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和尔朱荣还在对峙。
然高羽已经带大军前来,证明瀛州胜负已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搞定了数十万大军,这能力……
“人的名,树的影,难怪世人皆言贤侄乃是古之霸王复生啊。”
崔孝演也是马屁拍了起来。
别看清河崔氏因为崔光的缘故似乎跟高羽牵连最深。
可眼下博陵崔氏才是高羽麾下最大的一个派系。
外有崔暹、崔季舒、崔猷,内有崔芷蘩。
真要论起来,也就是羊家能压他们一头,毕竟羊苌楚乃是正妻,并且已经诞下嫡长子高泽。
杨家其实也还行。
甚至不单单是有内外搭配,还有文武搭配,杨忠可是高羽麾下少数几个开府大将军。
但谁让杨家几乎被尔朱荣灭族呢。
再怎么有权势,没有人也白瞎。
就跟之前的高羽一样。
势力、地盘再大有什么用,根基不牢,没有足够的族亲、血亲去填充大量的地盘。
不过对高羽而言。
这种根基不牢的情况马上就会得到缓解。
随着自身实力的提升,似高宾这种族亲主动来投。
还有高澄、高洋、段韶这些小辈们也都渐渐的长大成人,稍作培养一番就可以安心的对他们委以重任。
类似恭维的话语,高羽已经听过太多遍了,内心早已毫无波澜。
崔孝演则继续开口道。
“此前收到消息,我已经再着手准备,粮草,丁壮皆已为贤侄准备好,这些丁壮都是出自我崔家以及周遭望族,日常受过训练,非寻常流民军所能比,想来定能助贤侄一臂之力,早日击溃逆贼尔朱荣,匡扶我大魏江山社稷。”
“这怎么好意思呢。”
“诶!我等无法亲自上阵助贤侄杀敌,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我崔家世受皇恩,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自当出力。”
博陵崔氏这么说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清河崔氏说自己世受皇恩,那就有点地狱笑话了。
当年崔浩给大魏修史,拓跋焘让他一定要‘如实记录’,崔浩真就耿直的如实记录,把拓跋家祖上干的那些破事,比如兄弟相残,儿子抢爹的老婆……全都给写了下来。
这些内容不提前送过去让拓跋焘审核一番也就罢了。
底下的人直接把内容刻在石碑,闹得人尽皆知……
最后就是崔浩喜提一个‘灭族’大礼包。
显赫一时的清河崔氏,差点就一蹶不振,也就是后面崔光等人足够给力,在洛阳中枢身居高位,让崔氏清河这一支不至于落魄。
这也证明没有不在意身后名的皇帝。
朱棣还强行给朱元璋延寿四年,让朱元璋在皇陵里多当了四年的皇帝。
第417章 主动出击!
高羽就这么喜提‘大礼包’。
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需要带着大军前来,这些定州境内的豪族们,纷纷‘喜迎王师’。
想要从这些世家、豪族们手中索要粮草、丁壮有多难,段韶可是见识过。
高欢同样从这些世家、豪族手中拿到过粮草、丁壮的资助。
然而……
那是高欢拿出了此前在秀荣川里缴获的大量财物作为交换,与其说是征调,倒不如说是购买,等价交换。
虽说这么乱的世道,粮食比黄金还珍贵,也算这些世家、豪族们给了高欢一点点面子,愿意卖粮草给他,丁壮则是从附近的乡县里面强行征调,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的农户,只能去当炮灰的那种。
定州可是高欢的‘地盘’,结果……高欢眼皮子底下的世家、豪族们,却对远在山东之地的高羽这般客气,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表态。
他们认高二。
高大?
身为高二的亲哥哥,对高二有养育之恩,看在这一点上,给高大面子罢了。
“如今似乎真只有小姨夫才能主持大局,威慑各方……大姨夫百般算计,最终还是要落空吧。”
“也是,靠嘴皮子得来的基本盘,终究是不如靠双手打下来的地盘那般牢固。”
只有他们这些身边人才能切实感受到。
世家、豪族对高欢和高羽在态度上的差别对待。
高羽大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心所向’。
起码在河北世家、望族的心中,代大魏者,唯高二是也,前提是高二能打赢尔朱荣,彻底平定北境。
………………
在博陵逗留两日后。
高羽再次率领大军行进,从安平出发就不再是一路向西行进,而是直接南下……
且这一路将再也没有水运可以借助,后勤的运粮成本将大大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高羽事先就让人跟崔家联系,让当地世家、望族出粮草资助自己,需要从定州征调一定的粮草,不然高羽大军的后勤补给线拉的太长。
一路行至历城。
此处正是定州、殷州、冀州三州之地的交汇区域。
高羽将高宾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叔公遣人送来书信,他已经率领大军抵达信都。”
信都便是冀州的治所所在,历史上的高欢便是在信都起义,举义旗号召天下义士共讨尔朱氏。
平定瀛、幽、燕三州之后,意味着整个东北方向都不需要设防。
冀州的兵力也可以抽调过来,配合自己前去围攻尔朱荣。
相州虽然被尔朱荣所占据。
但高羽腾出手来之后,却可以从多个方向去围攻。
说到底还是侯渊败的太过于突然,瀛州境内有大量的坚城,他又手握数十万大军,如果真要铁了心在城中当缩头乌龟的话,高羽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会被一直拖在瀛州那边,没办法抽身离开。
“元宾,你且带着我的书信赶往信都面见叔公,我已在信中写明下一步的部署,你见过叔公后,继续南下前去找杨忠,让其可以放心西进,前去包抄敌军后路!”
“喏!”
高羽深知杨忠的性格比较沉稳,肯定不会贪功冒进。
为帅者就必须得对手底下将士们的性格,行事风格了如指掌,毕竟在通讯条件十分不便的古代,没法做到消息实时传递,了解一个人的行事风格便十分重要,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演。
高羽就认定杨忠定然是带领大军缓慢行进,一边亲自派游骑外出探查消息,一边等待自己遣人前去传递军令。
他又将刘一叫来。
“带上一部分人,前去面见我阿哥,就说我不日便会赶到。”
“喏!”
“传我军令,全军加速前进!”
………………
七月初十。
入夜后,尔朱荣独自一人留在营帐内,站在舆图前。
虽然他带领大军跟高欢对峙,但其眼神却一直看向瀛州所在的方向。
他心中隐隐有一股强烈的不安。
“难道……瀛州真的出事了?数十万大军不至于这么不堪吧?”
“可……确实是多日没有收到瀛州方向送来的书信。”
侯渊麾下终究是有数十万大军,哪怕尔朱荣十分清楚高羽有多么骁勇,也难以相信侯渊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击溃。
毕竟可以据城固守。
哪怕是据城固守被围困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传递不出消息。
更别提他此前得到的消息,高羽北上所带的人马数量并没有侯渊多。
尔朱荣心下一沉。
他总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劲,虽然这个猜测可能过于惊骇,但也并非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
毕竟是高羽嘛。
带领三千五百人就能将南梁三十万北伐联军给冲垮。
若是侯渊主动带兵外出与高羽野战,一战被生擒的话,可能瀛州大军会溃散也说不定?
结合近期收到的其他消息。
冀州方向,刺史高翼正在带领大军西进。
而济州那边。
原本一直防守为主的杨忠,也突然带领大军西进。
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进攻信号。
这些消息汇总在一起,串联在一起,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他,瀛州方向肯定是出事了。
要是瀛州没有被平定的话。
高羽根本不可能敢这么大张旗鼓的让其他人西进来配合高欢围攻自己。
当然,也有可能高羽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迷惑自己,高羽自己还在瀛州跟侯渊对峙,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高欢所面临的压力,让尔朱荣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不行……”
军事方面。
尔朱荣向来神机明决,他可不会犹犹豫豫,婆婆妈妈。
以狩猎之道练兵的他深知,面对狼群的围攻。
集中一点先破了对方的包围圈最为重要!
“这几个月贺六浑一直在极力避战,想必已经到达极限。”
“得主动出击了。”
“瀛州没有出事最好,击溃贺六浑后,我可亲率大军北上前去相助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