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儋说完,整个内阁都沉寂了下来。
赵贞吉立刻说道:
“既然都察院没有开衙,那都察院的大印是什么时候盖的?”
张居正这下子明白完蛋了。
左都御史王廷经常称病,但有时候都察院又需要官印,所以都察院内有很多空印的奏疏。
张居正也没想到,这帮御史竟然如此不周密!
空印可不是小事情!
明初有一个大案,就是“空印案”。
为防官吏贪污危害朝纲,朱元璋规定,地方官府每年须派计吏前往中央户部,核对包括田赋、税收及军事开支在内的财政收支。
户部审核后,遇有钱粮不符合之处,就要驳回重新填造。
但省府到户部的路途遥远,所以上计吏多持空印文书,若遇到户部驳回,随即改正,此种行为成为当时惯例。
洪武九年,朱元璋核查全国财政收支的账册,发现预先盖印空白账册之事,对此大为震惊,认定地方官员会借此贪污钱粮,遂下令严惩,将主印官员皆处死,辅佐官员以下杖打一百。
这件事成为明初大案,这之后各级衙门对于印章的管理都非常严格。
而因为管理印章不严被罢官的官员也相当多。
王廷为了方便自己请假,但是又怕被下面的御史打扰,所以准备了很多加盖了都察院大印的空白奏疏在都察院。
这样做其实也是正常的,反正王廷也无法控制都察院,他在不在都察院,面对这类奏疏也只能盖章。
但是你的奏疏是正月十六上的,正月十六都察院连一个开衙的仪式都没有,大印还都被封存着,就用空印的奏疏来弹劾当朝首辅!
殷士儋说道:
“老夫之前看都察院的弹劾奏疏,都察院的大印和其他的印章颜色不同,原来是盖章的时间不同。”
“左都御史王廷保管官印不利,留空印在院内,视朝廷法度官印于儿戏!”
“本官也要上书弹劾他!”
到了这里,张居正也明白,都察院这次是大势已去。
因为“空印案”的缘故,官印问题是朝廷的大事。
虽然现在不会因为空印杀官员了,但是罢官是肯定要罢官的。
历史上,仅仅是因为盖错印章,而被罢官的大明大臣都有不少。
王廷不仅仅是盖错印章,而是在都察院留下空印,那苏泽弹劾他“尸位素餐”,那也不为过了。
甚至不仅仅是王廷,就连那些联署上书的资深御史,他们使用空印奏疏,也要受到惩罚。
这场针对高拱的出招,竟然就被苏泽轻易化解了!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张居正也不再犹豫,他说道:
“左都御史王廷保管官印不利,苏子霖所奏无误,本官也支持他弹劾。”
就这样,内阁发生逆转,四位阁臣全部支持弹劾王廷,殷士儋又让人附上了证据。
就这样,苏泽一份奏疏,左都御史王廷倒台,都察院也瞬间落入下风,高拱很快就要重新回到内阁。
张居正暗暗叹息,经过这件事,高拱必然会清理都察院,换上几个他信任的资深御史上去。
这样一来,这一招院属弹劾的招数就无法再用了。
不过张居正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既然这次的进攻被挫败了,那就准备下一轮好了。
张居正环视了一圈,又说道:
“但都察院乃是台宪总纲,如此多事之秋,也需要都察院弹压官场。”
“所以王廷去职之后,都察院还是需要一个掌舵的人。”
张居正清了清嗓子说道:
“本官建议佥都御史,应天巡抚海瑞回朝,执掌都察院,诸位以为如何?”
第380章 我在大明做考官
张居正说完,在场众人只能赞同。
张居正说的没错,在这么重要的时候瘫痪都察院,确实不合适。
但是这个人选?
海瑞是佥都御史,在应天巡抚的任上颇有建树,其实是可以升官了。
再往上,就是副都御史了。
如果王廷罢官,原本都察院的右都御史也空缺,那副都御史就可以执掌都察院。
只能说张居正这个提议很难让人拒绝。
都察院的一把手是需要廷推的。
但是以皇帝的现状,以及内阁现在的分裂情况,怕是很难廷推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那王廷去职之后,都察院会长期处于一个没有大司宪的状态。
那如果要保持都察院的稳定,就需要一个很有威望,能镇得住场子的副都御史。
任命副都御使就不需要走廷推的手续了。
海瑞名满天下,是先帝亲口认证的“大明神剑”,他是绝对能镇得住场子的。
但是海瑞这样的人,肯定要和高拱起冲突的。
海瑞刚正不阿,高拱如果要插手都察院,必然要和海瑞针锋相对。
而都察院本身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换上海瑞这样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副都御史,高拱如果再进行一些政治操作,也要面临都察院的压力。
高拱是内阁首辅,又做过多年的吏部尚书,在吏部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海瑞,一旦王廷去职,那高拱可以推举自己的人来执掌都察院。
那被动的就是张居正了。
所以张居正在高拱返回内阁之前,将都察院送到海瑞手上。
海瑞和任何政治派别都不是一条心,这对于张居正反而是有利的。
高,实在是高!
在场的三位阁臣都是人精,只能说张居正的政治嗅觉太敏锐了,这样就给出一个不容让人拒绝的提议,又给高拱埋了一个雷。
——
【《苏泽弹劾王廷奏疏》通过。】
【左都御史王廷,因为保管官印问题,被皇帝罢黜了职位。】
【隆庆皇帝顾惜老臣身份,保留了其待遇,允许王廷归乡。】
【张居正立刻举荐应天巡抚海瑞为副都御史,隆庆皇帝批准了他的奏疏。】
【海瑞返回京师,以副都御史身份执掌都察院。】
【国祚不变。】
【威望值+500】
【剩余威望:1270】
张居正的反应这么快?
立刻提议让海瑞出任副都御使?
都察院有了海瑞执掌,到底是福是祸?
苏泽也不知道。
海瑞的政治立场是非常鲜明的,他能和高拱平安相处吗?
苏泽摇头。
政治家和清官是两个物种。
原时空,张居正执政后,也没有重用海瑞。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政治家需要权衡利益,他们在达成目标之前会使用手段,为了达成一些长期的政治目标,也需要一些政治操作。
政治本身就是肮脏的。
所以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对于政治家的态度都是,“你可以坏,但是不能菜。”
但是清官又不一样了。
海瑞是眼中容不得一点沙子的。
最简单的一个分歧就出现了。
高拱要控制朝局,必然要插手都察院。
而在海瑞看来,宰辅要插手都察院,这是在破坏大明的监察体系,他是一定会反对的。
张居正真是好手段啊!
引海瑞入朝,又给政治格局增加了变数。
这样一来,高拱和张居正,谁也无法控制都察院了。
只能说,高拱凑上张居正这样的政治对手,也是有福了。
算了,身为门生,苏泽也已经帮了高拱一把了,接下来也要看高拱自己的手段了。
——
正月十八日,皇帝正式下旨,罢黜了因为保管官印不利的左都御史王廷。
紧接着皇帝又派遣宦官,去高拱府上慰问,重新请高拱返回内阁。
但是同时,隆庆皇帝又给南京发去圣旨。
佥都御史,应天巡抚海瑞升为副都御史,立刻返回京师就任。
紧接着隆庆皇帝又出现在左顺门外,远远的见了一下三品以上和科道官员,证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打消了高拱“隔绝中外”的嫌疑。
至此,这场因为正旦大朝会引发的政治风暴,终于停歇。
当然,这场政治风暴也有余波。
因为王廷的空印案,吏部又从都察院的奏疏入手,找到了了都察院五道资深御史的用印问题,随之也处罚外调了五人。
这算是高拱对于都察院冷枪的回应,也打破了都察院内的平衡,让联院弹劾再也没办法发生了。
不过高拱对于都察院的调整也就到此为止了。
没办法,继任者是海瑞,没有皇帝的全力支持,高拱如果现在清理都察院,那就是和海瑞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