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89节

  听完了李文全的话,县令王家屏说道:“世子,本县有一事相托。”

  李文全立刻说道:

  “王县令不用客气,有事请讲。”

  王家屏说道:

  “世子不是准备出航吗?本官想让澎湖殖拓商团派遣商船去一趟倭国。”

  “倭国?”

  李文全皱起眉头。

  王家屏说道:

  “如果琉球通政署所言非虚,倭国真的有大银山,那倭国的白银必然十分低廉,本官想要验证此事,整个澎湖能组织舰队远航的,也就是只有世子的殖拓商团了。”

  李文全说道:

  “去倭国的海图港口不难弄到,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可是?”

  王家屏带着笑容说道:

  “世子请讲。”

  李文全说道:

  “只是拿什么货物卖给倭人?”

  王家屏说道:

  “这件事也不用世子担心,本官已经准备好了。倭国通政署的情报里,不是说倭国的大名花费重金向佛郎机人购买火器吗?现在港口的仓库里有二百杆旧制鸟铳。”

  李文全一惊道:

  “王县令,你这是要本世子通倭?”

  王家屏说道:

  “世子不用担心,这匹都是先帝朝时期的鸟铳了,而且都是民间搜集来的。此事本官也已经禀告福建有司衙门。”

  抗倭战争期间,大量鸟铳流落民间,福建沿海地区尤甚。

  王家屏确实没有骗李文全,这二百杆鸟铳就是在澎湖对岸厦门城搜集的。

  王家屏又说道:

  “胡所长和张提学今日也在,也可以为世子做个见证,若是出了事情本县一人承担。”

  听到这里,李文全也不矫情,他说道:

  “此等大事,交给手下本世子也不放心,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

第341章 云南沐家

  王家屏最后亲自下来,握着李文全的手说道:

  “世子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我等一定会上奏朝廷,禀明世子的功劳!”

  李文全苦笑着说道:

  “只盼御史不要弹劾本世子通倭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倭国虽然比大明是弹丸小国,但是如今也有多方势力,去倭国到底去哪里?和哪一方势力接触?

  还是澎湖经历司主司胡桢给了建议:

  “下官以为,应该去堺港。”

  “堺港?不是去种子岛?”

  胡桢说道:

  “从黄主司来信中知道,他们就在种子岛,种子岛的情报自然由他们搜集。”

  “种子岛是逆贼岛津家控制的地盘,这个岛津家只不过是倭国南部地区的小诸侯,占了和佛郎机人贸易的便利,向其他诸侯贩卖火器发家。”

  “如果世子去种子岛,岂不是帮着岛津家这个二道贩子进货了?”

  “黄主司的信中也说了,如今占据银山的是织田信长,堺港商人和织田信长多有往来,就经常帮助织田信长采买军火。”

  “所以世子不如直接去堺港,将火器直接卖给织田信长!”

  众人纷纷点头。

  堺港,是倭国最大的港口。

  而且和岛津家控制的种子岛不同,堺港是大阪外的一座小岛,素来有自由港的名声。

  堺港商人和整个倭国的大名做生意,他们也和东亚的各国商人都做生意。

  胡桢这个计划确实不错,李文全也点点头。

  去往堺港的航线也很成熟了,大量琉球商人都会去堺港做生意,海图也很容易取得。

  定下了计划后,两百杆淘汰鸟铳被搬上了商船,李文全的船队改变航路,驶向了堺港。

  ——

  五月九日,京师。

  申时行为了京营新军的组建方案,整整忙碌了十多天。

  申时行这才明白,推行国政的不容易。

  他往来于兵部、五军都督衙门之间,还要说服吏部给编制,说服户部批预算,还要去工部订购军械军服,忙得不可开交。

  但是这种忙碌让他甘之如饴。

  权力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权力能化作最强大的成就感。

  看着自己一步步用权力塑造出来的京营新军,这种成就感几乎能超越一切低级趣味!

  京营新军是申时行推动的,方案都是他协调出来的,最后化作了一本奏疏。

  看着这本凝聚了自己心血的奏疏,申时行却又患得患失起来。

  如果这份奏疏在内阁受阻怎么办?

  如果皇帝不同意奏疏怎么办?

  申时行想到了苏泽。

  严格来说,这份《京营新军筹建议》,是申时行第一份能称之为国策层级的奏疏。

  以前看着苏泽一月两疏上着国策,申时行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得,等到自己草拟国策的时候,申时行才明白其中的艰辛。

  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也不能责备申时行,普通的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起草国策的。

  正常来说,五品以下的官员,只需要执行上级的政策就行了。

  五品官员,一般就是六部郎中这个级别,只是六部中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他们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负责将中枢的谋划落在实处,或在衙署中操持繁复文书。

  如果放在地方上,更是和草拟国策这样的大事绝缘,只要负责具体民生、审理狱讼、催科钱粮,维系着大明这座庞然机器的日常运转就可以了。

  等超过五品,这就跃升到小九卿衙门担任部门副职,这算是进入高级官员的行列。

  但是这个时候依然没什么机会草拟国策。

  大明朝的高级职位十分紧缺,升职路线非常陡峭。

  小九卿衙门一般都是没什么实权的衙门,真正有权的也就是部门的主官。

  副职就是给官员过渡一下的,这时候一般就是刷皇帝和阁臣的威望,然后等着下一次升迁到六部侍郎,或者小九卿衙门的主官。

  六部侍郎是正三品了,到了这个级别,才算是进入大明决策核心。

  一般官员也就是到了这个级别,才有草拟国策的机会。

  所以申时行深知这次机会的不容易,只要将这次的京营新军筹建工作干好了,一定能在皇帝和内阁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自己以后的升迁之路再无阻碍。

  但是申时行再一想到苏泽,又有些泄气。

  这样的事情,苏泽一个月至少干一件,有时候两疏都是关系国策的重大改革奏疏。

  申时行摇了摇头,放弃了和苏泽相比的想法,毕竟苏泽这样的妖孽大明朝才出了这么一个。

  而在一阵患得患失过后,申时行还是来到了报馆。

  报馆中。

  听完申时行的忧虑,苏泽笑着道:

  “汝默兄是太患得患失了,任何一道国策,总有不满的人,又岂能事事周全?”

  “再说了,事事周全往往就是事事不全,新军预算总共就这么多,又岂能兼顾?”

  听完苏泽的话,申时行没有停下忧虑,而是说道:

  “子霖兄,朝中主要反对的,还是组建山地营的部分。”

  “五军都督府,包括兵部很多官员,都认为疆防的重点在北境,就算是西南会有叛乱,也不过是藓疾之患。”

  “再有就是狼兵的问题,东南抗倭之战中,狼兵确有建功,但是也有为患地方的,赵阁老对此也有忧虑。”

  苏泽听完也明白了朝廷的顾虑。

  狼兵,最早是广西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

  在抗倭战争中,明廷也调集狼兵到东南沿海抗倭,也取得不错的战绩,俞大猷麾下就有一支狼兵部队在苏州血战倭寇,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大捷。

  但是狼兵的军纪问题也不小,地方上常有狼兵滋扰地方的弹劾。

  苏泽说道:

  “汝默兄,你可知道如今西南的局势?”

  申时行摇头,他刚刚调任兵部不久,一来就负责京营新军的筹建工作,对于西南军务并没有多少了解。

  苏泽说道:

  “广西逆首韦银豹时叛时降,如今已经闹到了桂林附近,虽然这些叛逆正面打不过我大明的军队,但是每次要败的时候就躲入山林中,始终无法剿灭。”

  “韦银豹自正德十三年起兵,已经为祸三朝,至今广西按察使还在向朝廷求剿,皆因为没有善战的山地军队无法尽灭。”

  “再说云南,黔国公府的那件事后,滇西土司暗结东吁,黔国公府却无力平定,只能继续姑息。”

  申时行点头,苏泽说的黔国公府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当时他正在礼部任职,算是了解前因后果。

  罗万化好奇的问道:

  “子霖兄,黔国公府到底什么事?”

  申时行叹息说道:

  “先帝二十六年,黔国公沐朝辅卒,留下一子沐融,朝廷让沐融嗣黔国公爵位,沐朝弼是沐朝辅的弟弟,授予都督佥事,代替侄子镇守云南。”

  “先帝二十八年,沐融又夭,年仅六岁。”

首节 上一节 389/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