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1节

  苏泽在来的路上也补了课,苏府在京师城外大概有三座庄子,这座庄子的规模不是最大的,也不是距离京城最近的,但是妻子却先来了这里。

  又看到刚刚妻子的态度,看来这赵庄头有问题啊。

  果不其然,妻子在田庄内坐下,就让贴身侍女捧来账本开始查账。

  苏泽偷偷从系统的仓库中,掏出一片【测谎树叶】,将叶子塞在了舌头下面。

  赵令娴拿着账上的问题提问,大概都是田庄减产的问题,而这个赵庄头却总能拿出理由来。

  虽然赵令娴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赵庄头也是老狐狸了,加上赵令娴是大家闺秀,对于农事也不是真的了解,一番问答下来,竟然没有抓到马脚。

  看到妻子有些气馁,苏泽放下手里的茶碗,开始接过妻子的账册,重新开始提问。

  这一次苏泽问的,都是刚刚【测谎树叶】反馈撒谎的部分。

  这片叶子十分的神奇,当对象说谎的时候,叶子就会放出甜味。

  苏泽追问了几个明显撒谎的问题,果不其然刚刚都很淡定的赵庄头,开始露出慌乱的表情。

  苏泽当然也没能问出真话,但是堂上的几个庄客表情也明显变了。

  苏泽看着这些庄客,又分别喊几个人来回答问题,问的也都是和刚刚账上相关的问题。

  等问了一圈之后,苏泽让赵庄头和庄客下去,这才对妻子说道:

  “刚刚那些人里,只有赵成大最老实,剩下几个都和庄头勾结。”

  “但是赵成知道的最少,大概是庄头平日里都防着他。”

  赵令娴震惊的看着丈夫说道:

  “夫君是怎么知道的?这赵成就是妾身安插到庄子里的,所以庄头对他多有防范。”

  “但是那个赵远也没有全说谎话,他言语中也有对庄头的不满,可以从开始下手。”

  苏泽又看向妻子说道:

  “这赵庄头侵占田庄所得,娘子应该已经确定了吧,直接将他送到官府就是了。”

  赵令娴咬着嘴唇说道:

  “赵庄头是家里的老人了,如果随便处置了,府上会有议论。”

  “妾身也想要给他机会坦白,如果今天都说了,最多调他去个养老的去所。”

  苏泽对于妻子的做法没有评价,治家和治理衙门是不一样的。

  执掌一个大家族,要讲法理也要讲人情,如果让人觉得主家太刻薄,那事情同样也是办不好的。

  但是赵庄头不仅仅拒不认罪,还伙同其他庄客撒谎,那就是他自己不抓住机会了。

  赵令娴下定了决心,将苏泽说的那个赵远单独喊进来。

  这次苏泽唱白脸,赵令娴唱红脸,又是威吓又是安抚,赵远很快将庄子里的事情都吐露出来。

  “大娘子!姑老爷!这些事情都是庄头干的,好小人无关啊!”

  苏泽听完也觉得有些生气,这赵庄头干的坏事,除了压榨佃户,私自提高地租外,还将苏泽府里培育的良种卖给别人,自己在庄子里种植低劣的种子。

  因为田庄的产出和庄头无关,赵庄头就为了一点卖种子的钱,导致今年整个田庄的欠收。

  大钱要贪,小钱也要贪,就连府里拨下来的灯油和炭火也被他卖了。

  有了人证,很快就查出物证,赵庄头眼看自己要翻车,又想要拉着其他贪墨的庄客反抗。

  但陪着苏泽来的护院家丁也不是摆设,这些人迅速将赵庄头拿下。

  被拿下后,赵庄头连连磕头喊道:

  “祖奶奶饶命,姑老爷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

  这一次赵令娴没有心软,而是让家丁将一干人等扭送顺天府衙门。

  以苏泽的影响力,出了这样的案子,顺天府衙门一定会迅速办结,接下来的事情也不需要苏泽再操心了。

  一家人再次登上马车,赵令娴明显有些低落。

  苏泽说道:

  “娘子也不用过于自责,这些田庄距离城里太远,平日里为夫也忙着政务,让这些宵小越来越胆大。”

  赵令娴却羞愧的说道:

  “夫君在朝堂上操劳,我却连家中这点产业都看不好,还要夫君才能镇住这帮宵小。”

  赵令娴想了想又说道:

  “夫君,我想要把这个庄子卖出去。”

  “卖出去?”

  “前些日子,申家娘子来家里做客,想要在京师开一家成衣店。”

  “成衣店?”

  赵令娴说道:

  “这是江南出现的一种店铺,卖的都是制作好的衣服,当然价格也会比较便宜,主要是棉布料的。”

  “申家娘子的娘家是江南的大棉布商,现在也准备在北方开棉纺,”

  苏泽才想起,申时行去做了直沽兵备道后,却将家人留在了京师。

  直沽距离京师也不远,京师也更加繁华。

  申时行的妻子没事就会来苏泽府上串门,前些日子两人还拉着京师几位命妇,搞了捐织冬衣的慈善活动。

  当然,这些官员家眷参加活动,也不是真的要做慈善,这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

  捐赠的冬衣,大概也不是这些官眷自己织的,但是几次活动还是捐赠了五百多件冬衣。

  这些衣服都被兵部送到了九边前线,也确实缓解了九边冬衣紧缺的问题。

  妻子又说道:“棉布由申家供应,但是店铺女工也要花费不少钱,而且申家娘子的说法,棉布成衣要卖出价格,还要印染才行,这还要开染坊。”

  苏泽问道:

  “这是为何?”

  听到丈夫感兴趣,赵令娴滔滔不绝的说道:

  “棉布不如丝绸高档,只要染好颜色才能卖出价钱来。”

  苏泽说道:

  “为什么不直接卖粗布衣服?”

  “夫君说笑了,普通百姓都是自己买布回去做衣服的,哪有花钱在外面直接买成衣的。”

  也是,原时空纺织业发达,才有了全民买衣服,实际上在几十年,大部分普通人家也是买布料回去自己做衣服。

  但是妻子的话给了苏泽灵感。

  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京师百姓的收入也在增长,自然会追求更好的生活。

  丝绸消费不起,买点染过的棉布回家做套新衣服过年,也是不少家庭庆祝新年的方式。

  苏泽记忆中还有几种染料配方。

  近代历史上,最出名的化学染料就是普鲁士蓝了。

  这种染料,用于普鲁士军装上,所以被冠以普鲁士蓝之名,又随着普鲁士的军队而更加出名。

  普鲁士蓝的配方其实也很简单,最早的普鲁士蓝,就是牛血加上草木灰,最后加上氯化铁溶液配成的。

  这三样原料,大明都能稳定提供。

  比起从草木中提取的靛蓝,化学染料着色效果更好,也不容易浣洗褪色,所以普鲁士蓝出现后,在民用领域也广受欢迎。

  既然妻子要办染坊,苏泽自然要支持一下,他说道:

  “那为夫有个染料的配方,娘子可以试一试。”

第300章 带过最差的兵

  普鲁士蓝是人类最早的合成染料。

  牛血在如今的京师也不算难以获得。

  明初的时候,朝廷是严格禁止杀牛,只有老病的牛才可以宰杀。

  但是正如同所有的禁令都会随着时间而松弛,明初禁令到了隆万时期已经松弛得差不多了。

  京师很多的食铺,都会以“老牛”或者“边牛”的名义贩卖牛肉。

  氯化铁也不难获取,东宫的酱油工坊需要用到矾油(盐酸),铁厂中的铁渣和矾油反应,就能得到氯化铁。

  苏泽将染料所需要的方子誊抄下来,又给东宫的酱油工坊和城外的铁厂写了信,只需要实验几次,就能得到普鲁士蓝这种染料了。

  甚至苏泽连销路都已经想好了。

  这些日子以来,兵部为武监生统一制作了衣服。

  但是因为染料的关系,染出来的衣服不鲜艳,而且很容易掉色,现在武监生的衣服都深浅不一,十分的难看。

  正好苏泽原本就计划,在年末的时候请皇帝驾临武监,视察武监这一年的操练成果。

  如果都穿着颜色不一的军服多难看?

  让皇帝看着身穿普鲁士蓝军装的武监生,整齐的阅兵,那肯定会让皇帝拿出更多钱在武监建设上!

  那这就不是普鲁士蓝,是大明蓝!

  想到这里,苏泽准备向东宫借实验室,试试尽快将普鲁士蓝的染料制作出来。

  ——

  武监。

  “班正,今天又是大合训啊?”

  校场上,骑兵二班的武监生们凑到了李如松身边。

  校场上泾渭分明的分出两个团体。

  骑兵一班以成国公的弟弟朱时坤为首,聚集在校场的另一边。

  李如松甩了甩马鞭说道:

  “骑兵合训是教务长订下的规矩,也是大操的项目,你们有意见和马教官说去。”

  众武监生纷纷低下头。

  自从上次实战演练,被马教官们以少胜多后,这帮桀骜的将门子弟都收敛了脾气。

  而随着武监风气的好转,一种新的竞争出现在武监中。

  宿舍内务卫生要争先,课堂成绩要争先,就连这种合训,骑兵两个班也要别苗头。

  但是奇怪的是,一旦这种竞争扩张到了骑兵和步兵之间,那骑兵一班和骑兵二班又会凝聚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用李如松的话说,“平时骑兵科争,争的是骑兵科的话事权。但输给步兵科,就是输的所有骑兵的脸!”

首节 上一节 33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