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43节

  都察院是太祖朱元璋亲自设计的纠察机关,也有一套和其他官署衙门不同的制度。

  每一个都察院的御史,入职后都有自己的印章,都察院御史可以随时上书弹劾大臣,这就是都察院的纠察权。

  当然,这个权力已经被苏泽用考成法限制了很多了,如今都察院不能风闻言事,必须要递交证据才能弹劾大臣。

  除此之外,都察院还有两种弹劾方式。

  一种是联道弹劾。

  督查御史按照大明十三道一一对应设立,每一个道还有各自的“道御史印”,由一个道的资深御史,也就是该道御史中年资最深的御史保管。

  如果一个道的御史都联合起来上书弹劾,加盖“道御史印”,就是联道弹劾。

  这就是非常有力的政治事件了,被弹劾的官员一般就要上书请罪自辨了。

  接下来就是这次的,十三道御史全部都联合起来,加盖了都察院的大印,这就是联院弹劾了。

  这就是巨大的压力了,这时候阁部重臣如果被弹劾,都要上书请辞,暂时交出权力,这叫做“避位待参”,也就是让出自己的位置等待被弹劾。

  这套体系其实本来也是不错的政治设计,通过官职不高的都察院,可以制约到最顶级的官员,也可以对高级官员形成监督。

  但是这套方法还是被玩坏了。

  这个系统有一个BUG,就是都察院可以不停的上疏弹劾。

  都察院御史很快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瘫痪内阁。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过几次,最严重的一次都察院瘫痪了内阁长达两个月,最后还是皇帝出手,更换了时任左都御史,才压下了那次朝争。

  这也是内阁首辅都要控制都察院的原因。

  但是高拱上台时间不长,而且他长期执掌吏部,在官员中的人缘也不太好。

  加上都察院被苏泽长期打压,也让高拱放松了警惕,没有及时清理都察院。

  而这一次皇帝病情的事情,确实也是朝野关注,都察院也占据了大义。

  所以高拱才被偷袭得手。

  但是都察院本身也不止这么一个BUG。

  要联院上书,需要集齐十三道资深都察御史的大印之外,还需要王廷这个左都御史的大印。

  而大明朝也有一个规矩,一旦官员下野,部门大印就要封存,等待继任者到任才能启用。

  苏泽知道,这位左都御史早就有辞职的意思了,既然这样,那苏泽自然也乐意帮他一下,让他在这个时候辞职下野。

  只要王廷这个大司宪下野,那都察院的大印就要被封存。

  那以现在朝局的混乱程度,想要迅速选出一任新的左都御史,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只要解决了联院上书的问题,以高拱的手腕和能力,肯定能收拾都察院的。

  这下子苏泽也明白高拱为何要先改革吏治,完成制度改革后再进行财税改革了。

  大明的官僚体系的BUG实在是太多了,想要做事实在是太难了。

  堂堂内阁首辅,高拱这个时候隐瞒皇帝的病情,在政治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事情,也会被都察院攻击。

  那如果是更大规模的改革,各种明里暗里的抵抗就更多了。

  如果不能理顺官僚体系,仅仅靠个人的手腕和威望进行财税改革,那就是原时空张居正的改革结果。

  一条鞭法的改革在张居正手里是成功的,但是他死后立刻被反攻倒算,原本试图减税的改革,反而增加了民间赋税,失控的官僚体系一路狂飙,最后坠向深渊。

  《苏泽弹劾王廷奏疏》

  弹劾奏疏的格式固定,写上谁弹劾谁就行了。

  而弹劾的内容也简单,无外乎王廷担任左都御史无所作为,尸位素餐,都察院风气不正之类的话。

  等写完之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苏泽弹劾王廷奏疏》递送内阁。

  高拱正在被都察院弹劾,避嫌不能发表意见,内阁交给张居正主持。

  张居正强烈反对你的奏疏,认为在如此朝堂动荡的时候,不能随意处置大臣。

  赵贞吉和雷礼没有表达意见。

  殷士儋想要支持的奏疏,却被张居正以“此非教育务”也,驳回了他发言的权利。

  最后内阁形成以张居正为主的一致意见,反对你弹劾王廷的奏疏。

  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270。】

  【若要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5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自然是毫不犹疑的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770点,请尽快完成上书,等候奏疏生效。】

  苏泽看着模拟结果,如果自己没有系统,这份奏疏在内阁就要被拦住了。

  如果没有金手指,自己根本没办法和这帮老狐狸斗。

  还得练啊!

  ——

  内阁。

  高拱被都察院院联弹劾后,高拱立刻上书归家待参。

  张居正接手了内阁的工作。

  就在这个时候,通政使李一元带着苏泽的奏疏,来到了内阁之中。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张居正也仿效高拱,咳嗽了一下说道:

  “诸位阁老,苏子霖这份奏疏,大家议一议吧。”

  苏泽这次奏疏很短,众人很快就看完了。

  在座的都是政治斗争的老手了,苏泽这一招都能看得明白,这是苏泽出手帮助他的师相高拱了。

  张居正此时也有些后悔。

  他后悔的是,当时李一元奏请让苏泽去通政司负责邮政的时候,自己为什么不阻止。

  现在让苏泽到了通政司这个要害部门,高拱是如虎添翼了。

  看来去通政司是苏泽自己选的,此子当真是谋划深远啊。

  只可惜!

  张居正收起杂乱的心思,这道奏疏必然不能通过。

  张居正等大家都看完了之后,这才说道:

  “本官以为朝廷正值多事之时,苏子霖弹劾左都御史,会引起朝廷更大的风波。”

  “本官反对苏子霖这份奏疏,左都御史王廷是要保的。”

  张居正说完,他的目光就落在了赵贞吉的身上。

  这是朝廷的人事,所以雷礼和殷士儋是不能发表意见的。

  高拱已经归家待参了,那内阁中能反对自己的,就是三辅赵贞吉了。

  只要赵贞吉保持沉默,那内阁就能达成一致意见。

  而如今隆庆皇帝这个情况,只要内阁能达成一致,皇帝肯定是不会同意苏泽的奏疏。

  赵贞吉皱着眉。

  赵贞吉不喜欢高拱,但是他同样不喜欢张居正。

  看到赵贞吉沉默,张居正就准备一锤定音,这时候殷士儋说道:

  “且慢。”

  张居正看到殷士儋准备表态,他立刻打断道:

  “殷阁老,此非教育务。”

  这下子殷士儋的脸色涨红,张居正这么说等于直接打脸了!

  张居正等于说,这不是教育事务,他这个教育专务大臣没有资格发言!

  殷士儋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张居正却依然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这下子就连赵贞吉也有些看不过去了。

  赵贞吉说道:

  “张阁老,朝廷纲宪大事,难道殷阁老都不能发言吗?”

  张居正看向赵贞吉,就连雷礼的表情也不太好看,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过于独断专行了。

  张居正也开始反省自己,如果是别人的奏疏,大可以让殷士儋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不让他署名就是了。

  也许是事关苏泽,这让自己失态了。

  张居正咳嗽了一下说道:

  “赵阁老说的没错,那就请殷阁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吧。”

  这时候目光又落在了殷士儋的身上。

  经过这么一场风波,又是一阵子时间过去。

  内阁中陷入到沉寂之中。

  其实本来殷士儋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虽然和高拱结盟,但是苏泽突然弹劾左都御史王廷,其实也不占什么理。

  殷士儋表示一下支持,也就算是能向高拱表态了。

  但是张居正如此蛮横的作风,让殷士儋彻底不满。

  不知道为什么,殷士儋突然灵光闪现。

  他喊来自己身边的中书舍人,交代了对方一些事情,接着就继续保持沉默。

  就在张居正的耐心快要消耗完毕的时候,殷士儋身边的中书舍人回到内阁。

  他附耳在殷士儋边上说了几句,这下子殷士儋的眼神都亮了。

  他回头看向张居正,这让张居正感觉到了不妙。

  殷士儋清了清嗓子说道:

  “刚刚本官派遣中书科去打听了。”

  “都察院并没有举行开衙仪式,今日左都御史王廷也是在家称病的,没有去都察院。”

首节 上一节 443/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