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衍圣公,陛下派遣内监前往问罪,收缴僭越的仪仗,拆毁龙壁。”
对于这个结果,苏泽倒是不意外。
孔承厚这个曲阜知县要是清白无暇,才会让苏泽意外。
曲阜知县这个独特的职位,独立于官员体系之外,好处是孔承厚不用受到上级官员的监管,平日里只需要对衍圣公孔家负责。
但坏处也是这个职位独立于大明官僚系统之外,也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
孔承厚十年前就是曲阜知县,这辈子也只能是曲阜知县。
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位置都会堕落,更别说孔承厚上任一年就能做出李茂这样的冤案,道德情操也确实低下。
而且因为长期在曲阜做百里侯,孔承厚丝毫没有掩盖自己的罪证,甚至还用这种手段来威慑曲阜百姓。
比如帮着李茂鸣冤的佃户,也都被孔承厚打成了匪盗,下令缉捕,不少佃户最后都逃离曲阜求生。
孔承厚唯一需要担忧的,是现任衍圣公万一死了,继任者肯定会将自己换下来。
但现任衍圣公还能亲自设卡捞钱,足以说明他的身体很健康,所以孔承厚从没有考虑过掩盖罪证的事情。
“但是让谁来出任曲阜县令,朝廷拿了几个方案,似乎都不太合适。”
罗万化说道:
“应该是没人愿意去吧?”
沈一贯长叹一口气说道:
“一甫兄说的没错,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曲阜。”
原因也简单,这时候去曲阜,肯定是要按照朝廷的意思,继续打压衍圣公府的。
可衍圣公府虽然在皇帝和大臣眼中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一个七品知县还是很有分量的。
如果真的往死里整衍圣公,那日后自己还怎么做官?
万一遇到几个死脑筋的儒门子弟闹上一下,不是前途尽毁?
有能力,有大好前途的年轻官员,自然不愿意去什么曲阜当县令。
没能力,没前途的官员,派到曲阜那估计也就和前任县令孔承厚差不多,说不定老百姓还要再被盘剥一次。
显然这个道理,朝廷大佬们都明白。
他们自然也不会派遣自己的优秀弟子去趟这个浑水。
沈一贯叹息说道:
“朝廷有风声,大概由济宁府代管理。”
苏泽说道:“不行!”
济宁府代管,那济宁知府也不可能留在曲阜处理公务。
要知道济宁可是漕运重镇,是运河的重要节点,是山东最繁华的地区。
所以济宁知府肯定要留在府城的。
代管就是不管,那曲阜县衙上下还都是孔家的人,这还是回到的原来的样子,根本起不到整顿曲阜的目标。
没了孔知县,还有孔县丞,孔书办,孔衙役。
显然这不是苏泽要的结果。
但是沈一贯也叹息说道:“我也问过同年了,没人愿意去曲阜,总不能毁了同年的前途吧。”
苏泽低下头,也难怪曲阜的问题这么难办。
这就像是飞入屋子的烦人苍蝇,怎么都打不死,纯纯的恶心人。
可如果要让皇帝废除衍圣公?
那恐怕苏泽这点威望也做不到。
顶多勒令当代衍圣公传位,可结果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苏泽更加感受到了改革的难处。
这种阻力不是能看到的敌人,而是看不见的力量在作祟。
要有人担任曲阜知县,这个人能承担得起对付孔府的骂名,还要心甘情愿的做事,认真去解决曲阜的问题,好好打击衍圣公府的不法行为。
还是那句话,有能力,还有理想,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去曲阜蹚浑水呢?
恐怕苏泽自己坐上阁老的位置,也舍不得让自己的门生弟子去曲阜葬送前途。
就在这时候,苏泽突然灵光一闪说道:
“我有人选了!”
罗万化和沈一贯连忙问道:
“谁?”
苏泽抽出空白奏疏,迅速写完了一本奏疏,然后交给罗万化和沈一贯。
两人一齐拿着奏疏,迅速看完奏疏后,都异口同声的叫道:
“妙!妙啊!”
——
高拱同样为曲阜的烂摊子头疼。
曲阜县令孔承厚已经下狱,迎接他的是大明律的审判,这点自然不需要高拱担忧。
但是这个曲阜县令,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就是吏部的问题了。
就在高拱发愁的时候,他的好弟子苏泽及时送上了助攻。
“衢州南孔?”
看到苏泽的奏疏,高拱也愣了一下。
苏泽奏疏的内容,是推荐衢州南孔家族的人出任曲阜县令。
其实如今的衍圣公,并非是孔门嫡系。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衍圣公后人们决定,长子带孔子的楷木像,携族谱南下浙江衢州,后称为南孔。
所以论起来,南孔一脉才是孔门的正统。
等到元代建立,忽必烈找到南孔后人,让其继续做衍圣公,南孔后人不受,只求种地生活,衍圣公的位置给予北孔即可。
从此曲阜孔氏开始承袭衍圣公的爵位,明军驱逐了蒙元后,依然由曲阜孔氏来继承衍圣公的爵位。
大明正德年间,朝廷找找南孔后人,赐五经博士官职,允许其一脉可在南边祭祀祖先。
历史上,南孔一脉也要比北孔一脉有骨气的多。
在原时空,清军入关后,曲阜孔氏很快就送了降表,但是南孔却不肯投降,如果不是多尔衮担心诛杀南孔会引起南方士人抵抗,估计南孔那时候已经被灭门了。
而且比起素来向朝廷讨要好处的曲阜孔氏,衢州孔氏一脉历代都十分的低调,谨守孔门家训,也从来没有过滋扰地方的事情。
而且随着曲阜孔氏日益堕落,衢州孔氏也对曲阜孔氏的行为多有不满,近些年都不再前往曲阜祭祖,而是留在衢州祭祖。
所以苏泽提出,从南孔一脉中挑选优秀子弟,去曲阜担任县令。
就连高拱也为苏泽这个提议叫绝!
显然衢州孔氏更加重视孔门家训,也更加维护大成至圣先师的名望。
那衢州孔氏弟子担任曲阜县令,定然会好好看管衍圣公府,不会让他们做出辱没祖宗名声的事情。
最妙的是,南孔一脉其实血统更加纯正,在嫡庶上也对曲阜孔氏有压制。
如此一来,只要挑选品行优良的南孔子弟担任曲阜县令,一定能将差事做好。
于是高拱一边将苏泽的奏疏递给其他阁老,一边又命令身边的中书舍人,前往吏部通知选郎张四维,让他在官员名单中挑选合适的南孔后人。
——
一天后,国子监。
“孔博士,在武监授课感觉如何?”
沈鲤坐在花厅中,和眼前的中年官员热络的聊天。
沈鲤身为国子监司业,却对一名五经博士如此的重视,那是因为眼前这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是衢州孔氏的子弟,大成至圣先师的后人。
孔尚伦,是这一代衢州孔氏儒学造诣最深者,于是被家族派来京师担任五经博士。
就算是抛开衢州孔氏的身份,孔尚伦的儒学水平也让沈鲤敬佩,而且这位孔博士待人谦逊,经常资助贫困的学生,在国子监也很有威望。
沈鲤想起近日来曲阜孔氏的风波,同样都是孔氏子弟,怎么人和人的差距这么大呢?
这些日子天气日益炎热,武监那边减少了出操训练的时间,于是请求国子监这边增加了儒学课程。
国子监其他的博士都不愿意去武监授课,他们本身就对这帮粗鲁的武监生没有好感,更何况武监的地盘还是从国子监的校舍划出去的,每日武监出操的声音都响彻整个国子监,让这些国子监的博士祭酒们对武监更加敌对。
沈鲤找了很多人,最后只有孔尚伦接受了这个任务。
“子曰:‘有教无类’,给武监生授课亦是宣扬儒学,下官觉得在武监授课挺好的。”
听到孔尚伦这么说,沈鲤更加高兴了。
没办法,如今正是用人之际。
谁能想到,几年前还是京师最清闲部门的国子监,如今忙成这个样子。
现在国子监内,有宫内迁出来的营造学社,顺天府第二期吏科班,山西第一期吏科班。
此外还有隔壁武监,也需要国子监的老师过去上课。
武监下还有巡捕修习班,同样也需要国子监给这帮巡捕扫盲,讲授《巡捕公案》。
更糟糕的是,国子监内的祭酒,博士,在国子监忙碌起来后,纷纷想办法调离国子监,或者干脆就称病不出,甚至辞官归乡。
沈鲤又要抓教学,又要抓管理,还要负责监生和武监生的吃喝拉撒。
饶是这样的谦谦君子,也被折磨到快要崩溃了。
所以面对孔尚伦这样任劳任怨,本身学养又丰厚的五经博士,沈鲤还要抽出时间,来关心他第一次给武监上课的感受,小心的哄着孔尚伦,希望他能接过更多的课程。
就在这个时候,吏部文选司的官员到了。
第271章 李如松闹课
“什么?孔博士要走?”
听到消息的沈鲤,匆忙走入五经博士的校舍中,就看到孔尚伦正在收拾行囊。
当吏部官员宣布了曲阜县令的任命后,孔尚伦毫不犹疑的接受了下来。
沈鲤问道:“孔博士,你身份特殊,何必去曲阜担任县令?留在国子监教书不是您的志向吗?”
孔尚伦叹息说道:
“大成至圣先师为天下儒生之师,却没能教化好曲阜孔氏,这是我等儒生之辱也。”
“吾去曲阜,乃是以儒门子弟的身份,去劝导衍圣公向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