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38节

  疑惑的是:关羽连自家有王佐之才的荀彧都瞧不起,为何会对一个既无名气又年幼的诸葛亮温良谦逊?

  在曹操打量诸葛亮的同时,诸葛亮同样在打量曹操。

  虽然当前面对曹操的是有五十四岁厚重阅历的诸葛亮,但诸葛亮的五十四年间并未见过曹操。

  对曹操的印象,大抵是由诸般传闻交织而成。

  【虽姿貌短小,但神明英彻。能为一方霸主者,确有不凡之处。】

  诸葛亮暗暗对曹操作了个初步的评估。

  将曹操的身高放在普通人中,差别不明显。

  但放在诸公卿世家中,差别就明显了。

  诸公卿世家,大抵身材高大,极少有姿貌短小者。

  史载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即:曹嵩的出生及其来历的详细情况,无法审知、无法查证。

  故而,又有野史称曹操其实不是诸夏侯曹的血脉,曹操的生父曹嵩其实是曹腾在路边捡来的。

  话虽如此,但曹操能以短小姿貌兼宦官之后晋升至今日权势,夸一句“神明英彻”也不为过。

  “左将军麾下军师中郎将,琅琊散人诸葛亮,见过司空。”

  诸葛亮执扇拱手,朗声问礼。

  声音虽然不大,但吐词圆润,清晰入耳。

  曹操更为好奇。

  细眼睥睨间,曹操高声而笑:“刘备无能,竟辟一孺子!”

  这话的攻击性太强。

  既在骂刘备没能力不能得到贤士的投靠,又在骂诸葛亮是个黄口孺子。

  关羽的丹凤眼瞬间睁开,握紧了手中偃月刀。

  辱大哥者,不可饶恕!

  辱军师者,不可饶恕!

  若不是忌惮曹操身后骑兵以及护卫在曹操左右的曹仁和许褚,兼之要护卫诸葛亮周全,关羽定会用万人敌的武勇宣告众人:何为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在关羽气势变化时,一直盯着关羽的许褚绷紧了肌肉,生怕关羽突然发难。

  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并未影响到诸葛亮。

  面对曹操的嘲讽,诸葛亮只是轻摇羽扇,朗声回应:“亮曾闻,昔日司空曾与左将军青梅煮酒论英雄,认为天下英雄唯有司空与左将军二人。”

  “亮以此度料,左将军并非无能。”

  “亮又闻,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甘罗生十二岁而为秦上卿,司空生二十而举孝廉为郎。”

  “与项槖、甘罗、司空一比,亮更惭愧,枉活十九,未立寸功,幸有左将军不以亮粗鄙而辟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亮能苟存性命于乱世。”

  “亮虽为孺子,但亦愿效仿项槖、甘罗以及司空,身虽为孺子,但不忘大志。”

  刘备无能?

  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出自曹操之口。

  若刘备无能,曹操亦无能。

  项槖七岁,孔子视其为师。

  甘罗十二岁,为秦国得了十一座城池,官拜上卿(相当于丞相)。

  此二人都是孺子!

  若只以二人举例,倒也能证明孺子亦有大志。

  但诸葛亮是懂阴阳的。

  在举例项槖和甘罗后,又将二十岁就举孝廉为郎的曹操并列。

  然而。

  按孝廉制度的年龄规定,举孝廉者得年满四十岁且有一定的吏职经历。

  曹操能在二十岁举孝廉为郎,不是曹操能力超凡脱俗,而是曹嵩通过人脉和金钱操控举荐。

  与项槖和甘罗相比,曹操生二十而举孝廉为郎显得格格不入。

  最后一句,更是绝杀。

  直接变成了:不论是项槖和甘罗,还是曹操和诸葛亮,都是孺子!

  跟前面刘备与曹操并称英雄一样。

  曹操若骂刘备无能,等于骂自己无能;曹操若骂诸葛亮是孺子,等于骂自己是孺子。

  【竟这般能言善辩,确实不凡。】

  诸葛亮的反驳,令曹操暗暗惊叹。

  一时之间。

  曹操又激发了“夺人所好”的属性。

  或许是出身不如人以及幼年遭受过世家大族子的嘲讽,曹操养成了“夺人所好”的脾性,好夺“人妻”,好夺“人将”,好夺“人贤”。

  只要是别人家的漂亮妻、勇猛将、多智贤,曹操都想夺为己用。

  譬如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尹氏,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杜氏,张济之妻邹氏。

  如果不是曹丕捷足先登,袁绍之子袁熙之妻甄氏都得被曹操纳入室内。

  惦记别人的猛将智贤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先生有项槖、甘罗之志,孤甚为钦佩。”

  “孤与玄德,既有英雄相惜,又有朋友相知。”

  “适才相戏耳!”

  曹操大笑。

  是否真的相戏,只有曹操自知。

  诸葛亮见曹操变了笑脸,不再阴阳曹操,转而道:“亮受左将军器重,司空不妨直言。亮可回见左将军,转达司空之意。”

  曹操挥了挥手:“孤之意,已尽付此信,劳烦先生转达。”

  一个虎卫捧着一卷竹简走向诸葛亮。

  关羽横刀拦住,将竹简取走,又瞪眼吓退了虎卫,仔细检查了竹简后,这才递给诸葛亮。

  扫了一眼竹简内容。

  大意是:表达车胄陷害刘备的歉意,以及希望刘备到了河北后不可助袁。

  只是字里行间,又存离间之意。

  (注:信件公文插图展示,[额外附竹简版本,纯属一乐])

  诸葛亮看破不说破,合简笑道:“司空之意,亮已知晓。司空奉天子而行大义,亮甚为是钦佩,亦不愿见到司空为袁绍所败而令天子蒙尘。”

  “前番密信所告,并非亮胡乱猜测,司空不可不慎。”

  “左将军在河北虽然人微言轻,但为了国家社稷,定会尽力而为。”

  月初,求月票。【新书榜掉了,泪崩】

  看在我的竹简图份上,求月票不过分吧?

第49章 事后诸葛亮:亮来发个祝福【非

  亮观天时已至仲夏,知九州学子将赴闱场。夫考者,人生之一大战也,亦少年展骥之机也。

  今托七星明月,赠诸君三策:

  其一曰静心。昔先帝托孤时,亮尝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考场如隆中对弈,当敛羽翼而观全局,收锋芒以待天时。纵遇难题如祁山险道,亦当效吾六出之从容,莫效周郎赤壁焦躁。

  其二曰厚积。吾尝观鱼跃龙门,非一日之功也。诸君三载寒窗,恰似亮躬耕南阳之岁月。今当效诸葛连弩之蓄势,集万卷书简于胸中,待考场如博望火攻,顷刻间尽显韬略。

  其三曰持志。昔五丈原星落,犹存“鞠躬尽瘁“之志。诸君当怀卧龙出山之气魄,持“汉贼不两立“之坚毅。纵遇困顿如子午谷险途,亦要效亮七擒之恒心。

  临表寄言,愿诸君:执笔如挥羽扇,落墨若布八阵。卷上风云际会,笔下星汉灿烂。他日金榜题名时,莫忘隆中高卧趣,须知考场非终途,江山万里待君书。

  勉之哉!静候诸君捷报如当年赤壁捷音,他日相逢,当为君抚琴以贺。

  【最近评论有延迟,看不到不是因为我删了。等待几天就好】

第50章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器

  夜色弥漫。

  骑卒徐行。

  一声叹息,一声惦记:“刘备真是好运气,竟能得遇诸葛亮。此人才智,不弱于文若、奉孝,若能为孤所用,天下何惧?”

  曹操惦记“人贤”的属性再次激活。

  当然。

  在曹仁眼中,曹操又在“惜才”了。

  曹仁策马跟在曹操后方,差了半个马头。

  “左右茂林中,应该只是诸葛亮的疑兵,方才只需一拥而上,定可擒拿诸葛亮和关羽。”

  “司空为何又改变了主意?”

  曹仁不解。

  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关羽的武勇和诸葛亮的智略,很难再将二人生擒。

  曹操细眼灼灼,语气中有对诸葛亮的欣赏:“子孝又怎知,诸葛亮不是故意让你猜到?”

  故意?

  曹仁愣了愣。

  回想方才所见,诸葛亮全程没有表现出半分的惊慌,与十九岁的年龄格格不入,更像是一个历经沧桑世事且到了知天命年龄的宿将。

  “话虽如此,但刘备此去河北,不仅有关张为爪牙,更有诸葛亮为智囊,久必为大患啊。”曹仁语气中有担忧。

  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万人敌就很难对付了,如今又加个诸葛亮,等于是猛虎在生出爪牙后又生出了双翼,愈发的难以对付了。

  假如曹仁得知:刘备这次去河北,除了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外,还有庞统、徐庶、黄忠这三个智和勇都属于一流水准的文武,且河北还有个不弱于关张黄的赵云正在积蓄怒气值,估计拼了命都要劝谏曹操留下刘备,以绝后患。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

  曹仁并不知道刘备现在除了没基业外,身边跟了个断档第一线的UR卡事后诸葛亮,以及一堆SSR卡和SR卡。

  刘备喝醉后那句“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可不是随口虚言。

首节 上一节 38/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