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455节

  兵马慌乱的年代就别想着跟手里头有兵的武夫对抗,合作才能共赢,尽可能的满足武夫提出的要求,提供粮草、丁壮,这才是存身之道。

  眼下虽不似五胡乱华时那么混乱,但东、西二魏并立,对峙。

  也打的很凶。

  越是这种时候,世家们就越会成为兵头眼中的肥羊,恨不得将世家吃干抹净。

  对比之下。

  高羽确实很厚道,愿意跟世家合作,也会让渡出部分权力,口碑摆在这里。

  在世家眼中,高羽做的最过分的事情,无非就是逼着他们在此前兵荒马乱的时候,侵占的无主之地给吐出来,将庄园内的隐户吐出来点。

  科举都不算过分。

  毕竟高羽没有废除‘九品中正制’,依旧会在各州郡内挑选出自世家且有名望之人担任‘中正’为朝廷挑选官员。

  再说……

  世家对科举其实也并不反对,甚至是一些豪强还很支持,便是真正的大世家也并不抵触。

  考试?

  手握大量书籍、近乎垄断知识的他们最不怕的就是这玩意。

  顶多是对高羽让工匠捣鼓印刷术有微词,认为高羽不该将宝贵的知识在学堂内无差别的传授给所有人。

  西魏那边,尔朱荣不过是一个‘嗜杀成性’的凶残羯胡。

  东魏这边,高羽可是正儿八经的汉家儿郎,对世家又那么厚道,脑子正常一点都知道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哦?”

  高羽不由哑然一笑,“我还以为世家视我如虎狼。”

  “丞相乃是上承天命之人,世家之人又岂会有眼无珠呢?”

  一看杨愔这么正儿八经的吹捧自己,高羽忍不住想要捉弄他一番,“遵彦,你已及冠之龄,却还未婚娶。”

  “某要助丞相夺取天下,岂能被儿女情长所累?”

  “这怎么能行?”

  高羽摇摇头,“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

  “尚书令长女,乃是我看着长大的,嫁给你乃是良配。”

  “丞相……”

  “此事就这么说定了。”

  高羽相当霸道,压根就不给杨愔拒绝的机会。

  不过他转念一想。

  这样一来,辈分是不是有点乱?

  从杨令仪这边来论,他得管杨愔叫大舅哥。

  可若是从高滢这边来论的话,杨愔得管自己叫叔父。

  那就各论各的呗。

  谁都不吃亏。

  让人将高欢、崔暹、司马子如他们都给请到金凤台内。

  “今日颍川来人,告知尔朱荣已经令叱列延庆率大军撤回荥阳、虎牢关固守,豫州眼下无主,尔等觉得当如何行事?”

  司马子如反应的很快。

  “还有这等好事?豫州这等肥沃之地,竟然成了无主之地?此乃天助我也啊!丞相,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丞相当速速派兵南下或令徐州之兵西进,以防消息走漏后,南朝得了便宜。”

  高欢略作思索后也跟着说道,“虽然鲸吞的地盘确实太大,但此等膏腴之地,确实得占了。”

  没有多余的官吏去管理,压根就不是问题。

  重用当地的世家、豪强,依托这些地头蛇,哪怕是不派任何官员去,他们也能将当地打理的井井有条。

  “丞相所虑,无非是没有足够的官员管理,容易给当地世家、豪强欺上瞒下,做大的机会,然……大军在丞相手中,他们刚刚才被尔朱氏嚯嚯过,脑子不会这般拎不清。”

  崔暹也是同样的看法,他接着劝说道。

  “打天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留下些许隐患,待到一统北境,丞相能腾出手来再去治理也不迟,先将豫州拿下,掌握一个稳定的产粮区,如此才能有助于缓解我军的后勤压力。”

  河北、河南,高羽也是刚刚才拿下,这些地方虽然丰沃,但组织人恢复生产需要时间。

  也得亏是高羽这几年在山东那边。

  推广农具、堆肥,修建水利设施,而且老天爷也很给面子,好几年的风调雨顺,让高羽积攒了丰厚的家底,但如今摊子铺这么大,仅靠从山东之地吸血就不太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

  高羽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下令全军停下来的原因。

  就是要好好将拿到手的地盘消化,派遣官员推行府兵,重新组织和恢复生产。

  目前的局势,他对尔朱荣就不可能速胜。

  双方肯定会互相对峙一段时间。

  对峙。

  比拼的就是国力。

  自己眼下将中原腹地全都掌控在手中,已经是得了先机,好好经营才是王道。

  杨愔这时候也开口道。

  “丞相,您其实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亲自带兵南下,亲自前往豫州,安抚民心,再回山东之地,进而北上燕、幽之地巡视一番。”

  “燕、幽等地,虽然有贺拔允、木兰两位将军坐镇,但从木兰将军发回来的信件中,当地推广府兵并不顺利,而且……安州刺史卢曹似乎并不配合,素闻卢曹乃是当世骁勇,为人高傲,若丞相能去拉拢,说服他,亦能增添一员骁勇。”

  “也可。”

  高羽点点头。

  杨愔的提议,他能理解。

  无非就是让自己去新占领的地盘巡视一圈,跟当地的世家、豪强见一见,施加一点自己的影响力,让百姓们知道他们头顶的太阳到底是谁!

  山东也得回去一趟。

  很多项实验性的改革都是在青州内推广。

  高羽要回去看看讲武堂、学堂的效果。

  看看科举的效果。

  同时……

  也可以顺便看看工匠们有没有捣鼓出一些新鲜玩意。

  最主要的是。

  老婆孩子都在那边呢。

  他带兵出来快一年了,也该回去看一看。

  憋了一肚子火,总得发泄发泄不是。

  他现在子嗣的数量还不多,杨愔他们可一直在催促着高羽要多多跟妻妾造人,一定要开枝散叶,枝繁叶茂……

第466章 何为民心

  地盘越大,势力越大,很多事情的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就越发需要考虑,权衡手下各方之间的意见。

  少部分关键决策,高羽作为‘老大’,需要乾坤独断,做出最终的拍板决定。

  这就是当老大需要的能力。

  能给出正确提议、决策的谋士不在少数,但关键时候敢于拍板做决定的人却是少数。

  拍板做决定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承担风险。

  成功了还好说。

  一旦失败那便是会对个人威望产生巨大的打击。

  “那便如遵彦所说,我先率军南下,再回青州,来年春种后再北上燕、幽之地……”

  高欢点点头,“那便以丞相府的名义,下令让征南将军羊侃派人带先锋军去豫州打探具体情况。”

  高羽也没拒绝。

  框架搭设起来后,很多事情他本就没有必要去亲力亲为,人的精力有限,也不可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完全掌控,给出一个方向,让下面的人去进一步的细化、执行即可。

  待到高欢等人匆匆离去后。

  杨愔、崔暹等原天策府的核心班底被留了下来。

  显然他们还有话要跟高羽说。

  “遵彦、季伦,可是还有事要禀报?”

  “丞相……”

  杨愔顿了顿后,开口道,“若此番豫州得手,可能此前的布置需要被推翻,重新再布置。”

  “正是,眼下河北、河南、山东,半个山西,尽在丞相之手,地盘如此广阔,不再是此前仅有山东之地,丞相亦得学会当‘甩手掌柜’才行。”

  崔暹跟着说道。

  “你二人追随我多年,乃是心腹,有话便直说吧。”

  “丞相,该防范于未然了。”

  杨愔直言不讳,“且丞相您需得减少亲自领兵外出打仗的次数,眼下……大魏的江山社稷,全都压在丞相您一人的肩膀上,是丞相您一人担着,沙场之上刀枪无眼,且世人皆知丞相带兵,永远冲锋在最前,若是您有个闪失,大好局面便会毁于一旦!”

  “百姓们殷切期盼的太平盛世,亦会毁于一旦呐。”

  高羽带兵打仗的风格,所有人都知道……

  兵贵神速,而且喜欢带着骁勇骑兵玩冲锋。

  这样的好处便是能够在士卒之中建立无上威望,能最大程度的激励前线的士气,让士卒们为之死战,武夫们永远只崇尚强者,高羽对军队的掌控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对军队绝对的掌控,中下层军官、士卒的绝对忠心,是高羽的‘统治’基础。

  但兵凶战危,便是有上天庇佑,谁又能保证每次带兵冲锋不出事呢?

  若是高羽出事的话。

  那么……

  以高羽为核心的势力便会迅速崩盘,没有人能继承高羽的‘衣钵’,高欢也不行。

  维系一个‘政权’,大体无非就是军队、官僚、财政。

  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

  这个民心其实跟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头百姓压根就不搭边,平头百姓也不会在意谁是天子,他们更在意收成如何,会不会饿肚子。

  军心、世家之心即为民心。

首节 上一节 455/5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