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难的地方,恐怕就是东蒙古都司还没有营建完成,一旦打起来,恐怕极难针对。
但也仅仅只是这样了,也先想要深入,这些骑兵,大明就好应对了。
不过让朱高煦担心的是,以他对朱棣的了解,朱棣恐怕自己都会亲征,根本不会等到也先来打。
尽管上次张谦的事情让他有些不爽,但对朱棣,朱高煦是真的敬佩的。
一旦朱棣亲征,恐怕就是朱棣此生最后的一战了,也将会是朱棣的落幕之战。
朱高煦轻轻敲打着椅子的扶手,此刻他在思考该怎么处理眼前的速檀阿力。
对这个人,他其实没什么好感,在内部争不过,又投靠帖木儿帝国,成为帖木儿帝国的傀儡再用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打回去,这样的人,朱高煦是真没有什么好感。
但如今大明与也先必然有一战,准确来说是朱棣与也先必有一战,对大明而言,并不怎么有利,他在想自己要不要加快对帖木儿帝国的攻势,尽快将去往东察合台汗国的通道打通。
这样一来,他也可以对也先出兵,直接打也先的老巢。
而他一旦要这样做,速檀阿力就可以成为极好的向导人选。
这才是朱高煦有些犹豫的地方。
想了一会,没有什么思绪,朱高煦看向速檀阿力。
“消息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待本王考虑考虑。”
“是,小汗告退。”
速檀阿力不敢有任何的催促,只得遵命照做。
如今是他在求着朱高煦同意他的并入,态度问题,速檀阿力还是拿捏得很好的。
在速檀阿力离开后,王玉此刻也忍不住出声。
“王爷,那个瓦剌余孽也先建立的蒙古帝国,我们必须要针对一番才行了。
十余万的骑兵,这对大汉而言,都是一个威胁。
当我们彻底占据帖木儿帝国之地时,我们就会与其相邻。
大汉周边,臣认为决不能出现强邻,这是自古以来的教训,必须要将其重创,甚至直接消灭才是最好的!”
王玉刚才也是被吓到了,一个瓦剌余孽,发展的速度居然快要赶上大汉了,无论是火器还是大军。
尤其是还有着十余万的骑兵,一旦与其成为紧邻,边地的压力实在太大。
这样一个发展速度又快的异类,以及对边境有巨大压力的瓦剌余孽,在王玉心中,最好是将其直接清除。
他虽然是文臣,学的是儒家文化,但他可是不讲究那些的。
有威胁,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将其消灭。
什么以防备为主,如今的大汉,哪有防备别人的?都是别人来防备大汉!
而且久守必失的道理,他非常的清楚。
这个所谓的蒙古帝国,在王玉心中是必杀的。
因为让他最为看重的,不是也先的实力,而是其发展壮大的速度,火器发展的速度,这才是让他格外警惕的。
朱高煦听着王玉的话,心中也认同。
对这个也先,这个所谓的蒙古帝国,确实需要收拾一番了。
朱高煦正要出声,这时陈宏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大明来人,说是皇上身边近侍,有皇上亲笔密信,要见王爷。”
“让他进来。”
朱高煦先是疑惑,随即心头逐渐有了想法。
如果刚才他没有从速檀阿力那里得知那些消息,他还真猜不透朱棣会是什么目的,但现在,他大致已经能够猜到了。
也先的消息,大明肯定已经得到了,如今朱棣派人来,恐怕就是这件事了。
虽然事是有了猜测,但朱棣究竟是什么目的,朱高煦一时来兴趣了。
问他要钱?要物资?还是要火器支持?
在这些猜测之中,外面的人很快被带了进来。
“参见汉王殿下。”
“起来吧,老爷子的书信呢?”
大明的人对朱高煦的称呼,依旧还是汉王殿下,而不会因为大汉国的强大,与如今的不一样而改变称呼。
朱高煦没有去聊那些有的没的,直接进入主题。
这人将密信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拿出,交给朱高煦。
朱高煦将密信拿在手中,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反而有些惊讶。
因为这封信,有些厚,说明朱棣对他要说的话,不少。
慢慢拆开书信,朱高煦看得很慢,每个字都认真的阅读着。
直到看完,朱高煦都有些回不过来神。
其实这封信,也就是四件事。
最开始的叙旧,对往事的一些怀念。
然后就是朱棣要亲征的事情,朱棣想要让他一同出兵,从帖木儿帝国方向过去,朱棣将也先的大军吸引在正面,让朱高煦的大军去直接摧毁也先的那个蒙古帝国。
再后面就是恭喜他得到了新的粮食,但朱棣自己也想得到新粮食。
这两件事,朱棣甚至用了请求。
最后则是朱棣的道别。
朱高煦看着这封密信,又像是家书,心头一时都有些不平静。
其实他和朱棣相处的时间虽然不多,但也不算短。
如果不算他穿越过来之前的那段时间,只看他到来之后的这些,朱棣对他,其实还是不错的。
在他刚出来时,给予了不少支持,后面又变着法的给他送来人才,送来钱粮以及各种物资,特意以经商的名义低价供他进行商业贸易往来。
在大汉开始初步扩张之后,需要人口,朱棣也给他送来了人口。
当初与朱棣一起北征时,想要瓦剌俘虏,朱棣也二话不说给他了。
后面大汉的疆域太大,依靠汉人为主体架构的情况之下,朱棣依旧大手一挥,大几百万人口的迁移,开始了。
朱高煦本以为自己已经将这些看得很是平静了,但如今朱棣最后的时间真的到来,再看见朱棣的这些叙旧与怀念。
那一句:老三,我先走了,家里就剩下你一个长辈了,多看着点,可惜最后不能再见你一面了。
让朱高煦心头很是复杂,之前张谦的那件事,都在逐渐消散。
说到底,这是一个为了汉人,为了大明,在一直努力奋进的永乐大帝啊。
哪怕他认与不认,终究还是他父亲。
朱高煦心头很是伤感,这次朱棣北征,也差不多要走了,朱高炽已经走了,朱高燧疯了,他,已经悄然间快要成为他们家中真正的长辈了啊。
朱高煦感怀片刻,很快平复下来。
接下来,他是时候该做出决定了啊。
第357章 就当为永乐大帝送行吧,年老之后的感怀与憧憬
朱高煦心头心头思索万千,也感慨万千。
随着年纪的增大,原本那些熟悉的人,都渐渐走了啊。
越是到了这个时刻,越是让人有些怀念呢。
不再去想,朱高煦看向朱棣的这个近侍。
“你在这里等一等。”
“是,汉王殿下。”
哪怕是朱棣的近侍,此刻在朱高煦面前也是无比的恭敬。
朱高煦让他等,他是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朱高煦来到上方,让人拿来笔与纸,开始给朱棣写回信。
回信的内容,主要也是一些想对朱棣说的话,以及对出兵的回应。
写好之后,密封包好。
随即朱高煦又让人拿来几个土豆与番薯。
“你带回去给皇上,这是新粮食,分别是土豆与番薯,各五个。
你回去之后,将信亲手交到皇上手中,土豆与番薯也各带一个至皇上面前,让他看看新粮食是什么样的。
这一份,是土豆与番薯的种植技术,你也一起带回去吧。”
“是,汉王殿下,一定带至皇上御前。”
近侍缓缓退了下去,朱高煦示意陈宏派人将其送出。
这次他虽然给了土豆与番薯,但一样五个,说白了,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内,基本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想要以这个量将土豆与番薯种植起来,可是一点也不容易的。
这次朱棣这样来请求他,他也算是完成了朱棣生前的愿望吧。
朱棣以这样的方式来求他,他还是狠不下那个心。
但凡换成其他人,无论是谁,哪怕就是这样做,他都不会有任何理睬。
可对朱棣,对这个永乐大帝,帮了自己很多的大明皇帝,他真无法像有的人一样,做到那般的无情。
现在反正他确实给了,但大明能不能知足,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至于更多的,大汉的如今也不够,哪怕是朱棣再怎么求他,给了就已经算他大气了,还想要更多,想都不用想。
就这几个,都还是特意留在王宫,想着等想吃的时候,可以解解馋,如今就这样送出去了,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这时,王玉的声音也在一旁传来。
“王爷,那我们还要出兵吗?对那个速檀阿力,该怎么处理?”
王玉丝毫没有去在意朱高煦送出土豆与番薯的事情。
这些本就是朱高煦决定的,他无权插手。
还有一个原因,也如朱高煦所想的一样,这么几个带回大明,大明又能做什么呢?
真等上百年的时间,那时候大汉早已经全面种植开来了,也不怕大明有了,那个时候也预防不了。
现在王玉最为关心的还是出兵也先的事情。
这次朱棣派人来,他不信只是聊家常,只是为了新粮食的事情。
他们这里都得到那些消息了,大明肯定早就已经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