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9节

  不愧是族长,范宽看到范宝贤的智商恢复高地了,说道:

  “苏翰林派遣门客徐文长,亲自来三家报社送了亲笔信,徐先生也做了铁路公股的说明,希望我们三家报社一同宣传铁路公股的事情。”

  果然。

  范宝贤已经有了决定,但是他还是先问范宽道:

  “仲立兄,你怎么看?”

  范宽非常坚决的说道:“买!应该买!”

  果然。

  范宽说道:

  “族长,三万银元,百元一股,总共才三百股。”

  “就算是从商业上看,这不是亏本的买卖。”

  范宝贤微微点头。

  如果在京师,一百银元还真不多。

  别说是那些大富大贵之家,就是中富之家,也是能凑出来的。

  范宽继续说道:

  “族长,我认为这公股最重要的倒不是利息的问题,而是这个董事的职位。”

  “董事?”

  范宽点头说道:

  “虽然苏翰林没有详细说明这个董事的作用,但是既然有了这个董事会,大家又是出钱方,那是不是也能享受一些权力?”

  范宝贤愣了一下,这是他没有想到的角度。

  现在也有商人合股的情况,但是这种生意一般都是同一个家族出钱,合股以后年底分钱。

  范家的票号,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股份公司。

  “可是铁路应该是工部造吧?董事会也不会造铁路啊。”

  范宽说道:

  “董事会肯定不会造铁路,但是铁路建造完毕还要运营。”

  “董事会既然出钱,是不是也能对运营发表意见?”

  范宝贤愣了一下。

  范宽又说道:

  “既然是董事会,这就是个会,族长,您说苏翰林牵头,京师中什么人会带头认购铁路公股?”

  范宝贤瞬间明白了范宽的意思。

  一百银元并不多,以苏泽在大明的权势,大明的权贵们随手认购一份给他点面子也是正常的。

  别的不说,那些勋贵手里可是有大把的银元。

  还有太子,苏泽是太子的老师,和武清伯一家关系也非常密切,太子难道不会帮他推销公股?

  此外苏泽和阁老们关系亲密,再怎么说,阁老们一百银元也能拿出来吧?

  范宽拿出他当年做山人时候的话术说道:

  “族长,这不是铁路公股,这是通往上层的路引啊!”

  范宝贤立刻站起来说道:

  “买!等发行后,我私人就买五股!”

  “家族那边我会想办法说服,以大同范氏名义购买!”

  ——

  苏泽正在起草奏疏。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

  苏泽首先写道:

  “臣伏见京畿之利,首在工矿。房山所出煤铁,乃筑城、冶器、营作之根本。”

  “然自房山至京郊,百里驿道崎岖,一车之货需骡马数乘,糜费人力、时日甚巨。长此以往,京畿百工用度昂贵,于国计民生深为不便。”

  “臣听闻,房山矿山中有铁路,以马骡曳引矿车于铁轨之上,可数倍其力,一畜载三车,所省转运之费何啻万千?”

  “臣咨议工部官员,可沿官道自房山至京郊铺设百里铁路,以济漕粮、煤铁之运。”

  “然此工浩巨,所费约以三万银元计。今工部岁用已定于河漕,库银实难分润;内帑天家亦虑创举未验,恐糜公帑。”

  “臣殚思极虑,唯效商贾分股合营之法,权变其道,募设铁路公股于民间。”

  苏泽又详细说明了发行股票的方法:

  “一、每股定额百元,募足三百股则路款备矣。二、岁给半分之息,以顺天府商税为质,由户部验封担保,本息无虞。三、五年为期:期至债主可依原值兑回股本,或转为路股永享余利。四、不记名发兑,利市流通,绅商民户皆可购持。五、立股主会稽核收支,所涉商民得与工部同察支用、分润其利。”

  “盖以此法,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还于民’之效。”

  “民出其财,非若加赋之苛;官成其利,可化钢铁之滞;商得其便,岁省转运之靡。”

  苏泽写完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请设铁路公股募资修路疏》送到内阁,张居正对发行铁路公股表示反对,认为公股发行会削弱户部权威。

  户部官员也对此表示反对,上疏:“发行公股,名为发债,实为加赋,此例不可开。

  但是皇帝却对公股募资建造铁路很有兴趣,通过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540。】

  等等,竟然通过了?

  但是苏泽却没有上疏。

  这么一想,还是户部的反对其实也有道理。

  苏泽是穿越者,他自然知道铁路的好处,也很清楚房山铁路是能收回投资的。

  但是自己知道,不代表别人就知道。

  苏泽想到前世的债务问题,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京师发债修造铁路成功,一些地方官府会不会也发债?

  这也不是苏泽多想,而本来就是这样的。

  大明官场,土木基建也是升迁的重要指标。

  大明官场就有一个升迁的快车道,九边的兵备道。

  这个职位是专门为地方官员升迁准备的,兵备道是军政一把抓的职位,九边兵备道上任以后,一般就会修造城墙营寨。

  修完以后,就能成为政绩,然后火速升迁。

  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防却轻视练兵的原因。

  营寨城墙,这是实打实的政绩,但是练兵的政绩不好判断,而一旦作战失利,还会追究兵备道的责任。

  作为地方官员,会怎么选就理所当然了。

  以往大明的官员财政吃紧,没有折腾的机会,如果有了发债这条路,还不知道要怎么盲目建设呢。

  说不定内陆地区的城墙都要发债修起来。

  而且正如户部所反对的那样,公股在京师地区自然有富户认购,三百份铁路公股在京师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苏泽也害怕出现摊派,所以规定认购金额是一百银元起,主打就是一个不坑穷人。

  但如果其他官府发债,那就可能是强行摊派给百姓的加税。

  没办法,这片土地上的事情,总是这样。

  财政政策,素来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政绩优先的驱动下,几乎没办法抑制这种刷政绩的冲动。

  而以上还都是没算腐败的问题。

  苏泽决定夹着奏疏,先去拜访一下张居正。

  ——

  张府。

  今天张居正心情很好,年前内阁的事情也逐渐少了,他今日破天荒的提前回到家里。

  他又将长子张敬修召入书房,听他讲起在水师中发生的事情。

  张敬修随马尼拉使团返回京师,提督李超向皇帝覆命后,整个水师都得到皇帝的赏赐。

  同时隆庆皇帝恩准水师众人在京师过年,等年后再返回莱州。

  张敬修原本是住在外面的,张居正听到消息,将他召回了家中。

  原本张敬修正在和弟弟妹妹聊天,听到父亲召见,连忙赶往父亲的书房。

  就在张敬修向父亲讲述海上见闻的时候,门房突然通报,说是苏泽求见。

  张敬修知道苏泽来见张居正一定是谈正事,于是准备告退。

  但是张居正却说道:

  “你已经有了功名,今日为父见苏子霖,你就留在书房吧。”

  张敬修震惊的看着父亲。

  张居正事事喜欢亲力亲为,家中的幕僚也只能从事一些文书工作,书房是张府的禁地,就是他这个儿子未经许可也不能进入。

  就算是考上功名,父亲对自己也是不假颜色的。

  可这一次从海上回来,父亲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

  这次竟然让自己留下来听和苏泽的谈话。

  要知道,苏泽拜访肯定是谈论大事,张敬修又紧张起来,如果父亲询问自己的看法怎么办?

  “你去书房外,替为父迎接苏子霖。”

  苏泽再次来到张居正的书房,他突然见到一个和张居正有几分相似,却皮肤黝黑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穿着儒衫,却不像是读书人。

  “苏翰林,在下张敬修,父亲在书房等您。”

  原来是张居正的儿子啊。

  苏泽和张敬修见礼,他记得顺天府乡试风波,就是因为张敬修而起,不过那次事件后京师就没了他的消息。

首节 上一节 339/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