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375节

  高羽也笑了起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其实就是后勤。

  士卒再骁勇,后勤补给跟不上,也会士气崩盘。

  必须有足够的粮食,才能支撑自己大规模的用兵,好在高羽并没有无节制的爆兵,目前并没有太大的粮草压力。

  更何况这两年,他让刘桃枝去南朝赚的钱,基本都换成了粮食运回来。

  玩的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套。

  “之后还要麻烦知行了。”

  “将军何必这么说话,此乃我生平所愿,若能让这世间无人再饿肚子,亦是大功一件。”

  高羽在贾思勰的身上看到了理想主义者的光辉。

  贾思勰是真善。

  并非是像‘白左’那样,动动嘴巴来悲天悯人,他是真愿意为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明明也就比高羽年长些许,看上去却跟田间四十多岁的农户无异,根本就不像是出自世家的贵公子。

  送走贾思勰后。

  高羽起身前去找到崔劼等人。

  这些时日,他一直在让崔劼他们将自己准备的大杀器给酝酿出来。

  其实就是效仿秦国的‘军功’制度,给大头兵们提供一条只需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即可稳定上升的通道。

  秦国靠着‘军功’体系,建立了一支无敌之军。

  兵仙韩信在成为刘邦加封的大将军之后,也是第一时间将军功升职体系明确、规范下来。

  如今高羽,也要效仿韩信,明确的给自己手底下的大头兵们一条‘登天’的升职通道!

  ………………

  “妾身听闻夫君又要外出征战了?这才刚回来……”

  “聒噪,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王玄皱眉呵斥道。

  可一看自己娇滴滴的媳妇,挺着个大肚子,不由叹了口气,“若无征战,我焉能有今日?将军待我等恩重如山,我等自当奋勇杀敌,以报将军之恩!”

  “你难道就不曾听闻,将军正在与长史、主薄等人商议,要让我等武夫也能为官?”

  “待我立下功勋,日后若能为官,自然也就无需这般频繁的外出征战。”

  消息已经在府兵群体里面传开了。

  高羽压根就没有想要隐瞒消息。

  主要这几个月内,府兵们被折腾的够呛,先是北上夺齐州、济州,又南下夺徐州,来回的折腾士卒们心中定然有怨言。

  休息不了多久,马上又要跟随高羽北上。

  必然要放出这样的消息来抵消、冲散士卒们心中的怨气,还能给士卒们额外的动力。

  “妾身也知,只是沙场之上,刀枪无眼……若是夫君。”

  “你就不能盼着点我好?”

  王玄皱着眉头,但也清楚妻子终究是为了自己着想,他说道,“将军待我等恩重如山,若我真在沙场上有个好歹,家中有田,战殁者的家属也能每年前去领取粮食、布帛。”

  “我阿父、阿母已经年老,我出征后,家中一切就由你来操持……”

  王玄看了一眼妻子微微隆起的小腹。

  “若是诞下一子,将来亦可继承我的衣钵,待到长大成人后继续为将军效力!”

  “若是女儿,亦可嫁给其他府兵之子。”

  高羽其实就是通过制度来全方位的解除士卒们的后顾之忧。

  让士卒们只需要专注在战场上杀敌即可!

  杀敌就能立功,立功便能升官加职,享受更高的待遇。

  即便是一不小心战死沙场,家中的人也不会饿死,恤田的存在就是给于这些在沙场上战死之人的一个保障!

第376章 万事俱备!

  “王玄!王玄!”

  李文书、郭前涅二人相伴而来,在王玄家外大声的呼喊。

  不一会的功夫。

  王玄便从院子里走出来,看着二位挚友,他却骂骂咧咧的,“大清早的,扰人清梦!”

  李文书笑着调侃道,“扰你清梦,又不是扰你好事。”

  他们都知道王玄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大肚婆又不能办事。

  “我就不能纳一房妾室?”

  “嘿,等你立下功勋,得到擢升再说纳妾室之事吧。”

  李文书笑着追问道,“勋职之事,你倒是跟我二人细说一番。”

  王玄他们这一批从洛阳跟过来的老资历,人人识字,高羽制定的政策传达下来并不费劲。

  王玄也简单的解释了一番。

  高羽其实就是借鉴唐朝的勋职体系,十二转。

  一转,武骑尉,视从七品。

  二转,云骑尉,视正七品。

  三转,飞骑尉,视从六品。

  ………………

  十一转,柱国,视从二品。

  十二转,上柱国,视正二品。

  勋职并非是实职。

  但是有一定的特权,并且勋职的品级越高,享受的特权待遇也就越高。

  当然了。

  对于大头兵来说,勋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看门第。

  只要在战场上立下足够的功劳,便能擢升到对应的勋职。

  唐朝的武夫们为何那么痴迷于野战,而并非是在城中固守?

  因为野战的功劳更大,尤其是以少胜多。

  上阵上获为五转。

  上阵的意思是以少击多,上获则为斩杀敌人的比例。

  只需要一次以少胜多,即可擢升为五转勋职骑都尉,视做从五品。

  核心本质还是鼓励士卒们奋勇杀敌。

  更是鼓励以少胜多。

  人少是劣势,但也是一个天赐机会!

  只要能以少胜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那便是天大的功劳,能够光耀门楣,能够平步青云!

  消息在青州、南青州境内已经传开,这两州是高羽精心经营的大本营,也是府兵最多的两州。

  徐州、兖州只有少量的府兵。

  因为高羽要抽调青州和南青州的府兵北上,因此让崔猷等人前往徐州进一步扩大府兵的规模。

  虽说南梁不一定来进犯,尔朱荣也不一定会从南边来进攻。

  但该有的防备还是得有,而且徐州的府兵也能作为后备兵源,如果徐州的压力不大,高羽也随时都可以从徐州再次征调府兵北上。

  除了确定勋官外。

  高羽也准备给于手底下的人进一步擢升。

  历史上的宇文泰面对高欢所建立的东魏,处在绝对劣势情况下,不得不将手中的权力分出去,将权力和兵权分给手底下的八柱国,以此来拉拢人心。

  高羽可没有处在宇文泰这样的绝对劣势下,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做到这一步。

  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张以及战线拉长。

  他必须要通过制度、职务来给于手下的人更大的自主权,以古代的信息传递效率,不可能事事都来问他。

  高羽带兵北上去打燕、幽之地。

  南朝来进犯徐州,尔朱兆哪还有时间遣人去向高羽传达信息,然后再等待高羽的军令,按照高羽的军令行事?

  这一来一回,怕不是黄花菜都凉了。

  况且。

  高羽又不是在徐州,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怎么保证自己做出的决策就一定能对?

  给予武将们战时更大的自主权是必然的。

  ………………

  十二月三十。

  高澄、高洋亲自带着天子的诏令来到东阳城。

  诏令里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

  在高羽原有官职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大堆。

  “加封天策上将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高羽在自己的心中默念,自己这一大段跟贯口似的官职,似乎已经不比历史上的二凤少?

  他恭敬的将诏令接过来。

  麾下之人也都明白过来,高羽这是早已跟高欢达成私底下的交易。

  待到传达完诏令的内容后。

  高羽特意设宴款待高澄,高洋兄弟二人,这俩打小就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从婴儿长大成如今的半大小子。

  “再过数日,我便会启程前去清河郡朝见新君,你二人到时便随我一同前往吧。”

  高澄却摇头道,“叔父,我来时阿父便叮嘱我,让我日后就留在东阳城内。”

  嗯?

  留在东阳城?

首节 上一节 375/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