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第374节

  然而做这样的事情,李裪未必会去做。

  大明便只有对李裪施压,强硬的让李裪去做,而在边地集结的大军,就是一个证明。

  这样,似乎就能够解释得通了?”

  朱高煦虽然是问句,但心头已经逐渐在相信了。

  因为也只有这样,刚才的那些问题,就都能解释得通了,都能说通了。

  王玉与许柴佬听得一惊,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可能性也是非常的大。

  就在这时,陈宏匆匆走了进来。

  “王爷,大明传来急报!”

  “另朝鲜也有消息传来,朝鲜国王李裪已经离开都城,不知去往哪里。”

  朱高煦打开看后,当即看向王玉与许柴佬。

  “大明传来的消息,大明内阁次辅杨溥去往边地,欲在边地会见李裪。

  那么事情可以确定了,大明,是准备用朝鲜国对我们动手了!”

  朱高煦脸上带着微微的冷笑,真当他集结近五十万大军去往欧洲那边,这边就没有大军了吗?

  真当他出兵欧洲就不会对大明有丝毫防备了吗?

  朱瞻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在他看来,还嫩了点。

  而在大明的情报网,虽然有两条线被朱瞻基给毁了,但有一条本就是在朱棣时期就是在明面上的,一条是被朱高燧给供了出来。

  这两条线的破坏,丝毫没有波及另外一条真正的暗线。

  当初因为朱高燧是真为了他做了不少事,才给了朱高燧一条情报线方便联络,但他可没有蠢到将所有的都交出去。

  如今还在大明运作的这条情报网,已经运行了十多年的时间,早已经成熟。

  虽然大汉的实力在他看来强于大明,但他也没有丝毫轻视大明。

  有句话好话说得好,战略上可以轻视,可以让敌人反而降低防备,但战术上,必须要尊重每一个敌人,哪怕敌人现在还弱小,都必须要重视,更遑论大明。

  王玉与许柴佬听到这里,也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已经在这个时候就知道了大明的目的,他们很清楚朱高煦绝对会有极大的想法,且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他们很想劝朱高煦先靖难,先回大明之后再出兵欧洲诸国,奈何朱高煦一心想要先解决欧洲诸国,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在他们两人眼中,大明才是大汉最大的威胁。

  而在朱高煦眼中,欧洲诸国是大汉最大的威胁。

  两边的思想,完全就是两个方向。

  朱高煦看向两人,当即出声道:“你们下去,暗中调集物资,先运送到平东、安东、定东三省。

  同时在三省之地抽调人力,以及动用所有府库,配合大军。”

  “是,王爷!”

  两人当即应下,随后又商议一会,便匆匆离开。

  在王玉与许柴佬离开后,朱高煦当即让人叫来韦兴。

  之前带韦兴回来,就是为了防备朱瞻基在他征伐欧洲诸国期间动手,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

  不一会,韦兴匆匆走来。

  “参见王爷。”

  朱瞻基点点头,示意韦兴起身,随即开口。

  “找你来是有一事,大明要准备用朝鲜对大汉出兵,而朝鲜若是真的出兵,必然是对平东、定东、安东三省出兵。

  如今东大都督府有兵四万余,另有一个海军舰队。

  你稍后从京大都督府率领三万军过去,同时东海舰队也出动一个编队随同前往,加上东大都督府的大军,全部交由你来指挥。

  若是朝鲜出兵,以最快的速度消灭,同时攻入朝鲜国,破其都城!”

  李裪但凡真的敢出兵,他不介意顺带先将朝鲜给灭了。

  还想研究新的文字?

  有着汉字与汉人文化不用,想要去搞那些新的,正好早早给废了。

  而这次出动的大军,也是五个大都督府建立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出兵。

  原本集结去往欧洲的大军,就是从各个大都督府调集的,这也是如今东大都督府只剩下四万来人的原因。

  虽然他调集了大部分大军去了欧洲诸国那边,但不代表大汉就无兵可用了。

  他特意留了一部分大军,就是用于应对来自朱瞻基这里突然出现的变化。

  韦兴听着朱高煦的话语,心头既是兴奋,又是愤怒。

  他们没有主动起兵靖难,在他看来,朱瞻基就可以烧高香了,如今竟然还想唆使着朝鲜出兵大汉?

  也就是朱高煦只让他攻灭朝鲜,要不然他是真想顺带连大明都给一起打了。

  虽然军不多,但韦兴丝毫不觉得自己打不过大明的大军。

  “王爷放心,朝鲜若是敢来,三月之内,末将必破朝鲜都城!”

  朱高煦没有说什么,以如今大汉的实力,韦兴的这个军令状,难度其实还真不怎么高。

  要是三个月都无法攻破朝鲜的都城,那可就真有问题了。

  “好,朝鲜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去吧。”

  “是!”

  看着韦兴下去,朱高煦充满了笑意。

  现在他很期待,到时朝鲜顺带被他灭了后,会有多惊慌。

  有着大明这么深厚的家底,不思去开疆扩土,就惦记着整他,这种人,他是真的已经厌烦了。

第381章 大明与朝鲜之间的会谈,小国之悲

  朱高煦并没有因为朱瞻基可能的动作,而停下对欧洲的征伐。

  别说朱瞻基只是通过朝鲜想要对他的大汉动手,哪怕就是朱瞻基让大明下场,他都要先解决欧洲那边。

  毕竟大军与物资都已经调集过去了,再抽调回来,白白耗费钱粮物资不说,大汉的威望,也会受损。

  且他在大汉这里,也不是什么大军都没有留下。

  更为重要的是,朱瞻基即便想要动手,所能选择的,无非也就是那一个地方,东南亚方向。

  哪怕是东察合台汗国方向,朱瞻基不仅没有兴趣,且即便先给朱瞻基又如何?

  那些地方不是大汉的根基之地,只有南洋、东南亚这些地方,才能有朱瞻基想要的。

  而大汉的汉军当世最强,海上这条路,注定无法走通,朱瞻基只能选择陆路。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有什么可担心的?

  有句话虽然说攘外必先安内,但他不想先和大明打。

  和大明打是内战,谁赢谁输,都是汉家江山。

  但要是不先解决欧洲,一旦先和大明打,那么打欧洲的时间起码得往后拖十年以上。

  那时欧洲诸国是个什么样子,又不一定了。

  只有先解决外部有潜力能够成为威胁的,到时他与朱瞻基无论做什么决定,起码不会有人能够威胁到汉家江山。

  现在朱高煦是真的好奇,好奇朱瞻基到底会怎么做。

  只要朱瞻基这次能够忍住不动手,他也不想去动大明,毕竟解决了欧洲,还有一个美洲等着他去开发呢。

  但只要朱瞻基敢动手,那就不要怪他了。

  那时,解决了欧洲诸国,下一个就是朱瞻基!

  他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更何况还是朱瞻基这个让他极为厌烦的人。

  而在另一边的朝鲜国,如今的朝鲜国王李裪,已经来到边地,即将进入明军范围。

  李裪满脸忧愁,他虽是朝鲜国王,在朝鲜国之内,他一言九鼎,他掌握所有人的生死,他就是皇帝。

  但面对大明,却是让他有心无力,只能规规矩矩按照大明所说的去做。

  他在大明面前,就像是他的臣子在他面前,是一样的,他,也是大明之臣。

  是的,朝鲜李朝,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

  他的朝鲜国王,还是在永乐十七年时,朱棣派人带着大明圣旨前来朝鲜册封的。

  准确来说,不仅是他,前面的朝鲜国王,都是大明皇帝派人前来册封的。

  在大明面前,他就是一个小人物。

  这次大明陈兵边地,可是将他吓得不轻。

  他很想不通,大明怎么突然就开始做出这样一幅要攻入朝鲜的举动。

  其实他一直都很担心受怕。

  因为朱高煦的大汉,就在他旁边。

  而大汉夙来以扩张闻名,同时是他惹不起的强国,他是真的怕哪一天朱高煦将目光放在他身上。

  这么些年过去,确定朱高煦的目光没有放在他身上,但他依旧没有松一口气。

  他又怕大明会不会看着大汉越来越好,大明也像大汉那样,开始以战争的方式开疆扩土。

  而大明一旦要开疆扩土,他的朝鲜国,可以说是首当其冲。

  这么些年大明没有动作,让他逐渐都松懈了下来。

  夹杂在大明与大汉两个强国之间,他不断励精图治,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但想要与大明与大汉相比,依旧差得很远,他一直低调搞发展。

  可就在这么一个时期,大明突然大举调兵,陈兵边地,怎么能让他不怕。

  他本不想来,他明明是一个国王,却是连见朱瞻基的面都没资格,还要来明军营地内见一个内阁次辅。

  但他不得不来,大明想要灭朝鲜,他真的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这就是实力弱小的小国,就是这么悲哀。

  上国一句话,他这个小国国王,就得乖乖听话。

  想着这些,又让他想到在流传的一句话:宁为大国犬,不为小国人。

  如果他是在大汉,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大明恐怕都不敢这样对他吧?

  李裪有些自嘲,却是也只能想一想了。

  “汉人人才辈出,为何小国却是难出一英雄呢?”

首节 上一节 374/3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