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61节

  其实在臣看来,大明如今并非需要改革新政,只需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然可以恢复民生。

  之前迁移众多百姓去往汉王藩地,现在多地的耕地根本无人栽种,已经快要成为荒地。

  皇上只需减轻徭役赋税,将那些无人耕种的荒地重新分配给百姓,发放种粮,百姓必然对皇上感激涕零。

  朝廷也不需要多做什么,如此不过数年,天下自然承平,大明盛世,也必然到来。”

  如果黄淮所说的带有一定的威胁,那么杨士奇所说的,完全是在为朱瞻基描绘出天下承平,太平盛世的画面。

  黄淮所说的是继续这样做,以及搁置下去的后果,杨士奇所说的则是不去这样做之后的美好未来。

  杨士奇虽是看似在反对黄淮,但所说的话,都是在劝着朱瞻基放弃继续实行新政,开始轻徭薄税,休养生息。

  随后杨荣等人纷纷出言说着自己的想法,目的始终是一个,既拿朱高煦作为威胁,又拿美好的未来为诱饵。

  一手萝卜一手大棒,被这些人变着法的用来对付在朱瞻基这里。

  朱瞻基听着众人的话语,心头也在不断思索着。

  几人说的话,他也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因为说的这些,他自己也都有考虑过,都有想过啊。

  他最大的担心,不就是害怕继续这样实行下去,会让大明与大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吗?

  至于对不起朱棣,那不过是可以拿出来说的理由罢了。

  难不成他还能主动说他害怕朱高煦的大汉?

  不再去想,朱瞻基面色越发开始坚定,越发认为自己心中所做的决定是对的。

  看向杨士奇等人,缓缓开口。

  “你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太祖曾言,治理天下,不可操之过急。

  新政确实极端了一些,不应继续推行。

  但此新政乃是太宗皇帝一直所致力去做的,又有汉王的大汉国为标范,完全放弃不可取。

  今后新政在各地依旧推行,不过需要改变推行方式。

  凡是推行之地,清查当地官绅,若是违法犯科之事,便照旧,若是没有,只需查清田亩即可。

  若是依旧还有人反对,那就真得好好查一查,这些反对的人是不是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了。

  此事便这般,待朝会之时,你们提出来,朕到时会下发诏书。”

  新政还是要推行的,不然他真没法去见朱棣。

  但他也不想给朱高煦机会,那么只能降低标准。

  如今他已经开了一个口子,若是还有人反对,那就只能说明,反对的心中有鬼了。

  他有着自己的主见,并不是什么都会听杨士奇这些人的。

  杨士奇等人闻言,心中虽然有些遗憾,毕竟目的只是达成了一半,但总归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

  接下来的新政虽然要实行,但已经不是以往朱棣所实行的那个新政了。

  君臣几人又开始商议着其他事情,毕竟国事是不少的。

  但也没有多久,朱瞻基就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殿房内,处理了一会事务,朱瞻基再次拿出了装着蛐蛐的瓷罐。

  而在后宫,如今的皇后孙若微,也是在和人密谋着该怎么拿回本该属于她这个皇后应该有的权力。

  张妍的不放权,依旧把持内府,这让孙若微极为不满。

  在孙若微眼中,不将权力拿在手中,她这个皇后,终究有名无实。

  在朱瞻基进行全面调整时,朱高煦也已经率领大军返回大汉。

  朱高煦在寻找也先无果,只是顺势将原本的白帐汗国、金帐汗国之地攻下,返回时,与帖木儿帝国的大战还没有结束,但也进入到了尾声,朱高煦便直接返回。

  汉京王城,朱高煦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叫来朱瞻壑、王玉、许柴佬、陈骥、龚仁几人开始了解国事。

  “父王,向南亚的人口迁移,已经完成,并且南亚之地已经划分为八省,这是划分出来的八省地图。

  另外儿臣与国事院商议之后,任命于谦总督八省之地百姓安置与民生发展之事,不过是暂时代任,具体的任命由父王决定。”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向他陈述着他不在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眼中只有对朱瞻壑的满意与欣慰。

  听到最后,听着于谦被这样任用,先是一愣,随即笑了。

  “无碍,既然你有决定,那就直接去做。

  你要记住,你是大汉国的世子,我不在时,你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

  于谦的任命,改为正式的吧,就让他先在外面历练几年。”

  “父王,我也是怕自己不成熟,有些地方有疏漏,父王也好给我把把关嘛。”

  朱瞻壑听着朱高煦这样直接同意他定下的一些政策实行,整个人都格外的开心。

  身为大汉国的世子,有着朱高煦这么一个优秀的爹,他的压力很大的。

  毕竟要是他哪怕比别人都要优秀,但只要和朱高煦相差太大,那个落差感,都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承受的。

  他一直渴望得到朱高煦的认可,在朱瞻壑眼中,只有得到朱高煦的真正认可,他才算是成长了。

  现在听着朱高煦突如其来对他的认可,远比他所做的事情本身,更让他值得高兴与激动。

  看着原本还稳重,听了他几句夸赞后就激动的朱瞻壑,拍了拍朱瞻壑的肩膀表示肯定。

  对朱瞻壑,他该教的也基本都教了,朱瞻壑的行事风格,也是他所想要看到的,沉稳之中又有果断,许多眼光也超然其他人。

  看着儒雅,但亦有狠辣。

  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上与其他人就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他的影子。

  如今他所要做的,已经不是教导朱瞻壑了,而是对朱瞻壑要多肯定。

  这也是他要做的最后一步,多肯定朱瞻壑,才能真正培养起朱瞻壑。

  而他也可以对朱瞻壑做得实在不好的,进行纠正。

  如今对朱瞻壑的培养,可以说已经来到了最后这一步,过后就可以放心的将这些事务逐渐交到朱瞻壑手中了。

  随即朱高煦看向王玉等人,缓缓开口。

  “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看你们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看来我不用操心都行了。”

  朱高煦的一句打趣,让王玉等人顿时神情凝重。

  “王爷,万不可说如此之话,大汉离不开王爷,如今大汉的所有,都是在王爷的带领下完成的,您就是大汉的定海神针。”

  “是啊王爷,臣等日夜期盼王爷归来,就是王爷可以带着臣等让大汉更加的富强。”

  一众人都不断劝谏着,他们怕的是朱高煦真的因此而就选择退休了。

  如今朱高煦的年纪也大了起来,他们都看在眼里。

  哪怕就是现在,朱高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这段时间的事务,可见朱高煦之忙。

  这时许柴佬也随即出声道:“王爷,其实您可以多休息,毕竟劳逸结合才是。

  如今世子已经可以挑起重担了,王爷只需要盯好大局,不用事事操劳。”

  许柴佬所想的,就是想让朱高煦多休息休息。

  虽然如今大汉体制健全之后,许多事情的处理也能做好,但那是在原本的基础上能够做的,如果是要进行新的革新与改变,以及一些重大的决定,还是离不开朱高煦。

  朱高煦听着众人的话语,脸上虽有笑容,但心中却是有些沉重。

  这些人,似乎习惯了他来做决策,王玉等人去实行。

  这些或许对有的皇帝而言是好事,毕竟这代表着他对大汉的掌控,是真的深刻。

  但朱高煦却是高兴不起来。

  他很清楚,自己总有走的一天,他做不到长生不死。

  该交出去的,他始终都要交出去。

  可这些人对他的高度依赖,所展现出来的是下面的人对他肯定也是高度依赖,这让朱高煦很是沉重。

  大汉国想要真正发展起来,迈入新的时代,其实需要的是逐渐减少对他的依赖,需要这些人去开动自己的脑筋,思考该让大汉如何发展,这才是长远的。

  “我不过是一句打趣,看你们着急的样子。”

  朱高煦笑着回应着,但心中已经在想着,得将这些进行改变才可以了。

  看了一眼同样松了一口气的朱瞻壑,朱高煦心中也缓缓有了想法。

第371章 除朱高煦化?被朱瞻基惹得想要起兵靖难的朱高煦

  对于别人所看重的,朱高煦并没有在乎这些。

  他在大汉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但带来的副作用,如今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了。

  那就是他不在,大汉政策的实行,基本都是按照他定下的在走,虽然一切风平浪静,但朱高煦深知,随着发展进步,时代的改变,人的思想的改变,许多政策,都是需要出现不同的变化而进行适当改变的。

  一味的按照他说的去做,如今事实证明了确实是对的,是符合当前大汉实际情况的,但以后呢?

  朱高煦自认自己不是什么掌控欲非常强,一切都需要按照他意志走的人。

  这种风气,他不希望长,他希望这些人,尤其是朱瞻壑,能够更多一些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什么都彻底按照他定下来的去做。

  现在朱高煦也是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大公司有的时候要去什么化了,因为想要走得更远,想要更加强大,想要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并且成长,就必须要割弃一些之前发展之时利好,但对后面不利的。

  这次出去的这段时间,却是让他意外发现了这个问题,朱高煦记在心中。

  想要改变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他一两句话就能彻底解决的。

  朱高煦深知这是思想的问题,需要慢慢来,急不得。

  不再去想,看着王玉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继续开口。

  “如今事情我都了解了,你们做得极好,也是你们的辛劳,才让大汉稳定的发展。”

  “王爷,这些是臣等应该做的,王爷不要再夸赞了。

  若是臣等连这些都做不到,那也实在愧对王爷的栽培了。”

  王玉率先出声,对朱高煦的夸赞,他们心中虽然受用,但他们更加明白,他们不过是如同往常那样一般罢了。

  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骄傲,在他们眼中做到这样,确实就是应该的。

  若是做到什么突破,他们还会高兴高兴。

  而在这时,许柴佬的声音也是传了出来。

  “王爷,王阁老所言不错,这些都是臣等应尽的职责。

  对了王爷,还有一事要与王爷说,如今定东、平东、安东三省之地已经彻底稳定。

  原本的那些倭人,凡是抗拒不从,臣已经全部解决,杀的杀,打入奴籍的打入奴籍。

  还有近三十万人,其他地方若是需要人手发展基建,可以运送这些人过去,他们什么活都能做。

  另外还有那尚义嗣,臣原本对他是有看法的,但这些年来,他做事确实不错。

  臣认为可以让他去南亚八省,协助于谦处理那里的事务,过后帖木儿帝国之地的治理,也可以让他去。

首节 上一节 361/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