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也是调侃了王玉一句,丝毫没有生气,到底是一路一起走过来的,彼此间也不简简单单只是君臣那样的关系了。
王玉会心一笑,随即神情肃然。
“王爷,其实这样做臣不知道是好是坏,但臣所能想到的,皆是好。
臣还是那句话,臣支持王爷实行,不遗余力的支持。
王爷的思想,臣是看出来了,领先臣这些凡夫俗子太多,肯定最终对大汉是好事。
至于中间的细节,一边实行一边解决便是。
如今臣虽老,但还能帮王爷一起实现!”
确实有许多细节,王玉还不清楚,但起码他所能想到的结果,确实是好的,这点就足够了。
在实行过程中,他自然就懂了。
至于问题,王玉也没有天真到只要是朱高煦提出的就没有问题了,大汉的种种政策实行,从提出到完全推行开来落实,中间都经历过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问题嘛,解决了就好,大汉走到今天,对这些,已经有着丰富的经验了。
随即想到什么,王玉紧接着肃声道:“王爷,臣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军事结构的改变,那么大军是不是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如今五军都督府取消,大军的制度,臣觉得也需要调整才能跟上新的体制。
臣无能,只是想到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臣一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王玉也是无奈,军事方面,如今真不是他所擅长的了。
而且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不是问题,他心中也没数,只是先提出来,让朱高煦能够想到吧。
每每这种时候,王玉心头都是无比的自责,明明他们才是臣子,这些问题,其实应该是他们提出来的,是他们来优化完善制度的。
但到如今,大汉绝大部分这些问题,都是朱高煦提出来,给出思路,然后所有人再集体集思广益进行落实而做到的。
很多时候王玉可以说,换一个人,只要功底扎实,按照朱高煦说的去做,最后都能做出来。
朱高煦明明是君王,虽然是汉王,但在他们眼中,跟皇帝也没什么区别了。
他们却是帮不上什么大忙,无法为朱高煦分忧太多,说出去都丢人啊。
作为臣子,本应为君分忧,但他们,分了什么忧?
虽然他们的作用其实不小,都在努力的进步着,但与朱高煦,差距依旧太大了。
朱高煦听着王玉前面的话语,心头格外的认同,因为他也是这样想的,实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正好还可以积累经验。
而后面提出的,朱高煦一阵扶额。
这是提出问题不负责解决是吧?
还好他已经有了想法,不然还真得尬在这里了。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已经想过了,大军的制度体系,也确实要进行改变。
后面我准备成了大都督府,大汉将会有五个大都督府产生。
在平东、定东、安东三省,包括北部的库页岛等地,设立东大都督府。
在澳洲以及新发现的两个岛屿(新喀里多利亚、新西兰),以及原本吉里地闷(帝汶国)设立南大都督府。
在泰五省之地,包括马六甲以北的原本大城之地在内,向西靠近阿瓦,向南靠近南掌南部,(东南亚)设立北大都督府。
而在如今攻伐南亚之地,设立西大都督府。
其余之地,包括小琉球在内,西至马六甲,南至澳洲,设立京都督府。
凡是大都督府,都会设立刚才军制改革时说到的那些人员,并且每个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每十年要进行一次轮换。
同时在五大都督府之下,还会在各省设立省督,为都督。
省督受相应大都督府节制,同样会配备同样的人员。
而地方守备军,则纳入地方体系,由国事院进行统一调配。
并且以后募兵制度适当改变,不再进入青训军、城防军,直接招募入军,在军中完成训练,大军会设立一年的新兵期。
新兵期结束后,由军机处协调进入各个大都督府,再到各个都督府。
并且以后城防军也要进行改良,驻地设立在各府,总驻地设立在省城,每个省都会有,人员配置经过本王同意后进行实行。
且更名为警备队,负责可能得剿匪,以及必要发生灾害时,救灾安置灾民等事宜,且以后不再参与其他事务,时间用于训练。
并且每次调动,都需要上报,最终由国事院审核,再交由本王,本王同意之后,才能进行调动。”
这些,都是朱高煦更改一部分要准备实行下去的。
大都督的十年一变,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权柄过大,即便有着之前的那些安排,但也必须谨慎。
而警备队,则是将军队彻底定义,那就是五大都督府的野战军,对付的都是外面的敌人。
除非必要时刻,警备队无法处理,大军才会介入。
而警备队的存在,除了是处理地方上那些问题外,也是为了防止有的人仗着手中大军在地方胡作非为,警备队也可以有效预防。
只不过警备队的人数,必然是会有限制的,包括武器装备在内,也和野战军完全不一样。
而且是直属于国事院,也是为了防止地方的沾染。
王玉听着这些,心头满是满是震惊,这个震惊甚至比刚才朱高煦所说的国事院的设立还要大。
这次改制,完全就是将军政,完全进行改变啊,幅度过于大了,不亚于彻底改革。
现在王玉整个人都有些发麻,朱高煦提到的太多,一时让他都无法冷静思考。
他虽然做好了准备,但也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大改啊。
第339章 全面成型的改制新道路,朱高煦对各大都督府的反制手段
王玉不停的思考着,哪怕如今朱高煦所说的信息量很大,其中还有多处他暂时没有想明白,但此刻也必须要去想。
如今朱高煦这番变动,可以说是将制度的完全大改。
政务体系完全是他所陌生的,军事国防体系倒是还能有一些参考,毕竟大唐时期也有设立都护府,大明也有都督府。
但偏偏朱高煦又加入了其他元素,将兵部取消,拆分两个职能部门,又加入思想政治部,等等。
思考许久,王玉心头也有了大概,现在大汉所实行的这些制度,完全和之前任何一朝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些,王玉并不抵触,相反,他很是乐于看见。
自己虽然想不到这些,但朱高煦想到了,就是一件好事。
大汉到如今,本身就在求变,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和大明完全不一样,如今的改变,身为大汉的人,接受程度也是很强的。
更重要的是,其实只要翻开历朝历代的过往,就能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制度,同样都在存在变化。
这些都在充分证明着,没有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也必定是需要跟着改进,才能跟上以及促进发展。
良久,王玉缓缓出声。
“王爷,这番改革,臣认为是好事,只是臣也有疑问。
接下来大汉的大军分为五个大都督府,大汉的所有大军必然分散在这五个大都督府,这样一来,那么每个大都督手中的权力,就极为大了。
虽然王爷您有将权力拆分,分散到参谋、思想政治指导人员,同时还将后勤移交到思想政治知道人员手中,也对军士进行忠心宣传,职责宣传,且思想政治指导人员又是属于思想政治部体系。
且各项需要动兵都需要上报军机处,由军机处报给王爷,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除了中央大都督府外,其余四个大都督府,距离都会比较远,可以说是远离中枢。
而偏离中枢则表示着各种信息的传递会比较慢,无法做到及时,中枢的管控,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
那么这些人在偏离中枢的地方一起太久,若是同流合污,则大都督、大都督府参谋长、思想政治指导员等几个重要人物串联,朝廷也很难发现。
哪怕就是朝廷设立了内部的监察机构,但这个机构,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而这个机构常驻于该地区的人,也极为容易被那些人拉拢。
十年一轮换,十年时间,太久,足够那些别有用心的做太多的事了。
臣不是诋毁同僚,哪怕就是思想政治部,这么长的时间在外,若是反叛,对大汉的影响将会是极大的。
按照王爷如今规划的大都督府区域,每一个大都督府,都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国家了!”
王玉心中有着不少的担忧,尽管如今朱高煦的改变很大,但只看其核心,究其根本,其实和历朝历代一样,都是那一个点罢了。
只是如今朱高煦做出的针对会更多,将各级权力进一步分散,转移到了更多的人,且附属于‘军’这个体系下的不同体系。
大汉防务部、参谋部、思想政治部、后勤部等等,这些都是在‘军’这一个大体系下的下属体系。
但尽管如此,这些人,依旧有着同流合污的可能性,尽管这个可能性相比历朝历代已经足够低了,但不是没有。
朱高煦听着王玉的话语,却是并没有多么担忧,似乎是已经有了准备。
“你说的这些,确实不错,不过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分属各个体系之下的那些人,都会存在人事调动的,没有人会一直在那里。
各大都督府的人,后续会调入中枢防务部、参谋部、思想政治部等等,甚至是军机处,包括就是监察部门,都是时常会有调动的,也不是同一个人一直在那一个坑。
如此一来,想要同流合污的难度,会更加的大。
且即便有人真有那个本事,但下面还有都督这一级别,因为下面的兵,还由各个都督管理着大部分,直属大都督府的兵力,并没有那么多的。
一个大都督府想要谋反,不仅是要策反你说的那些人,下面的都督这一级别,同样重要。
同理,都督是负责一个省的,下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级别,我准备设立提督。
因为下面的驻军,会更进一步的分散。
每一个级别,都有相应的那些人员配合,漏了其中任何一环,这个消息都会泄露而出。
在总任期十年的情况下,你觉得谁能够做到?”
这些都是朱高煦的把握,不仅刚才已经说出来的防止那种情况出现,隐形的同样有。
各大都督府的大军都是梯次往下驻扎的,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更不是集中在大都督府、都督府、提督府。
王玉听着这些,心头默然。
刚才他确实有担心,但如今按照朱高煦说的,他的担心已经消失。
这不是代表着就彻底没有大都督府谋反的隐患的,也有,但这个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如果这都能够让大都督府成事,那这个朝廷,早已经不知道烂成什么样了,人员更是已经全方位糜烂了,‘军’与‘政’这个体系已经混乱得不成样子了。
其实核心就是这两个大体系,只要这两个大体系不乱,朝廷哪怕就烂到根了,坐在大汉大王这个位置的人,依旧还会有军权存在,朝廷依旧能够维持下去。
朱高煦的声音继续传来:“除此之外,大明还有武院存在,武院培养的人进入大军,还会有不同,这些人又会是军中的中坚力量,甚至逐渐到高层。
而且还有警备队的存在,国事院也有一定的兵力,也能一定程度遏制各大都督府的那个情况出现。
还有一点你应该也没有想到,那就是新军,可是会集中进行集训操练,然后才会分配到各大都督府的。
而以后大军的兵制,普通兵役会实行五年一期,许多兵员,过了期限之后就会退至民间。
兵员五年一换的情况下,谁想要发动叛乱,准备的时间会更短。
这些情况,若是没有考虑清楚,我又岂会实行。”
朱高煦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他做的这些,要是都还有人能够突破,他认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的,那就不是人了。
而且即便一个大都督府出了事,还有四个大都督府呢,还平定不了这个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