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381节

  压根就没有想着要跟高羽硬碰硬。

  他进而解释道,“我等能将山东之兵拖在瀛州便是对丞相最大的助力,只要能将莫贺咄拖在此处,不让他去支援贺六浑,给丞相争取更多的时间即可。”

  高欢的实力并不如尔朱荣。

  侯渊就认准这一点。

  只要高家兄弟不合流,单靠高欢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扛得住尔朱荣的进攻?

  归根结底,尔朱氏这么多年的经营,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被高家兄弟在短时间内追上,甚至是反超?

  实力更强劲的一方,手上的牌更多,本就不需要做太多冒险的举动,结硬寨,打呆仗就行,场面上不好看,但却最实用。

  只有劣势方为了消除实力上的差距,才需要冒风险去做出一些更为激进的决策。

  众人皆点点头。

  能击溃、生擒甚至是斩杀高羽,那都是能荣获开国公的荣誉。

  可谁有这个胆量和能耐?

  高羽的彪悍战绩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贺拔允却眉头一皱,摇头道,“将军,此举怕是不妥。”

  “我等何须避他锋芒?依我来看,我等就应当趁着莫贺咄立足未稳,主动出击!”

  此话一出。

  众人皆惊愕的看向贺拔允。

  不是,哥们儿,你认真的?

  贺拔兄弟跟高羽亲自交过手,应该是比任何人都清楚高羽到底有多勇武才对。

  想立功想疯了吧?

  侯渊也愣神片刻,一副道骨仙风、世外高人模样的刘灵助也侧过头看了他一眼。

  侯渊倒是给他面子,没有第一时间反对,反而是问道。

  “阿鞠泥,你说说看,我等为何要主动出击?”

  贺拔允略一拱手后,开口道,“我亦知晓莫贺咄勇武之名,其麾下玄甲军皆由勇冠三军之士组成,无人可挡!”

  “然……将军可别忘了,当年先帝加封莫贺咄为天策上将,其离开洛阳前往山东之地时,丞相便将其麾下玄甲军的大部分都已经外调。”

  侯渊点点头,这件事情他也知道。

  “也就是说,眼下莫贺咄麾下玄甲军中,仅有几百人是随他南征北战,战场厮杀的旧部,纵使其再怎么骁勇,也就数百人罢了,人力终有殆。”

  “况且,我等皆知莫贺咄骑射无双,枪槊冠世,毕竟他出自六镇,我亦出自六镇很清楚,我等六镇之人,善于带领骑兵野战歼敌,却不善统领步兵,莫贺咄在山东之地缺少战马,麾下多为步卒,其战斗力亦将大打折扣!”

  “山东多年无战事,纵使莫贺咄用兵如神,又如何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培养出骁勇善战的步卒呢?”

  只要能结阵。

  步兵压根就不怕骑兵。

  可问题就在于。

  面对骑兵冲阵能从容不迫结阵的步卒,那都得是多次上战场厮杀存活下来的老兵,才有这个心理素质。

  没有上过场的新兵蛋子,看到成群的骑兵朝着自己冲杀而来,更多的是被吓的呆在原地或者是直接转身就跑。

  贺拔允偷偷观察,发现侯渊脸上的表情已经变了。

  似乎已经开始动摇。

  他继续劝说道。

  “莫贺咄麾下之兵,士气高昂是建立在莫贺咄从未经历战败,只要出征就定然战无不胜的基础上,我等若是龟缩在城内固守,在山东之兵看来。”

  “那不就是我等被莫贺咄勇武之名吓得不敢出城迎战?这不是白白助长敌军的士气?”

  “我等若是能主动出击,先败莫贺咄一阵,既能挫其锐气,亦能大大打击莫贺咄在军中的威望,其军心震动,指不定无需我等再出击,莫贺咄就得先行撤军,回到后方去整顿军心,我军不就可趁机西进,前去助丞相击破贺六浑。”

  “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第383章 主动出击

  贺拔允振振有词,慷慨激昂,分析的还有理有据。

  前来商议的众人听了他的说辞,也都纷纷下意识的点头。

  贺拔允说的没错。

  侯渊麾下,步骑都有,然还是以骑兵为主。

  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孤身入河北,后续能够快速壮大实力,除了自身政治手腕高超,人格魅力拉满以外,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耿弇率幽州铁骑来投,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身为幽州刺史,刘灵助此番就带来了大量的幽州铁骑南下。

  精锐骑兵面对流民军以及素质不过关的步卒,那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当年尔朱荣同意高羽去山东,也就是要将高羽远离产马地以及远离能够获得高素质骑兵兵源的地方。

  精锐步卒很难练,精锐骑兵也很难练。

  骑射需要的是多年的积累,但若是能在边疆这种拥有优良兵源的地方,组建起一支骑兵还真不难,毕竟边疆地带的人打懂事开始就会练习骑射,尔朱荣当初之所以死活要把六镇降民困死在并州和肆州,也是因为这一批人是十分优质的兵源。

  给到高羽手中,只要军械、战马充足,高羽转手就能拉扯出一支两、三万的精锐骑兵部队。

  这多吓人啊?

  倒是步卒。

  有优良的兵源也不够,还需要多次实战积累才能成为精锐之士。

  最让众人心动的便是那句‘此乃大功一件’!

  瀛、幽、燕三州的人没能跟在尔朱荣身边,离权力中心远,分蛋糕的时候自然也只能坐小孩那桌。

  若是能击退高羽,再去协助尔朱荣拿下高欢。

  这么大的功劳,足以让他们都得到重重的赏赐和提拔。

  侯渊看着目光灼灼,战意蓬勃的众人,有些为难。

  他其实还是更想要稳重一点,就跟高羽互相僵持,毕竟这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可作为三州之兵的联军主帅,底下的人都纷纷要战,他却强行压着众人当缩头乌龟,又容易折损自己的威望。

  进退维谷的他,只能拿出大杀器。

  “阿鞠泥言之有理,然……此事干系甚大,还是先禀报丞相,待收到丞相来信后,再行定夺吧。”

  原本还战意高涨的众人,一听这话也都不再言语。

  谁能看不出侯渊的想法?

  瀛州跟定州之间被冀州、定州、殷州阻隔,书信来往倒是不至于中断,但效率却跟平常的时候天差地别,等到尔朱荣的回信,黄花菜都凉了。

  贺拔允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说。

  “将军,此言怕是不妥!”

  一道声音突然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跟在贺拔允身后的刘桃枝开口了。

  “这是?”

  “此乃我亲卫独孤阿骨。”

  倒不是贺拔允反应快,而是刘桃枝这些时日就一直以这个身份自居,他皱着眉头呵斥道,“放肆,众位将军都没说话,哪里轮得到你说话?退下!”

  侯渊仔细看了刘桃枝一眼,大度的摆摆手,“既然是商议,都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嘛,你有何看法不妨说说。”

  刘桃枝略一拱手,当即开口侃侃而谈。

  “将军欲要将山东之兵拖在瀛州,为丞相争取时间,此举并没有错,十分高明!”

  常年在外行商,跟人打交道的刘桃枝,当然知道如何说漂亮的话,让人听起来舒服。

  他并没有否定侯渊,反而还大加赞赏。

  “然!将军却忽略了两点。”

  侯渊的面色缓和,语气也平缓不少,反问道,“哦?此话怎讲?”

  “若是莫贺咄只留少量兵马在此处与我等僵持,亲率大军前往殷州、定州与贺六浑夹击丞相大军呢?若是因为山东之兵的突然出现致使丞相在相州大败,事后丞相会如何责怪我等?”

  侯渊身后的亲卫当即反驳道。

  “我等亦可派兵前去。”

  刘桃枝嗤笑一声,“定州、殷州、冀州皆在高家兄弟手中,我军如何前往?”

  侯渊的亲卫,顿时哑口无言。

  高羽的大军进入这三州能一马平川迅速赶往相州前线,他们可没法那么顺利的前往。

  侯渊的面色渐渐凝重。

  刘桃枝更是进一步道,“将军,丞相眼下的处境可不乐观,丞相必须是大胜,速胜,方能安定天下民心,一旦战事不利,怕是会生变!”

  侯渊猛的抬头,直勾勾的看着刘桃枝。

  虽然话说的很含蓄,但刘桃枝却是在给他算一笔‘政治账’!

  尔朱荣背负着‘弑君’之名,且作为名义上势力更强的一方,面对高家兄弟。

  尤其是面对高欢,他必须要速战速决。

  有太多人选择观望,他不能在河北跟高欢僵持。

  只要一旦动手,就必须得是以雷霆之势出击,将高欢给打崩!

  亮明自己的肌肉,震慑那些观望的人,也震慑麾下的人。

  尔朱荣的根基更深,实力更强,确实是结硬寨,打呆仗最合适,也最正确。

  然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很多时候不能纯粹站在战事取胜的方面来考虑,还要考虑其政治影响。

  对尔朱荣来说。

  军事层面最正确的决策,并不一定适合他当下的所面临的局势。

  自古以来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种情况下。

  尔朱荣压根就经不起失败,一旦战败一次,那局势便会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带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侯渊仔细的捉摸着刘桃枝说的话。

  又眯着眼睛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阿鞠泥,你这亲卫谈吐、气度,眼界非常人啊。”

  “将军过奖了,我不过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

首节 上一节 381/4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