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盛坚的话音再度传来。
“王爷,臣在那边得知,欧洲诸国,都听说过我们大汉的一些事情,皆把我们大汉当做东方的海上强国。
尤其是火器领先的事情,让他们格外重视,他们是在数年前就开始全面重视火器的发展,其中以葡萄牙王国发展最好,其次则是卡斯蒂利亚王国。”
听到这里,朱高煦终于明白了,原来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大汉引起的。
欧洲诸国迫于大汉的压迫感,一个个的都开始加快了火器的研发。
这就说得通了。
“另外英格兰与法兰西那里呢?他们的火器如何?”
“回王爷,臣带着舰队过去的时候,英格兰与法兰西正在爆发战事,法兰西大部分疆土皆被英格兰占据,只不过战场之上,法兰西反而占据了上风。
在去往英格兰之时,英格兰将大汉的舰队当成了法兰西的援军,在海上与其爆发海战,臣率舰队取胜,才得以与英格兰签订条约。
英格兰与法兰西的火器发展都要差一些,比起葡萄牙王国与卡斯蒂利亚王国差了许多,他们的火器水平普遍低下。”
听到这里,朱高煦却是笑了。
英格兰与法兰西所进行的大战,在他看来就是那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了。
朱高煦并没有丝毫同情,他巴不得这两国再打狠一点。
现在听下来,真正能够勉强对大汉产生威胁的,目前还是葡萄牙王国,以及那个之前在班卒听到的卡斯蒂利亚王国。
思索一会,朱高煦问道:“在你离开时,英格兰与法兰西还有没有继续交战?欧洲诸国有没有什么改变?”
朱高煦问到这里,盛坚的神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王爷,这正是臣接下来要说的。
英格兰主动与法兰西停战,法兰西也竟然也主动停止继续进攻。
正常而言,他们已经打了几十年,却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停战,臣认为恐怕是因为看见了我大汉强大的实力,迫于压力开始交涉。
在臣离开英格兰与法兰西时,英格兰已经从原本侵占的法兰西之地退出。
另外还有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格拉纳达王国三国,也在开始进行商议合并之事,主要是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占据主导,意图成立西班牙王国。
期间还联系了葡萄牙王国,不过葡萄牙王国并没有回应。
而葡萄牙王国已经在开始向非常扩张,臣将直布陀罗海峡南侧的丹吉尔占据,作为大汉在那里的一个海军基地。
另外在阿拉贡王国的阿尔梅里亚,也有驻军。
从地中海返回之时,臣听闻匈牙利等诸多王国也在商议着要事,似乎在寻求联合一般。
不过臣虽然在欧洲诸多地方留有驻军,不过却是并不多,加起来四千人不到,舰船二十艘。
臣回来所携带的舰船,都是在这期间,在原本占据的苏伊士所留下人手建造的。
后面又从当地挑选青壮为劳力,再次留下一千军在地中海沿海,才带着舰队返回。”
朱高煦听得神情凝重,按照盛坚所说的这些消息,朱高煦有一种预感,那就是欧洲诸国在见到大汉的强大实力后,正在相互试图结盟,共同对抗大汉在那里的影响。
就如同当初东南亚诸国与南亚诸国搞出来的‘反汉联盟’、‘抗汉联盟’一样。
除了这个解释,不然他真想不通那些王国怎么会突然间握手言和,相互开始加强联系。
尤其是英格兰与法兰西,打了几十年,这个仇恨可不是一般的深了,但偏偏就这样结束了。
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这三个王国,融合也是通过战争才融合成为西班牙王国的。
尽管这个趋势很是明显,但朱高煦很是不信。
欧洲那块地方,因为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遗留问题,还有信奉教会的不同,讲道理是不可能联合在一起的才是。
不再去想,朱高煦看向盛坚,又了解一会之后,就让盛坚与侯海下去休息。
至于带回来的那些金银物资,朱高煦反而没有那么看重了。
因为那些,大汉这里本就不少,多出来的只能算作锦上添花。
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盛坚与侯海刚出去那时候的样子了。
剩下自己一个人,朱高煦还在思考着。
如今欧洲的消息已经知道了,并且盛坚已经在那里留下了诸多军事基地,得到了不少地方,那靖难的事情,也得先放在一边了。
和大明内战,哪有出去打欧洲来得有意思?
欧洲也算是大汉最后的敌人了,也是实力最容易靠近大汉的敌人。
如今既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那必须要在这个差距缩小之前,解决欧洲诸国!
但想要远征欧洲,动员的兵力绝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欧洲的总人口,那可是一点也不少的。
“必须得找个机会,在出征之前,先减少欧洲人口才行!”
第374章 帮欧洲减‘负’,迫在眉睫!
想着给欧洲减少人口的问题,朱高煦越发的坚定。
如今欧洲的人口大几千万应该是有的吧?
这个人口数量,除非大明与大汉加在一起,才能超过欧洲的人口数量。
单单只靠着大汉,哪怕将全部人口迁移过去,都不足以覆盖欧洲原本的人口。
而且如今大汉正在向南亚迁移人口,打下来的西亚、中亚等地,后续也要逐渐开始迁移人口过去,以形成汉人为主体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根本就没有多的人口迁移至欧洲。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先减少欧洲人口的数量,这样才能保证迁移过去的汉人能够占据主体,并且还得不断迁移人口过去才可能做到。
想着这些,朱高煦眉头紧皱。
想要让欧洲的人口减半,甚至减少大半,这也不是那么好做到的。
思考一会,朱高煦突然眼前一亮。
“差点将这个人给忘了,他去不是正好?”
“来人!去将尚义嗣叫来!”
朱高煦所想到的,就是尚义嗣。
这个人正好足够狠,在大汉应该算是第一狠人了。
倭人都被尚义嗣给整得够惨,这次去对付欧洲诸国的人,他相信尚义嗣不会让他失望。
不一会,尚义嗣匆匆到来。
“参见王爷。”
“起来吧,坐。”
看着尚义嗣无比恭敬的模样,朱高煦眼中的欣慰一闪而逝。
“听说你来到中枢也有些时间了,可还适应?”
“王爷,臣随同许阁老回来确实有一段时间,来到这里,感觉与平东、定东、安东之地相比,确实有很大不同,不过臣已经适应。
王爷若有需要,臣一定竭尽全力前去完成。”
尚义嗣心中激动,最开始时,他不过只是求活,后面逐渐发生了改变,一直到现在,比起当初,他已经在大汉逐渐站稳了脚跟。
这一切,不仅是他自己的努力,更是朱高煦给了他机会,才让他有着如今的成就。
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尚义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本事,居然能够来到大汉王廷。
对于这样的机会,他一直格外的珍惜。
朱高煦看着尚义嗣,笑道:“两边的气候确实有很大的不同,适应了就好。
家人都已经带来了吧?
听说如今你还住在官驿的,这可不行,稍后我会给你准备一处宅院,以后就是你的府邸了。”
对于自己的人,而且还是有能力的人,该给的待遇,朱高煦向来不会小气。
大汉的体量,已经到了无法只用汉人的地步。
只要是已经融入了的,已经正式得到了大汉颁发的户籍,该有的也有。
只不过为官为将这些,还是汉人居多。
因为汉人的先天优势太大了,那些哪怕已经融入进来的人,面临的第一关,还得是熟悉汉语汉字。
没有几十年时间,这个差距暂时都会存在的。
尚义嗣闻言,顿时一脸感动的跪地。
“臣,多谢王爷!”
尚义嗣感动的不是得了一套府邸,凭借他干了这么多年得到的待遇月俸,他买得起府邸。
虽然王城的府邸格外的昂贵,但大汉官吏的待遇,其实也是很好的。
想要买太大的不可能,但也已经超过大部份人。
起码在大汉当清官,不至于在大明那样甚至有些时候连自己吃饭,自己看病都成问题。
大汉官吏的月俸这点,大明就没有学。
尚义嗣感动的,是朱高煦赏赐给他的,朱高煦的赏赐,在他眼中大于一切。
朱高煦看着尚义嗣这个样子,却是没有笑容。
“尚义嗣,你记住,在大汉,无需时刻这般下跪,哪怕是对本王。
赐你府邸,是念你在平东三省有功,做了不少实事,一心为大汉,方才给你。
而且在王城为官,没有自己的府邸,像什么话。”
一个干了这么多年的大员,在王城要是连一套府邸都没有,那才是真的闹笑话了。
朱高煦赐给官员的府邸,不需要级别,但需要一点,那就是足够的贡献,以及这个人的能力等等。
其实只要达到级别的官员,可以相应在朝廷领取王城的住宅。
朱高煦在王城规划有官员居住区,里面住的都是大汉的官员。
只不过这些房子,是有要求的。
那就是必须要在该房级别以上做满二十年,二十年内无错,没有掉级,最终可归属于个人。
但即便如此,也只能用于三代人。
若是三代人以后,没有达到这个级别,府邸又会归于朝廷,人也需要离开。
实在是不定下这个要求,要是无休止的一直持续下去,整个王城恐怕全部成为官员的府邸,都还不够。
能让继续使用持续到三代,朱高煦已经足够仁义了。
不过若是犯下重罪,如被处以革职这样的处罚,三代都不会延续。
因为能够被处以重罚的,必然是犯了大罪,这点没得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