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88节

  要不然张辽和徐晃心头必生不满:我二人都拼命如斯了,你竟然还怀疑我等?莫非要我等学习张郃阵前投敌?我等倒是无所谓,将军你又当如何向司空交代?

  张辽与臧霸都曾属于吕布麾下,自吕布兵败被擒后才投降曹操,对此感受最深,兼之个性更为率直,见信后便道:“将军明鉴!刘备此计粗陋至极!倘若臧相真怀二心,又怎需刘备多此一举写这封信?分明是见我军围困于他,便欲行此下作手段,乱我主将心神!万不可中其奸计!”

  徐晃也附和道:“文远之言在理。刘备水源断绝,孤困山巅,已是瓮中之鳖。此信不过是无计可施下的挣扎罢了,妄图诱使将军分兵回救南皮,他好趁乱脱身。至于臧相,其虽与刘备有旧谊,但我素闻臧相秉性信义,绝非因私情而罔顾军国大事之辈,将军大可安心。”

  相较于张辽和徐晃对臧霸的维护,李典则是更为谨慎:“二位将军所言固然有理,然牵招紧急奔赴南皮一事,却不能不提防。此人与刘备乃生死之交,此去南皮定非寻常。我等当严防刘备借其暗中调动南皮之兵,乘隙增援乐成。”

  曹纯见张辽、徐晃皆力证臧霸清白,心中稍安。

  这正是曹纯想要的氛围,必须稳住降将之心,方可让降将甘心效命。

  遂作出决断,朗声道:“好!文远、公明深明大义,所言甚合我意!臧霸素重情义,深得司空器重倚仗,岂会因旧谊而辜负司空厚恩?”

  说着,便果断将信件掷入火盆,以示不疑。

  又转向李典,认可李典的担忧:“曼成所虑,亦是有理!刘备一向奸诈,确有暗调南皮之兵的可能。好在回军之时,我也有此思虑,已提前派人传令吕虔,令其在南皮多加提防。我等只消在此围困数日,刘备军心必乱。等击败了刘备,即便刘备暗调南皮之兵入乐成也无济于事,反会给我夺取乐成、南皮二城之机!”

  言及此,曹纯心头也充斥了自信。

  眼前的局势,不论怎么看都是刘备处于劣势。

  而这回,曹纯自问不会再被刘备牵着鼻子走了,且有虎豹骑在手,曹纯也自信可以正面击溃刘备。

  似乎是在回应曹纯的自信,刘备接下来的操作也颇具迷惑性。

  在故意离间臧霸未果后,刘备又暗中派人给张辽徐晃送信,具言往事,又提张辽徐晃与关羽的情谊,希望张辽徐晃能念及旧日恩义不要逼迫太甚。

  曹纯更是笃定刘备技穷,不仅没有为难刘备的使者,还替刘备的使者准备了酒食,又许下承诺:愿降者,皆可免罪;若能生擒刘备者,赏千金。

  使者返回后,刘备麾下的涿郡豪强赵犊、霍奴,又奉刘备密令偷偷遣使,称“口说无凭”,欲请曹纯给个手书。

  曹纯同样准备酒食款待了赵犊、霍奴的使者,并奉上了许诺的手书。

  随着围困的时间越来越久,兼之曹纯又用了攻心计,因缺水而偷偷下山的军士也越来越多。

  曹纯对心头的判断也更是笃定,对下山的军士都一一厚待,且又将其放归山上,以待刘备军心动乱后趁机响应。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正常。

  然而曹纯不知道的是,不论是最初的信使还是赵犊、霍奴的信使以及后续下山的军士,都是由刘备的白毦兵伪装的。

  目的也是在向曹纯透露出山上军心紊乱的“假象”,借以骄慢曹纯之心。

  如此两日,刘备看似有了兵败的迹象,实际上却是在蓄势待发,而曹纯则自以为得计而松懈不少。

  而在主寨的夏侯渊,在探得曹纯围山顺利后,连日受挫于刘备的苦闷心情也随之好转。

  心情愉悦之际,夏侯渊又心血来潮,亲引了数百军士修整主寨的鹿角,以防乐成城中的守军故技重施又想劫营。

  尽管左右亲信有劝夏侯渊不要亲力亲为的,但夏侯渊却是认为:若将领不能与士卒共甘共苦,又如何能让士卒甘心效命?

  夏侯渊的想法是没错的,就是人有点倒霉,就在夏侯渊修整鹿角之际,一支骑兵自南皮方向忽然杀至。

  为首者,正是被牵招替回的黄忠!

  探得有一支曹兵在修整鹿角,黄忠决定先下手为强,先击溃这支曹兵,然后再去与刘备汇合。

  有效的杀伤曹兵,既能削弱曹军的军力又能振奋己方的士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黄忠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正应了那句俗话,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口水都能被呛着,见到黄忠杀来后夏侯渊瞬间懵了:早不来晚不来,我修鹿角你就来?

  “将军速走!”

  左右亲兵急切而呼。

  修鹿角的军士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更无法抵挡黄忠的骑兵乱射,除了逃跑,夏侯渊没有任何与黄忠一战的可能!

  唯一幸运的是,黄忠显然也没料到这修整鹿角的数百曹兵中还能藏有夏侯渊这条大鱼。

  一军主将亲自去修整鹿角,即便有卧龙凤雏之智也无法提前预料,能碰上这等机会,只能用玄学来解释。

  兼之黄忠也不认识夏侯渊,故而只是驱军乱杀,没有专门如黑山时针对乌桓大人阿伏干一般对夏侯渊穷追猛杀。

  见谁都只将其视为修鹿角的普通曹兵。

  于是乎,黄忠也没管对方是谁,只是随手一箭,便射中了夏侯渊的右眼

首节 上一节 188/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