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45节

  以朱棣的性子,必然会对也先的蒙古帝国出兵,到时必然会吸引也先的注意力。

  到时他们突袭也先的蒙古帝国,在王玉看来,必然能够建功。

  原本他就想要劝朱高煦出兵的,现在又有了大明吸引也先大军,这个机会,在他看来很是难得。

  虽然大汉也不太需要大明这样做,但有了这个牵扯,对他们更加有利也是一个事实。

  朱高煦看着王玉,没有说话,而是来到外面的凉亭。

  王玉也跟着朱高煦一起来到外面。

  “你准备一下吧,这次我要亲自带兵前往。”

  朱高煦看着天空,面容平静的说着。

  其实即便没有朱棣的这封信与请求,他也会出兵,他已经做好了如同王玉所想的那般出兵。

  他其实并不是在乎是不是瓦剌余孽,也不在乎是不是也先。

  只是单纯的因为大汉的周边,不能出现强国,哪怕这个蒙古帝国内部有着诸多的问题,只要也先一死,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然后迅速瓦解。

  但他不想被动的等,如今无论是哪个势力,已经做不到让大汉这样去等了。

  这些,其实就是他原本的想法。

  只是朱棣的请求,以及信中的那些话,让他临时变了主意,变成了自己亲征。

  他来到这里,最开始有些印象的那些人,不断的走了。

  先前得知朱高炽的病逝,他以为自己不会有任何伤感,但他那两夜,心中还是万分复杂。

  他和朱高炽确实不怎么对付,但那更多的是前身,他和朱高炽,并没有那么多的仇怨。

  而且在他出来之后,朱高炽也帮过他。

  不管朱高炽是什么目的,但起码是真的帮过他的。

  原本他对朱高炽其实也是有想法的,但如今的朱高炽,愣是为了大明尽心尽责,完全没有历史上的那些破烂事。

  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将自己本就已经不行的身体,彻底熬干了。

  原本朱高炽还能活三年时间的,可这一世,朱高炽愣是硬生生的提前了三年就病逝了。

  不管朱高炽是什么主政主张,但这一世的朱高炽,说一句对得起大明,对得起他们每一个人也不为过。

  朱高煦扪心自问,将他放在朱高炽的位置上,让他为了国事,还是在太子的时候这样将身子彻底熬干,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这世上,能够像朱高炽那样做大的,真不多。

  当初那段时间的大明,是真的只要朝廷一个处理不慎,天下各地瞬间就会反王遍地,烽烟四起的大乱。

  可那些潜在的危险,硬是被朱高炽这样给化解了。

  前有朱高燧疯了,后有朱高炽提前病逝,朱高煦心头要是没点感伤,是不可能的。

  那两天,他也想了很多。

  当初跟随他一起出来的人,前前后后也走了不少。

  如今他来到这里,所熟悉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朱高煦感到特别的孤独,那种孤独,是这个世间所有人都无法体会的,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的,却是又不能说出来的。

  现在,很快就要到朱棣了,朱高煦心中,其实反而升起了一抹不舍。

  这种感觉,他知道其他人都无法理会,他也不准备对任何人述说。

  王玉听着朱高煦要亲征,却是直接急了。

  这次面对的蒙古帝国,他其他的都不担心,就是那十余万骑兵,他是真的担心。

  哪怕大汉的军事实力强大,可面对这么多的骑兵,依旧会有很大的变数。

  他不想看见朱高煦有任何一丝的风险。

  “王爷,让张辅、韦达他们去吧,他们如今正在攻打帖木儿帝国,隔得又近。

  还请王爷能够相信他们,他们肯定能够做到的!”

  朱高煦转身看着一脸着急的王玉,他知道王玉这是在担心他出事。

  一旦上了战场,其实没有什么绝对安全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王玉有这份担心,他可以理解,但他却是不会听的。

  朱高煦微微摇头,道:“我此次亲征,并非是不相信张辅他们。

  其实他们率军前往,也能够做到,我很清楚我大汉的大军是什么实力。

  可是,我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皇帝如今老了,这次他会亲征也先的蒙古帝国。

  以皇帝的年纪,这一次亲征,就是他最后的时间了,有可能,他都坚持不到班师回朝了。

  我想要去见他最后一面,就当,是我这个不孝子为他送行。

  就当,是我这个大明汉王,为大明皇帝送行吧。”

  就当,是他为永乐大帝送行吧,送朱棣最后一程。

  如果是在大明,他确实不会回去,但是在外面,他就可以去了啊。

  朱高煦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见到朱棣,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上这一趟,但他知道,他要是不去试一试,有些事,他会遗憾终身。

  朱高煦心头都是苦笑,人果然每到了一定的年纪,许多想法,甚至包括性子,都是在改变的啊。

  他也不知道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自己才有,但他只为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一趟,不留下什么遗憾。

  并没有什么理由,他就是单纯想要去送永乐大帝最后一程。

  这一世的永乐大帝,不仅是大明的永乐大帝,更是汉人的永乐大帝。

  为了汉人的发展,这位永乐大帝,也差不多是操碎了心吧。

  从武功到文治,朱棣所付出的,已经很多了。

  王玉听到这里,也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其实还想反对,但朱高煦所说的这些,让他实在无法说出反对的话来。

  大明接二连三的变故太多了,从朱高燧疯到朱高炽病逝,再到如今朱棣,不过就是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些事情,都先后到来了。

  他不知道朱高煦与朱棣、朱高炽、朱高燧之间的感情是怎么样的,但至少,朱高煦是朱棣的嫡子,与朱高炽与朱高燧是亲兄弟。

  他其实有些时候,也能感受到朱高煦心中的感伤。

  作为一路跟随朱高煦走过来的人,他一直都在朱高煦身边,对朱高煦,他其实挺了解的。

  正是因为了解,如今还要继续反对的话,他是真出不了那个口。

  良久,王玉缓缓开口。

  “王爷,您要去,臣可以同意,但臣只有一个要求,还请王爷务必要将骑兵留在身边,身边的火枪军,不能低于万人。

  请王爷万不可冲阵,就在中军,千万不要去往真正的交战战场之上。

  冲杀的事,大汉如今有着许多优秀的将领,已经出了许多后起之秀,王爷大可将重担交给他们。”

  如今王玉能做的,只有这样叮嘱朱高煦,让朱高煦万事小心了。

  朱高煦闻言,却是笑了。

  “王玉啊,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啰嗦了,看来人老了,都变了啊。

  打仗的事情,你把心放肚子里,当初你还在读圣贤书时,我就已经在战场上冲杀了,这些我比你清楚。

  在我亲征之后,你辅佐世子,监国大汉天下吧。

  另外我会将柴佬也调回来,如今他也老了,该让他歇歇了,一直在外面为朝廷奔波,劳累了十多年,该回中枢了。

  到时你们一起辅佐世子,我不在的时间,大汉可就交给你们了。”

  在这里,朱高煦最为熟悉的,还是王玉与许柴佬。

  一个是他当初王府的幕僚谋士,一个是原本的吕宋总督,是他的左膀右臂啊。

  朱高煦心头其实很多感慨,如今都老了,那些小辈都长大了,他也在想着,自己是不是该退位让贤了,让朱瞻壑上来了。

  但想着自己的心愿与志向还没有完成,这样退休了,他不甘心。

  ‘再等等吧,等攻下欧洲那块地方,再将欧洲稳定下来,就正式退休。’

  朱高煦心中都已经想好了,等到那时,他再带着舰队,带着大量人口去美洲。

  美洲距离比较远,那他就亲自过去开发,正好也在那边颐养天年了。

  至于剩下还没有占据的那些地方,那些边角料,他也不准备管了,让朱瞻壑以及后辈折腾去。

  反正该做的他也做了,管他后辈大浪滔天,他是管不着了。

  想着这些,朱高煦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王玉看着朱高煦又在想着什么,最终一叹,还是应了下来。

  随后两人又商量许久,王玉才下去开始准备各项事情。

  朱高煦亲征,不是一件小事,该做的准备,可是不少,尤其还是大汉远征。

  在王玉离开后,朱高煦叫来陈宏。

  “传本王诏令给张辅、靳荣、韦达、韦兴,给本王不惜一切代价,立即打通前往东察合台汗国的通道,并且预留十五万大军!”

  打通直接过去通道,也是他为了减少时间,他可不想在帖木儿帝国那里耽搁。

  “是,王爷,臣这便将王爷诏令传达至几位将军那里!”

  陈宏当即应下,正要退下去,听着朱高煦要准备亲征,就这几日时间,让他做好准备时,心头一震。

  陈宏本想也劝一劝朱高煦,但这不是他的职责,他的职责,只需要做好朱高煦吩咐的事情,就可以了。

  “是,王爷!”

  陈宏心头满是凝重,这次他必须要挑选豚卫人员了,毕竟上了战场,豚卫可就是保护朱高煦安危的核心。

  朱高煦随后又下发多道诏令,开始全力准备亲征的事情。

  直到做好这些,天色渐黑,王宫的电灯已经开始照明,朱高煦又叫来朱瞻壑。

  其他的准备做好了,朱瞻壑这里,他也需要叮嘱。

第358章 小小准噶尔,三方近百万军的聚焦之地

  夜晚,大汉王宫。

  殿内,朱高煦召来朱瞻壑。

  “爹,您是要准备亲征了吗?是要去帮爷爷吗?”

  “臭小子,你已经知道了啊,我确实要去亲征了,这次不仅是帮你爷爷,也是帮大汉,也是我想要去见你爷爷最后一面了。”

  朱高煦看着眼前的朱瞻壑,目光满是欣慰,心中的想法也没有隐瞒的说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45/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