为只有朱高煦,能够镇住各路牛鬼蛇神。
这也是他为什么说朱高煦如果不做这些,哪怕是朱瞻壑上位,后面也很难再做了,哪怕是在大汉也有着不小威望的朱瞻壑,虽然不是不行,但难度会非常的大。
最好的实行人,还是朱高煦。
而朱高煦听着王玉的话语,却是直接笑了。
“王玉啊王玉,你现在是越来越溜须拍马了,只会夸赞我了是吧。
不过你说得也不错,这些事我不做,哪怕让世子来做,都会有困难。
既然你没有了问题,那就将这个问题记下来,三日后召开大会,凡是涉及到的人,全部过来参加。
柴佬那里,也通知他回来,这次会议极为重要。”
朱高煦其实不是担心朱瞻壑做这些会困难,其实哪怕是朱瞻壑实行,都没有多大困难的,他很清楚。
他担心的是,朱瞻壑想不到这么多,哪怕他提醒朱瞻壑,都未必会有那么完善。
即便是他来做,朱高煦都已经做好了面对种种问题的准备。
只要开始,前期必然会有着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他只有将问题一一解决,新的制度才能逐渐稳定下来。
并且在稳定下来之后,实行的过程中也不是代表没有问题的,许多细节,仍旧需要逐步去完善。
但那时候,朱瞻壑处理这些都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问题。
而如今,即便和王玉确定了,也依旧无法实行下去,还需要和其他人议定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谈定这点,朱高煦继续出声。
“除了国事上,大汉如今的军务,五军都督府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也准备更改。
首先会成立一个军机处,以后的军事决定,都会从军机处发出。
军机处之下设立大汉防务部,以及参谋协调的参谋部,还会将大汉思想政治部纳入,用于负责指导大军思想,管理其基础生活与物资。
并且还会在军中设立指导员,就是负责每个军士的思想,以及有些时候的开导,以及军中的生活,但不参与军事指挥。
且战事发生,也必须要听从军事主官的命令。
至于防务部与参谋部,则将兵部进行转换,拆分人员填入,今后将不再有兵部。
这也预示着,今后大汉的官吏,文官是文官,武官是武官,只要是大军序列的官员,哪怕就是文职人员,也隶属于军。
今后,大汉从此军政彻底分离,为两个体系,以往存在交融的兵部,都不再相融。
大军的指挥权,不会再出现文官指挥大军。
在大汉,军是军,政是政!”
这些,都是朱高煦思考许久的,他要做的,就是将军政彻底分离。
以往历朝历代,其实都有文官指挥大军的情况出现,甚至于太监在其中都有角色扮演,朱高煦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全部分散。
尤其是兵部存在,一会是武勋阵营,一会是文官阵营的,他现在就是要将这些做出切割,军中的文职,也无法往‘政’这个体系进行跃进,政体系内的官员,同样无法进入‘军’这个体系。
而之前成立的思想政治部,则是他在军中影响的直面体现。
这是朱高煦为了防止藩镇力量强大,生出异心。
今后的大军,调动需要他这个王的王令,物资补给需要文职上报,管理有着思想政治部派下去的指导员,可以说谁再想造反,那需要拉拢的人,就多了去了。
并且下面的军士会不会跟着一起造反都是问题,因为下面的军士知道效忠的是谁。
哪怕那些有野心的人能够拉拢自己的心腹,但也远远不够了,且需要的物资,不仅是粮食,包括军需,断了之后这部份人也掀不起风浪。
而军中的那些文职,想要勾连文官也不可能,因为体系一旦建立,这些人也进不去‘政’这个体系,哪怕就是勾搭上了国事院,都没用。
王玉听着朱高煦还要进行大改,只感觉头皮发麻。
原本的政务体系变革,他就已经觉得是大事了,现在又来军改,并且改着改着,兵部没了,出来了军机处、大汉防务部、参谋部,就连之前还比较边缘的大汉思想政治部也被拉了进来,从有点边缘直接成为了核心的一部分。
其实这些,王玉尽管思考了许久,但依旧还是有很多不解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王玉可以确认,按照刚才国事院设立的方向思考,那就是这样做了之后,今后大汉的军事决策这些,包括到大军的动员、集结、奔赴战场等等,效率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还有一点是王玉也极为心动的,那就是大军的指挥权,可以杜绝文官或者宦官使用或者干涉,这是他极为乐意看见的,尽管他也是文官。
前宋的耻辱,可还是历历在目的,历朝历代里面的宦官干政,同样都是教训。
除此之外,王玉能够发现的就是,王权的控制进一步得到加强。
看似这样分散了,其实王权下去了,到下面了,且对各级官员的掌控也得到了加强。
军政尽管彻底分割,但中间可是有一个连通人的,那就是朱高煦,大汉的王,两边都能实际控制,比之前更深。
哪怕也还有许多王玉没有明白,但依旧很是激动,大汉能够变得更好,他是乐于看见的。
原本他都觉得渐渐有些臃肿的职能部门,这样一来似乎也解决了。
王玉是真的佩服朱高煦,这个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
他自认为自己也成长了太多太多,可为什么还是跟不上朱高煦的节奏呢?
看着朱高煦的目光,王玉既是敬佩,又是幽怨。
“王爷,有这样的好法子,您怎么不早些说出来,您让臣等来想,这样的改变,哪是臣等可以想出来的。
王爷大智慧,臣远远不及,只得惊叹。”
“王玉,我看你是人越老,越皮了是吧,还倒反天罡说起本王的不是了。
说正事,这事你是赞成了?”
朱高煦嘴角一抽,他是真不想多搭理这人,确实是越老越没正行。
在他面前和在其他人面前,完全就是两个样子,似乎天性暴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