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走了一遭后,尔朱荣就带军原路返回。
从高羽的视角来看,尔朱荣这么折腾一圈,感觉更像是在向汾州这边没有被叛军所袭扰区域的郡县太守、令史等人秀肌肉。
让汾州之人知晓尔朱氏的强大,若日后叛军来袭,汾州之人定会向尔朱氏求援,尔朱氏便有机会不需要朝廷的诏令,便能将手伸进汾州。
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
派遣尔朱兆、尔朱天光等人前来即可,为何非要亲自带兵前往呢?
高羽总觉得是有些许消息,他并不知道,尔朱荣这样做必然是有原因的。
嘚嘚嘚。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几名游骑快马飞奔而来,到尔朱荣面前后翻身下马呈上信封,尔朱荣将信封拆开一看。
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好,好,好。”
尔朱兆不由询问,“何事令天宝这般欣喜?”
尔朱荣却没有将信封给他,反而是先给到高羽的手中,“二郎且先看看。”
高羽接过信封,大脑便立马迎接了一波高密度信息的轰炸,这封信是留守秀荣的尔朱世隆送来的,是近期消息的汇总。
柔玄镇人杜洛周已攻取燕州全境,正带兵准备前去攻打幽州。
丁零人鲜于修礼,于定州左人城附近聚众叛乱,定州刺史元洪业率城归降。
恒州内,依旧是一名丁零人唤作鲜于阿胡率众造反,恒、朔二州前两年就被彻底打烂了,只是让人意外的是……作为大魏曾经的旧都,平城城池坚固,固守肯定没问题,但面对鲜于阿胡的叛军,平城却失守了。
也就是说……
眼下。
恒、朔、汾、定、燕、幽整个大魏北边的大多数州全都造反了,其中定州的造反最为致命,开春之后要播种,可眼下叛军作乱,如何播种?
无论今年老天爷是否赏饭吃,作为大魏粮仓的冀、定、瀛三州都将受到影响,如果打的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造成堪比灾荒之年颗粒无收的景象出现。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消息在最后面。
朝廷令扬州刺史长孙稚带兵北上平叛!
长孙氏,其祖上是拓跋氏中分出去的一支,是拓跋鲜卑的‘帝族十姓’之一,而长孙稚被安排在扬州当刺史,是跟南朝对峙的最前线,足以证明其是大魏朝廷眼中的当世名将,极善用兵之人。
更为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叛乱,大魏朝廷再也坐不住了,没法像之前面对六镇叛乱那样维持淡定。
只能急急忙忙的从南线与南梁对峙的前沿战场将精锐士卒调回来平叛。
做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明显就是朝廷已经被逼急眼,已经是顾头不顾腚了。
难怪尔朱荣会连连称好,这不就是尔朱荣乐于见到的‘天下大乱’场景终于出现了吗?
高羽心中虽惊骇,面上却极为平静的将书信交给一旁的尔朱兆等人观看,看到这些消息后。
尔朱兆、尔朱天光俩人一惊一乍的惊呼,“都反了?哈哈哈哈!真乃天助我尔朱氏也!”
看了看欣喜若狂的二人,又看了看平淡如水的高羽,尔朱荣原本的好心情,又变得有些糟糕,很是无奈。
他耐着性子开口问道,“二郎,眼下时局已变,依你来看,我该如何行事?”
尔朱天光抢先开口道,“这还用想?立马挥军北上,将恒、朔二州占领,届时我尔朱氏便能手握三州之地,便可图谋天下!”
尔朱荣略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还算有点救,起码知道动动脑子。
尔朱兆却瓮声瓮气的反驳,“我觉得不妥。”
“哦?有何不妥?”
难道尔朱兆也学会动脑子了?
先别管思考的对不对,遇事知道先动脑子思考,而不是无脑喊着打打杀杀,在尔朱荣的眼中就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不枉费自己平日的教导。
可尔朱兆的话,却差点让尔朱荣眼前一黑。
“不妥之处,我暂时想不出,二郎!想必二郎定能知晓其中利害。”
高羽可以肯定。
人在无语的时候确实是会笑的。
尔朱兆这是形成路径依赖了?
别的不管,反正尔朱天光等人的提议先习惯性的反驳一番,自己找不到理由就让他来帮忙反驳?
脑海中想到两月前高娄斤所提之事。
妈的!
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着当我岳父?
这还没当上呢,就已经是岳父的做派了?
高羽无奈的摇摇头道,“万仁所言甚是,确实不妥……”
“有何不妥!”
尔朱天光极为不服气,“我倒要听听高郞之言。”
高羽说道,“恒、朔二州,早已是民生凋敝,本就不是富饶之地,被之前的叛军嚯嚯了两年,没有个四、五年的时间根本就恢复不过来,平城这般轻易被叛军攻陷便是如此。”
“若此时我等带军北上平叛,即便是平定叛军,又能如何?”
“看似得到两州之地,但眼下哪有时间去经营?”
两块已经被打烂了的地盘,没办法给尔朱氏供血,若是要经营的话,反而还要源源不断的从尔朱氏这边吸血。
这并不符合尔朱荣目前的需求。
尔朱天光虽然不服气,却也没法反驳。
尔朱兆却欣喜的连连称好,“对!高郞所言极是!”
又是一副我跟高羽联手嘎嘎乱杀的架势。
尔朱荣很无奈。
但心中转念一想,若将尔朱月婵嫁给高羽,那么有高羽为尔朱兆出谋划策,尔朱兆又言听计从的话。
这对翁婿组合,似乎也能减轻他不少的压力?
第176章 高郞之谋
入夜后。
气温骤降,二月份的夜晚很冷,昼夜温差极大。
高羽在营帐中,坐在案几前,用随手捡来的石头摆在案几上,用来代表各州大致的方位。
“定州、燕州、幽州都已经乱起来了,冀、瀛二州也很快会被波及。”
冀、定、瀛三州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这三州的辖区基本就是将整个河北平原覆盖住,河北平原一马平川的地形,且又那么富有,叛军很容易就能将雪球滚起来。
定州乱,冀、瀛二州乱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从地形上来说,压根就无险可守。
之前六镇的叛军之所以要死磕云中,并不是叛军头铁,也不是叛军不知道自己没有攻城的能耐。
而是因为恒、朔二州的地形崎岖,面对云中这种据险而建的城池必须要磕下来。
如果强行绕过云中南下,那就会被朝廷大军配合云中守军利用地形包饺子。
但在河北平原没有这种担心的必要,绕过城池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会被包饺子的问题,这么大的平原地带,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跑。
“这一次……阿哥应该跟在造反的队伍中,以他在怀朔的名气应该能够拉拢一部分人跟在他身边抱团取暖。”
‘乡党’是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纽带,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挑头,应该是在鲜于修礼或是杜洛周麾下,估计很快能打听到他的消息。”
“这一次叛乱,大魏竟然连南边的国境线都顾不上,这已经是大魏朝廷手中最后的武装力量,要是被叛军歼灭的话……大魏朝廷失去了核心的武装力量,那就是名存实亡,空有其名却失其器。”
高羽现在还是寄人篱下的状态,但他每次从尔朱荣那边得到一手消息后,都会习惯性的复盘以及推演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不过古代这信息传递的速度实在有限。
尔朱荣今天传递的‘一手消息’,可能早已经变成二手、三手。
不在前线亲自观察,就无法了解到最新的动态,所以利用信息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复盘和推演,能够有助于自己推测目前其他州的情况。
另外一边。
尔朱荣盯着舆图看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有头绪。
“万仁、天光……算了。”
尔朱荣本想询问一番,却又摆摆手作罢。
尔朱氏这一批人,带兵打仗尚可。
但要让他们根据局势来进行战略布局,都没有那个能耐。
“天宝何故叹气?”
尔朱兆依旧是那么耿直,丝毫没有看出尔朱荣对自己等人的‘失望’,“若是想要问计策,不若去将高郞请来。”
“高郞,高郞,这大军,这秀荣川到底是以尔朱氏为尊还是以高氏为尊?”
“天光你这话何其歹毒,难道你是想说,高郞有图谋不轨之心?难道高郞这些时日为天宝所献的计策都是假的吗?”
尔朱天光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最后不服气的嘟囔了一句,“难说。”
“那你来给天宝出谋划策,说说看今后我等该如何行事?”
“自然是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实力,以待时变!”
“好了,都不要吵了。”
尔朱荣被这俩人吵的脑瓜子嗡嗡的,只能开口将其制止。
尔朱兆却还在维护高羽,“好一个招兵买马,好一个以待时变,你倒是说说什么才叫时局变化?”
“够了!”
尔朱荣极为恼怒的猛拍案几,凛冽的眼神让尔朱天光顿时闭嘴不言。
气氛有些沉闷,尔朱荣确实很无奈。
尔朱天光说的都是一些车轱辘话,根本就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尔朱兆的反问确实有理。
以待时变,什么样的局面才叫时机已到?
什么人都能看得出来的时机,那还能叫好时机吗?
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实力,具体该如何筹备,如何进行?
这些都需要有相对应的人才来处理,统筹,细枝末节最为繁琐,但也恰恰是最考验个人能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