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看着许柴佬,脸上已经没有了笑容,只有严肃。
他真没有想到,许柴佬的态度居然这么坚决,还要尽快出兵,连出兵的对象都确定了。
现在朱高煦想要知道的,是许柴佬究竟是好战,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才劝他出兵。
出兵是他原本的计划,但他更想知道王玉、许柴佬等人是怎么想的。
许柴佬肃声道:“王爷,出兵葡萄牙王国,则是因为葡萄牙王国的火器,据盛坚他们传回来的消息,发展较为迅速。
尤其是葡萄牙王国的海船,发展也比其余诸国要快一些。
而这两点基础,就注定了葡萄牙王国会对大汉造成威胁。
哪怕现在不如大汉,但时日一长,若是追赶上来,对大汉极为不利。
现在葡萄牙王国的火器、战船工艺,已经达到了大明如今的水平,甚至隐隐有所超过。
他们如今正在研究新式火枪、火炮、战船,内部又有自己的人材培养制度,并且已经在开始向外扩张。
按照盛坚在地图上的标注,葡萄牙王国已经在开始向着非洲扩张。
而当葡萄牙王国在非洲那边完成扩张,后续肯定能够来到帖木儿帝国之地。
帖木儿帝国现差不多已经是我大汉疆土,那时葡萄牙王国就会来到大汉之内。
溥天之下,决不能有任何一个可以和大汉相提并论的小国存在,日后与葡萄牙王国也必然会有大战,无非早晚罢了。
与其以后收拾,不如现在就灭了这些小国,也能够彻底杜绝隐患!”
许柴佬激动的指着地图,指着盛坚带回来的情报说着。
说到这里,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而卡斯蒂利亚王国等,按照盛坚的消息,也在开始商议郑和的事情。
一旦几国融合,实力必然会增强。
而这几个小国在火器、战船方面的技术,仅次于葡萄牙王国,这对大汉而言,依旧不可忽视。
至于英格兰与法兰西,现在火器的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一些,但据盛坚所言,他们火器发展的时间,比葡萄牙王国都还要短。
而现在能够研制火枪,以及一些火炮,足以说明其潜力,也是一潜在危险。”
说到这里,许柴佬一脸凝重的看向朱高煦。
“王爷,大明的火器发展,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间。
可那些小国,在时间短一些的情况下,如今已经快要追赶上了大明。
自火药传入那边,他们的火器发展速度,不可小觑。
虽然如今依旧不如我们,哪怕是大明,也只有葡萄牙王国可以比一比,其他欧洲小国都无法比拟。
但这些小国所拥有的潜力,我们必须要重视。
我大汉一直在开疆扩土,那不妨将欧洲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
只有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对大汉,才是最为有利的!”
朱高煦听着许柴佬的话语,心中一时有些惊讶。
许柴佬所看到的,说到他心中所想到的了。
欧洲之地虽然不小,但诸国分裂,他大可以将攻下的帖木儿帝国,以及东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白帐汗国之地,也就是西亚与中亚那些地方,先安稳后再出兵。
但就是这些小国的火器发展速度,有些快了。
尤其是如今那边的火器发展,因为大汉的影响,比历史上发展的速度更快,朱高煦心中要是没点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许柴佬却是能够以这些情报消息,以及那些小国的动作、发展,将这点看出来,这才是朱高煦诧异的原因。
这事要是放在大明,他敢说除非朱棣在的时候,只要朱棣不在,没有一个人会重视。
除了距离远之外,谁都不会信那些偏远的‘贫瘠之地上的蛮夷’会超过大明?
那些小国火器发展快,但大明的火器发展速度,也不慢。
除非大明亲眼看见,才会重视。
而如今欧洲诸国的火器技术落后大汉的情况下,许柴佬能够看到这些,这个眼光长远度,居安思危的思想,朱高煦很满意。
然而他准备要出兵,可不止这一个原因。
在许柴佬说完后,王玉也在一旁开口。
“王爷,臣也认为接下来该出兵欧洲诸国了。”
“哦?什么原因?”
王玉也想要出兵,朱高煦可是很想听一听。
王玉神情凝重,肃声道:“王爷,欧洲诸国,有一些像当初的中原啊。
当初的中原,同样四分五裂,幸有始皇帝扫灭诸国,一统天下,设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等政策,方延续至今。
而如今的欧洲诸国,何其像当初的诸国,一旦出现一个始皇帝一般的人物,按照始皇帝那般将诸国整合,将会形成一个极为庞大之国。”
朱高煦听着这些,心中也很是感慨,欧洲诸国,确实有当初诸国的味道。
但想要出一个始皇帝那样的人物,朱高煦都笑了。
欧洲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整合时间与机会,今后,更是没有什么可能了。
而王玉的声音并没有停下,继续传来。
“盛坚他们回来所带回的消息,臣认真看过了。
如今欧洲诸国,多国都在商谈整合、融合之事,尤其是英格兰、法兰西这般相互攻伐数十年的国度,居然都能握手言和。
这些,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那就是欧洲诸国会不会迫于大汉的压力,相互整合后再行结盟,如此一来,欧洲诸国便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势力,欧洲诸国联盟,欧盟!”
听到欧盟这两个字,朱高煦眼中精光一闪。
那个地方想要出一个始皇帝那样的人物确实不可能了,但要是形成一个联盟,最终形态则是欧盟,这可是极为有可能的事情。
朱高煦不得不说,王玉说的最后那两个字,是真的让他都眼皮一跳。
这两个字,对他而言可是太熟悉了。
王玉的话音并没有停下,继续传来。
“王爷,这虽然只是臣的一个设想,但臣认为极为有可能。
因为盛坚他们在欧洲那里,锋芒毕露,消息必然已经传开,所有人必然知道了大汉的强大。
如今大汉的触手已经到了欧洲,面对强大的大汉,他们任何一个小国,都无力面对。
而偏偏盛坚他们行事锋芒毕露,虽然展现出了大汉的强大,但必然让每一个小国都无比的紧张。
盛坚他们在外每打一仗,就会占据一些重要地方,同时签订条约,并且每一仗都能够做到快速击败敌人,尤其盛坚带过去的大军,不过五六千军。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欧洲诸国必然人心惶惶,寻求如何应对大汉之法。
而想要应对大汉,最好的方法,就是结盟,形成新的抗汉联盟。
而那英格兰与法兰西的握手言和,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等国的商议整合,其实欧洲诸国已经在开始通过整合,然后结盟来对抗大汉了。
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我们不能忽视。
欧洲诸国之间以往的仇恨不小,尽管有着大汉的压力,但整合与联盟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决定的。
现在我们要做的,那就是先派人,派一部分大军前往欧洲,挑唆诸国,不可让他们联合。
然后尽快在帖木儿帝国结束所有战事,随即开始准备大汉第六阶段的扩张,才是最为紧要的。”
王玉说完,朱高煦笑了,由衷的笑了。
这就是在大汉为臣与在大明为臣的区别啊。
这些消息在大汉,这两人都是从那些细节的地方考虑的是解决隐患。
哪怕大汉如今已经是强国大国了,但对于外面的小国,依旧没有什么轻视之心,这才是让朱高煦格外欣慰的。
因为绝大部分人在自己变强之后,都会不由自主的轻视外面弱小的,这是人性,更是心态的变化。
但在大汉,就是没有这种情况出现。
这也与大汉的壮大过程有关,从一小岛,弱小之国发展成为如今,他们可太懂了。
哪怕就是别人以为的贫瘠之地,在大汉都不会有人这样去想。
在大汉人眼中,贫瘠是不可能贫瘠的,只有对那个地方的开发发展不够,才会导致的贫瘠。
因为大汉就是这样起来的。
看着王玉与许柴佬两人,朱高煦缓缓开口。
“你们说的,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而你们说的这些,也是这次找你们来所要说的。
我已经给张辅他们去密信了,让他们尽快结束帖木儿帝国那里的战事,然后屯兵于奥斯曼帝国边地与基辅公国边地,随时做好进攻的准备。
除此之外,我还准备让盛坚他们再去一趟欧洲,这次会派出五万军,尚义嗣也会一同前往。
还有一个消息,可能你们还不知道。
欧洲那里的人口,加起来有大几千万人,应是在七千万以上。
这么多的人口,对于接下来第六阶段的扩张,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而尚义嗣此去,不仅是为了解决王玉你刚才所说的破坏欧洲诸国联盟外,也是有着这个原因。
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若是有,现在说出来,一起商讨一番。”
如今王玉与许柴佬说的,他也清楚了。
大汉的第六阶段扩张规划,也正式确定。
而现在,解决欧洲人口过多,成了准备第六阶段扩张计划的关键一环。
朱高煦所说的七千万总人口,已经是保守估计了。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大汉如今的人口所能比拟的。
大汉起码还得再过十年以上,才可能达到这个人口规模。
朱高煦也是无奈,但凡大明的人可以迁移,他都不会这么愁。
大明与大汉的人口加起来,根本不会让他有这么多的烦恼。
王玉与许柴佬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并没有任何惊讶。
他们自认为自己能够想到的,朱高煦肯定也想到了,这没有什么让他们惊讶的。
而在此派舰队过去,还让尚义嗣去做这些事,王玉并不打算出声。
他对尚义嗣的了解没有那么多,许柴佬比他清楚。
许柴佬思考片刻,随即说道:“王爷,减少欧洲人口的事情,可以让尚义嗣来做。
但要阻碍欧洲诸国联合,这件事他应该办不过来。
臣建议可让周岐凤一同前往,让周岐凤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