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28节

  为了心学的存续,自己必须要在内阁继续待下去!

  他原本就是意志坚定的人,要不然也走不到现在的位置上。

  只是近来有些受挫,才萌生了退意。

  现在殷士儋想明白了,为了心学的未来,他不能退!

  就在殷士儋胡思乱想的时候,内阁重臣们都看完了共议的结果。

  还是高拱首先说道:

  “本官赞同共议的结论。”

  高拱发话后,赵贞吉、雷礼也都表示赞同。

  目光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

  张居正摸着胡子说道:

  “本官不赞同。”

  “嘉峪关马政一年收入得银元不过万元,根本不足以支持陕甘学政的投入。”

  “这笔银元户部没有预算。”

  “兴办学政和开征商税是一体的,如果给陕甘开了口子,其他各省闹将起来,又要如何是好?”

  张居正说完,高拱也沉默了。

  他虽然支持苏泽的意见,但是张居正的说法其实也不无道理。

  学政和商税捆绑,也算是朝廷的国策。

  因为陕甘破例,其他省自然会不满,推迟开征商税的进度。

  而陕西对于开征商税也是比较抵触的。

  这倒不是说陕西的商业活动有多发达,商人势力多强大。

  而是陕西经常承担徭役和杂税,对于加税本能的抵触。

  没办法,从明廷西北军事力量衰落开始,陕西百姓就要承担军役,防备河套地区,这也是所谓的秋防。

  这不仅仅是卫所服役这么简单,还需要加征百姓捐税,来支持卫所的防御工作。

  这一征就是上百年。

  一直到了戚继光击溃了河套的蒙古人,这项捐税才取消。

  陕西有这样的例子在前,除非其他省份都愿意缴纳商税,否则在陕西征商税是不太可能的。

  就在张居正说完,殷士儋突然说道:

  “张阁老此言差矣!”

  “陕甘学政乃是为了防备传教!为的是陕甘百年后的安宁!”

  张居正有些疑惑的看向殷士儋。

  从殷士儋入阁以后,一直都非常低调,除了学政事务几乎不发表意见。

  就是学政事物上,也尽量避免冲突,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但是今日怎么突然脾气火爆起来?

  当然,张居正也不会让着殷士儋,而是继续强硬的说道:

  “哪一省的教育不是百年大计?殷阁老何以厚此薄彼?”

  殷士儋也没有继续和张居正争执,而是说道:

  “这件事我当入宫面奏陛下!”

  这下众阁臣的脸色都难看起来。

  阁臣单独面奏,这是非常破坏政治默契的事情。

  这等于将内阁矛盾向皇帝公开。

  而且单独和皇帝面奏,谁知道你到底说了什么?有没有说同僚的坏话?

  唐代奸相李林甫,每次在宰相们面奏唐玄宗后,都会想办法留下来独对,然后攻击其他宰相同僚,在历史上留下了口腹蜜剑的成语。

  当然,阁老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和皇帝见面的。

  隆庆朝的阁臣,都兼任皇帝经筵官的职位,可以给皇帝讲学,这个时候给皇帝吹吹风也是正常的。

  但是殷士儋公然打破这个默契,利用他和隆庆皇帝亲近的关系,强行推动陕甘学政的事情,还是让在场阁臣都不太舒服。

  特别是张居正,他心中涌起怒气,但是很快又被他压了下去。

  张居正冷冷说道:“殷阁老请便!”

  在场的中书舍人们,大气都不敢哈一下。

  这场争论,让高拱内阁连表面上的和平都做不到了。

  大明政局,又要动荡了。

第369章 江南银车入京师

  “子霖兄,出大事了!”

  沈一贯冲进了报馆,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听说了吗?鸿胪寺共议后,殷阁老回到内阁就和张阁老大吵一架,然后殷阁老就去奏请单独面圣去了!”

  苏泽听到这里脸色也一变。

  奏请独对是非常破坏内阁团结的事情,殷士儋这等于是和张居正公开翻脸了!

  听完了沈一贯打听到的具体过程,苏泽大概也明白了前因后果。

  就在这时候,罗万化疑惑的问道:

  “肩吾兄是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

  是啊,按理说如此机密的消息,沈一贯怎么知道这么清楚,他的描述绘声绘色,甚至连几位阁老的表情动作都描述了。

  沈一贯说道:

  “中书科内都传开了!”

  听到这里,苏泽更头疼了。

  中书科的中书舍人们是很重视政治纪律的,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李春芳内阁,大概李春芳会严格下达封口令,禁止中书舍人外传。

  内阁首辅如果下了封口令,又是涉及到阁臣的内讧,中书舍人就算是偷偷外传,也不可能如此公开的泄露,甚至闹到外朝人尽皆知的地步。

  高拱身为内阁首辅,又是老于政治的能臣,他是故意还是不小心?

  苏泽迅速想到了答案——肯定是故意的!

  让张居正和殷士儋的矛盾公开化,对于高拱这个内阁首辅是有利的。

  张居正执掌户部多年,这些年来改革后户部扩权,卡着财权,对各司衙门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吏部。

  张居正在内阁的时间甚至长于高拱,而且张居正也有自己的政见,和高拱并非同路。

  李春芳在的时候,两人还能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随着高拱成为首辅,这种平衡就打破了。

  暴露张居正和殷士儋的冲突,有助于削弱张居正在外朝的权威。

  这“不下封口令”,就是高拱的动作了。

  苏泽也没想到,李春芳离开后,大明内阁连表面上的和平都维持不住了。

  难道这是系统发力?

  有一瞬间,苏泽有些后悔强行通过这份奏疏了。

  但是苏泽很快就摇头。

  殷士儋和张居正的冲突来源已久,两人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分歧,是绝对无法消除的。

  而且张居正执掌财政,殷士儋又要推动学政改革,这两点必然是冲突的。

  原时空,殷士儋也是短暂入阁,后来就和高拱爆发了冲突后辞官。

  只能说殷士儋的性格强硬,和高张这两个强势阁老对上,不擦出火花才是怪事。

  接下来就看殷士儋如何说服皇帝了。

  ——

  到了次日,沈一贯再次来到报馆,这一次他带来了详细的消息。

  “殷阁老说服陛下开放河套马市,以河套马市之利助陕甘办学!”

  “殷阁老还以阁臣身份作保,他会说服陕西官员在一年内开征商税,如若不成他就辞官归乡。”

  “陛下通过了殷阁老的奏请,先从内帑拨款帮助陕甘办学!”

  罗万化听完也敬佩的说道:

  “殷阁老是真心为了陕甘百姓啊!”

  苏泽也没想到,殷士儋为了陕甘办学的事情,不惜押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但是苏泽很快就明白了殷士儋的操作。

  所谓一年一约,他能不能留任还不是看皇帝的态度。

  只要隆庆皇帝愿意挽留,殷士儋自然是可以继续留任的。

  他这个态度,也是一种对陕甘官员的施压。

  只能说殷士儋这么好的算计,就是不知道隆庆皇帝的寿数如何了。

  苏泽摇了摇头,好消息就是自己奏请在陕甘办学的建议通过了。

  系统也弹出了结算报告。

  【《火者来贡和陕甘教务共议》通过。】

  【朝廷在陕甘地区开设小学,在偏远地区教化百姓。】

  【新式教育的逐步普及,瓦解了西北某教的传教基础。】

  【某教在西北的传教受到阻碍,大量地下教会被官府捣毁。】

  【但新式教育培养的大量人才,无法在陕甘地区找到足够的岗位,陕甘地区的学子不满上升。】

  【国祚不变。】

  【威望值+200】

  【剩余威望:1290】

  苏泽看向结算报告,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识字率上升,教育普及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节 上一节 428/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