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堂弟荒唐,当不好皇帝,为大明江山社稷而虑,当起兵靖难!”
朱瞻壑神情坚定,丝毫不怕因为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而遭到朱高煦的猜疑。
到了这一步,如今他也长大,是时候该展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了。
其实他也不是非要靖难,他对大明,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
外面的那些地方,更加广阔,也有着众多好地方,他一直以朱高煦为榜样,对内各方面发展大汉,对外开疆扩土。
但如今朱瞻基所做的那些事,他也无法忍受。
内政的实行还好,朱瞻基想要这么做,他管不着。
可就这样放弃众多边地,这让他很是无法接受。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坚定的神情,又看了看王玉、许柴佬等人逐渐坚定的神情,已经知道了答案。
“看来你们都赞同出兵靖难了。
确实啊,本王的这个大侄子做的这些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事。
既然如此.....”
就在这时,殿外豚卫的声音突然响起:“王爷,盛坚、侯海两位将军率领去往欧洲的舰队返回,舰队于明日停靠港口!”
朱高煦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瞳孔一缩。
派出去多年的欧洲舰队,终于返回了吗?终于带着欧洲那边的消息回来了吗?
朱高煦神情炙热的看向王玉等人。
“靖难之事,先暂时延后,等盛坚、侯海他们回来,带回欧洲诸国的消息后,再行决定!”
朱高煦没有忘记,大汉如今真正的目标,还是欧洲诸国。
因为在那里,有着他最大的担忧,那就是如今欧洲的火器发展,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当今世界,惟一能够对大汉产生威胁的地方,也就是欧洲的葡萄牙王国与西班牙王国。
尤其是葡萄牙王国,这是火器、航海等方面一度领先欧洲其余诸国的势力。
起兵靖难,这是汉人之间的内斗。
在外部威胁没有解决之前,如今大汉与大明打起来,只会给欧洲诸国更多发展的空间与时间。
现在等盛坚与侯海的原因,就是他要决定,接下来到时远征欧洲诸国,还是起兵靖难,打回大明。
不管哪一个,其实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
但下一步的规划,是必须要提前做好的。
王玉等人闻言,也没有再说这件事。
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在了归来的欧洲舰队之上。
毕竟去往美洲的舰队归来,带回来了那么多好东西。
这次去往欧洲舰队的归来,他们同样抱有很高的期望。
王玉等人就没有朱高煦的那么多担心了,在他们眼中,欧洲诸国的火器技术,哪里能够和大汉相媲美?
这不是他们坐井观天,而是大汉的火器,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强大。
第373章 欧洲诸国消息,大汉带去的压迫感而导致的改变
是否靖难的事情,被朱高煦暂时搁置到一旁。
一日时间过去,朱高煦在殿内等着盛坚与侯海的到来。
当看见盛坚与侯海入殿,朱高煦心头都有一些火热。
毕竟这次两人带回来的欧洲消息,将会直接决定大汉接下来的决策。
而他自己,也很想知道如今欧洲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火器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参见王爷,臣不辱使命,今日归来。”
盛坚与侯海向着朱高煦大礼一拜,神情严肃又很是激动。
朱高煦也来到下方,扶起两人,随即坐在一旁,一脸笑容。
“回来便好,这次出去,用时近五载,辛苦你们了。
听说你们这次归来,所有船只尽皆满载,还比当初出去时多了不少船只,看来你们这次去欧洲,收获不菲啊。”
朱高煦虽然不知道这次出去到底有什么收获,但仅仅凭借满载而归,而且还是比出发时更多的船只归来,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盛坚与侯海闻言,尽皆一喜,最终还是盛坚出声。
“王爷,此次出去,确实收获颇丰,用时这么久,除了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外,回来的途中也发现了一些意外。”
随着盛坚将苏伊士运河的事情说出来,朱高煦一时也有些尴尬。
他是真的忘了苏伊士运河是后面人工挖掘修建出来的了。
得知舰队将一旁原本的旧运河再次挖通才得以进入地中海,朱高煦也是松了一口气。
能够过去都还好,就怕又得倒回来,从非洲绕一圈才能过去。
“王爷,回来的时候,因为船只尽皆满载,尼罗河那段时间水位也较低,无法直接逆江而上,选择了当初王爷给的另外一条航线,从非洲绕行回来,这才耽搁了不少时间。
沿途经过之地,臣等也看过了,王爷在地图上标注的非洲那里,人口并不多,而且极为贫穷,且极为落后。
臣并没有在沿途耽搁,只是补充一些能喝的水,便返回。”
朱高煦闻言,并没有说什么,非洲如今的情况,岂止是穷,是落后。
那地方,如今还原始得很。
就在这时,盛坚从怀中拿出几封卷轴,当着他的面打开。
“王爷,这是臣率领舰队与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英格兰王国等国签订的条约,还请王爷查阅。”
朱高煦听到这里,猛然一怔,神情顿时变得无比的凝重。
实在是‘条约’这两个字,是真有些刺激他的神经了。
拿过条约一一看完,朱高煦一时都有些愣,这是他的舰队出去一趟,直接将这些人给打服了?
随即神情一喜。
尽管对条约两个字很敏感,但自己是占据优势的一方,是得利的一方,这样的条约,可就只会让人觉得舒心了。
“哈哈,做得不错,这个条约,签订得很好!”
朱高煦直接夸赞着盛坚,他是真没有想到,竟然给他带回来了这样的惊喜。
盛坚与侯海闻言,也是笑了,笑得格外的开心。
“王爷,他们所答应给的金银物资,臣都带回来了。
那些地方,臣都留下了一部分人作为驻军。
这是臣绘画的地图,上面有我大汉驻军的地方,以及归属我大汉的城池。”
朱高煦好奇的拿起看了起来,当看见上面这么多海外军事基地,这么多地方被标注成大汉疆域时,朱高煦都有些懵。
尤其是埃及那个地方,这直接成大汉的一部分了?
奥斯曼帝国那里有几个城池,以及小岛,拜占庭帝国那里也有几个城池,以及小岛,爱尔兰岛也成成了大汉疆土。
朱高煦嘴角一抽,好家伙,盛坚与侯海这次出去,这是直接给大汉整了许多万里之遥的飞地啊。
缓缓放下这份地图,看向盛坚。
“盛坚,你具体说说这次出去都干了什么,所有事情全部说给我听听。”
朱高煦很确定,盛坚与侯海出去肯定是已经干过仗了,起码与大汉签订了这些条约的那几个王国,是肯定打过的。
不然,这个条约别人会就这样签订?
盛坚随即将这一次所发生的事情说来,包括发生的大战。
朱高煦仔细的听着,从盛坚说的,心头也松了一口气。
看来欧洲诸国的火器,比起之前大明的火器技术,都还要落后一些。
欧洲诸国主要还是依靠冷兵器,火器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运用。
而战船这些,也赶不上大明,可以说落后于之前的大明。
是的,之前的大明,还不是如今的大明。
如今大明的火器,可以说直接和欧洲诸国拉开了不少差距。
尽管松了一口气,但也没有太过放松。
朱高煦很清楚,欧洲那边火器最先有突破的,还是葡萄牙王国,至于英格兰与法兰西,他不怎么清楚,这也是他让盛坚必须去的原因。
而盛坚此刻也已经说到了葡萄牙王国。
“王爷,臣此次去往欧洲,见了诸国王国,惟独这个葡萄牙王国,他们的火器领先于其他各国。
火绳枪在那里已经有了,而且那些人似乎知道了我们火枪的击发装置,他们正在研究燧发枪。
只不过他们枪膛没有膛线,射程比起我们的也不如。
另外他们的火炮,有两种,一种是重量相对较轻的,也是装备数量最多,甚至战船上都有装备,是通过尾部换装弹药,可以做到快速连发。
这种炮的射程在两千米左右。
对比我们所装备的轻型火炮,他们的装填弹药速度会快一些,但精准度、射程、威力,都要全面落后我们。
还有一种则是重炮,但因为过于重大,如同我们的超重型岸防炮一般,只在一些城池,以及海岸之地有。
不过他们的重型火炮远不及我们的岸防炮,射程与威力都相差很远,他们的重型火炮射程只有三千五百米。
据臣了解到的消息,装备并不多,只有十多门。
不过这些消息都是通过与葡萄牙王国的人交谈所了解到的,具体是否为真,臣虽不知晓,但臣见过他们的火枪火炮。
数量无法考究真假,但性能是真的。”
朱高煦听着葡萄牙王国的消息,心头一时有些沉重。
那种可以快速更换弹药,达到速发的轻型火炮,应该就是弗朗机炮了。
但这个射程,似乎比历史上的弗朗机炮远了一点?
朱高煦有些记不清了,但起码说明,葡萄牙王国的火器发展,似乎不差。
至于重型火炮,也无法引起他的重视,毕竟这个射程,别说和大汉的岸防炮媲美了,就是一般的火炮,这葡萄牙王国的重型火炮都别想碰瓷。
哪怕是葡萄牙王国正在研究的燧发枪,朱高煦也没有多上心,毕竟大汉如今都已经在开始批量生产击发枪了。
但有一点让他不得不在意,那就是他可以确定,历史上这个时期,葡萄牙王国的火器发展,绝对没有这么快,绝对还没有在这个时期达到燧发枪的地步。
燧发枪的出现,那都在明末时期了。
欧洲出现了燧发枪,明末时期的大明其实也研发出来了燧发枪,只不过大明还没有来得及重视,满清更是直接丢了罢了。
朱高煦就想不通了,相隔了两百年,这个时候葡萄牙王国研制的燧发枪,到底是怎么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