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36节

  高拱也用上了张居正的办法。

  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建立民间邮政需要识字人才,建设邮递体系也需要专业的人才,殷阁老您也说两句吧。”

  高拱的转折要比张居正生硬,但谁让他是首辅呢?

  高拱发话,将殷士儋也拉入到了这场讨论中。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殷士儋的身上。

  高拱将殷士儋拉进讨论,显然是向殷士儋示好。

  张居正也看向殷士儋。

  上次殷士儋推动陕甘教育议后,张居正很自然的对殷士儋进行打压。

  最典型的就是礼部的预算更难批了。

  殷士儋自然也明白,这是自己强行推动陕甘教育议的后果,但他还是推着礼部推动陕甘小学的筹备事务。

  当然,张居正还是明白大局为重的,而且各省的学政经费是早已定下来的,户部也卡不了太久。

  表明态度后,两人的关系也暂时缓和下来。

  但是现在高拱伸出手,殷士儋的态度就变得很重要了。

  如果殷士儋接受高拱的拉拢,那内阁就会变成二对二的局面。

  占据首辅名分的高拱,就会重新获得主动权,占据内阁的话语权。

  殷士儋的内心也在犹豫。

  其实和他高拱的关系也不好。

  高拱推动实学,但是殷士儋是心学宗师,两人在学术上就有很大的分歧。

  但是殷士儋和张居正的冲突更大。

  殷士儋简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

  “本官以为高阁老所言妥当,水利事务是朝廷要务,但是建设两京民邮,同样也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苏子霖也只是要在两京繁华地区试行,朝廷可以命令通政邮递司试行,识字人员也可以由礼部选派。”

  殷士儋说完,张居正低下头。

  高拱则立刻说道:

  “殷阁老所言妥当,既然既然这样,内阁各自票拟,请陛下定夺吧。”

  随着众阁臣分别写上自己的意见后,苏泽的奏疏就这样送入宫中。

  但是内阁之中,针锋相对的两派已经初具雏形。

  这一切赵贞吉都看在眼里。

  其实以往在隆庆皇帝身体好的时候,内阁也不需要这样拉帮结派的。

  隆庆皇帝虽然优柔寡断,但最终还是会吸取正确的意见,遇到内阁有分歧的时候,也会召见相关大臣,听从各方的意见。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身体还不错的情况下。

  而随着隆庆皇帝的身体转差,皇帝对于内阁的奏疏不再认真的阅读。

  皇帝只会看内阁中的支持票数,按照内阁的多数意见来执行。

  这也是高拱和殷士儋能放下学术上的分歧,也要联合在一起的原因。

  果不其然,等到了下午的时候,宫内就传来消息,皇帝批准了苏泽的奏疏。

  ——

  坐在报馆中的苏泽,也看到了系统弹出的结算报告。

  【《请开南北邮政便民疏》通过。】

  【教育专务大臣殷士儋最后支持了你的奏疏,内阁票拟意见二比二,赵贞吉弃权。】

  【高张内阁的分裂已经表面化。】

  【由通政邮递司负责,南北二京之间的民间邮递系统组建。】

  【民邮系统吸纳了部分识字人口,邮政系统拉近了南北差距。】

  【大明邮政成为近代邮政业的开端。】

  【通政邮递司发行的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邮票,极具收藏价值。】

  【国祚不变。】

  【威望值+200】

  【剩余威望:1040】

  就在苏泽看完报告的时候,沈一贯冲进报馆说道:

  “子霖兄,你的奏疏通过了!”

  沈一贯看到苏泽的表情,忍不住问道:

  “子霖兄你的奏疏通过了,怎么还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罗万化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苏泽说道:

  “内阁的分歧是越来越大了。”

  苏泽也有些迷茫。

  自己使用系统,强行通过这些奏疏,是不是加剧了内阁的裂痕?

  沈一贯也沉默了。

  作为“消息灵通人士”,沈一贯自然是知道内阁的分歧的。

  内阁的争斗,会影响到其他的衙门,最终影响到整个大明官场。

  鸿胪寺就是一个例子。

  这些日子,有关大同马市的弹劾也逐渐多了起来。

  大同马市是鸿胪寺主导的项目,执行了这么久,自然也出了不少问题。

  但是以往还能就事论事,现在攻击逐渐转向了王世贞这位大鸿胪身上。

  沈一贯猜测过原因,这大概是因为在陕甘教育之议上,王世贞支持了殷士儋的缘故。

  这些人未必是张居正亲自授意的,但是党同伐异,弹劾王世贞给其他官员做做样子,张居正应该也不会反对。

  在这种局势下,也不乏想要靠着冲锋陷阵上位的野心家。

  沈一贯想到苏泽的身份,开口问道:“子霖兄怎么看?”

  苏泽也有些茫然,如今他靠着金手指,还能在继续保持中立,不介入两边的斗争。

  可是随着党争加剧,他的师相高拱,必然要团结所有的力量,那还能容许自己游离在外吗?

  苏泽无法给出沈一贯答案,只能沉默以对。

  这神仙打架,素来都是小妖怪遭殃。

  罗万化也沉默了。

  这些日子,他为了报社一直在学习政治,但就连苏泽和沈一贯都对未来迷茫了。

  罗万化突然说道:

  “两位兄台想这么多干嘛?这朝廷总是要人做事的,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沈一贯苦笑说道:

  “一甫兄,这做事哪里这么容易?如果是以前,子霖兄这份奏疏在内阁不会遇到阻力,这一次若不是殷阁老出手相助,陛下也不会御准子霖兄这份奏疏的。”

  罗万化却执拗的说道:

  “忧这忧那,吾等又能改变什么?”

  “此时只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了。”

  苏泽喃喃说道: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沈一贯也跟着说了一句,也觉得这句话充满哲思。

  苏泽也想明白了,高拱和张居正的权力斗争,并没有对错之分,而是两个政治强人,必然会产生的碰撞。

  原时空没有自己,双方不也在隆庆皇帝驾崩前后斗的不可开交吗?

  既然没有参与到高张权力斗争中的打算,苏泽决定还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一步一步推动计划中的改革。

  沈一贯突然说道:

  “子霖兄,其实朝中也有不少官员,不想要参与内阁的党争,只想要好好做实务。”

  “比如大鸿胪就是这样,他也没有站队的想法,但是又被时局胁迫。”

  “子霖兄,如果我们能拉拢一批这样的官员,守望互助,是不是能在内阁之争中,争得一分生机?”

  这是要搞不结盟运动?

  苏泽看向沈一贯,不愧是原时空入阁的人,沈一贯在官场历练多年,果然是有政治天分的。

  苏泽点头说道:

  “那就劳烦肩吾兄,团结一些不愿意卷入阁臣争端的中下级官员,大家可以守望互助。”

  紧接着苏泽又补充了一句道:

  “肩吾兄要选一些认真干实务的官员。”

  沈一贯立刻说道:

  “子霖兄放心!我明白这个道理!”

  ——

  十二月十五日,隆庆皇帝突然下旨,在下个月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召开正旦大朝会。

  正旦大朝会,就是每个月一日的大朝会。

  在洪武朝的时候,这相当于大明朝廷每个月的例会,朱元璋会在正旦大朝会上讨论朝政,询问各司具体的工作。

  但是从朱元璋往后,正旦大朝会的作用不断削弱。。

  特别是从朱祁镇继位后,刚继位的朱祁镇年纪小,朱祁镇无法议政,于是就正旦大朝会的议政内容限定为八件,全部都由阁臣拟定。

  历代皇帝再减,等到了嘉靖继位的时候,已经改为五件,正旦大朝会彻底沦为礼仪性质的表演。

  苏泽在穿越后的第一疏,就是取消了正旦大朝会。

  正月初一的正旦大朝会,已经三年没有举行过了,今年突然要办,苏泽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首节 上一节 436/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