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氢气吗?
不对,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有钠钾之类的活泼金属,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应该制造不出来。
而且钠钾这类的活泼金属不是这个样子,在空气中就会氧化反应。
苏泽迅速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电石!
电石和水反应,可以产生工业上非常重要的气体——乙炔!
再看着陶观手里的这个罐子,苏泽确定了这应该就是乙炔发生器。
苏泽看向陶观问道:
“这是陶先生的发明吧?”
小胖钧得意的说道:“看来也有苏师傅不知道的事情,哈哈。”
陶观却不敢得意。
他的化学知识,几乎都是苏泽所授。
在遇到苏泽之前,他这样的炼金方士就是将不同的东西放入炼丹炉中一顿乱烧。
但是烧出来的东西有什么用,怎么才能重复上一次的实验,这些都全看运气。
但是在苏泽给他传授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后,陶观的实验有了系统的方法,可以反复进行实验。
他也有了一套简单的化学体系,可以尝试分析实验产物。
比如这次的电石。
陶观说道:
“上次随着苏翰林去过炼钢厂后,贫道就对炼焦炉产生了兴趣。”
“贫道将焦炭和几种东西放在一起煅烧,还真给贫道烧出来了东西。”
“此物就是焦炭和石灰煅烧后的产物。”
“要说这东西也神奇,原本烧出这石头出来,贫道也没有在意,但是有一次不小心粘上了水,就开始冒出气体,贫道就发现了奥妙。”
“后来发现,此石遇水则化气,所化之气能点燃,火温还非常高,连钢铁都能融化!”
这可不是吗?乙炔在原时空最大的作用就是焊接,乙炔燃烧的火焰温度极高,制备又非常的方便,自己怎么把这东西忘记了。
苏泽连忙对着朱翊钧说道:
“恭喜太子又得一神器!”
神器?
就连陶观也愣住了,他本来是当做新奇事物献给太子的,怎么在苏泽嘴里成了神器了?
苏泽说道:
“刚刚陶道长说了,这火焰温度极高,能融钢铁,那岂不是可以用于钢铁加工?工部能得到这一神器,我大明的铁制品又能上一层楼!”
“此外此物制取方便,平日里是石头状,遇水又能产生可燃的气体,火焰明亮,用作照明岂不是极妙?”
“这种灯可以用于矿井,野外这些照明不便的地方。”
“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神器吗?”
听到苏泽这么说,小胖钧也眼神闪亮,他对着陶观说道:
“陶卿还真是做出了了不得的东西啊!孤今日要好好赏赐你!”
全场最傻眼的莫过于陶观了。
不是,自己胡乱煅烧出来的东西,偶然发现奇特的性质,献给太子取乐的东西,怎么在苏泽嘴里成了国之神器?
但是苏泽说的好像也没错。
还有苏泽怎么能想出用来做灯的?
苏泽紧接着又说道:
“殿下,臣请陶先生给此物命名。”
“此物乃是陶先生发现,乃是陶先生的骨血,父母给子女赐名,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陶观连忙说道:
“殿下,苏翰林,贫道不过是一区区方士,不敢居功,还是请殿下赐名吧!”
但是苏泽却十分的坚决说道:
“能仰观宇宙之妙,俯查天地之机,明物质之变化,陶先生的开创了一个行业,当然有权命名!”
“这是对陶先生智慧与辛劳的认可,也能防止后世混淆和误传。譬如此次,陶先生是通过焦炭和石灰煅烧实验,偶然得了此物,又反复验证了它的反应特性。此事非他莫属!”
听完苏泽的话,小胖钧也严肃的说道:
“陶卿就不要客气了,正如苏师傅所言,此物乃是你的发明,应该由你来命名。”
既然小胖钧都发话了,陶观感动万分,也没有继续推辞,而是说道:
“既然此物遇水则生气,又是石状,贫道便斗胆称之为气石吧。殿下,苏翰林,以为如何?”
小胖钧满意的说道:
“好,那就叫气石!”
苏泽又说道:
“殿下,臣以为气石大有可为,殿下可以投资一座气石厂,按照陶先生的办法生产气石。”
苏泽又对陶观说道:“再请陶先生努力一下,研究如何用气石加工金属,制作能在矿洞中使用的气石灯。”
陶观连忙说道:
“贫道一定会好好研究的!”
苏泽紧接着又说道:
“陶先生的发明乃是国之神器,臣还准备帮他申请华阳奖,这样才能鼓励更多人投身实学,发明创新!”
华阳奖!
听到这里陶观几乎要晕过去了!
他自然是听说过华阳奖!
目前为止,获得华阳奖的两名工匠,一名是发明了滚筒脱毛机的工匠,在拿到了奖金之后,这位工匠在直沽设立了自己的羊毛工厂,已经成了直沽的巨富。
另外一个是《乐府新报》印刷馆的张毕,他发明了可以排版的铅活字滚筒印刷机。
获奖之后,张毕直接被朝廷授官。
自己这个发明竟然能得华阳奖?
小胖钧也高兴的说道:
“苏师傅说的没错!”
小胖钧想的是,如果陶观能以东宫署官的身份得到华阳奖,那母妃就不能再反对自己和方士混在一起了!
说完了这件事,苏泽又问道:
“殿下,武清伯那边?”
小胖钧露出笑容道:
“今天秋耕后,陶卿跑了几次外大父的田庄,肥田粉已经用上了!”
肥田粉,就是炼钢厂的炼焦炉副产的氨气和硫酸反应,形成的硫酸铵粉末。
武清伯接下了《乐府新报》的种田大赛赌约,在家中开出一亩的试验田。
武清伯李伟中了激将法,为了赢下比赛,用上了好外孙的肥田粉。
“陶卿也去指导过了,陶卿你说一下吧。”
陶观这才从刚刚的喜悦回过神来,他连忙说道:
“是,殿下。”
“苏翰林,武清伯田庄中,用了肥田的土地,庄稼确实要比别的土地长得更快一些。”
“武清伯也夸赞此物有用,若是真的能增加亩产,这才是国之神器啊!”
陶观是方士,但也是读书人。
他当然知道农业的重要性。
他对苏泽的佩服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真正不居功的是苏翰林啊!
和自己的发明相比,苏泽随手发现的肥田粉,就能让土地增产!
更让陶观不可思议的,是苏泽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他竟然能从炼钢厂的废气中,发现增产的神物?
也对,苏翰林就是这样的,他不过是见到了自己的气石,就想到了两种用法。
难道真的如民间所说,苏翰林是文曲星下凡,生而知之?
还是说这就是实学?
陶观第一次对实学产生了兴趣,也许自己是应该好好系统学习实学了。
紧接着小胖钧又掏出一封信道:
“苏师傅,这是舅舅从济州岛的来信,算算日子,现在舅舅是不是应该已经到了堺港了?”
苏泽接过来信,信上的日期是五天前的,以济州岛到堺港的航程,好像还真的快到了。
东亚航线海上路程很短,这一路上的海盗都被大明水师扫荡完毕了,李文全领着倭银公司的舰队,非常顺利的就抵达了济州岛的军港。
接下来他们要和大明水师会和,继续北上前往倭国的贸易城市堺港。
也许是应小胖钧的要求,李文全事无巨细的记录了航海过程发生的事情,还介绍了沿途港口的风土人情。
不得不说,这位李国舅虽然书读的不多,但是旅行见闻写得极好,他关于沿途停靠港口的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看到李文全信中说一切顺利,苏泽也稍微放下心。
这一次倭银公司的首航,需要给股东信心,所以本次航行不包含南洋的部分,就是直接从倭国倾销货物,购得白银。
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海上风浪的问题,毕竟这个时代近海航行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只要能安全带回白银,倭银公司的贸易模式能跑通,那以倭银公司的体量,就能源源不断的给大明带回白银了。
——
十月十八日。
苏泽的估算的没错。
今天一大早,护航倭银公司的大明水师舰船直沽号的瞭望手,就发现了堺港出现在望远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