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0节

  但是小胖钧又有些担忧的问道:

  “若是奥斯曼和佛郎机在马六甲分出胜负怎么办?”

  苏泽说道:

  “殿下放心,如今也正是欧陆舰队归航的最好时机,以臣对这些西洋蛮夷的推断,他们定然会在这个时候停战的。”

  “苏师傅这是为何?”

  苏泽说道:

  “两个原因,气候和海盗。”

  “如果现在不归航,等来年五月身毒海域就有飓风,古籍有云,‘清明必过旧港(苏门答腊),迟则风涛噬舟’。”

  “西洋商船归航的窗口期就几个月时间,所以现在佛郎机人和奥斯曼人肯定在谋求停战。”

  朱翊钧立刻说道:

  “这些蛮夷知小利而无远谋,这些都是日后可以利用的地方。”

  苏泽满意的点头,自己这个弟子果然聪明,有了这个理解,日后和西洋人打交道就不会吃亏了。

  “苏师傅是如何断定风暴的?”

  看到弟子如此好学,苏泽立刻掏出黑板,将初高中地理课堂上季风和洋流的课程给小胖钧讲了一遍。

  这下子可把旁听的张宏和陈矩都惊呆了。

  天气风向,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吗?

  而且经过苏泽深入浅出的讲解,虽然有些计算推导的过程他们不能理解,但是道理上都是通顺的。

  这就是苏翰林的实力吗?

  难道诸葛亮不是借东风,而是和苏翰林一样算出来的?

  也难怪朝堂上下,都说苏翰林是“神鬼之机”,当真是恐怖如斯!——

  大明是这样的,皇帝只要下圣旨就行了,鸿胪寺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整个上旬和中旬,沈一贯都在礼部和鸿胪寺之间来回奔跑。

  册封海外藩王还是第一次,到底按照什么样的礼仪来执行?

  负责礼法的礼部,和负责具体执行的鸿胪寺,需要不断的沟通,最后总算是确定了仪式。

  然后是楚王年幼,且还在武昌,所以这一次的封贡就在太庙进行,由太子代替皇帝告诉祖宗就行了。

  显然群臣都知道,楚王只是挂个名,日后真正掌权的,是要派往马尼拉的楚王太傅。

  紧接着,朝廷上又为了楚王太傅的人选争了起来。

  马尼拉毕竟是南洋,派遣一个年纪太大的人过去,万一死在了那边就不好了。

  但是年纪太轻,似乎又不太合适。

  朝廷上推来推去,竟然没能推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最后还是通政使杨思忠站出来,提出由南洋通政署的张宣先兼任着,等朝廷选出合适的人选再派。

  这个结果算是达成了妥协,毕竟张宣是大明朝最懂南洋事务的大臣了,给他一个楚王太傅的职位,也方便他控制南洋。

  反正对于大明来说,现在并没有插手马尼拉内政的计划,这个楚王太傅越是无为越好。

  张宣和马尼拉上层关系密切,不会引起马尼拉上层的敌视。

  这位通政使不显山不露水,总能在最后的时候上来摘桃子。

  等到了十一月中旬,朝廷终于逐渐安静下来。

  马上就是年底了,各衙门开始忙着考核。

  苏泽所在的衙门考核任务并不多,他又重新开始摸鱼状态。

  十一月二十一日,旬末休沐的时候,妻子赵令娴带着一箱子账本,来到苏泽的书房。

  “夫君,马上就是年底了,今年你可是答应,要陪我去城外巡庄的。”

第299章 化学染料

  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家妻子在京师城外还有几处嫁妆田产,但是苏泽一次都没去看过。

  去年赵令娴本来要去巡庄,但正好怀孕所以作罢。

  从秋天之后,妻子就要拉着苏泽去巡庄,都因为苏泽的公务繁忙而推迟至今。

  想到这里,苏泽也觉得亏欠,连忙说道:

  “那我今天一整日都交于娘子,全由娘子吩咐!”

  听到这里,赵令娴脸上露出高兴的表情,又让侍女账房准备相关的账册资料,两人乘着马车就向城外而去。

  说起来婚后苏泽也不知道自家到底有多少产业。

  他只是知道,赵家为了赵令娴出嫁,准备了一大笔的嫁妆。

  苏泽也同样对理财不感兴趣,从东宫获得的分红,也都交给妻子打理。

  不过苏泽也知道赵令娴打理整个府邸也是不容易的。

  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府邸,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而维护这座豪华府邸,同样需要花费不少银元。

  而婚后以来,赵令娴也从没有让自己为家事操过心,苏泽的友人也都赞赏赵令娴持家有方。

  今天是休沐日,马车都要排队等着出城。

  苏泽看着前方长队,无奈的说道:

  “每次休沐出城都这么挤,也难怪有言官上书要拆了城墙。”

  赵令娴连忙说道:

  “这把城墙拆了,京师城防怎么办?”

  苏泽笑着说道:

  “怎么可能拆,就是不打仗,这城墙也有别的作用。”

  赵令娴想了想说道:“夫君说的是收税吧?”

  苏泽看向妻子,他也没想到枕边人竟然能一下子想出城墙的用法。

  赵令娴说道:

  “前些日子顺天府商税又严了,城外田庄庄客都抱怨,东西送进城都要交税。”

  苏泽皱眉问道:

  “收得多吗?还是有官差乱征?”

  赵令娴回道:

  “倒也不是多不多的问题,这城外税卡实在太多,咱们家的庄客进城,都要经过好几个税卡。”

  “每个税卡排上半天队伍,这一天的时间就没了。”

  苏泽看着排队的人群,过了好半天才到了自己的马车。

  顺天府的吏员简单检查了一下,因为是官宦人家的打扮,简单检查确定没有夹带货物,就放苏泽出城了。

  “停车。”

  苏泽下令停车,在城门附近看着进出京师的人流,看着吏员检查登记收税。

  果然,吏科试刚刚推行,“吃拿卡要”这些事情还是少数,这个时候的吏员队伍比起旧吏队伍无疑是上进纯洁很多。

  当然,这种良好的吏治能维持多久,还要综合其他的因素。

  明初的吏治也很清廉,除了明初的法律森严之外,明初吏员也有上升空间。

  现在实行六等吏制度,吏员也能看到升迁的机会,自然没人愿意为了一点小利,放弃未来的前程。

  但是日后就不好说了。

  官场是个金字塔结构,永远越往上职位越少。

  更好的位置必然会逐渐填满,等到了那时候,那些基层升迁无望吏员就会萌生别的心思。

  这时候就需要监察机构发挥作用了。

  目前来看,京师人流淤塞,确实不是吏治的问题,而是京师人流量太大了。

  这座本时代最庞大的城市,维护城市运转需要的物资都是海量的,再加上京师又是北方贸易中心,拥挤自然是正常的。

  但是排队这么久,就已经是影响到正常商业活动了。

  紧接着苏泽家的马车继续出发,没走出多远又见到了一个税卡。

  同样是吏员上来检查,也没有出现什么拦路索贿的情况,就是简单的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税卡,又让马车的速度慢下来,就这样一路过了三个税卡,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马车才走了不到十里地。

  “需要这么多税卡吗?”

  苏泽有些气愤的说道。

  妻子赵令娴安慰道:

  “夫君,这些税卡也没有为难咱们,这些税卡主要是为了查漏那些逃税的人。”

  税卡是户部设计的,为了避免重复征税,户部设计的是在顺天府内任意税卡交税后,就可以获得一个交税的凭证。

  商人手持这个凭证,就可以通行其他的税卡免税。

  等进入京师,入城的税吏会再次查验这个纳税凭证和货物,确认无误后就会收回凭证,给货物盖上完税的印章,这样就能在京师销售贩卖了。

  “可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的税卡?”

  赵令娴说道:

  “听庄客们说,还是逃税太严重了,税司完成不了差事,所以才不断设卡缉私的。”

  苏泽这下子知道了,顺天府每个月商税增长,“形势一片大好”是怎么来的了。

  可是这样下去,对于商业活动也是相当不利的。

  官僚系统都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有疲劳松懈的时候。

  长期高压下来,系统也会慢慢崩溃,或者滋生腐败来代偿辛苦。

  这也是新吏改革的红利期才能这么搞,但是顺天府也不可能一直招收新吏。

  终于到了自己的田庄了。

  庄子的庄头和庄客排成一列,小心翼翼的迎接了苏泽的马车。

  下了马车,妻子又换上另外一幅面孔,冰冷的扫过庄头,吓得这个赵家陪嫁来的庄头全身一颤。

  苏泽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见过这名赵庄头,那是他来府上送来田庄产出的时候。

  那时候苏泽觉得这个赵庄头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妻子对他的态度也十分客气。

首节 上一节 330/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