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苏泽奏疏中所说的那样,现在大明对于通讯有旺盛的需求。
大明的私人通讯也是非常发达的,两京之间来信往来密切。
对于官员来说,通讯的办法还是比较多的,主要就是乡人代送和搭驿站系统的便车。
不过自从驿站体系改革后,对于夹带私信这种事情,通政司管的严了,大部分官员通讯,就只能指望本地会馆。
会馆,就承担了邮政的功能。
遇到归乡的同乡,会馆就会让他们带一些书信回去。
但是这种民间的邮政系统自然是不好用的。
首先就是这年头旅行本身也有危险,万一送信的人没能安全抵达,那信件也就遗失了。
另外这种方法也不保密,送信的人偷看信件也是常有的事情。
另外时效性也堪忧,很多信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送达。
而且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随着大明各行各业的发展,普通人对于信件递送也有了需求。
尤其是南北二京之间,官员百姓通讯,几乎成了刚需。
这时候由朝廷出面,成立一个官府的邮政机构,几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可为什么是通政司啊!
李一元想到上一次苏泽提议给通政司改名,在通政司后加上邮递二字,怕是此子在这个时候已经计划上了吧!
想到这里,李一元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明明是前任杨思忠埋下的坑,现在却要自己来填!
李一元又问道:“苏翰林呢?”
“苏翰林留下奏疏后就走了。”
苏泽已经留下奏疏,那通政司就只能尽快将奏疏送上去,李一元知道已经无法改变,只好硬着头皮将奏疏送入内阁。
——
——【模拟开始】——
《请开南北邮政便民疏》递送到皇宫和内阁。
内阁中分为了两派,高拱支持你的奏疏,但是张居正、雷礼表示反对。
张居正和雷礼秘密联盟,共同进退。
反对者认为建设邮递体系耗费太多的资源,就算是有邮票补贴,也难以弥补初期的成本投入。
高拱则认为一个畅通的邮递体系,能够强化南北沟通,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两派无法达成共识,只能各自起草意见。
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420。】
【若要通过你的协商提案,需要支付4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自然是毫不犹疑的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1020点,请等待奏疏生效。】
看完系统的模拟,苏泽也叹了一口气。
自己这份奏疏,算是将内阁的分歧暴露出来。
雷礼竟然和张居正结盟了?
雷礼虽然不算是高拱派系的人,但是和高拱的私交不错,雷礼入阁的时候也得到了高拱的支持。
这么看来,应该是水务方面的事情,让张居正和雷礼达成了共识。
也就,水利工程是非常需要资金的,雷礼想要做事,就必须要和执掌财计的张居正搞好关系。
如今的高拱内阁,两个阵营三个派别已经初具雏形。
张居正和雷礼共同进退。
反而是内阁首辅高拱自成一派,但是靠着自己首辅身份,和张雷二人相庭抗理。
赵贞吉则游走在两派之间。
殷士儋和赵贞吉的态度差不多,但是他和张居正的争执越来越多。
党争政治的最大问题,就是凡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对,政治进入到非黑即白的阶段,所有人都要被迫选边站。
自己靠着原本的人情,加上系统在手,暂时不需要选边站队。
可自己身上的高拱弟子身份在,张居正也会反对自己的奏议。
日后推动国策的成本又升高了很多。
苏泽叹息了一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随着隆庆皇帝的身体变坏,原本团结的内阁也不复存在了。
内阁都是顶尖的人精,在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朝堂随时可能出现重大变故。
只有获取更多的权力,才能给人安全感。
越是动荡,这种极化越是严重,一直到所有人都选边站队完毕,然后就会开始一场浩大的政治厮杀。
成功者就会掌握全部权力,将自己的意志彻底贯彻下去,完整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大明内阁无法逃脱的魔咒。
好在现在的苏泽,还不需要直接面对如此残酷的厮杀。
苏泽叹息一声,看来自己左右逢源的日子也结束了,日后自己上书的阻力要变大了。
就看系统如何让这份奏疏通过了。
——
内阁。
临近过年,内阁却不像是其他衙门那样等着过年。
随着高拱日益强势,张居正和雷礼在一些议题上步调一致,高拱也感觉到了威胁。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后,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本官以为苏子霖此议妥当,内阁应该不会反对吧?”
高拱又用自己首辅身份,压着众人听从他的意见。
这霸道的做法让张居正一阵不适,他立刻说道:
“首辅大人此言差矣,邮政改革耗费不少,内阁还是应该好好议一议的。”
高拱似笑非笑的说道:
“那就好好议上一议。”
第374章 是时候升官了
张居正开口说道:
“前些日子,南直隶、山东刚刚动员民夫,开启黄河水患治理工程。”
“如今朝廷的财政紧张,实在不应该将银元花在这件事上。”
高拱皱眉说道:
“苏子霖只是要在南北二京之间设置民间邮递吧?这能耗费多少?”
张居正说起了水利事务,雷礼也出声说道:
“高首辅,水利也是苏子霖所倡议的,而且关系到百姓生机,乃是朝廷要务。”
“兴修水利不仅仅占用朝廷预算,还需要牵涉上下官员大量精力,这时候再进行民间邮政改革,朝廷力有未逮。”
高拱眯起眼睛,自从秋收过后,黄河治理的工程开工,张居正和雷礼在很多议题上都开始共同进退。
每一次张居正提出水利的事情,雷礼就会跳出来附和。
对于高拱这位从嘉靖朝经历过残酷倒严斗争的老臣来说,张居正和雷礼已经悄然结盟。
如今内阁的制度是这样的。
高、张、赵三位是全职阁臣,他们和原来的内阁首辅一样,对所有议题都可以发表看法,拥有票拟的权力。
雷礼和殷士儋则是专务阁臣,如果正常情况下,话题不涉及到他们管辖的领域,他们是不可以表态发言的。
只有和他们所管辖领域有关的奏疏,他们才有票拟权。
但是最近张居正似乎找到了一漏洞。
凡是内阁所议的事情,他就会扯上预算和水利问题,然后雷礼就会跳出来赞同张居正发言。
通过这种方法,张居正在很多议题上压制住了高拱的意见。
张居正和雷礼的结盟已成定局,这一次苏泽的奏疏,正是高拱用来试探阁臣们的态度。
高拱需要确定的是别人的态度了。
高拱看向赵贞吉问道:
“赵阁老您怎么看?”
赵贞吉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不掺和两边的斗争。
他说道:
“本官以为苏子霖所奏很好,但是既然张阁老说朝廷人力物力紧张,那就等到年后再议好了。”
高拱暗道老狐狸。
赵贞吉在内阁越发的不粘锅,好几次高张二人的冲突,他都摆出中立的态度。
高拱也感觉到了压力。
他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是仅仅靠着他一个人,很难应对张居正和雷礼的双人联合。
这些日子以来,张居正和雷礼已经联手反对了自己很多决定。
毕竟张居正和雷礼在皇帝心中同样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两人联合反对,隆庆皇帝也要考虑他们的想法。
这对于高拱的政治威信,也是不小的打击。
看样子赵贞吉是没办法拉拢了,他也不准备在这场内阁争斗中选边站,高拱的目光放在了殷士儋身上。
其实高拱和殷士儋的关系也一般。
特别是在高拱推广实学后,作为心学宗师的殷士儋,和高拱在学术上也有巨大的分歧。
但上次陕甘教育议后,殷士儋和张居正正面冲突,高拱也尝试拉拢了一下殷士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