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50节

  他向李芳说道:“几位师傅意见一致,那就让吏部拟定名单吧。”

  内阁辅臣的增补,需要吏部拟定名单,再由皇帝选出新增补的阁臣名单。

  而新阁臣的候选人,就是大小九卿这个圈子里。

  但是李芳领了旨意,却没有离开,隆庆皇帝看向李芳,只见这位司礼监掌印也跪下说道:

  “陛下,阁务繁重,司礼监的事务也繁重,请陛下也开恩,给司礼监增补秉笔吧。”

  隆庆皇帝更是笑了出来:

  “朕还以为是什么事,增补阁臣后内廷也该加人,司礼监议个名单出来。”

  “谢陛下隆恩!”

  等李芳走后,隆庆皇帝想起自己父皇在朝的时候,内阁都争的你死我活,阁老们都要把对方踢出内阁。

  怎么到了自己执政,阁老们都一致要求增补阁臣?

  是人心变了?还是世道变了?

  ——

  这份奏疏自然不用威望点,直接就获得了通过。

  ——【模拟开始】——

  《请增补阁臣疏》当日送到内阁,内阁三位阁老一致同意你的奏疏。

  皇帝批准了你在奏疏,下令吏部拟定阁臣候补名单。

  威望点+500。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点:910点】

  【本次模拟不消耗次数,剩余2/2】

  苏泽刚刚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沈一贯就冲进了报馆:

  “子霖兄!陛下同意了你的奏疏,要吏部推举阁臣候选了!”

  沈一贯接着用玩味的眼神看着苏泽说道:

  “同僚都向我打探,子霖兄觉得谁会入阁?”

  苏泽无语的说道:

  “增补阁臣是陛下钦定的事情,哪里轮得到我来议论?”

  老实人罗万化也帮腔说道:

  “是啊,子霖兄不过是上书请求增补阁臣,增补人选是吏部拟定,最后是陛下钦定阁臣人选。”

  沈一贯看了一眼罗万化,知道这位状元郎的性格,也懒得向他解释。

  沈一贯继续追问道:

  “这次增补阁臣的热门人选有这么几位,王鸿胪,殷少宗伯,李少司寇,子霖兄怎么看?”

  王鸿胪,就是出使草原立功的鸿胪寺卿王世贞。

  殷少总伯,就是礼部侍郎殷士儋,他之前担任詹事府少詹事,教导太子有功劳。

  李少司寇,就是刑部侍郎李一元,他刚刚编成《大明民律》。

  如果是以前,三人的功劳都足以入阁了。

  但是放在“群贤毕至”的隆庆朝,三人也只能说是难分伯仲。

  新增补阁臣,是会引起朝堂格局变化的,沈一贯看向苏泽,等待苏泽的回答。

  苏泽当然没有回答沈一贯的问题,不过沈一贯倒是提醒了自己,增补阁臣会对当下的政治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今内阁虽然看起来平静,实际上是被政务给堆满了,加上一个擅长稳定朝局的首辅李春芳在,这才维持了微妙的均势。

  自己虽然是高拱的门生,却不是高拱的核心圈子成员,而有关政治斗争方面的“脏活儿”,高拱也是从来不找自己商量的。

  吏部掌握在高拱手里,高拱让自己上书增补阁臣,是不是有别的考量?

  而其他阁老,是不是也有别的心思?

第240章 不装了,苏泽出手

  当日晚上,高拱家中。

  文选郎张四维坐在书房里,看着桌案后的高拱。

  “师相,增补阁臣的名单已经递送到宫里了。”

  高拱微微点头。

  张四维连忙问道:

  “师相,您觉得陛下会点哪位大人入阁?”

  张四维虽然是选郎,但是推举重臣入阁这件大事,吏部能做的事情,不过是将符合条件的官员列成名单,送入宫中而已。

  今日在书房中的,都是高拱的门生弟子,不过这种场合高拱也都不会喊苏泽过来的。

  这倒不是高拱不重视苏泽,反而这是一种对苏泽的保护。

  在高拱看来,苏泽九成九能入阁的,将来必然要继承自己政治遗产的。

  而且苏泽和其他几位阁老的关系都不错,也已经树立了“公者无私”的人设。

  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让苏泽涉入这些政治阴谋,脏了他的羽翼了。

  高拱说道:“以陛下的圣明,殷士儋入阁的可能性最大。”

  “师相!”

  张四维首先出声,殷士儋和高拱的关系不好,是三个热门人选中最糟糕的结果。

  殷士儋在政治上偏向保守,在学术上和前阁老徐阶交好,对高拱提倡的实学颇多鄙夷。

  高拱说道:

  “殷士儋也算是潜邸旧人,给陛下讲过学,陛下是个念旧的君上。”

  “殷士儋教导太子有功,在礼部侍郎位置上也无过。”

  “最重要的是,他和我们四辅臣都没有多少瓜葛。”

  “王世贞和张阁老交厚,李一元又和老夫有旧谊。”

  张四维很快明白了高拱的意思。

  正如高拱所说的那样,皇帝同意往内阁塞人,但不愿意内阁失衡。

  从功劳上排,李一元和王世贞都在殷士儋之上。

  但偏偏两人都和内阁里两位阁臣有瓜葛,所以皇帝更有可能选择和内阁阁老们都没有联系的殷士儋。

  高拱又说道:

  “不过殷士儋和徐阁老有旧,你们可以试试从这里上书。”

  在场众人迅速领会了高拱的意图。

  殷士儋在学术上和前任首辅徐阶志同道合,两人也有私下交往。

  而如今皇帝对徐阁老厌恶,如果从这点攻击殷士儋,说不定就能让皇帝改变心意。

  同样的秘密会议,也出现在张居正的家里。

  而张居正的策略,是让言官质疑李一元的资格。

  李一元就任刑部侍郎才半年多,而且手头上的《大明民律》才完成初稿,并不适应这个时候入阁。

  殷士儋只是和张居正政见不合,但是和高拱却还有学术上的争斗。

  所以对于张居正来说,殷士儋入阁算是其次差的选择,毕竟掌握吏部的高拱,是首辅李春芳下实力最强的阁老。

  就算殷士儋入阁不利自己,只要不让李一元入阁,张居正也能接受了。

  而赵贞吉的态度就更明确了,他和殷士儋都是心学同道,自然是支持殷士儋入阁了。

  ——

  京师的地下赌场,都已经开出盘口,不过三人的赔率都差不多。

  京师的大街小巷中,也都在讨论这次增补阁老的大事,这件事的风头已经盖过了之前工部治黄和修河之争。

  毕竟对于京师的读书人来说,无论是黄河还是大运河,都距离他们太遥远了。

  朝堂上的重臣变化,才是最好的谈资。

  国子监。

  原本没人待见的国子监,在隆庆三年的几次扩张中,日益热闹起来。

  先是监生可以参加顺天府的官生乡试,让不少监生也有了入监读书的动力。

  其次是吏科班和营造学社也搬到了国子监内,增加了国子监的人气。

  而武监也在国子监隔壁施工。

  现在的国子监,虽然比不上最鼎盛时期,但是也比前朝热闹多了。

  读书人多了,各种商铺设施也多了。

  张纯坐在一家新式的茶楼中。

  这家茶楼和普通的茶肆不同,专门用木板隔出了一个个包间,虽然隔音效果堪忧,但是好歹算是有了私密空间。

  提供的茶也和普通茶肆的浓烈苦茶不同,这家茶楼提供的是温润的红茶,如果再加点钱,还可以加点交趾的蔗糖来提味。

  坐在张纯对面的,是一名身穿新式吏服的同龄人。

  这名年轻人名叫张明远,算是张纯的远房亲戚。

  张明远参加了吏科试,通过后被安排在京畿房山县担任户曹典史,今日他入城办公偷得半日闲,就来国子监这座茶楼请同族兄弟张纯吃饭。

  张纯有些艳羡的看着张明远身上的新式吏服。

  以往大明的吏员,都要身穿特殊的皂服,这是一种黑色的公服,用来表示他们的身份卑贱。

  在苏泽上书举办吏科试后,吏部也对顺天府的吏员服侍进行了改革。

  不再使用侮辱性的皂色吏服,而是采用和不入流文官一样的无补官袍,还配发了同款的官靴官帽。

  这套衣服明显提升了新吏的自豪感。

  当然,要改变民间对于吏员的看法,绝对不是这么一套衣服就可以的。

  但好歹也有了气象一新的样子。

  落座后,张明远对着张纯说道:

  “大郎,如果不是你鼓励我吏科试,这会儿还不知道在哪里蹉跎呢。”

首节 上一节 250/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