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过去,女童已经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却对自己依旧念念不忘。
这算不算是对自己颜值的一种认可?
情债难还啊。
高羽恍惚间,元淼却又偷偷的走了进来,一见其手中的一缕发丝,“二郎果然招女人惦记,这又是哪家娘子的发丝?”
“乃是泰山羊氏家的娘子,八年前我与其在洛阳仅仅只是见过数面……”
“数面又怎么了?”
元淼嘟囔道,“当日我还与二郎只是有过一面之缘呢……不过似二郎这般俊朗的模样,确实是让女儿家难以忘却。”
“想来是被二郎护卫王妃的英姿所折服。”
一听这话。
高羽发现还真就是这样。
尔朱月婵也是小时候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羊苌楚也是,元淼也是。
尔朱英娥小时候也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总不能……
嘶,自己府中总不能真连皇后也能收集吧?
猛的甩甩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让元淼帮自己拿来纸笔,又为自己磨墨,高羽思索过后。
在纸上写下八个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他面对羊侃质问的回应,也是他要向羊侃表明的态度。
他紧接着又奋笔疾书,给羊苌楚写的信,自然就是要好好的回应一下人家的情感。
哪怕元淼就在一旁看着,高羽也没有刻意的回避。
将信封好之后,高羽这才起身外出前去招待羊侃的亲卫,他还需要劳烦他们将自己亲笔手书的信件送回给羊侃和羊苌楚。
………………
五月。
南方已经进入了传统的雨季,且随着大规模的降雨,其气温也下降不少。
亭内。
一素衣僧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手执白子,看着面前的棋盘,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明明穿着朴素,其眉宇间却有着帝王的贵气。
啪!
老者将手中白子落在棋盘之上,轻声笑道。
“子云,常年沙场征战,这棋艺也退步不少,这可不是你该有的水平。”
跟老者对弈的乃是一中年男子。
标准的文人打扮,身着白衣,老者说他沙场征战,然而其看上去却不是将军的体型。
反而看上去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末将的棋艺本就不如陛下,也确实退步了。”
老者正是执掌南梁权柄几十年的萧衍,萧菩萨!
而与其对弈的白衣文人,则是自小便跟在萧菩萨充当起随从的陈庆之。
陈庆之放下手中的棋子,投子认输。
萧衍的注意力也从棋盘上转移,抬头看着陈庆之,轻笑着问道,“这两年你一直都在与北魏军队交战,依你的看法,此番我该不该助元颢北伐?”
北海王元颢,早在四月末便已经被萧衍派人接到了建康的皇宫内。
并且如以往南逃的元氏宗亲那般,萧衍给了其高官厚禄,将其好生照看起来。
留着以后当个宣称嘛。
但是……
原本宁静的朝堂却随着自称葛荣特使的人前来,被打破。
葛荣上表邀请萧衍一同出兵,讨伐尔朱荣,并且表示……愿意将整个河南、徐州等地都拱手相让。
朝堂上大臣们的反应各不一。
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
而元颢、元法僧南逃的元氏宗亲,似乎是看到了希望,也都纷纷上表希望萧衍能够助他们北伐。
自从钟离之战大胜北魏后。
萧衍并没有乘胜追击。
双方在边境时常小打小闹,但却再也没有过大规模的征战。
南梁面对大魏一直采取的都是防守姿态,钟离之战其实是大魏主动发起的进攻,最终成就了韦睿之名。
朝堂内的阻力,是萧衍一直迟迟没能北伐的原因。
可眼下却有一个天赐良机。
北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若是能够将洛阳给夺回来,对萧衍而言,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所以他才匆匆将陈庆之召回,想要询问一下这名心腹的意见。
“陛下,臣确实得到消息,北境叛乱四起,伪魏朝堂未必能够掌控局势,若是陛下此时举兵北伐,未尝不可将河南之地夺回!”
“想来,河北、山东等地的汉人世家也会欢迎我军将士前去收服汉人故土。”
显然。
陈庆之支持北伐!
第234章 菩萨皇帝
萧衍闻言,倒是没有急着下定论。
恰巧这是宫女们手托着木盘,端来两碗朴素的米粥,真就是纯小米粥,里面没有任何肉食。
萧衍端起瓷碗简单的抿了几口,便将瓷碗放下,用手帕擦了擦嘴。
陈庆之也连忙秃噜了两口。
极为清淡,压根就没有什么味道。
“陛下还是这般素朴。”
萧衍却只是轻笑一声,迷上佛学后,萧衍便进入了清心寡欲的阶段。
穿着粗布僧袍,每日只用简单的米粥果腹。
就连皇宫内的吃穿用度也都一切从简,后宫内自妃子以下所用人的衣裙都不得拖地,身旁宫女的裙摆就离地面有一小截的距离。
倒不是萧衍人到晚年觉醒了什么特殊的癖好。
天天喝粥,不代表被粥吧的人附体。
纯粹就是以身作则,带头节俭,似乎是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扭转整个建康城内乃至整个梁朝境内斗富、奢华的不良风气。
咚咚咚。
不远处有悠扬的钟声传来。
这是同泰寺内的和尚们在撞钟,紧接着便是车轮滚动之声,陈庆之连忙起身恭敬的退在一旁。
萧衍也起身走向车驾,回头道,“明日你也来朝会,与群臣一同商议北伐之事。”
说罢。
萧衍便登上车驾,而车驾直奔华林园的北上阙,然后一路走大通门出了皇宫。
出了大通门远远便能瞧见鸡笼山,东晋的四座帝陵便修在鸡笼山下,而同泰寺则就在大通门外。
在信佛这方面。
南梁,大魏都一样,在皇宫的外围修了大量佛寺。
直至车驾消失在视线之中,陈庆之这才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心中暗暗叹气。
陛下节俭,然而手底下的大臣们却将百姓视作草芥,贪污成风,贪图享乐,建康这座城市似乎在萧衍的治下安逸太久了。
说来也是搞笑。
陈庆之前日奉召回朝的时候,骑马回到建康,却被御史台的人上表弹劾。
理由竟然是,骑战马极为不优雅,有损士人体面,应当骑小马才对。
“风俗至此,必须要建言陛下北伐,扭转建康这重文抑武的风气,若纵容此等风气滋生,日后大梁如何抵御北兵南下?”
………………
建康宫。
最早乃是孙权在此建立的宫殿。
衣冠南渡后,司马睿在此建立东晋,依旧将皇宫设立在此处,但后面苏峻之乱将宫城毁坏。
晋成帝令尚书仆射王彬在旧址上重建建康宫,因朝廷禁省在内,也称为台城。
虽然丢失了天下之中以及汉人故土,但东晋的皇帝们都心念故土,新建的建康宫其布局与洛阳皇宫的布局如出一辙。
萧衍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了三重城墙,将各个区域划分开来。
太极殿内。
萧衍高居尊位,却未着天子华服,依旧是一身素布僧衣,但终究是当了几十年的老皇帝。
即便是没有那些装饰品,光是坐在那,便能震慑殿中众人。
反倒是下面的公卿、百官各个身着华服,怎么奢华怎么来,仿佛生怕被他人给比了下去,即便是位置靠近太极殿门口的低品级官员们也都如此。
百官朝见后。
元法僧当即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陛下!臣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定然不能错过此番北伐的良机啊!”
元颢也跟着附和道,“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北境烽烟四起,贼匪厮杀,已是元气大伤,陛下若能遣人带兵北伐,定能收服中原故土,而王天下!”
南逃的元氏宗亲们,都纷纷开口劝说萧衍派兵北伐。
尤其是元颢,他是这太极殿内最晚前来投奔的元氏宗亲,他对如今北边的情况最为了解。
萧衍没有接话茬,只是头一偏,看向担任尚书仆射,侍中的谢举。
看其姓氏便知道,乃是出自陈郡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