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52节

  “郑亨,若是本王真的想要动手,你觉得凭借如今的明军,能够拦得住本王的大军吗?

  本王是皇上嫡子,见皇上,理所应当,到时你们可以在一旁看着,你也不用担心有人说闲话。”

  郑亨顿时一震,这个时候他也反应过来了。

  如果朱高煦真的要动手,他们,似乎也阻止不了。

  只要朱棣不干预,朱高煦是大明汉王,且又在绝对优势下,其实想要控制大军,真不难。

  而朱高煦还在跟他说这些,就已经说明了态度,且够给他面子了。

  但即便如此,郑亨还是没有轻易决定。

  他以往支持朱高煦归支持,但他忠的是大明,是朱棣,而并不是朱高煦。

  他本就稳重谨慎,不然也不会承担常年驻守开平的重任。

  “汉王殿下稍等,老臣先回行营看皇上是否醒来,若是皇上醒来,那便由皇上决定。”

  朱高煦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郑亨当即往行营而去,来到之后,见朱棣已经醒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参见皇上。”

  “此战结果如何?你快说!”

  朱棣有气无力,虚弱的问向郑亨,他现在只关心战事。

  “禀皇上,也先的主力大军果然在侧翼,右翼被蒙古军突破,来到正面战场。

  不过幸亏汉王殿下及时率军赶到,如今大战结束,大明大胜!

  可惜只是被他也先给逃了。”

  郑亨快速将战场的结果说来。

  脸色苍白又虚弱的朱棣先是一愣,随即满脸喜色。

  这一战,终于是赢了!

  这一战之后,也先再难对大明形成大威胁,大明的边地危机,再一次解除。

  想着朱高煦亲自率军到来,朱棣更是激动。

  “郑亨,扶朕起来,朕要去见汉王!快!”

第363章 朱棣:老二,我还想最后看一眼大明的大好山河

  朱棣此刻无比的激动,他原本只是给朱高煦去了一封信,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都不敢相信,朱高煦真的来了。

  而且不止是大军来了,朱高煦还亲自来了。

  朱棣心头不仅激动,更是感动,还有即将再次见到自己儿子的复杂。

  从大汉汉京,一路来到这里,并且还赶上了这里的大战,要知道他可没有说在哪里和也先决战,朱高煦却是依旧找了过来。

  朱高煦这一路有多难走,他是清楚的,要穿过那么多的地方,还要面对帖木儿帝国以及蒙古军,但朱高煦克服重重困难,依旧亲自来了。

  如今在朱高炽病逝,朱高燧已经疯了的情况下,朱高煦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一举重创了也先的蒙古军,朱棣怎么能不感动。

  就剩下朱高煦这么一个正常的儿子了,他本以为自己直到死都不会再相见,现在却是骤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那股思念之情,顿时蓬发而出,他真的好想要最后看一眼他一直喜欢的老二啊。

  朱棣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他都已经做好了身边没有自己的至亲,就这样遗憾离开的准备,但朱高煦又让他看见了希望。

  这一刻,朱棣甚至有些想哭,只有在老大病逝,老三被他逼疯后,他才知晓这份亲情的珍贵。

  曾经多个深夜,朱棣都在后悔,他后悔为什么要亲手挑起朱高炽与朱高煦的争斗,为什么要给朱高炽那么大的压力,为什么自己要亲手逼疯朱高燧。

  人啊,往往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时的珍贵。

  可真当之后意识到时,却是为时已晚,无法再挽留与挽救了。

  如今最后一口气,他只想看看亲眼看看自己的儿子,即便离开,他也没有那么遗憾了啊。

  郑亨听着朱棣急切的话语,看着朱棣激动的样子,也顾不得那么多,当即扶住朱棣,急声开口。

  “皇上,既然皇上同意,老臣这便去安排,这便让汉王殿下前来。”

  郑亨正要退下,朱棣的声音再度传来。

  “郑亨,你等一下,将行营内的大军全部撤下去,你们留下就可以了。

  朕最后下旨,不许任何人,伤寒汉王,谁若是敢动手,你便将其诛灭。

  这是虎符,大军现在交给你来负责,你不仅要护好汉王安危,还要将大军成功带回,班师回朝。

  你跟随朕多年,不要让朕失望。”

  朱棣深知朱高煦前来他的大营有多危险,这里面人太多了,一旦有人想要对朱高煦不利,他无法承受那种后果。

  他知道郑亨与朱高煦交情匪浅,曾经支持过朱高煦,且郑亨又是老资历了,交给郑亨,他放心。

  朱高煦既然到了,也想要见他,他不能让朱高煦有任何危险。

  想到这里,朱棣又补了一句。

  “让汉王殿下带军前来,朕的行营,由汉王负责。”

  交待完这些,朱棣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有让朱高煦掌握这些,朱高煦才能真正安全。

  郑亨双手恭敬的接过虎符,举着虎符单膝跪在地上,满脸郑重。

  “请皇上放心,老臣必护好汉王殿下安危!必带大军顺利班师回朝!”

  郑亨知道这道虎符既是权利,也是责任,更清楚他肩上的压力有多大。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如今朱棣带来的人,也只有他,有这个威望可以镇住所有人。

  哪怕就是随军的文官,都是以陈良为主,这人也是朱棣才请出来入仕的。

  不仅是朱棣不放心,他们所有人都不放心。

  在没有朱高煦、朱瞻基这些人在营中时,只有他才能做到朱棣说的这些了。

  郑亨缓缓退出,当即召集众将,拿出朱棣的虎符,以及朱棣的口谕,当即开始安排了起来。

  行营的大军纷纷撤离后,郑亨这才去往朱高煦那里。

  “参见汉王殿下。”

  “皇上怎么说?病情如何了?”

  看着郑亨到来,朱高煦没有任何的废话,直奔主题。

  郑亨神情凝重,肃声说道:“汉王殿下,皇上的病情,恐怕不妙。

  另皇上有口谕,汉王殿下可率领大军前往,行营内的大军都已经撤离,由汉王殿下率军接管。

  除此之外,皇上已经将大军虎符交由老臣,让老臣护卫汉王殿下您的安全。

  汉王殿下,皇上心中挂念着您呢,您准备好跟老臣过去,皇上迫切的想要见您。”

  郑亨没有任何隐瞒,直接全部说了出来。

  说这些,既是为了让朱高煦心中能够放心,也是为了让朱高煦有一个准备。

  朱高煦闻言,心头一时也有些惊讶与感动。

  虽然之前因为朱棣跟张谦说的那些话,以及让张谦带回来的信让他对朱棣没有了什么好感,但现在听着朱棣的这些安排,朱高煦不知为什么,心头却是有些感动。

  朱棣可是大明皇帝,是那个永乐大帝,如今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己的行营交给他来负责,还让明军将领都在营内,这是真不怕他一锅端,然后直接靖难啊。

  要知道这里的明军,可以说是集结大明几乎所有的主力野战军,朱棣仿佛是全部交给了他一般。

  那一句让他率军接管行营,朱高煦听得满心复杂。

  没有多的时间感慨,朱高煦也没有任何矫情,当即让张辅与韦达整备大军,向着朱棣的行营而去。

  什么因为朱棣做的这些,自己感动就不率领大军前往了,朱高煦就完全没有考虑过。

  行走在外,一切都需要小心谨慎,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行。

  这种事,只有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好的,其他任何都不行,都无法让他有安全感。

  来到行营,韦达指挥大军布置,朱高煦带着张辅,以及自己的护卫军来到朱棣营帐前。

  郑亨拉开营帐帘,朱高煦也没有客气,径直走了进去。

  而在里面,大明的一众将领尽皆在列,只不过在同一个方向站成两排。

  朱高煦身后的张辅带着大汉的将领来到对面站好,双方各站一边。

  “参见汉王殿下。”

  朱高煦没有去在意这些人的行礼,更没有说任何话,快步往朱棣这里而来。

  快要来到朱棣床榻前,想到什么,朱高煦解下自己腰间的佩刀,交给一旁的张辅,又让人为自己卸甲。

  做好这些,朱高煦穿着一身内在的常服,来到朱棣床榻前。

  “爹,我来了。”

  朱高煦看着床上脸色苍白,且无比虚弱的朱棣,心中一阵惋惜。

  要是朱棣能够再活十多年,甚至大几年,恐怕大明会绽放出不一样的花朵,会变得更加强盛吧。

  尽管郑亨已经跟他说了朱棣的病情,但真的看见,那有气无力,没有丝毫血色,呼吸感觉都有些跟不上,双眼都有些睁不开的样子,也让他微微有些揪心。

  朱棣努力的睁开眼,看着床榻前坐着的朱高煦,笑得格外的灿烂,格外的开心。

  “老二,我一直在等你,等了好久,终于见到你了。”

  朱棣心中一直就在期待着,每次与蒙古军交战,他都期盼着朱高煦的到来。

  现在真的来了。

  原本朱棣会觉得自己会非常的开心,可真的看到朱高煦后,朱棣的眼角,却是流出了泪水。

  “老二,我这个当爹的好失败啊,老大因为我的任性,处理国事被掏空了身子,早早病逝了。

  就连老三,老三他多好的孩子啊,我还是没有放过他,是我亲手逼疯了他。

  老二,你知道吗,我好后悔啊,我多希望你们都能够在我身边啊。

  如果还能重来,我一定会好好待你们,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了。”

  朱棣紧紧握着朱高煦的手,不断的述说着,隐隐已经有哭泣之声传出。

  朱高炽的早早病逝,朱高燧被他逼疯,这让朱棣怎么也无法释怀。

  此刻朱高煦的出现,成了他倾述所有的对象。

  这些话,他没有和任何人说,他也不能说,哪怕是朱瞻基,说了都没有那种感觉。

  唯有如今他仅存的嫡二子,唯有正常的朱高煦,才是他最好倾述的对象。

首节 上一节 352/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