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90节

  “同年,其弟沐巩继承黔国公爵位。但沐朝弼不愿交权,与寡嫂幼侄关系紧张,”

  “黔国公府老令君李氏,奏请陛下送沐巩和其母陈氏来京师居住,沐巩没有动身,又暴病夭折。”

  “至此,沐朝辅一脉绝嗣,最终沐朝弼于先帝三十三年得以袭爵。”

  罗万化脸色难看的说道:

  “沐朝辅连续两子夭折,这沐朝弼嫌疑很大啊?朝廷没有深究吗?”

  申时行说道:

  “朝廷岂能不知?要不然先帝二十八年沐巩夭折,为什么先帝三十三年沐朝弼才袭爵?”

  “云南一直有官员弹劾沐朝弼事母不孝,还抢占寡嫂。民间也多有传闻,沐融沐巩就是沐朝弼害死的。”

  罗万化疑惑道:“黔国公府的旁支应该很多吧?既然沐朝弼有如此劣迹,又有害死侄子的嫌疑,为何还要让他袭爵?”

  申时行叹道;

  “那还不是因为沐朝弼能打。”

  “先帝三十年,元江府土司那鉴叛,沐朝弼带兵征讨,打得那鉴服毒自尽。”

  “先帝四十四年,蛮首阿方、李向阳叛,沐朝弼平之。”

  “本朝元年,沐朝弼又平叛武定州凤继祖,愈加骄纵。”

  “本朝三年的时候,陛下罢沐朝弼的爵位,以其子沐昌祚嗣位,给半禄。”

  “但经过此事后,黔国公府内父子争权,军政不宁。”

  苏泽又说道:

  “贵州自成祖时开始,就在执行改土归流,但是铜仁府的宣慰司被叛军攻破,朝廷派遣的宣慰使被杀,最后只能继续任命土官。”

  “云贵川的局势如此,如果朝廷没有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军队,如何维持西南疆域的安宁?”

  “沐朝弼在云南如此跋扈,先帝和陛下一再退让还不知道收敛,也是因为云南的卫所军队疲敝,只能靠黔国公府弹压地方,才骄纵至此。”

  原来如此,听完苏泽的话,罗万化也赞同了苏泽组建山地军的想法。

  罗万化又问道:“这些问题,阁老们看不到吗?”

  申时行叹息道:

  “看到是看到,但是专门组建一支山地军队,朝廷还是下不了决心。”

  苏泽也解释道:

  “西南的叛乱,和草原之患不同。”

  “西南之地,以一勐为一国,这些勐多则千人,少则百人,时叛时降。”

  “西南地区也是夷汉杂居,有时候几十年都安分无事,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叛乱。”

  看到罗万化还不明白,苏泽又问道:

  “一甫兄,你能说出西南地区的叛乱贼首名字吗?”

  “或者说,西南几个土司的名字你知道吗?”

  罗万化一愣。

  包括申时行刚刚说过的几个被沐朝弼平定的叛军首领,罗万化是一个都没听过。

  苏泽又反问道:

  “俺答之名,京师人人皆知吧?”

  “别说是俺答了,就是北疆几个大部族的首领名字,京师也都知道吧?”

  罗万化点头。

  《乐府新报》也一直在报道草原局势,如今北方草原的几个大部族首领,确实要比西南那些土司有名多了。

  甚至还有《商报》这样的报纸,因为商人经常和草原上的人做生意,《商报》上还专门对几个蒙古大族的首领进行了长篇报道,包括他们的喜好禁忌。

  这让京师百信都对蒙古的局势十分了解。

  苏泽说道:

  “这固然有京师距离草原更近的原因,但是西南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西南屡发叛乱,但是连个有名的贼酋都没有。”

  “所以朝堂对于西南问题也很难重视。”

  罗万化这下子明白了,他连连点头。

  苏泽说道:

  “但是长此以往,西南必要生乱,而且西南的问题,也绝对不是西南夷的问题。”

  “其实很多西南夷乱,也都有汉人参与,汉姓篡夺土司官职的情况屡有发生。”

  “卫所军屯被侵占,地方赋税过重,匪盗横行,这些问题也同样发生在西南。”

  “黔国公府的堕落,不就能看出端倪吗?”

  “所以西南问题,也不仅仅是夷人问题。”

  “想要西南安定,首先还是要整顿吏治,发展经济。”

  “但发展经济,就要剿灭这十方大山中的匪寨,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西南局势只能一天天溃败下去。”

  苏泽这句话自然不是危言耸听。

  原时空,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几乎耗尽了大明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然后又是一场抗倭援朝,将北方的军事力量也耗干。

  但恰恰又是这场播州之乱后,西南地区却安定了下来。

  一直到了明末,南明朝廷败退到云贵川,这些地方也支持明军作战到了南明灭亡。

  苏泽总结下来,还是缺乏一支有威慑力的军事力量。

  大明对于西南的控制力,比起明初是倒退的。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让沐家镇滇,黔国公府刚刚设立的时候,西南的局势是很稳定的。

  苏泽说道:

  “上次我答应汝默兄,要和汝默兄联署的。”

  申时行连忙掏出准备好的奏疏,苏泽签上名后说道:

  “请汝默兄让我誊抄一下。”

  申时行自然同意,联署的奏疏也要收录个人的奏疏集中,苏泽这也是正常要求。

  等苏泽抄完,对着申时行说道:

  “汝默兄还是尽快上书吧。”

  申时行点头说道:

  “我这就去通政司。”

  等申时行走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42章 系统发力,星夜入宫

  ——【模拟开始】——

  《京营新军筹建议》送到内阁,阁臣们对前面部分的内容争议不大,但是组建山地新军部分,阁臣们表达了不同的态度。

  次辅张居正全部支持,但是三辅赵贞吉部分反对。

  首辅高拱也持有保留态度,他认为组建山地新军不需要一个卫的规模。

  隆庆皇帝又下发科道讨论,科道也反对组建山地营。

  隆庆皇帝下达圣旨,组建大明新军,下设:

  百人规模的禁卫营,和红盔将军一起负责宫廷戍卫。

  设置克虏军,合计一卫(5000人),下设两个骑兵千户所,两个步兵千户所,一个炮兵千户所。

  克虏军练成后,和宣大的戍卒轮戍。

  设置镇北军,合计一卫,设一个骑兵千户所,两个步兵千户所,两个炮兵千户所。

  镇北军练成后,和蓟辽的卫所轮戍。

  但是皇帝没有同意奏疏上设置安南军的建议,只同意设置一个千户兵马。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210。】

  【奏疏部分通过,若要完全通过该奏疏,需要支付4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要四百点威望吗?

  苏泽想了想,这大概是因为前期的沟通工作都是申时行做了,已经减少了朝中的阻力,也拉到了足够的支持。

  张居正这么支持,大概也是因为这是申时行提出的奏疏。

  这就是跟着别人上书的好处啊。

  如果这件事是苏泽推动,面临兵部的反对不说,还有可能遭遇其他的阻力。

  现在跟着申时行联名上奏,只需要400点威望,就能完全执行奏疏了。

  苏泽果断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81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自己已经给了申时行一切支持,接下来就要看系统的发挥了。

  ——

  五月十一日。

  通政司内。

  通政使李一元看着自己桌案上堆满的奏疏,更加怀念自己在刑部的日子。

  那个时候他的案头也都是《大明民律》的草稿,但是好歹修律这种事情没有人催着,今天干不完可以明天再干。

  但是通政司就不行了,那帮清流言官的耐心只有半天,遇到朝廷有重大争议的时候,恨不得每半天都有人过来催问,自己的奏疏递上去没有。

  但是递送奏疏本就是通政司的职责,如今京师的政治氛围日益紧张,如果自己真的压着奏疏流转,那是要被言官弹劾的。

  所以李一元只能加班加点干活。

  这时候,他的经历官徐叔礼走了进来。

  “大银台,南京的急递。”

  南京的急递?

  南京能有什么急递?

  南京六部都是一帮等着致仕的家伙,他们每次送来京师的就是些日常请安奏疏。

首节 上一节 390/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