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312节

  又跟高岳交代了几句后,元子攸这才放他离开,随后又令人将奚毅给叫了过来。

  平定葛荣过后。

  奚毅便官拜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更是进爵上洛郡公。

  可谓是位极人臣!

  但主要还是在皇宫的禁军体系中,替尔朱荣盯着元子攸。

  “武成啊。”

  元子攸见到奚毅后,嘴上带着些许笑容,“刚才朕与天策上将之弟说了许多,你可尽数记下,然后告知远在晋阳的丞相。”

  “陛下……臣岂敢。”

  奚毅连忙下拜,一脸惶恐之色。

  元子攸却将其搀扶起来,看着他慢慢道,“丞相许你高官厚禄,不就是让你做这些吗?”

  奚毅一时之间失了分寸。

  此前他跟元子攸心照不宣,元子攸眼下却突然挑明,到底是几个意思?

  元子攸则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抚道,“武成何必这般惊慌?朕不过是替你惋惜罢了。”

  “陛下此话怎讲?”

  “你与朕乃故交,朕岂能不知你的能力?以你的才能,屈居于禁军内,太过于可惜罢了,似尔朱世隆、尔朱度律这等草包却能执掌一州之地,即便亲疏有别,丞相这样做未免也有些太让人寒心。”

  奚毅面色一变,却又正色道,“丞相待我恩重如山,陛下……”

  元子攸大笑着打断了他,“朕只是看到天策上将都已经开府,一时有感而发罢了,天策上将乃是用命为自己拼出了一个前程,可武成你也不遑多让,当初洛阳局势凶险,是你冒着危险在洛阳城中替丞相传递消息……武成也不用多想,朕并无挑拨之意。”

  待到奚毅离开。

  元子攸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

  他就是挑拨。

  奚毅跟尔朱荣是表亲,但表亲肯定不如尔朱氏血脉相连的血亲那么亲密。

  尔朱荣给奚毅的待遇已经够好了。

  但……

  不代表奚毅心中没有怨言,元子攸也没指望一下子就能生效,他要的是日积月累,不断的让奚毅放大心中的‘不满’。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反正也不亏什么。

  暗笑一声,元子攸又掏出了一封书信,这是自己亲娘舅,青州刺史李延寔写来的密信,其中交代了他所看见,打听到的,高羽在山东之地的一系列动作。

  起码目前。

  高羽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了掌控山东之地而努力。

  符合元子攸心中所想。

  “高郞,朕可是对你寄予厚望,朕相信你非尔朱荣那等狼子野心之辈,助朕平定尔朱氏,朕与你,未尝不可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

  面见完元子攸后。

  高岳便一路马不停蹄的北上前往秀荣川,他还要去见尔朱月婵。

  说是要将尔朱月婵接过去。

  愿不愿意去,还得尔朱月婵自己决定。

  毕竟二人还尚未正式成婚。

  接到尔朱月婵后,高岳才会回到洛阳,再护送郑大车等人一同前往山东之地,面见高羽。

  至于高羽到底打算怎么安排尔朱月婵和羊苌楚的名分问题。

  这就不是高岳该头疼的事情了。

  …………

  东阳城内。

  高羽等待了数日后,总算是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人。

  “知行兄,你可让我好等啊!!”

  安排好各人的职务过后。

  高羽便第一时间令人前去高阳郡将贾思勰给接过来。

  这可是难得的技术型人才!

第304章 农业乃国之根本

  “拜见将军。”

  贾思勰十分古板,恭敬的给高羽行礼,并没有因为两人曾经的私交就忽略这些。

  “知行兄何必如此多礼呢?太见外了。”

  要不说贾思勰是技术型人才呢。

  当初洛阳见面的时候,便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九年过去了。

  崔暹依旧还是那副世家贵公子的模样,细皮嫩肉的,再一看贾思勰?

  皮肤黝黑,不知道的还以为其祖上都是世代务农的农户,有着远超年龄的老成外貌,手上满是老茧,一看就经常亲自下地干活。

  也是。

  没有亲自干活的经历,不亲自上手操作一番的话。

  光靠从别人口中归纳总结,可没法作出《齐民要术》这样的技术型书籍。

  贾思勰这才难得的开口道,“当年将军便名动洛京,眼下却已经是名震华夏,洛阳一战,虽未曾亲眼目睹,但从他人口中亦可得知将军的英姿。”

  高羽大笑,谦虚的摆摆手。

  客套一番后,他便进入主题,“我听闻知行兄,正准备作一本集古今历代农业生产方法的大作?”

  贾思勰一愣,他确实在准备中,但高羽是如何得知?

  虽然奇怪,但他倒也没有否认,而是点头道,“确有其事,将军突然提及此事?”

  “我欲要助知行兄一臂之力!”

  “这几年间,兵凶战危,致使大魏境内,饿殍遍野,百姓饿死者不知凡几,若能助知行兄作成此书,让百姓们获益,每年能提高田地里的收成,那亦是大功一件。”

  古代的信息传递几乎就是断绝的状态。

  有的地方总结出了较为先进的耕种技术等,但并不代表着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才几个人认字?

  而且推广需要的是大量的基层官吏去执行,以眼下的行政效率很难做到。

  但不能因为难就不提前做准备。

  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识字,便能获得大量的基层官吏来提高整体的行政效率,从而也能打破世家垄断知识。

  执政者被迫只能在世家中才能选到合适的施政人才的窘境。

  基础教育普及,再行科举。

  世家作为当前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背景下的阶级,无法通过武力来物理消除。

  灭了崔、李、郑、王等家族,总会有新的世家来填补空缺。

  阶级只会被另外一个阶级所取代。

  真正让世家销声匿迹的。

  其实就是普及教育,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渐渐兴起的士人阶级以及商品经济发达之后所渐渐兴起的市民阶级,将世家给取代了。

  粮食想要增产。

  好的耕种技术,好的种子培育确实重要,但真正重要的是化肥。

  可以说人类社会粮食增产最大的功劳就是化肥的出现。

  但制作化肥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古代社会的条件下根本不可能,而华夏大地又没有类似瑙鲁这等‘天选之地’,有大量的候鸟粪便淤积,估计这个时候想要找大量的候鸟粪便得去海南那里才能弄到……以现有的航运条件也不现实。

  高羽想要让贾思勰将堆肥的方法写进书中,然后大规模推广。

  要是能够将这个技术推广到全国范围内。

  粮食的增产便指日可待!

  大概的话。

  自己还可以指导贾思勰将曲辕犁提前弄出来?

  “这……”

  贾思勰不由大为吃惊。

  农业生产乃是一国之本,上至天子,下至平头百姓都知道!

  世家们也都清楚这一点。

  但……

  指望天子、世家嘴巴上重视农业可以,让他们亲力亲为基本绝无可能。

  而世家,要读也是读圣贤书,要作书也是为圣贤书注释,哪会自降身份作农业生产的书?

  高羽却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确实是大大超出了贾思勰的意料。

  “将军一心为民,下官佩服……”

  “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高羽自谦的摆摆手。

  有着现代人的知识储备,他能够通过提醒和指点的方式,让贾思勰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但真要让高羽自己动手,他可没有那个能力。

  况且……

  高羽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眼下他正在派人暗中清查青州境内流民的分布情况还有无主之地被豪强、世家侵占的情况。

  府兵制、均田制的基础框架,他也要带着崔暹等人弄出来。

  手头上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

  只是农业生产确实重要!

  手中有粮才能心不慌,有足够的粮草,他才能给出足够的多的福利将人口从世家那边抢过来,同时也不需要为了粮草的事情去向世家低头,去向他们妥协。

首节 上一节 31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