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知是否真心实意,可却顺耳多了,李显穆又望向其余众学子。
众学子眼见李显穆脸上怒色减少,顿时心中知晓此法有效,既然不能以圣人之道逼迫,那就以情动人,天下学习理学的学子那么多,李显穆难道还真的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让无数学子不得在举业上施展吗?
“本官曾经听过一句俗语,叫做听风就是雨,现在看来就是你们这些了。”
李显穆感慨道:“废理学而立心学,这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谣言,本官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本官的同僚也没有听过。
这等大事。
你们为何会觉得是本官区区一个礼部侍郎所能够主导的?
就算是陛下想要废理学而立心学,也要召集一众大臣商议,不说当今圣君,就算是汉武帝想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要和诸多大臣商议过后,而现在你们居然相信,一个礼部侍郎能够做下这么大的事。
本官觉得,你们这种智力,还是不进官场为好。”
最后一句是纯纯的蔑视,可却没有丝毫嘲讽的意味,而满是真心实意,这更让众人破防。
可李显穆的话是那么明白,废理学立心学,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李侍郎,你方才所言可是真的,真的没有废理学立心学之事?”
“自然没有,就算你们不相信本官所言,也该想想方才本官说的,这本波及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数十万士子的大事,陛下就算再信任本官,又怎么可能冒着社稷动荡的风险,让本官一言而决。
但凡你们愿意多想一想,今日就不会闹到本官车前,让京城百姓看这么一出笑话,枉你们还是国子监的学子,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材,真是让人失望。”
方才那个学子脸色已经升起了冰冷的愤怒,他出身贫寒,费了很大的力气、凭借无数的运气,才走到这里,来到国子监,他一定要考上进士,才能报答乡里,所以听到此事后,一时被恐惧所蒙蔽。
可现在他回过神来,心中满是懊悔,又对那借刀杀人的幕后之人有最深的愤怒,强行压抑着,振声问道:“李侍郎,无风不起浪,学生相信不可能无端会有这般流言,却言之凿凿,不知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
李显穆再次望了这个学子一眼,这是个人才啊。
而且每次都能问到点子上,“本官的确是准备弘扬心学,毕竟让圣人之学束之高阁,亦或只作为家学,实在是太过于浪费。
于是准备在永乐十一年的各省乡试以及永乐十二年的会试上,允许考生从朱子语录或者传世录中挑选作答。
学生认同哪个就选择哪个作为答案,或者说懂哪个就用哪个。
所以不是废理学而立心学,而是并行,朱子是圣人,李子也是圣人,两位圣人的学问,愿意学哪个,全看士子自己的想法。”
李显穆这番话说罢,在场士子就已经彻底明白了,流传的谣言和真实差的太远了!
堪称天壤之别!
虽然李显穆这也是明显的在推行心学,但并不是强制手段,那寒窗苦读十年的士子,依旧可以用理学来参加科举,而那些学习了心学的士子,也能通过最擅长的心学来入仕。
伴随着心学士子的人数越来越多,李显穆的改革反而是顺应时势的,是一种包容各方的举动。
虽然那些理学的究极保守派必然会大为不满,日后还有波折,可至少对于这些只为了科举的士子而言,已然没有必要再围攻李显穆。
“只是不知这谣言怎么会流传出去,这件事只在礼部之中和内阁中有所传言,可内阁同僚都知道事实,难道是礼部中有人语焉不详将此事泄露?”
李显穆面色缓缓阴沉下去,“不知诸学子是从哪里得知了这等消息?”
这下轮到众士子懵了,他们感觉自己貌似碰触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成为某些人的马前卒。
有些人后知后觉,有些士子甚至已经感受到浑身寒意彻骨,这其中事情貌似太大了!
第180章 烽火重燃!
皇城宫道。
宫墙高耸朱红巍巍,不时有禁卫在其上闪过身影,宫道中李显穆和杨荣快步并行,杨荣脸上带着沉凝之色,李显穆面无表情。
“真要对胡英出手吗?”
杨荣沉声道:“明达你在街头激辩之事传开后,胡英并未有太多惊慌之色,怕是有后手。”
李显穆从容道:“引导士子本就是他的缓兵拖延之计,这些时日以来,大明各地传回的消息,必然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你的意思是?”
“当初我父亲在时,便已经有心理之争,当时因心学刚刚发迹,且父亲一人横扫诸生,又没有触动最根本的利益,于是暂时压住。”
李显穆为杨荣讲述着当时无人所知的秘闻,“父亲当时没有直接发动最惨烈的学术争斗,有两个原因。
一是准备借着理学的皮,先以儒门圣人的身份发展心学,就如同汉朝今古文之争,今文强势斗倒了其他百家,最后却在今古文之争中,一败涂地。
二是希望能借此缓和,先入文庙占住圣位,理学有程朱二圣,若心学在文庙中没有圣位,日后必然难以争斗。
这二者皆是为心学奠基。”
杨荣震惊愕然,没想到其中竟然有这么多算计,回过神来却觉得颇为合理,若非如此必没有心学今日的发展,李显穆也不会那么简单就能从诸生手下脱身。
“既然李忠文公有这等周密的安排,明达你又为何掀起如今之乱象呢?”
“因为如今形势已然再次发生了改变,过去这些年心学所吸引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是本来就极其认同心学、排斥理学的人,二是已经过了科举,不再需要学四书五经的进士,希望在政治上向我靠拢,于是在有意识的向心学靠拢。”
杨荣微微颔首,他就属于第二种,在政治上渐渐站队到了李显穆这里,自然而然就渐渐接受了心学,因为进士已经度过了科举,不再需要学朱熹的四书五经,有了我注六经的自由。
李显穆沉声道:“可进士的数量还是太少。
而那些认同心学、排斥理学的士子、士族,渐渐已经到了科举的年纪,如果不能为他们打开上升的渠道,那为了举业,他们就不得不离开心学的阵营。
不仅如此,如果心学一直不能成为大明科举官方标准的一部分,那下场就和那些诸子百家是一样的,一个不能用来做官的学问,注定会被抛弃!
所以,并非我要改变父亲的安排,而是局势走到这一步,大势推着我必须向前。
就算……
与天下为敌!”
声音轻轻在宫道中回应,杨荣抬头望着那被宫墙隔开的天空,方寸之间有锋锐逼人,一股意气缓缓自心中升起,“干了!不就是个礼部尚书!”
“昨日我已经让我大哥往南直隶去一趟,胡英的那个儿子当初在南京时,就听闻多行不法,他在京城做官甚至都没有带过来,大概率是担心在京城惹出什么祸患来。
陈文忠公和我说过些有关于胡英之事,如今恰好能用上,且看他教子无方之事大白于天下,还有什么面目。”
陈文忠公就是陈英,当初胡英攻讦李显穆后,陈英就有意识的在注意这方面,果然让他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如今李显穆便让大哥李芳往南直隶走一趟,把人证、物证都取来。
“南直隶……”杨荣沉吟。
李显穆摆手自信道:“自从我巡抚江南后,南直隶局势便大为不同了,我在那里颇有一些人可用,子荣不必担忧。”
二人将身份腰牌亮出后,太监将宫门尽头的门打开,顿时豁然开朗,从文华门走进,径直向华盖殿而去。
甫一入殿,皇帝人还没看见,便听到爽朗笑声,“进入礼部还不到半月,便给朕造出了如此大的‘惊喜’,真不愧是你啊,李显穆。”
话音落罢,李显穆方才看到皇帝朱棣正一手扶着腰间玉带,一手拿着份奏章,立在殿上笑望着他。
“这是臣应该做的。”李显穆直接认领功劳。
杨荣闻言一愣,不敢置信的望向李显穆,兄弟你也没说要这么干啊?
朱棣更是直接气笑了,径直将手中奏章扔过来,“礼部尚书胡英弹劾你欲要湮灭圣人之学,说你不敬圣人,那些奏章都是弹劾你的,你这次可真是惹了大祸了。”
奏章飞来李显穆眼疾手快一把擒住,打开一看果真是胡英的弹劾,内容则是不敬圣人,不尊经典,为一己私利欲要祸乱国家科举,完完全全的理学保守派口吻,说的大明仿佛要国将不国,说的儒家道统仿佛要毁于一旦。
“陛下,这可不是攻讦臣啊。”李显穆平静的将奏章握在手中,从容回道,“这是攻讦先父的大道,甚至想要否认先父的圣位。”
文庙和武庙,不是进去就万无一失的,既然是因为政治因素而选入,自然就会因为政治因素被踢出来。
这些保守派并不傻。
这些年来不是没有其他学问挑战理学的地位,可最终都失败了,心学虽然更精妙,但社会科学这种文科,从不是只看谁精妙的。
心学无论从人数上、声势上,都远不如发展一百多年的理学,即便算上那些主张共存的开明理学家,依旧不如保守派强大。
可心学却是特殊的。
因为心学真正的倚仗不是学问本身,而是身处文庙中的李忠文公李祺。
这尊圣位给心学铸就了圣人之学的光环。
这让心学从根本上有了本质不同。
李显穆在朱雀大道上能一言喝退国子监诸生,就是依靠圣人之学的招牌,让诸生不敢冒犯。
一旦李祺圣人的地位遭到质疑,并失去圣位,那心学瞬间就会迎来巨大的打击。
一蹶不振不至于,毕竟依旧有李显穆在,但极有可能要等到李显穆真正威压天下时,再利用强大的政治权力,去强行推进此事。
那么做就落了下乘。
朱棣也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看不出心中所想,“朕知道,只是你惹出来的麻烦,总要自己去解决,有关圣人的事,朕不好插手,给不了你什么帮助,你明白吗?”
杨荣何等聪慧,立刻就意识到,皇帝心中是站在他们这边的,但碍于身份,必须保持一个不偏不倚的态度。
否则皇帝下场拉偏架,局势就完全不同了。
但皇帝说这些,本身就是拉偏架,否则这么多人上奏弹劾李显穆,李显穆哪里扛得住,换一个人可能直接就被贬黜了。
“道理是不辩不明的,心学到底是不是玷污圣道,也不由他们嘴上说便能定罪。”李显穆依旧从容,在决定要推心学时,他心中早已经有一整套的应对方法。
“汉朝的儒生出将入相,构建了天下一体的大一统思想,让汉朝没有如同秦朝那样分崩离析。
宋朝的儒生……陛下认为朱子的理学如何?”
“这……”朱棣觉得有点懵,我又不是儒生,当初虽然读过些书,但也没有深入学习过,这些学术上的事情,你问我干嘛。
沉吟了一下后,按照世人所称赞的说道:“既然过往那些儒生都拜倒在朱子的学问下,总该是有可取之处的。”
李显穆拢起了手,抬头望着华盖殿高高的顶,无数繁复的花纹在眼前绽放。
幽幽道:“是啊,从唐朝崩毁后,宋朝的儒生创造出了各种学派,最后争了三百年,才出现了理学。
怎么会一无是处呢?”
李显穆明明在称赞理学,可朱棣却觉得他未尽其意,言语深处有深深的蔑视,那种感觉一闪而过,朱棣甚至觉得只是错觉,便听到李显穆再次幽然道:“只是微臣时常在想,汉儒至少保住了汉朝四百年江山。
可理学既保不住宋朝残破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胡虏散落的百年之运。”
朱棣脸色微变,杨荣也瞠目结舌,李显穆的视线从顶上收回,重新落在皇帝身上,平静、从容,没有批评,也不激烈,只淡淡道:“在宋朝、蒙元,它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沉默。
华盖殿上一时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不要说王朝兴亡和儒生无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生就成为了各王朝的统治阶层,那王朝兴亡怎么会和儒生无关!
“先帝尊崇理学,希望能够让大明千秋万世,可微臣很是疑惑,自理学诞生以来,还从未证明过它能让王朝千秋万世,那股傲然天上之学,自认天下至理的错觉,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蔑然!
至高的蔑然!
————
永乐十年,明朝心学代表人物李显穆,利用礼部侍郎掌握科举、教育的优势地位,试图使心学成为科举官方教材之一,由于和保守派领袖之一胡英的政治冲突,导致这项改革在极短时间内失控,彻底演化为对理学垄断科举教材的进攻,并迅速席卷了明朝诸省,成为永乐年间最激烈的斗争之一!——《文化史》
第181章 宋儒?明儒!
朱雀大道上李显穆喝退诸生,最后那一句“难道礼部中有人将此事泄露”,可谓亮出了利剑,但凡知晓些内情的,便知道李显穆直指礼部尚书胡英。
不等外人猜测,礼部尚书胡英已经直接上书弹劾李显穆,附从他上书的有数十人。
说他——
“以假术妄图替换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