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19节

  这位苏翰林的,当真是恐怖啊!

  ——

  京营新军的营部设在京营之中。

  为了吸取旧京营的经验,京营新军的营部也设在军中,而不是和京营旧衙门那样设在京师城内。

  所有的京营高层军官,都必须遵守京营的制度,吃住都在京营之中,只有休沐才能离开京营回城。

  这条军令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一些原本想要来京营新军镀金的高级武官,都打消了想法。

  最终京营的统兵之职,落在了戚继光的部将陈璘身上。

  李如松也听说过这位陈统兵的事迹。

  这位非军户出身的将领,是在抗倭战争中主动投军抗倭的,在歼灭汪直的战争中立功升为把总。

  他原本已经升为广东守备,后来朝廷调遣戚继光北上,陈璘毅然追随,成为戚继光的副将。

  陈璘在东胜卫之战中亲自守卫一座棱堡,立下战功,再次被朝廷嘉奖。

  这一次京营选将,他被戚继光推荐,最终被皇帝点为京营新军统兵,统领整个京营新军。

  李如松来到了营部,将赵伦让他递送的申请状送上去,很快就遇到了好几个同学。

  众人纷纷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在军营中的近况。

  跑腿在军营中无疑是个美差,营部虽然设在京外,但好歹也是京师新军的总部,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为了尽快建设营部,工部用上了新式土楼的技术,整个营部的建筑都是干净整洁的三层小楼。

  京师新营的各大机关都在这些小楼中办公,李如松听着同学们的讨论,又是谁被借调到了营部去了。

  虽然大家的起步都是副总旗,但是京营刚刚建立,营部本身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所以营部的各机要部门,也会从下面借调军官来干活。

  武监生能写能算,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而且比起基层军队,营部的办公生活条件都好太多了。

  而且正如赵伦说的那样,在领导面前晃悠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军官们都想尽办法调入营部。

  听着同学们艳羡谁又借调到营部了,李如松就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但是李如松也知道风气如此,军中同样也有竞争,这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就在他觉得烦闷的时候,突然见到了一个熟人。

  “朱班正?”

  朱时坤看向李如松,连忙和他打了一个招呼,接着说道:

  “李班正稍待,我去给陈统兵送个文书,马上就下来。”

  李如松知道朱时坤的身份,他这样的身份自然能挑选去处,留在营部也不稀奇。

  不一会儿朱时坤从营部大楼下来,对着李如松说道:

  “马上我还要赶回卫所,李班正如今在营部吗?”

  “不是,我是来营部送信的,朱班正也不在营部?”

  朱时坤笑了一下说道:

  “我应该在营部吗?”

  “这,不是大家都觉得在营部好吗?”

  朱时坤笑了一下说道:

  “若是挑好的地方,那我直接去禁卫军不好吗?”

  李如松这才想起来,还有禁卫军这号存在。

  禁卫军戍卫皇宫,名义上是京师新营的下属,实际上是独立的。

  很多勋臣子弟,都去了禁卫军中,当年朱时坤也曾经向李如松询问去处,纠结要不要去禁卫军。

  李如松面露喜色道:

  “我马上也要赶回卫所,朱班正如今在哪里?”

  朱时坤说道:

  “安南军,骑兵卫下第三总旗。”

  兵部简并了军事体系。

  京师新军的大营下设四军,克虏军、镇北军、安南军和禁卫军。

  除了禁卫军外,每一个军下设置三卫。

  卫是按照兵种来分的,分为骑、步、炮三卫,还专门设一庶务卫,负责后勤军纪军医之类的工作。

  一个卫下面就直接设置总旗了,日常训练都由总旗负责。

  李如松也报出了自己的部队番号;

  “克虏军骑兵卫下第十五总旗!”

  两人都在基层,李如松反而觉得和朱时坤更有共同话题,也觉得亲近了不少。

  两人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李如松问道:

  “朱兄为何去安南军?”

  朱时坤老老实实的说道:

  “是我央求家兄去问了苏翰林,苏翰林说了,近些年来可能出现战事,动用大军的就只有安南军了。”

  “什么!?”

  这下子李如松震惊了。

  但是仔细一想,似乎苏翰林的预测也没问题。

  蒙古人已经被戚继光打断了脊梁,如今蒙古的可汗们,最热衷的就是和大明做生意。

  赵伦就是从大同来的,按照他的说法,留在大同军中,这十年都别想打仗了。

  自己父亲就在辽东,随着通辽棱堡建成,割断了辽东和草原的联系,加上朝廷的新火器投入,辽东女真的声势越来越小。

  按照父亲的说法,辽东日后就是“小仗不断,但是大仗没有”的状态。

  辽东的战争,大概都是治安战和剿匪战为主了。

  唯一不安宁的,可能就是西南了。

  云南黔国公府的那档子破事,体现出朝廷对于西南的控制力下降,这些年来土司叛乱不断。

  也许正如苏翰林预测的那样,以后几年如果大明还有大战,那就只能是西南了。

  李如松有些羡慕,他又问道:

  “安南军中也有骑兵吗?”

  朱时坤说道:

  “安南军也有骑兵,但是骑兵的用法和我们在武监学的不同,要从头开始学。”

  “有何不同?”

  “南方多山,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基本上不可能,所以骑兵多以哨骑为主。”

  “但西南的地形复杂,哨骑的作用非常大,如果没有哨骑的情报,步兵很难开展作战。”

  “所以哨骑反而在安南军中最为重要,很多将领都是哨骑出身。”

  “安南军中对骑兵非常重视,要学很多侦查潜伏野外行军的内容,过些日子我们还要去太行山上训练。”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这时候突然有人喊道:

  “朱世兄!”

  朱时坤回头,见到了沐昌佑。

  沐昌佑是现任黔国公的亲弟弟,原本他是要入学武监的。

  但是也不知道黔国公府用了什么办法,直接将他塞进了禁卫军中。

  这种一天武监都没读过,直接入职禁卫军的行为,让朱时坤非常厌恶。

  朱时坤只是简单的和沐昌佑打了招呼,就以军营有事拉着李如松离开。

  “朱兄,那是禁卫军的军服吗?好威风!”

  禁卫军是戍卫皇帝的禁军,日常都是穿定制的军礼服的。

  朱李二人这种基层军官,平日里为了方便训练,都是穿普通军服的,就算是他们也配发了军礼服,也没有沐昌佑华丽。

  朱时坤介绍了一下沐昌佑,又讲了他的事情,李如松脸上也露出不屑的表情。

  朱时坤说道:“李兄,你不觉得那沐昌佑很像是云南的一种动物吗?”

  “什么?”

  “孔雀。”

  “哈哈哈。”

  两人几乎同时笑出声来。

  两人最后还是分别,约定休沐日一起出营。

  等到离开后,李如松喃喃道:

  “有人死活要从云南来京师,有人却要从京师去云南,这世界可真怪。”

第363章 水师来倭

  十月十七日。

  苏泽来到东宫,今天又是给小胖钧讲学的日子。

  就在他进入明伦堂的时候,看到方士陶观正在向太子演示什么。

  陶观见到苏泽连忙上前行礼,而小胖钧也对着苏泽说道:

  “苏师傅,您快来看看这件稀罕事物!”

  苏泽走过去,只见小胖钧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罐子,罐子上伸出一个细长的圆管。

  “殿下,还是让贫道来吧。”

  陶观接过了太子手里的器械,然后掏出两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塞进了这个罐子里。

  紧接着,陶观拿起水壶,将水注入到罐子里,就见到罐子发出咕咕的声音,有气体从水中冒出来。

  陶观连忙点燃了圆管的出口,一团蓝色的火焰出现在管口。

  “苏师傅,神奇吧!”

首节 上一节 419/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