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确实觉得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高羽的变化很大。
此前的高羽在表面功夫上,做的很到位,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阿哥,古往今来,多少人杰为虚名所累?世间有人敬我、畏我、惧我、恨我……他人如何看我,我又能岂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我自问心无愧即可,何须在意他人的评价!”
“所以……你便有了如今的转变?”
高欢叹了口气,“不为虚名所累,也好,天宝便是前车之鉴呐。”
尔朱荣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除了元子攸太过于能折腾,太刚猛之外。
也是确实是为了有个好名声才落得个如今的局面。
又想维持大魏忠臣的人设,又想着行代立之事,改朝换代,既要又要,怎么可能好事都让一个人占了?
“不说这个……阿哥,尚书省便交给你了,由你来担任尚书令。”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权力大小,取决于能否直接上达天听。
比如二凤担任尚书令的时候,李渊是个纯粹的甩手掌柜,尚书令作为执行具体行政事务,也就是干活的部门,直接执行顶层领导的意志,那权力肯定是大的没边,因为不会有人在中间抢夺功劳。
可一旦三省之间,按照最初设立的职责行事。
尚书省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就是个臭干活的。
不负责和参加顶层决策,事情做好了,那是人家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功劳,事情做不好,那肯定是你们这些干活的没执行到位。
但尚书省终究是负责具体执行政策的部门,必须得拿捏在自己的手中。
高欢的能力摆在这,不用白不用。
高欢先是一愣,进而笑了一声,“二郎如此重用我?”
“这等重要的职务,自然得由阿哥来担任,难不成要让朝堂中的那些无才无德之辈担任?”
“那我便谢丞相提拔之恩。”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进而一同大笑。
除此之外。
高羽也打算从天策府内将崔劼等人调到邺城的朝堂内,安插到门下、中书内。
天策府暂时还不会撤销。
他离开青州的时候就叮嘱过崔劼,要在府兵内组织小规模的‘科举’。
早在设立府兵的第一年,高羽就同步设立讲武堂、学堂,从府兵的子嗣中挑选适龄孩童,教这些孩童读书、识字。
起初能力有限,只能在府兵内推广。
眼下几年时间过去,正好借‘科举’考试,来挑选一批人才进入天策府内历练。
待到这一套机制完善之后,他便可以快速的在自己的地盘内推广开来。
治理天下,人才永远不会嫌多。
包括现在占了那么多地盘,需要在这些地方推广府兵,将在青州已经运行完善的一些制度直接套用过来,需要有大量的官吏来帮忙执行。
当然了。
高羽也没有一口气就将世家的特权给剥夺。
比如‘中正’这个职务就还正常设立。
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下,负责帮朝廷挑选官员的重要职务,其职能就是评议士人的家世、德行、才能撰写成‘状’上报朝廷。
按照他的设想,中正举荐和科举选拔暂时并行,待到科举选拔完善之后,再将中正举荐彻底给废除掉。
如此一来也能减小阻力。
地盘越大,他就越难做到‘一言堂’。
朝廷的人才选拔之前本就是世家的特权之一,高羽推行科举已经是在抢夺他们的特权,如果一上来就彻底把中正举荐这条路给堵死,政策的推广势必困难重重。
高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跟世家扯皮,他目前还在打天下,也远没有到跟世家‘算账’的时候。
………………
砰砰砰!
元修回到自己的寝宫内,仿佛发狂了一般,不断的砸东西。
侍卫、宫女们纷纷都低着头,不敢惹怒这位‘天子’。
元修得知自己离开后,高羽依旧带着公卿、百官在进行朝会,直接就气炸了!!
“这大魏天子到底是谁!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疯狂的发泄一番过后。
元修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局面,他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必须要想办法来化解不利的局面。
“该死……若那贺六浑愿意助我,我又岂会这般被动?”
元修心中气恼不已。
“哼,你没有野心,难道……你的儿子也没有吗!”
“贺六浑之子不是就在邺城内?似乎……贺六浑之子拜师在莫贺咄天策府的东曹祭酒门下。”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都有人在天策府内任职,若能以此为突破口……或许还能离间崔氏与莫贺咄的关系。”
“如此便是一举两得啊!”
“我就不信!若能得崔氏为助力,自己子嗣的推波助澜下,贺六浑还能愿意‘兄友弟恭’!”
想到这。
元修冷笑几声,直接起身。
“平原公主身体有恙,朕要前去探望一番!”
高羽已经将他身边的人都给换了一遍。
那就只能借助其他人的手下。
PS:这个月后台显示更新了15.5W字,也不找借口,确实是偷懒了很多。
不出意外,明天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剧情。
9月份,不可能像8月这么偷懒,我会多更,剧情也会进一步加速!
第454章 你可知我为何会让你拜师?
高羽将铜雀台内护卫的禁军全都换成了府兵。
但也没有彻底把事情做绝。
负责在身旁服侍的宫女等并没有全部都换掉,算是他给这位天子最后一丝丝的宽仁。
元修来到元明月的住所,看到他前来。
元明月一愣,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跟在元修身后的侍卫,发现还是熟悉的面孔,这才开口提醒。
“陛下,您不可随意走动,若是让丞相知道了,定然会发怒。”
元修一脸愤怒之色,“你一妇道人家懂什么?朕乃天子!何须看丞相脸色行事?”
虽然愤怒,但却还是压低了音量。
元明月心下悲凉不已,她一个妇道人家都知道如今的局势是这样,元修自诩天子却这么拎不清。
弑君虽然名声不好。
但如今邺城上上下下都是高羽的人,他随便跟身边人暗示两句,压根就不需要来脏了自己的手和名声。
真就是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陛下,您来找我有何事?”
“去,替朕将这封信送给高欢之子,就说朕要见他。”
“陛下?”
元明月大惊失色,“铜雀台内的禁军士卒全都是丞相亲自挑选,您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此等事情……”
“哼,朕当然知道事情瞒不住,朕也没想要瞒住,最好是让高羽知道!高欢之子深夜前来见朕,到时候高欢之子百口莫辩,连带着高欢也会被高羽怀疑,如此一来朕方能再次说服贺六浑为朕所用!”
元修颇为得意,他这叫拿捏人性!
怀疑一旦产生就停不下来,只要高澄深夜入宫,哪怕二人之间没有发生什么。
只要这件事情传到高羽的耳中,肯定会让高羽生疑。
“陛下!您切莫自误啊。”
元明月一听就觉得不靠谱,苦口婆心的劝说,“高欢、高羽兄弟二人,早年间在怀朔这等苦寒之地相互扶持,共患难,高欢对高羽更是有养育之恩,名为兄弟,情同父子,此前虽说闹出些许嫌隙,但彼此情感很快便恢复如故,由此便可看出端倪来。”
“聒噪!你是在教朕做事?”
元修冷眼斜视着元明月,语气加重了几分,“速速遣人前去便是!”
………………
高澄来到邺城后,主动去高欢府中拜访过,但却是另选一府邸住下。
崔季舒也住在他的府中。
“将军,不……丞相终于想通了!如今的局面,丞相就得大权独揽,乾坤独断,最为合适。”
高澄点点头,“叔父当用雷霆手段,断了陛下与朝中某些人的念想,这样反而能上下一心,不至于被掣肘,叔父志在天下,岂能被些许宵小牵扯了精力?”
崔季舒十分满意,他刚欲要开口,却听见屋外传来一阵脚步。
家仆在门外禀报一声后,推门而入递上一份书信。
“来人自称是天子使者,让我等将此书信转交给您,说……陛下要见您。”
高澄抬手示意家仆将书信拿过来,他拆开书信,粗略一看,不由冷笑连连,“真是低劣的伎俩啊。”
屏退家仆后,高澄起身将书信双手奉上,送到崔季舒的面前。
崔季舒也看了一眼,面色没有任何变化,默然不语,将书信放于案上。
“师傅?”
“阿惠。”
崔季舒站起身来,慢慢踱步向前,双手负于身后,“在来邺城的路上,为师曾问过你一个问题,当时我并没有回答你,如今……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你可知……我明明身为丞相麾下天策府之人,却为何愿意收你为徒,跟你父扯上不明不白的干系?”
高澄抬头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他略微思索了片刻,摇摇头。
这个问题确实让人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