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事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神,一个人未免力有未逮,还是两个人较为合适。”
许柴佬说着这些,心中已经在想着得去找尚义嗣好好谈谈了。
涉及到大汉第六阶段扩张的事情,这关乎着大汉国运,他必须要慎重交代好尚义嗣。
因为说白了一点,在朱高煦做好这些准备后,周岐凤的任务都只能先靠边,最为重要的是尚义嗣的任务。
如何减少欧洲诸国人口,为接下来大汉出兵而做准备,才是最为紧要的。
朱高煦闻言,并没有出声,而是在思考着。
片刻,朱高煦当即道:“那就让周岐凤一起去,稍后我给他说此事。
同时你们立即下去开始准备,该准备的物资,要准备好。
另外往帖木儿帝国之地迁移人口的事情,暂时延后,先以解决欧洲,过后往欧洲那里迁移人口过去为主。
第六阶段的扩张,调集的大军应该在五十万左右,国事院协调各部,全力做好物资、军械调配!”
“臣领命!”
第376章 子嗣就藩,继承人的思想
朱高煦坐在椅子上,只感觉累得慌。
回来才几天啊,这事是一点都没有断过,就没有让他好好歇一口气。
“唉,真是怀念那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缺的时光啊。”
朱高煦一脸感慨,人果然在成长的时候与收获的时候,注定也会丢失一些其他的,只是平日里察觉不到罢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长大了又想回到小时候。
没钱的时候想暴富,有钱了又想两袖清风。
山里的想要去大城市,大城市的想要去山里。
想了一会,朱高煦收回思绪,继续开始处理起来国事。
哪怕有了国事院、军机处这些,但不代表他要处理的事就少了,一样还是不少。
没一会,周岐凤匆匆走来。
“参见王爷。”
“起来吧,这次找你来,是有一事需要你去做。”
随后,朱高煦将去往欧洲诸国的事情说来。
周岐凤认真的听着,听后当即应下。
“王爷放心,臣定完成此事!”
周岐凤没有丝毫的犹豫,能够被朱高煦安排事情,也是一种特殊的殊荣。
朱高煦也很放心,周岐凤是他当初汉王府的老人了,他也相信周岐凤的能力。
说白了,有着过去的五万大军为依靠,要做成这事,是真不难。
又嘱咐了一会,在周岐凤下去后,韦清婉却是一脸着急的匆匆走来。
“王爷,不好了,芸清想要去南亚找于谦,我快要劝不住了。”
朱高煦脸上原本要绽放的笑容,顿时凝固。
“什么?她要去找于谦?现在人在哪?”
朱高煦一时也有些着急了,他可不想朱芸清给他来一出电视上才会有的离家出走。
韦清婉着急道:“老大正在安慰她,你快去。”
朱高煦没有耽搁,当即拉着韦清婉走了过去。
来到朱芸清屋内,朱瞻壑还在安抚着,但效果几乎没有。
当看见朱高煦到来,朱瞻壑也是松了一口气。
“爹,你快劝劝大妹吧。”
朱高煦只是挥了挥手,坐在朱芸清旁边。
“怎么了,这是想于谦了?”
朱芸清听得脸一红,也总算是出声。
“爹,你胡说什么呢,我只是担心他。”
“看来闺女大了,思念心上人了啊。”
朱高煦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心中是真有些不是滋味。
自己的闺女,这是已经等不及了啊。
尤其想到有一天会嫁人,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那感觉,很是不好受。
看着朱芸清有些默认的样子,朱高煦不再去想,当即接着开口。
“想要去见于谦,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大大方方的跟我说出来就可以了。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想去就去吧,我会派人护卫你,沿途不要觉得麻烦,必须要带在身边。
另外我再给你一个身份,你这次以巡察南亚八省的巡察使的身份过去。
去了之后,最迟半年,必须要回来,明白了吗?”
朱高煦没有想过去阻拦,有些事情,堵不如疏。
越是阻挠,只会使得问题越发无法解决,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宁愿让朱芸清大大方方的去,大大方方的回来。
至于额外给的身份,也是朱高煦担心仅仅只是大汉长公主的身份不够,因为这个身份只是一个象征,没有实权。
而有了巡察使这个身份,就有了一定的权力,能够方便朱芸清在那里做事情。
巡察,这是朱高煦确定的一种制度。
尽管有着御史台这些监察机构,但朱高煦依旧不放心。
而这个巡察使,则是临时的职务。
每年朝廷会向各省派出巡察使,巡察各省,也就是看看地方上有没有腐烂问题,也是为了让朝廷知道各地的情况。
有些地方官,会出现官官相连,而巡察使的任务,就是要揪出那些贪官污吏。
因为这个职位是临时的,也就是每年去往各省巡察的人都不一样,也就可以防范地方与巡察使相勾连。
毕竟今年坑壑一气了,以后呢?
每年一巡,每年人又不相同,很容易就能被发现。
大汉的疆域大了,为了稳定,为了保证地方官吏的纯洁度,朱高煦可是有着许多针对的措施。
他也没有想过彻底根除,因为无法彻底根除,但尽可能的压缩蛀虫生存的空间,防止繁殖,还是能够起到效果的。
朱芸清听到朱高煦不仅让她去,还让她以巡察使的身份过去,顿时变得激动起来,双眼更是有些红润。
在朱芸清眼中,没有巡察使的身份,那她过去就是一个看于谦,名不正言不顺。
而有了这个身份,就不是以看于谦这个理由过去了,而是巡察南亚之地而去,这必然需要去见于谦,也没有任何人会说什么闲话。
她知道于谦的性格,若是没有这个身份过去,反而恐怕会让于谦不喜,但有了这个身份,谁能说什么?
“爹,谢谢你。”
“哈哈,现在心情好了吧,以后记得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我还能不答应你吗?”
看着朱芸清开心起来,朱高煦也是笑了,笑得格外的开心。
一旁的韦清婉与朱瞻壑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都带着幸福宠溺的笑容。
聊了一会,朱高煦便离开了,韦清婉跟在朱高煦旁边。
“如今儿女大了,是不由人了。”
听着韦清婉的感慨,朱高煦拉着韦清婉的手。
“总会有这一天的,他们也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们也该做好准备才是。”
朱高煦心中虽然也有不舍,但更多还是欣慰与高兴,谁不想自己的儿女过上幸福开心的好日子?
对这些,他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来到韦清婉屋内,两人聊了没一会,朱高煦开始说起了正事。
“婉妹,这次也有事情要与你说,老二的安排,已经确定了。
接下来大汉会往欧洲扩张,老二也需要过去,今后他的藩地就在那边了。
不仅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他们也需要出去了。
老三、老四会去南亚,老五还有即将成年的老六,会去现在正在平定的帖木儿帝国之地。”
说到这个话题,朱高煦心头也有些复杂。
其实他也希望一家人都在这里开开心心的,但没有办法。
那些地方总归要有人去管的,交给自己的儿子,起码有一个基本保证。
有句话说得好啊,这样做起码肉烂在了锅里,无论事态怎么发展,最终也终究还是汉人,还是大汉。
别人可以改弦易帜,但惟有朱家人,不行。
大汉的疆域如今太大了,仅仅只依靠朝廷,辐射范围,始终有限。
韦清婉听着这些,整个人一愣,心头一疼。
她其实比朱高煦更加不舍。
朱高煦理智更多,而她则是感性更多。
但身为大汉王后,她也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去做的,她也没有办法。
韦清婉强忍着心中的疼痛,并没有说任何反对朱高煦的话。
这些是国策,她再怎么心疼,也都是必须要实行下去的。
“王爷,我都听你的。”
看着韦清婉强忍的不舍与心疼,朱高煦抱在怀中,轻轻拍打着背,也说不出什么安抚的话。
分封藩地,从大明洪武一朝开始,这些,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了。
安抚良久,待韦清婉睡去,朱高煦停留一会,才离开。
来到外面,深吸一口气,当即又叫来朱瞻壑。
“爹,我来了。”
“坐,如今国事繁忙,可适应了?”
看着朱瞻壑,朱高煦尤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